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疼痛疾病特效針刺療法總結---針灸專業(yè)經(jīng)驗之談

     悟道修行慧能 2014-02-03

      第一部分:概論

    從臟腑和經(jīng)絡角度來看,疾病可分為臟腑病和經(jīng)絡病,針灸治病應采用臟腑辯證和經(jīng)絡辯證法,其中臟腑病采取臟腑辯證,頭面軀干四肢的經(jīng)絡病癥都應采取經(jīng)絡辯證。但無論何種辯證都應與八綱辯證結合以確定治療原則。

    經(jīng)絡辯證首先辯病是在經(jīng)還是在絡,第二要辯在何經(jīng)或與何經(jīng)相關。如:坐骨神經(jīng)痛,我們知道此病癥在足太陽膀胱經(jīng)和足少陽膽經(jīng)上,但有些病按這條經(jīng)去治就是不見好,這時我們要想到還有“絡”的問題,病久或按常規(guī)循經(jīng)針刺不見效者,要看看疼痛部位有無血絡,如有血絡則表明病已入絡,此時應刺絡放血,往往霍然而愈。

    要辯病是否入絡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看體表是否有絡脈(細小血管),如有,則表明病已入絡,治要刺絡出血。絡青則有寒有痛,絡赤則有熱。但要辯清是在何絡則屬不易,人有十五絡脈,孫絡、浮絡更不計其數(shù)。

    再就是辯病在何經(jīng)了,一:主要是看疼痛的部位都有哪些經(jīng)經(jīng)過,是何經(jīng)經(jīng)過就是何經(jīng)的病,如:頭痛一病,前頭痛屬陽明,后頭痛屬太陽,側頭痛屬少陽,巔頂痛屬厥陰。一頭頂痛患者,一生氣頭就痛,癥屬厥陰,治在足厥陰肝經(jīng),因為此經(jīng)行于巔頂,在其原穴太沖針刺用瀉法,立效!再之,如果病發(fā)有明顯的時間規(guī)律性,則根據(jù)發(fā)病時間也可確定是何經(jīng)病。二:在病痛周圍或沿經(jīng)絡走行路線切、循、按、彈,看看有無疼痛、結節(jié)、條索、虛軟凹陷,這些反應出現(xiàn)在何經(jīng)上則表時是何經(jīng)之病。如膝關節(jié)痛,我們應先在其周圍按壓,看看哪些地方有疼痛、結節(jié)或是絡脈(“大絡之血結而不通”,是實證),或凹陷虛軟(“虛而脈陷空者”,是虛證),針灸治療時,何經(jīng)有病就針何經(jīng),實用瀉虛用補。三:就是找穴位,穴位并不是精確的一個點,書上所言“一寸”也并非一絲不差就是一寸,而是一個大概位置,我們要在其旁邊通過手摸心會,通常相對應的穴位按之會有酸脹痛、快感或陽性反應物,這才是穴位。穴位望診也是有助于診治的,如肝俞隆起(多見于左側),則證屬肝火,如腎俞、太溪凹陷,則肯定有腎虛。如針足三里后針孔凹陷,則表明胃經(jīng)氣虛,如針幾次后針眼漸平復,表明胃氣漸復,病情好轉。

    經(jīng)絡辯證應與八綱辯證相結合,具體為:陰證宜灸,陽證宜針,表證淺刺,里證深刺,寒者留之,熱者疾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關節(jié)對應取穴法

    一:腕關節(jié)與對側踝關節(jié)對應,膝關節(jié)與對側肘關節(jié)對應,髖關節(jié)與對側肩關節(jié)對應。

    二:陽經(jīng)與陽經(jīng)相對應,陰經(jīng)與陰經(jīng)相對應。如足太陽膀胱經(jīng)與手太陽小腸經(jīng)相對應,足陽明胃經(jīng)與手陽明大腸經(jīng)相對應,足少陽膽經(jīng)與手少陽三焦經(jīng)相對應,足太陰脾經(jīng)與手太陰肺經(jīng)相對應,足少陰腎經(jīng)與手少陰心經(jīng)相對應,足厥陰肝經(jīng)與手厥陰心包經(jīng)相對應。但陰經(jīng)相對應關系有時不太嚴格,這時候就要按解剖關系來確定對應關系,把人的四肢想象成動物的四肢觸地的姿勢,則:內(nèi)踝與橈骨莖突相對應。(如:內(nèi)踝尖下方的照海穴和內(nèi)踝后方的太溪穴處疼痛,此兩穴位置都屬足少陰經(jīng),但其對應壓痛點和治療點就不在腕關節(jié)手少陰經(jīng)上,而在橈骨莖突附近)

    只要四肢有局限性痛點,均可用關節(jié)對應取穴法治之,效果遠勝于常規(guī)針刺療法

     

    第二部分:疼痛疾病分論

                                          第一章:頭痛

    頭痛可分為外感頭痛,肝陽頭痛,腎虛頭痛,血虛頭痛,淤血頭痛,痰濁頭痛。從經(jīng)絡方面看:前頭痛為陽明,后頭痛為太陽,側頭痛為少陽,巔頂痛為厥陰。

    一:經(jīng)前頭痛

    病癥描述:經(jīng)行前頭痛,經(jīng)行后痛自止,痛在太陽穴附近,

    用穴:頭維

    治法:頭維刺血立效,而針刺效果則不行。

    分析:女子月事與沖任二脈關系密切,尤其是沖脈。沖為血海,而沖脈隸于陽明,并足陽明上行,月經(jīng)前沖脈血海有余,沖脈有熱,沖脈血熱循陽明上沖于頭,頭痛乃作,月事下,則血熱下,頭痛止。頭維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最高一個穴位,亦為標穴,又足陽明胃經(jīng)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而此病不在氣而在血,針刺乃調(diào)衛(wèi)調(diào)氣,故不效,然刺血以泄其血熱,故立效。

