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人都知道“內九外七皇城四”,但是有很多北京人不知道“皇城四”是指什么,有人會把皇城和宮城搞混,因為宮城也是四個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甚至有人都不知道皇城到底在哪兒,更甭提皇城四個門是哪四個了。 皇城介于宮城和內城之間,皇城內除了有宮城以外,還有宗廟、內廷服務機構、倉庫、宮城保衛機構等。 總之皇城以內是沒有居民的,哪怕是達官貴族也不能住在皇城以內。 今天的北京依然留有能看出當年功能的一些地名,如磁器庫胡同、緞庫胡同,這兩條胡同都在當年皇城以內的區域,這表示當年這里是供應皇宮的磁器和綢緞的倉庫。 ![]() 北京的皇城四門分別是: 南門天安門,明朝叫承天門,滿清定都北京后改名天安門。 北門北安門,清代改名地安門。 東門東安門。 西門西安門。 ![]() 其實,北京的皇城并不止四個門,除去上面提到的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以外,還有長安左門、長安右門,以及大明門。 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分別在天安門以東和以西,即今天的長安街上。大明門(清代改名大清門)在今天的毛主席紀念堂的位置。 所以又有一種說法是“內九外七皇七禁四”。 但是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和大明門,都不直通皇城,經這三個門進入皇城,必須經過天安門,所以說真正進入皇城的,還是四個門。 ![]() 北京的皇城門現在僅存的只有天安門一處,皇城墻也只有天安門兩側的皇城南城墻,皇城墻墻身紅色,頂端覆黃色琉璃瓦。 南城墻東段北側,皇城以內,有一條自西向東、長度僅有一華里的小河,這條河上游來自天安門前的金水河,下游匯入玉河(即元代的通惠河,此段河道今已無存),因河岸遍生菖蒲,故名“菖蒲河”。 ![]() 菖蒲河北岸為明代的東苑,曾有詩曰: 千門晴日散祥煙,東苑宸游憶去年。 玉輦乍移雙厥外,彩毬低度百花前。 云聞山色浮仙杖,風送鶯聲繞御筵。 今日獨醒還北望,何時重詠柏梁篇? 可見當年的菖蒲河花明柳綠,菖蒲蔥籠。 上世紀六十年代,菖蒲河河道被蓋了石板,上建倉庫、民房,周圍垃圾成堆。 2004年,政府重新整治,拆遷房屋,打開河道上的蓋板,綠化周邊環境,菖蒲河重現昔日景色。 皇城南墻向東延伸,一直到今天的貴賓樓飯店。所以當年貴賓樓開業時,一個非常重要的賣點,就是“北京唯一位于紅墻內的高級飯店”。 ![]() 據說蓋飯店時,誤訴了門口的紅墻,被有關部門及時制止,并馬上進行了恢復。 但紅墻擋在門口,傳言擋了“風水”,為了破解這個“風水”問題,貴賓樓飯店把大堂設在二樓,一樓閑置不用,成了當時北京唯一一家把大堂設在二樓的高級飯店。 皇城城墻自貴賓樓飯店折向北,沿今天的東黃城根大街一直向北,至平安大街,這一段是皇城的東墻。 皇城東墻于1949年后陸續完全拆毀,今天在城墻遺址上建設了皇城根遺址公園,并在北端恢復了一小段皇城墻。 ![]() 北京的東、西黃城根大街,就是原來的“皇城根大街”,清末為了表示廢除帝制,改名為“黃城根大街”。 在皇城東墻正對東華門的位置,是皇城東門東安門。 ![]() 清代末年(光緒29年),東安門外一個廢棄的八旗兵練兵場 ,被改造成為北京最早的一處綜合市場,即后來的東安市場。 當年東安市場里各種買賣店鋪、茶樓酒肆、擺攤小販、雜耍藝人具全,著實是當時北京的一處熱鬧去處,再加之東安門附近達官貴人宅府眾多,內務府庫衙署集中,所以生意也十分興隆。 今天的很多老字號,都起源于東安市場,如著名的東來順飯莊,最早就是東安市場里一個賣羊肉的小攤,后來發展成為一家二層樓的大飯莊。 ![]() 老北京人對東安市場印象深刻,文革期間曾被改名為東風市場。對于我這種生在文革當中的人,對于后來改回東安市場的老名字還很不習慣。改革開放前,北京王府井地區兩大商業企業就是東安市場和王府井百貨大樓。 還有著名的吉祥戲院,當年位于東安市場的北端。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吉祥戲院名角薈萃。 記得當年在吉祥戲院聽過方榮翔先生的《鎖五龍》,親眼見識了什么叫戲比天大,也見識了老藝人是怎么心疼“座兒”的(舊時把觀眾稱為“座兒”),這可是當今的小鮮肉們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那才能叫“角兒”,才能叫“老板”。 ![]() 1993年趕在東風市場改造前,在東來順吃涮羊肉。因為已經是國營餐館,店堂的環境和服務態度不敢恭維,但菜品絕對一流。那七分瘦三分肥、薄如紙的肉片,后來再也沒吃過。 同年,香港新鴻基地產在東安市場原址進行商業改造,東安市場區域內所有店鋪以及周邊設施被全部拆除。 皇城墻從天安門向西經過中南海的正門新華門,沿府右街向北,至靈境胡同再折向西,至西黃城根南街再向北,至平安大街,到達皇城北城墻。 由此可見,皇城并不是四方的,而是缺了西南一角。 而缺這一角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為了繞開元代的大慶壽寺,但似乎慶壽寺的位置和皇城西南角還有一段距離。 有人說是出于風水,“天塌東南,地陷西北”。 還有的人說是當時此處有金水河...... 總之,說什么的都有,北京有太多的不解之謎,也不在乎再多這么一個。 皇城的四門原則上與宮城四門相對,但是由于宮城的西門西華門正對著中南海的南海,所以,西安門也就沒有開在正對著西華門的位置,而是開在了經過南海和北海間的“金鰲玉洞橋”的街道與皇城墻交叉的地方,即今天文津街與西黃城根北街交叉的位置。 ![]() 皇城的北墻沿今天的平安大街,東起東黃城根大街,西至西黃皇城根北街。 皇城北面開有北安門(清改稱地安門)。 ![]() 地安門外有一座石橋,跨于什剎海入玉河口處,名叫萬寧橋,因開在地安門外,而地安門又是皇城的后門,故又叫后門橋。 ![]() 今天北京人幾乎都不知道萬寧橋這個名字,只知道后門橋。 如今的北京皇城,除了天安門及兩側的紅墻,其余的全都湮滅在歲月的風雨之中。 只有北京人常掛在嘴邊的“皇城根兒”,依稀還能讓人想起北京還曾有過一座城,一座紅墻的城。 ![]()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畫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