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 調整布局 統籌區域職教管理 一、健全中職教育管理機制,統籌區域中職教育發展 一是健全中職教育管理機制,統籌區域中職教育發展。將區域中職學校納入區教委的事業發展和管理之中,定期召開全區中職學校工作會議,建立定期議事的會議制度,共同探討區域中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有關問題。
二是完善區域中職教育多元化辦學格局。健全區教委與區域中職學校、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的聯席會議制度,促進相互的信息交流與溝通,逐步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積極探索“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高效、精簡、務實的區域性中職教育管理機制。 三是組織有關專家深入區域中職學校開展調查與研究,積極制定促進區域中職學校發展的相關措施。同時,切實加大對區域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力度,加強了中職學校的教學教研和培訓功能,強化師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提高了區域中職學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崗位競爭力。 四是大力調整區域中職學校的布局結構。幾年來,相繼停止了8所辦學規模小、辦學條件差、辦學效益差、辦學行為不規范的中職學校招生資格,優化了區域中職學校的教育資源。2009年沙坪壩區具有中職學歷教育資格的14所中職學校中,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為6所、市級重點中職學校為2所,優質教育資源占57%。 五是進一步依法規范區域中職學校的辦學行為。根據學校辦學條件,嚴格審核區域中職學校年度招生計劃、嚴格初審新辦專業的申報,建立區域中職學校招生簡章(宣傳資料)初審(簽章)制度。 二、發揮區域中職教育資源優勢,打造“主城區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 1.現代農民教育培訓工程--- 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區域重點中職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使之成為沙坪壩區就業與再就業培訓、農民工職業培訓、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基地;同時,積極謀劃建設中職教育的區域性、開放型公共實訓基地。 2.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 切實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切實將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企業文化、企業理念等作為學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容,探索變“消耗性實習”為“生產性實習”的模式,打造以“紅巖技工”和“紅巖妹子”為代表的技能型人才品牌。 3.教師素質提升工程--- 采取多種措施和有效途徑,加快區域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計劃到2020年將區域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師隊伍“雙師型”比例提高到70~80%,提升沙坪壩區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師整體素質。 4.品牌專業建設工程--- 利用區域中職學校的骨干專業,打造品牌特色專業。積極鼓勵開辦為全市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配套的新型特色優勢專業。2008年立信職教中心成為全市首家、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示范性汽車維修技術實訓基地。 5.特色學校打造工程--- 推進區域重點中職學校由規模擴張的粗放型向內涵提升的集約型發展轉型,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檔次、提高辦學效益,打造市內、市外聞名的品牌中職學校。如:重慶市立信職教中心在2009年的全市中職學校職業技能大賽中成績名列全市中職學校的榜首。 6.加大對民辦職業教育支持力度,促進民辦中職學校發展 重點支持沙坪壩區的重慶光華女子職業中專學校、重慶市計算機管理學校、重慶立事信息工程學校等3所辦學規模較大、辦學行為較規范、辦學效益較好的民辦中職學校發展。2005年重慶光華職業中專學校成為全市第一所民辦市級重點職中,2008年該校成為全市唯一的一所民辦學校“兩新組織”市級示范單位;同年,重慶光華女子職業中專學校、重慶市計算機管理學校成為重慶市“文明單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