    位置:額角發(fā)際直上0.5寸

    二:腎虛沖氣上逆頭痛

    病癥描述:此種頭痛時作時止,每遇用腦過度或房事后發(fā)作或加重,呈昏痛或脹痛或呈搏動感,喜重按,按之稍減。

    用穴:肓俞

    治法:針刺

    分析:肓俞為腎經(jīng)之穴,又為沖脈所過之處,肚臍深處又為人之元氣之所聚,肓俞能補腎降沖,但本病要治本還是要休息大腦和節(jié)制房事,再以補腎中藥調(diào)之。

    位置:臍旁0.5寸

    三:太陽頭痛

    針束骨,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輸穴(第五跖骨小頭后下方赤白肉交際處)

    四:陽明頭痛

    針中脘,任脈穴(臍與劍突連線中點)

    五:厥陰頭痛

    針太沖,足厥陰肝經(jīng)之輸穴、原穴(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外緣處取穴)

    六:少陽頭痛

    針俠溪,足少陽膽經(jīng)之滎穴(足背4、5趾縫間,跖蹼緣后方赤白肉交際處)

    第二章:眉棱骨痛

    足太陽膀胱經(jīng)行于眉頭,足陽明胃經(jīng)行于前額,所以眉棱骨痛有外感和內(nèi)傷之分,因于外感者常伴有外感癥狀,病在足太陽膀胱經(jīng),因于內(nèi)傷者,胃中濁熱上升為痛,酒后和食后加重,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病在足陽明胃經(jīng)。亦有內(nèi)傷外感均俱者。李東垣有專治眉棱骨痛之奇方為:防風、羌活、甘草各9克,酒黃芩3克,亦是取祛風清熱降濁之意。以下穴位也往往能收到針入痛止之效。

    一:昆侖

    主治:外感眉棱骨痛

    治法:針刺,一側疼痛針同側,雙側疼痛針雙側,提插捻轉瀉法,治療時叫患者反復皺眉活動疼處,留針30分鐘,一般立效,如無效,則屬胃火上攻,改針解溪。

    位置: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位于足外踝最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二:解溪

    主治:胃經(jīng)濁熱上攻所致眉棱骨痛

    治法:同昆侖

    位置:足陽明胃經(jīng)之穴,足背踝關節(jié)橫紋中央,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相當于系解鞋帶之處。

     臨床上針昆侖和解溪取效的關鍵有三點:

    一:辯證要準

    二:先按現(xiàn)針(按是為了確定辯證的正確與否)

    三:必須動針療法

     

    第三章:牙痛

    牙痛分為火牙痛和蟲牙痛,火牙痛又分為風火、虛火、胃火,蟲牙痛齲齒牙痛。“齒為骨之余,齦為胃之絡”,所以牙齦痛腫多屬胃火,要清胃;牙齒松而痛是虛火,要滋腎。從經(jīng)絡角度看,足陽明胃經(jīng)入上齒中,手陽明大腸經(jīng)入下齒中,所以上牙痛取胃經(jīng)穴,下牙痛取大腸經(jīng)穴。

    一:風火牙痛

    癥狀描述:特點是牙痛遇風遇熱則發(fā)作或加重,遇寒則癥減,或伴有惡寒、發(fā)熱等癥狀,多見于根尖周炎初期或急性牙髓炎。

    用穴:翳風

    分析:翳風屬三焦經(jīng)穴,針之可瀉三焦之火,又為祛風要穴,治療風火牙痛直達病所,故針之往往立效。

    位置:耳垂后方的凹陷中

    二:胃火牙痛

    癥狀描述:特點為牙痛較劇,牙齦紅腫,口渴、口臭、尿黃、便結、舌苔黃膩等胃熱癥狀,多見于冠周炎,化膿性根尖周炎。

    用穴:內(nèi)庭

    分析:內(nèi)庭為足陽明胃經(jīng)之滎穴,性擅清熱,針用瀉法,對多數(shù)胃火牙痛有效,如遇胃火嚴重,不效者,加刺下關,頰車等穴。

    位置:足背二、三趾間縫赤白肉際處

    三:虛火牙痛

    癥狀描述:特點是隱隱作痛,常于午后、夜間或房事后加重,牙齦多不紅腫,常出現(xiàn)咬物無力,牙齒松動,牙齦出血,可伴腰酸、口干咽躁、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陰虛火旺癥候。多見于慢性牙周病。

    用穴:太溪

    分析:太溪為足少陰腎經(jīng)之原穴,具有補腎陰降虛火之功。

    治法:常雙側取穴,用補法。觀腎虛之人,太溪穴處往往空虛凹陷,按之虛軟,針后針孔也呈凹陷狀,隨著腎氣恢復,針孔漸復。不少病人是下午5-7時發(fā)作,提前針可預防。

