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城位于明清北京紫禁城之外、北京內城之內。四周由城墻環繞,并設置城門,被稱為皇城。 皇城在明清時代是一座全封閉的城池,周圍圍有高大的皇城墻。皇城墻又稱蕭墻,明清北京皇城的皇城墻,墻身為紅色,頂覆黃琉璃瓦。墻高一丈八尺,下寬六尺五寸,上寬五尺二寸。明皇城墻周長18里多,到清代幾經拓展周長已達22里。現在天安門兩側南皇城墻為抹灰刷紅,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繕所添。 北京皇城范圍南至東長安街、西長安街和毛主席紀念堂處;北至地安門西街、地安門東大街;西至府右街、靈境胡同、西黃城根南街、西黃城根北街;東至晨光街、東黃城根南街、東黃城根北街。面積約6.87平方公里。 【皇城的改造過程】 【皇城有幾座門?】 北京皇城有幾座門?對這個問題,一般老北京人張口就來:“內九外七皇城四嘛,皇城四座城門呀。”對于這個答案,內城九座城門、外城七座城門是毫無疑義的;可是肯定說“皇城四座城門”就有很多爭議。 那么,北京皇城有幾座城門?對此有很多說法: * “皇城四門之說”常見于清朝和民間,僅包括天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和地安門; * “皇城六門之說”源于明朝,明朝以大明門為皇城正門,承天門為宮城外門,因此皇城城門包括大明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東安門、西安門和厚載門(地安門); * “皇城七門之說”源于清朝,清朝以天安門為皇城正門,大清門為皇城外門;因此皇城城門包括大清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天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和地安門; * “皇城八門之說”見于清代編纂的一些北京地方史志,將天安門之北的端門也算作皇城城門; * “皇城九門之說”見于清代和民國,正門天安門、南門大清門(中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東安門、西安門、地安門、東三座門、西三座門; * “皇城十門之說”源于清代,除上述九門外,加上東安里門; * “皇城十一門之說”源于民國,除上述十門外,加上1912年在皇城南墻新辟的 “新華門”。 * “皇城十五門之說”除上述外, 明正統元年(1436)于長安左右門外路南,設有通向部府衙門的總門,分別命名東公生門、西公生門(圖2.標注為“方門”)。清初尚存,乾隆十九年兩門封堵。還有一些專家把午門廣場東西兩側的闕左門、闕右門也歸入皇城城門之列。如果加上這四座門,那么皇城就有十五座門了。 綜上所述,皇城的城門數至少有八種說法,從四座到十五座不同的觀點。如此多的觀點,很難統一。何況相關政府部門也沒有發布權威的數據。你認為哪種說法更恰當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還是百花齊放,隨你自己的觀點吧。 以后的幾篇博文,我就逐個介紹一下各個皇城之門。敬請關注,并不吝指教。 |
|
來自: mthsjmthsj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