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中醫本是一脈相承,二者互根互用,不離陰陽辯證,但是當今社會,真正意義上的中醫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中醫完全被西化,所謂的中西醫結合,早已拋棄了中醫的“整體觀”和“辯證思維”,導致其不倫不類。 今天我想通過本文,告訴大家,中醫究竟是如何治病的?! 站在中醫的角度看,心屬火,肝屬木,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五行應用于五臟。 從五臟的位置來看肺金和肝木是對沖對射的,腎水和心火對沖對射的,如果沒有中間的脾土來調節,都不能共存。脾土就好比是一個交易市場。這樣,當肝木太衰需要水的時候,它就從腎這里取水。肝木太旺的時候就向心火發泄,這就和我們做生意一樣。手里積壓的貨太多,需要賣出貨賺到錢,手里缺貨的時候,需要提到貨再賣貨賺錢。 在人的身上,上面是心火,下面是腎水,就是火水未濟。如果把心火下降,腎水上升,這樣就產生真氣,心腎相交真氣生。打個比方,好像是一口鍋,把心火下降到鍋底,把腎水上升到鍋里,這樣就產生了真氣。水和火是一對矛盾,心火交到一起就是火不旺,水不寒,它們在哪里相交呢?它們在土中間相交。打個比方,水和火是一對夫妻,它們需要在固定的房子里面交合,為什么女人老不讓她結婚,她私奔了?男人老不結婚,變憂郁了,心火下降,腎水上升,這是人體的正常功能。 肝氣從左升,肺氣從右降,肝木和肺金也是一對矛盾,肝木如果沒有肺金來抑制,它就會上升的太高。肝氣郁結在脖子上就成了甲亢,如果上升到了腦部,就會造成眩暈癥,這些都是因為肺金沒有很好的抑制肝氣。肺氣是主下降的,它和肝氣就像一個天平一樣,只要保持了它們之間的平衡,身體就會健康。 大醫治病,治調陰陽。經驗豐富的中醫,在治病的過程中就遵循著這樣的一個原則:讓心火下降,腎氣上升,肝氣上升,肺氣下降。然后調理好脾臟的功能,讓心腎和肝肺這兩對夫妻在脾土中宮中順利交合。這就是易圓運動。 治病就是調節心腎、肝肺兩對夫妻之間的矛盾。 肝木是縱向的,土是固體的,心是功能性的,代表陽熱、流光煥散,腎水是流動性的,肺是一種收斂的,不要太過。 肝在人體的右邊,但是肝氣是從左邊生起的,它是體陰而用陽,這就好比人干活一樣,人拿著鋤頭,一定是在人的前面做工,不可能原地做工。人站在左邊,一定是向右邊做工,站在右邊,一定是向左邊做工。 中醫看病的過程中,要先了解病人的大小便是否正常、脾胃功能如何、睡眠質量和情緒如何,只有了解了這些之后,才能正確的用藥。 在用藥的過程中要根據今年的氣運來指導用藥。 比如說今年是癸巳年,在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運為少陰火運不及,在下為少陽相火在泉。所以疾病由于司天風氣所致的,適宜用辛涼之品,由于中運火氣所致的適宜用咸平之品,由于在泉火氣所致的適宜于咸寒之品,癸巳年用藥的時候應該注意這些。 用藥如用兵,用藥如用毒,治病用的是藥物的偏性,病輕藥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會給病人帶來二次傷害。病重藥輕,養虎為患,貽誤病機。其次用藥要懂得:架藥橋,通藥使,要知道藥性歸經。不能咱們抬著小鋼炮,卻沒有向導,也不知道朝哪里轟炸,使用藥不得其效。 我們在治病中一般升肝氣用柴胡,降肺氣用五味子,降大腸用大黃,清肝火用龍膽草,升肝陽用升麻、柴胡,降心火用黃蓮,溫腎水用附子,附子是最熱的藥,但是作用到水中就不熱了,水本身就是寒的,如果再用寒性的藥,就凍住無法工作了,附子為水中之熱藥啊,在最寒的地方發揮最熱的功能。中間用上一味甘草來調和它們,如果甘草不夠,可以用上四君子。一個方子通過加減就可以治愈人身體上很多疾病。 一般來說,一個小病,兩三味中藥即可治愈。中病八味到九味藥,再大的病也不能超十五味藥,藥劑一旦超過15味藥以后,藥性就越來越復雜,也說明這個醫生根本沒有認透病癥。 贅述一二,希望能用淺顯的語言闡述中醫之精髓,使更多的愛好者能對中醫有個正確的認識,我心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