    位置:內(nèi)踝最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四:齲齒牙痛

    癥狀描述

    1、淺齲。

      齲蝕破壞只在釉質(zhì)內(nèi),初期表現(xiàn)為釉質(zhì)出現(xiàn)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表面粗糙。繼而形成表面破壞。鄰面齲開始發(fā)生在接觸面下方,窩溝齲則多開始在溝內(nèi),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發(fā)生在窩溝口時才可以看到,但兒童牙齒窩溝口處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著,醫(yī)師檢查不仔細也會誤診或漏診。淺齲沒有自覺癥狀。

    2、中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zhì),形成牙本質(zhì)淺層齲洞。病人對冷水、冷氣或甜、酸食物會感到牙齒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癥狀立即消失。這是因為牙本質(zhì)對刺激感覺過敏的緣故。中齲及時得到治療效果良好。

    3、深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zhì)深層,接近牙髓,或已影響牙髓。患兒對冷、熱、酸、甜都有痛感,特別對熱敏感,刺激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續(xù)一定時間才逐漸消失。這時多數(shù)需要作牙髓治療以保存牙齒。(此段來自網(wǎng)絡)

    用穴:大杼

    位置: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用穴:偏歷

    分析:治療各種牙痛,尤其是齲齒,其它穴位不效時,用偏歷往往能收效。凡是齲齒牙痛病人在偏歷處都有條索狀物和明顯壓痛,往往指壓就有效。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jīng)穴,前臂背面橈側,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陽溪上三寸

    五:牙和穴

    此穴治療牙痛來自愛醫(yī)論壇,位于合谷與第二掌骨之間,穴位名稱為本人所起。以下是論壇原句:“此穴在合谷穴與第二掌骨之間,針入得氣刺向第二掌骨牙疼立止留針5分鐘出針結束,決無不效者。以此獻給廣大愛友共同提高,也希望大家互相學習。

                                       第四章:落枕

    經(jīng)絡角度來看,后項疼為太陽經(jīng)病,側項疼為少陽經(jīng)病。但后頸部有足太陽膀胱經(jīng)和手太陽小腸經(jīng)經(jīng)過,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在后頸部距中線較近區(qū)域,而手太陽小腸經(jīng)循行在距中線稍遠區(qū)域,在足太陽經(jīng)之外。故落枕癥狀主要在后項部靠中線區(qū),甚至疼痛牽至后頭及項背部者,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病,如果癥狀在項后外側,甚至牽及耳后及肩胛者,當屬手太陽小腸經(jīng)。

    一:后溪

    主治: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jīng)之輸穴,所以主要治療手太陽小腸經(jīng)落枕,但由于后溪通督脈,又為八脈交會穴,而手足太陽經(jīng)氣又相通,所以只要是后項部落枕,不管是太陽經(jīng)還是督脈,后溪都常用。

    二:束骨

    主治:束骨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輸穴,主治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落枕,又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主筋所生病,所以落枕用束骨亦有良效。

    針后溪、束骨治療落枕要點:

    一:尋找穴位處的壓痛點針刺

    二:動針法

    三:先針患側,如未痊愈,加針對側。

    四:可加痛處刺絡拔罐

    三:絕骨(懸鐘)

    主治:少陽經(jīng)落枕

    位置:外踝上三寸,腓骨前緣

                                         第五章:頸椎病

    中醫(yī)學認為,頸椎病病在骨筋,本為腎虛,從經(jīng)絡辯證看,主要與督脈、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有關。

    一:束骨

    主治:頸椎病以頸項部癥狀為主,項部筋肉有條索狀物或活動不靈活者。

    分析:束骨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輸穴,項背部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經(jīng),“滎輸治外經(jīng)”,“輸主體重節(jié)痛”,又按全息理論,束骨為頸椎對應處,故用之最宜。

    位置:(見上)

    二:昆侖

    主治:椎動脈性頸椎病

    位置:(見上)

    三:后溪

    主治: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分析: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jīng)之輸穴,手太陽小腸經(jīng)循經(jīng)頸項及上肢,“滎輸治外經(jīng)”“輸主體重節(jié)痛”,按全息理論,后溪對應頸椎,故用之宜。

    治法:于后溪處查找陽性反應點針刺。

    四:太溪

    主治:用腦過度或有腎虛癥狀的頸椎病,有椎間盤病或骨質(zhì)增生者。

    分析:太溪為腎經(jīng)之原穴,補腎之要穴,既滋腎陰又溫腎陽。有椎間盤突出和骨質(zhì)增生者用之最宜,能標本兼治。

    五:大鐘

    頸椎病本為腎虛,腎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的經(jīng)筋均行于后項部,所以頸椎病的用穴也主要是膀胱經(jīng)和腎經(jīng),大鐘為足少陰腎經(jīng)之絡穴,一穴通腎和足膀胱兩經(jīng)。

    位置:內(nèi)踝后下方,跟腱附著部內(nèi)側前方凹陷處,相當于太溪下0.5寸稍后。

                                    第六章:肩周炎

    一般認為肩周炎是風寒侵襲,寒凝血瘀之實證,但事實并非如此,肩周炎其實是本虛標實之證,這個虛主要是肝腎陰虛、陽明氣虛。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肩周炎多發(fā)生在五十歲左右,且女性多見,因為五十歲左右肝腎漸虛,陽氣也漸虛,而陽明經(jīng)(尤其足陽明胃經(jīng))是多氣多血之經(jīng),三陽經(jīng)中氣之最,氣虛者陽明經(jīng)為首,“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而女子與沖任關系密切,沖隸屬陽明,所以肩周炎以女性多見。

    一:陽陵泉

    主治:疼痛部位不是很明確又有活動障礙的肩周炎。立效。

    分析:肩周炎為筋病,陽陵泉為八會穴之一,筋會陽陵,所以陽陵泉統(tǒng)治一切筋病。

    治法:于對側陽陵泉附近尋找明顯的壓痛點,針。

    位置:足少陽膽經(jīng)穴,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二:條口

    主治:陽氣虛明顯的肩周炎者。

    分析:見肩周炎概論部分

    治法:透承山

    位置:小腿前外側,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三:魚肩

    主治:肩前痛

    分析:肩前為手太陰肺經(jīng)循經(jīng)處,魚肩穴為高樹中發(fā)現(xiàn)的一個新穴,位于手太陰肺經(jīng)上,魚際穴向拇指方向0.5寸處,按全息理論,此處剛好對應第一掌骨肩的位置。

    治法:魚肩處找陽性反應點針

    位置:魚際穴向拇指方向0.5寸處

    四:三間

    主治:肩周炎,特別是以肩髃疼痛(肩峰稍前下方)明顯者

    分析:三間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輸穴,肩周炎與陽氣虛有關,“輸主體重節(jié)痛”,而且在全息理論里,三間應對肩的位置,所以三間治肩周炎有效,而肩峰稍前下方(肩髃)又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循經(jīng)處,故對此類肩周炎效尤甚。

    治法:于三間處向第二掌骨按壓,尋找陽性反應點,往往可找到王不留形大小壓痛點或條索狀物,先斜刺穿過條索,再于第二掌骨與條索間刺入。

    位置: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jié)(第2掌指關節(jié))后,橈側凹陷處

    五:后溪

    主治:肩后疼痛甚至牽引肩胛者

    分析: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jīng)之輸穴,手太陽小腸經(jīng)循經(jīng)肩后。在全息理論時,后溪相當于肩的位置。

    治法:同三間

    六:束骨

    主治:肩后痛牽引腋下拘緊疼痛者

    分析:束骨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主筋所生病,而束骨按全息論應對肩的位置,又:“足太陽筋……從腋后外廉……結于肩髃……其病……肩不舉……,腋支……”。

    治法:此類者在同側束骨處按壓尋找陽性反應點,針。

    肩周炎針法要點:

    一:牽涉的經(jīng)越少,效果越好,在何經(jīng)取何經(jīng)穴。

    二:如同時涉及幾條經(jīng),應先治癥狀最明顯的一經(jīng)。

    三:一次取穴不超過二穴,并非越多越好。幾條經(jīng)病可分日分治。

    四:癥狀嚴重者可加阿是穴,起針時,先起阿是穴,留主穴行針再活動患處。

    五:開始幾次可加刮痧或火罐。

    六:動針法。

    來自愛醫(yī)論壇——針灸臨床實踐證明,一針療法治療肩周炎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具有療效迅捷,操作簡便,易于推廣等優(yōu)點。
    現(xiàn)在,肩周炎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然則在許多醫(yī)院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醫(yī)生針灸治療此疾少則五六針,多則七八針,療效不甚理想。而且,臨床中扎無用針現(xiàn)像十分普遍,有些醫(yī)生自己都渾然不覺,有用穴無用穴但扎無妨,有效無效祈求上蒼。結果是,患者舊病未去又陡然增加了針刺的痛苦,苦不堪言!若此,為醫(yī)者豈不痛徹心扉?(一針,二針就能解決的問題,何必多扎針?)《靈樞》所謂用針稀疏”“援物比類的教誨豈是虛言?此針道也!此為醫(yī)者仁術也!一針療法盡得針道之神髓,為醫(yī)者不可不知啊!
    古語有云:操千曲而知音,觀千劍而識器。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中國針灸》(1996.9):16)有關取豐隆穴用巨刺法治肩周炎的案例談起。
    刺法:患者正坐位,健側豐隆穴常規(guī)消毒。用28--305寸毫針快速刺入皮下,針尖向飛揚穴透刺,得氣后行燒山火法,以患者覺穴中或全身有溫熱感為度,留針60分鐘,每隔10分行針一次。同時配合患處關節(jié)活動,向受限方向盡力活動,隔日一次,3次為一療程,共治33例,全部獲效。其中痊愈25例,顯效5例,進步3例。
    思考與爭鳴:(1)肩周炎為本虛標實之癥。本虛者為陽明脈虛,肝腎虧虛。陽明者,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也,俱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故陽明虛則氣血也虛。肝腎同源,腎和膀胱相表里,肝腎陰虛則足太陽也虛。以此為據(jù)針刺之,治本之道也!

    2)又及,肩周炎肩痛,肩不舉也有人認為是陽明脈虛,肝腎虧虛基礎上,濕痰流注經(jīng)絡引起諸癥。而豐隆既是足陽明胃經(jīng)之穴,又是溝通足太陰脾經(jīng)具化痰除濕之功的絡穴。飛揚則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穴。故針刺豐隆針向飛揚透刺,可一針透兩穴,溝通胃經(jīng)和膀胱兩經(jīng),共奏補虛瀉實之功。故針灸時可取桴鼓之效。
    3)昔者明代浙江楊繼洲《針灸大成》曾記載楊氏醫(yī)案治肩周炎云用刺肺俞治肩不舉一例。也是治濕痰流注經(jīng)絡致肩周炎也。此法與針豐隆透飛揚治肩周炎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頗值得玩味之!
    4)取豐隆透飛揚治肩周炎只是足陽明胃經(jīng)之一穴也,亦有學者更多習慣于取條口透承山來治的,道理大抵相似。但也有少許差別:條口偏重瀉,豐隆在此例中偏重補,燒山火補瀉法有補的含意在內(nèi)。
    520078月,我偶然讀到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針推學院院長高樹中老師《一針療法。靈樞詮用》(濟南出版社,2007.4)一書。高師在論述肩周炎的治法時,選擇陽陵泉,條口,魚肩,三間,后溪,束骨諸穴來說明一針療法的神妙。讀畢,余扼腕而嘆:高師無愧針灸大家濟世良醫(yī)也!對患者沒有悲天憫人之心是寫不出這樣文章來的。然而,高師關于肩周炎段余讀畢覺得其取穴似有意猶未盡之感。譬如北方人看南方人用小盅喝酒一般,怎樣看都覺得不如他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來的痛快淋漓。今余不揣淺陋,把高師肩周炎之一針療法未盡詳談之處補充說明之。以就教于同道。
    A.
    高師言肩前痛針魚肩穴可速效。臨床證明此言不虛。但此處有個前提:發(fā)病越早針刺之效越宏,最好發(fā)病在一個月內(nèi))。實踐還證明,在針魚肩穴的同時針同側合谷穴效果會更上層樓,一穴用瀉,一穴用補;一穴治標,一穴治本,法度謹嚴,其效必專也!(注意:適合用魚肩穴的肩周炎亦可選用彭靜山之首尾取穴法,所謂殊途同歸也!)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發(fā)病一個月以上或時間更長一針療法對于肩前痛如何辯證選穴呢?
    I.選列缺.II.選三陰交.III.選陰陵泉.
    B.痛在肩髎選中渚.絕骨亦可。
    C.
    夜間痛選照海。
    D.
    頑固型肩周炎選膏肓俞。
    以上一針治療肩周炎之法,雖則只選一穴,但臨證效果遠遠超過傳統(tǒng)針法,亦優(yōu)于靳三針。其治肩周炎的效果猶如當年常山趙子龍一馬當先在長板坡于萬馬軍中取上將首極一般令人驚嘆。若推廣之,則患者少了許多皮肉之苦,對家境困難的患者還能減少許多治療費用。
    針灸為中醫(yī)王冠上的明珠,亦講究辯證施治,靈活應用,不可拘泥。當針則針,當灸則灸,當藥則藥。荊岫之玉,亦有微暇。以上博文,為探討之作,有未盡之處,還請博友指教。

    列缺:
    手太陰肺經(jīng)穴。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手太陰肺經(jīng)的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任脈。

    三陰交

    足太陰脾經(jīng)穴。在小腿內(nèi)側,當足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

    陰陵泉

    足太陰脾經(jīng)穴。在小腿內(nèi)側,當脛骨內(nèi)側髁后下方凹陷處。足太陰脾經(jīng)的合穴。

    照海

    腎經(jīng)穴,八脈交會穴,通陰蹻,在足內(nèi)側,內(nèi)踝尖下方凹陷處

    膏肓俞

    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第六章:急性腰扭傷(含腰痛及坐骨神經(jīng)痛)

    一:人中

    主治:腰正中疼痛

    分析:人中是督脈之穴。《通玄指要賦》“人中除脊膂之強痛”

    治法:有兩種刺法,其一:從人中一側進針,另側出針;其二:從人中進針朝鼻中隔方向斜刺(雀啄刺),以病人眼中流淚為度。此穴針刺較痛,應躺下刺,以免暈針。

    位置: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

    二:后溪

    主治:腰痛在一側或兩側膀胱經(jīng)循行路線者,如正中和兩側都疼者尤為適宜。

    分析:后溪為手太陽膀胱經(jīng)穴,手足膀胱經(jīng)脈氣相通,后溪又通督脈,為八脈交會穴。

    治法:一側疼痛針患側,雙側痛針雙側,可代替人中穴。

    三:齦交異點

    主治:腰正中扭傷

    分析:此點在督脈上,急性腰扭傷后90-120分鐘內(nèi),在齦交穴附近上唇系帶上就會出現(xiàn)突出的如米粒大的血腫或硬結,病愈后此結亦不會消失,而且扭傷的次數(shù)越多,此結越大,所以此異點也可作為腰扭傷史的證據(jù)。

    治法:點刺出血

    四:手三里

    主治:挾脊穴處扭傷疼痛(處于督脈與膀胱經(jīng)之間)

    分析: “手陽明之經(jīng)……挾脊”,而手三里在全息論里又相當于腰的位置。而對于此類腰痛,手陽明經(jīng)的三間也有效。

    治法:手三里處尋找陽性反應點針。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jīng)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二寸

    五:太沖反應點

    主治:腰痛部位離正中較遠,在膀胱經(jīng)之外(距正中線一巴掌之外)的扭傷者。距離正中線越遠效果越好。

    分析:太沖為肝經(jīng)之原穴,肝主筋,“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又此反應點在全息論里相當于腰的位置。

    治法:腰扭傷者在太沖和行間之間往往可找到壓痛點,此壓痛點不在兩穴中間,而是靠近太沖穴,在全息論里,此壓痛點相當于腰的位置。壓痛與腰痛程度不成正比,而與腰痛部位成正比,疼痛離正中線越遠壓痛越明顯。

    位置:太沖位于足背一、二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行間位于足背,第1、2趾間的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急性腰扭傷只太沖一穴就行,一次可好八成以上,常用——來自愛醫(yī)論壇

    六:腰痛一穴―――腰痛五穴

    主治:本組穴一側各五個,分治不同部位腰扭傷

    分析:本組穴為高樹中從全息理論中發(fā)展歸納而出。五個穴位均對應全息論里腰的位置,只是分布部位不同。

    治法:按腰扭傷的疼痛部位將其分為五個區(qū)域,對應五個穴位,不同部位的疼痛,其相應的穴位陽性反應最明顯,針相應穴位立效:

    腰正中督脈線扭傷疼痛者,最強反應點和治療點在第五掌骨尺側,全息論相當于腰的位置。此為腰痛一穴。

    挾脊穴處扭傷疼痛者,最強反應點和治療點在第四、五掌骨間腰部對應區(qū),即傳統(tǒng)的“腰痛穴”,此為腰痛二穴。

    膀胱經(jīng)一線(距后正中線約三橫指左右)扭傷疼痛者,最強反應和治療點在第三、四掌骨間腰部對應位置,此為腰痛三穴。

    膀胱比二線(距后正中線約一巴掌左右)扭傷疼痛者,最強反應和治療點在第二、三掌骨間腰部對應位置,即傳統(tǒng)的第二個“腰痛穴”,此為腰痛四穴。

    膀胱線以外距離正中線較遠的扭傷疼痛,最強反應和治療點在第二掌骨腰對應點,此為腰痛五穴。

    以上五穴部位對應并非相當嚴格,不是說不是其對應部位就無效,只是說治療其對應部位腰痛效果更佳。

    七:光明穴愛醫(yī)論壇

    急性腰扭傷大多數(shù)有腰部扭傷史,患者可立即出現(xiàn)腰部劇烈疼痛,不能活動。腰部不敢用力,輕微用力立刻疼痛劇烈,腰部活動,咳嗽,噴嚏,深呼吸均可疼痛加重!!!
    光明穴治療腰部扭傷有極佳的通絡柔筋,消腫止痛效果。
    方法患者端坐位取健側光明穴直刺1-2寸,施強力寫法,囑咐患者活動腰部,幅度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每五分鐘行針一次,大多數(shù)患者留針期間腰痛即可緩解,消失。在臨床我用了很多效果佳!

    光明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八:肩后反應點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位置: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盡處壓痛取穴,以痛為穴

    治法:交叉取穴,左邊痛壓右邊,右邊痛壓左邊。或按或針,只要是坐骨神經(jīng)痛,點到痛止,有三五次痊愈的,有七八次痊愈的,所治之人沒有超過15次的。

    九:風池穴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位置:足少陽膽經(jīng)穴,為少陽陽維交會穴。人體風池穴位于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治法:交叉取穴,針法,得氣后捻轉數(shù)次,讓病人帶針行走,立效!

    十:攢竹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位置: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  

    眉頭處

    治法:患側取穴刺。

     什么最能度眾生,長福氣?【輕松積累大財富】

                                      第七章:膝關節(jié)疼痛

    一:膝骨性關節(jié)炎

    (一)用穴:大杼

    治法:于穴位處找陽性反應點,大多能找到結節(jié)或條索狀物,刺絡拔罐或向下斜刺0.5寸,不可太深,以免傷及肺臟。

    分析:中醫(yī)認為本病與肝腎虧虛有關,本病為骨病,大杼為八會穴之一,骨會大杼。

    位置: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骨關節(jié)炎是難治之疾,一針療法雖可立效,但難以根除。

    (二)用穴:背三針

    主治:膝關節(jié)炎,滑膜炎,骨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痛及各種關節(jié)疾病有顯著效果。
    位置:胸椎5.6.7棘突左右旁開1cm處
    方法:用左手提起椎旁肌肉,右手持三棱針快速刺入皮下即可,然后拔火罐20分鐘,時間太長易起泡,太短則達不到療效。有時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二:膝關節(jié)內(nèi)側疼痛(相于脛骨內(nèi)側髁位置)

    用穴:尺澤

    分析:此處疼痛位置相當于足太陰經(jīng)的陰陵泉,按關節(jié)對應取穴法則,應取對側肘關節(jié)太陰經(jīng)之穴位。故用尺澤。

    位置:手太陰肺經(jīng)之合穴,肘橫紋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第八章:踝關節(jié)扭傷

    臨床上以足內(nèi)翻位外踝扭傷多見,根據(jù)損傷情況可分為:單純外側副韌帶損傷、骨皮質(zhì)撕脫、踝關節(jié)半脫位。應用關節(jié)對應取穴法,療效立竿見影,遠勝于其他療法。

    一:外踝申脈穴處扭傷疼痛(外踝中央下一厘米凹陷處

    用穴:對側腕關節(jié)養(yǎng)老穴

    分析:此處疼痛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申脈穴處,當對應對側腕關節(jié)手太陽小腸經(jīng)穴,按解剖對應關系,外踝對應尺骨莖突。

    治法:于養(yǎng)老穴處找壓痛點,或按或針可立效。

    位置:手太陽經(jīng)穴,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取法:1.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頭的橈側緣上,與尺骨小頭最高點平齊的骨縫中是穴。2.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上;然后掌心轉向胸部,當手指滑入的骨縫中是穴

    二:外踝前下方相當于膽經(jīng)丘墟(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穴處扭傷疼痛。

    用穴:陽池

    分析:此處疼痛為足少陽經(jīng)循經(jīng)處,當于對側腕關節(jié)少陽經(jīng)找穴位。

    治法:于陽池處找壓痛點,按或針。

    位置:手少陽經(jīng)穴,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第九章:肱骨外上髁炎

    用穴:肘靈穴

    分析:按關節(jié)對應取穴法,肱骨外上髁炎疼痛處于手少陽經(jīng)路線上,當取對側膝關節(jié)少陽經(jīng)之穴位,此穴為高樹中發(fā)現(xiàn),在陽陵泉稍上方,又能治網(wǎng)球肘,故稱肘靈穴

    治法:在陽陵泉附近尋找壓痛點,最顯著壓痛點一般位于陽陵泉上方腓骨小頭處,此為肘靈穴。可同時針阿是穴

    位置:陽陵泉位于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下凹陷中。什么最能度眾生,長福氣?【輕松積累大財富】

     第十章:咽痛

    一:間谷

    來愛愛醫(yī)很久了,從廣大愛友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海天老師、岳家老師,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索精神,讓深受啟發(fā)。自己也拿出點經(jīng)驗和大家分享!
         因為抽煙的緣故,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就有了慢性咽炎,每次抽多了后,或者在空調(diào)房間時間長了之后,就覺得咽部干、痛、癢,特別難受。說來慚愧自己是針灸醫(yī)生,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針灸治療,而是有慶大地塞米松霧化吸入治療,也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要好幾天,效果不理想。后來自己針灸治療,商陽、少商血放了不少,合谷也沒少扎,效果也不明顯,后來在愛愛醫(yī)上看到了高樹中老師的間谷穴,
    王文遠的咽痛穴,說的都是在合谷與三間之間的中點。取穴男左女右,剛剛好自己可以打,一直用1.5寸針扎,效果有,但是不是很快見效,也不是有那么確切的療效,直到有一次給一位雀斑病人用買來0.5寸針,恰巧自己咽炎發(fā)作,于是隨手拿來扎間谷,發(fā)現(xiàn)咽部一陣清涼,一點也不難受了。后來反復在左手間谷上實驗,發(fā)現(xiàn)每每針入病止,后來有親戚朋友,病人,我如法炮制,往往也是針到病除。后來想想大概與”上焦如羽“有關,浮取引邪外出。
        這個穴位在間谷穴的附近,有些病人會有米粒樣反應點,取針灸針,0.5寸的最好,刺入皮下0.2到0.3寸,進針不宜快,慢慢捻入有皮膚牽拉感為佳,一般針入即效。
        目前治療30余例,只要是慢性咽炎的,沒有不效的。

                         第九章:時間性疼痛(包括時間性其它疾病)

    有些疼痛和疾病發(fā)作具有明顯的時間規(guī)律性,這就要用到子午流注了,這類疾病的診治分二個步驟:

    一:明確發(fā)作的時間,找出責任經(jīng)絡。

    二:針刺責任經(jīng)絡上的輸穴(“病時間時甚者,取其輸”)

    十二經(jīng)脈流注時間及其輸穴:

     

    子23-1

     

    丑1-3

    寅3-5

    卯5-7

    辰7-9

    巳9-11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戍19-21

    亥21-23

    經(jīng)

     

    膽經(jīng)

    肝經(jīng)

    肺經(jīng)

    大腸經(jīng)

    胃經(jīng)

    脾經(jīng)

    心經(jīng)

    小腸經(jīng)

    膀胱經(jīng)

    腎經(jīng)

    心包經(jīng)

    三焦經(jīng)

     

    足臨泣

    太沖

    太淵

    三間

    陷谷

    太白

    神門

    后溪

    束骨

    太溪

    大陵

    中渚

    各輸穴位置:

    一:足臨泣

    在足背外側,當?shù)?、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二:太沖

    位于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三:太淵

    掌側腕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

    四:陷谷

    在足背,當?shù)?、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五:太白

    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六:神門

    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七:大陵

    大陵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八:中渚

    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輸穴治療時間性疾病要點:

    一:最好是在疾病發(fā)作前30分鐘治療,并留針至發(fā)作時間已過,其間每5-10分鐘行針一次,其它時間治療亦有效,總之,越接近發(fā)作時間治療效果越好。      

    二:如果有明顯虛實表現(xiàn),則要根據(jù)輸穴的生克補瀉來治療。

    十二經(jīng)脈虛實證生克補瀉取穴表

       

    經(jīng)   

    膽經(jīng)

    肝經(jīng)

    肺經(jīng)

    大腸經(jīng)

    胃經(jīng)

    脾經(jīng)

    心經(jīng)

    小腸經(jīng)

    膀胱經(jīng)

    腎經(jīng)

    心包經(jīng)

    三焦經(jīng)

       

    陽輔

    行間

    尺澤

    二間

    厲兌、內(nèi)庭

    商丘

    神門

    小海

    束骨

    涌泉、然谷

    大陵

    天井

       

    俠溪

    曲泉

    太淵

    曲池

    解溪

    大都

    少沖、少海

    后溪

    至陰、委中

    復溜

    中沖、曲澤

    中渚

    輸穴治療時間性疾病要點:

    一:最好是在疾病發(fā)作前30分鐘治療,并留針至發(fā)作時間已過,其間每5-10分鐘行針一次,其它時間治療亦有效,總之,越接近發(fā)作時間治療效果越好。      

    二:如果有明顯虛實表現(xiàn),則要根據(jù)輸穴的生克補瀉來治療。

    十二經(jīng)脈虛實證生克補瀉取穴表

     

       

    經(jīng)   

    膽經(jīng)

    肝經(jīng)

    肺經(jīng)

    大腸經(jīng)

    胃經(jīng)

    脾經(jīng)

    心經(jīng)

    小腸經(jīng)

    膀胱經(jīng)

    腎經(jīng)

    心包經(jīng)

    三焦經(jīng)

       

    陽輔

    行間

    尺澤

    二間

    厲兌、內(nèi)庭

    商丘

    神門

    小海

    束骨

    涌泉、然谷

    大陵

    天井

       

    俠溪

    曲泉

    太淵

    曲池

    解溪

    大都

    少沖、少海

    后溪

    至陰、委中

    復溜

    中沖、曲澤

    中渚

     

    曲泉

    肝經(jīng)合穴,在膝內(nèi)側,屈膝,當膝關節(jié)內(nèi)側端,股骨內(nèi)側髁的后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

    穴解:曲指肝木(木曰曲直),泉指腎水。肝屬木,腎屬水,水能生木,腎為肝之母,根據(jù)“虛則補其母”的原則,肝之虛癥,可用曲泉補之

    曲池

    人體曲池穴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尋找方法:取該穴道時患者應采用正坐,側腕的取穴姿勢,曲池穴位于肘部,尋找穴位時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nèi)緣凹陷處。

    穴解:曲,隱秘也,不太察覺之意。池,的圍合之處、匯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zhì)為地部之上的濕濁之氣。本穴物質(zhì)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氣化而來,位處地之上部,性濕濁滯重,有如霧露,為隱秘之水,故名曲池。

     

    足太陽膀胱經(jīng)脊柱旁俞穴(相應棘突下旁開2厘米)

     

    T3———————————肺俞

    T5———————————心俞

    T7———————————膈俞

    T9———————————肝俞

    T10—————————膽俞

    T11——————————脾俞

    T12——————————胃俞

    L1———————————三焦俞

    L2——————————-腎俞

    L4———————————大腸俞

    L5———————————關元俞

    華佗夾脊穴對應癥狀

      頸椎1 C1眩暈、偏頭痛、失眠、嗜睡、頭昏沉、頸性高血壓、腦供血缺乏、搖頭

      頸椎2 C2眩暈、頭痛、失眠、嗜睡、眼干澀、耳鳴、心動過速、腮腺炎、過敏性鼻炎

      頸椎3 C3眩暈、頭昏沉、偏頭痛、頸肩綜合征、神經(jīng)痛、濕疹、牙痛、張口不能

      頸椎4 C4頭昏、惡心、呃逆、雙手麻痹、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頸椎5 C5胸痛、心跳過緩、惡心、呃逆、頸、肩、手掌脹痛、口臭、火氣大

      頸椎6 C6血壓動搖、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體腫大、肩膀痛、上肢外側麻痛

      頸椎7 C7氣短胸悶、第四、五指麻痛、頸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上肢后內(nèi)側麻痛

      胸椎1 T1氣短、氣急、肘手痛、涼、早博、手軟有力、上臂后側麻痛

      胸椎2 T2氣短胸痛、心律正常、冠心病(心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側麻痛

      胸椎3 T3肺部、支氣管癥狀、易患感冒

      胸椎4 T4胸背痛、胸悶、冠心病(心絞痛)、長嘆息、

      胸椎5 T5口苦、低血壓、胃痙攣、癲癇

      胸椎6 T6胃痛、消化不良、胃痙攣

      胸椎7 T7胃潰瘍癥狀、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胸椎8 T8免疫功用低下、肝膽病、糖尿病

      胸椎9 T9腎功用妨礙、小便白濁、尿不暢、過敏證、身體手腳冰冷、癲癇

      胸椎10 T10腎功用妨礙、性功用妨礙

      胸椎11 T11腎功用妨礙、尿道病、皮膚病

      胸椎12 T12下腹疼涼、疲勞綜合癥、不孕癥、風濕癥、生殖器官外表痛癢、胃脹

      腰椎1 L1結腸功用失調(diào)、便秘、腹瀉、腰痛、下腹痛

      腰椎2 L2下腹痛、腰酸痛、性機能減退

      腰椎3 L3膀胱、尿少、腰、膝內(nèi)側痛有力

      腰椎4 L4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排尿困難、尿頻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側、痔瘡

      腰椎5 L5腿血液循環(huán)不良、下肢有力怕冰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側月經(jīng)不調(diào)、

      骶椎 腰骶關節(jié)病變、足根痛麻涼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蜜桃AV蜜臀AV色欲AV|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在线播放亚洲成人av| 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精品| 午夜不卡欧美AAAAAA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深夜福利资源在线观看|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男女xx00上下抽搐动态图|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午夜不卡欧美AAAAAA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AV喷水高潮喷水在线观看COM|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 人妻中文字幕精品系列|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开心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AV最新国产在钱|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四虎影视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片最多|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四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精选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国产不卡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