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經方誤案淺識[轉載]

     國醫堂260 2014-03-12
    經方誤案淺析(1)
    桂枝人參湯證誤辨為葛根芩連湯證
    【沈炎南醫案】一女孩,3歲許,疹子已收,身熱不退,體溫39℃,頭痛惡寒與否不得而知,下利日十余次,俱為黃色糞水。脈數無歇止,舌質尚正常。遂診為麻后熱毒不凈作利,與葛根芩連湯加石榴皮。服后體溫反升至39、5℃,仍下利不止,嗅起糞味并無惡臭氣,沉思再三,觀病孩頗有倦容,乃毅然改用桂枝人參湯,仍加石榴皮,一服熱利俱減,再服熱退利止。
    【來源】沈炎南 傷寒醫案選評 廣東中醫1963 5(3):40。
    【原文】《傷寒論》163條.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分析】麻疹之后,余邪不盡,內陷于里,協熱下利。因表里皆寒,故雖下利而無臭穢及肛門灼熱之熱證,脈雖數而無歇止,反有津傷之虞。醫見發熱39℃,又有下利黃色糞水,而誤用葛根芩連湯清熱止利,兼辛涼解表。豈止患兒雖下利而無臭穢及肛門灼熱之象,脈雖數而無歇止,反有津傷之侯。況面有倦容,一日下利十余次,寒象迭生,與葛根芩連場以寒治寒,是為冰上覆雪,陽氣浮越,反見熱象陡增。當與桂枝人參湯溫通表里;為防利脫,又加石榴皮以澀腸止利。
    【啟示】所謂“協熱利”,即兼有表證之下利,《傷寒論》中論述“協熱利”者,有兩:一是第34條的葛根芩連湯證,屬表不解而有邪熱內陷的“協熱利”;二是第163條的桂枝人參湯證,則屬表不解而中陽受損的“協熱利”。前者治以辛涼解表,清熱止利;后者治宜辛溫解表,溫中止利。當明辨!
     
    經方誤案淺識(2)http://www./jfbbs/read.php?tid=24514
    營衛不和汗出誤辨為表虛不固汗出
    【熊廖笙醫案】一商人患自汗證達半年之久,延醫服止澀收斂藥龍牡之類,約數10帖之多,毫無寸進,乃請為治療。詢知患者無發熱惡風癥狀,汗出不溫,精神疲倦,脈像弱而不振,溫劑收澀已遍服無效。乃與桂枝湯,不加增減,服5帖而愈。

    【來源】熊廖笙,傷寒名案選新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原文】《傷寒論》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分析】自汗達半年之久,既無發熱惡風等表證,又無迫津外出之里熱,乃衛氣不固營陰所致,何以言之?以“汗出不溫,精神疲倦,脈象弱而不振”之脈證為憑。故用桂枝湯調合營衛自當必然。正如《傷寒論》第53條所說:“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而收澀藥雖能斂汗于一時,但無調和營衛之功,汗雖得暫止,亦必復出,故投之罔效。

    【啟示】關于桂枝湯的作用,曾經有過“發汗”“止汗”之爭論,實際上,桂枝湯既能發汗,又能止汗。桂枝湯之發汗,除桂枝、生姜本身具有發汗作用外,與服后“啜熱稀粥”、“溫復”有關。倘若有邪,通過發汗,邪從汗出,邪去汗止。桂枝湯又能止汗,這主要是通過桂芍配伍的功能實現的。“桂枝君芍藥,是于發汗中寓斂汗之旨;芍藥臣桂枝,是于和營中有調衛之功。”桂枝湯證的自汗出乃營衛不知,治療當調和營衛,營衛諧和而汗自止。
    臨床上,桂枝湯不唯用于太陽中風表虛自汗,亦用于內傷雜證之汗出,以此擴之,大凡營衛不和之證,無論外感、內傷,皆可使用桂枝湯。要注意的是,桂枝與芍藥的用量比例應一致相等,否則,將起不到調和營衛的作用。本方凡增減桂枝或白芍用量,都會改變其治療范圍。

     
    經方誤案淺識(3)|http://www./jfbbs/read.php?tid=24539
    小柴胡湯證和之不及
    【俞長榮醫案】友人某,微寒發熱,目眩,胸脅苦滿,持續多日不愈。自診為少陽病,亦服過小柴胡湯,但所用柴胡系毛柴胡、銀柴胡,后才用北柴胡八分,漸加至一錢,連服數劑,癥狀仍熱。自認為證屬少陽無疑,何以用小柴湯無效?雖非大病,但纏綿多日,苦惱異常。一日召我商痰。我說:仲師創立小柴胡湯,柴胡用量幾乎三倍于參、芩,汝用柴胡不及他藥之半。貶君為佐,將如何發揮柴胡除寒熱、解半表半里之邪?他問:柴胡須用多少?我說:三錢。他笑云:寧愿再苦幾日,不愿冒此大險。我正色云:汝以我為“追魂使者”耶?他默不言。后經勸強相加,始用北柴胡二錢,連服3劑而愈。
    【來源】俞長榮.傷寒論匯要分析.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原文】《傷寒論》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分析】微寒發熱,目眩,胸脅苦滿,持續多日不愈,確為小柴湯證。然為何無效?是因其處方中柴胡劑量不足,故難以發揮作用。小柴胡湯原方中柴胡是主藥,一定要重用,尤其是治療典型的少陽證,更是如此。《神農本草經》載:柴胡性苦平,主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神農本草經》所載推陳致新的藥物僅有二味,一是大黃,從血分而言;一是柴胡,從氣分而言,足以說明柴胡用途之廣。當今臨床一些人使用經方效果不甚理想,便認為經方已過時(古方不能治今病),其實,許多情況下是因為藥量的使用不當所造成的。用小柴胡湯之不當,或不遵原方配伍比例,誤將柴胡與他藥等量;或惟恐“柴胡劫肝陰”,而不敢用足其量;或竟視柴胡而畏,而不敢動用毫厘。若此,焉能取效?方藥劑量是歷代醫家經歷無數次臨床驗證而確定的,今天我們若不經過反復實踐就輕易否定,未免輕率。

    【啟示】方劑配伍中重用君藥的例子在《傷寒論》中很多,臨證使用需認真對待,仔細研磨,而后方能有悟。
     
    經方誤案淺識(4)http://www./jfbbs/read.php?tid=24596
    麻黃升麻湯證誤辨
    【陳明醫案】羅某,女,26歲。素來脾虛便溏(慢性腸炎病史),不敢食涼可吃飽,否則腹瀉。一日,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鼻塞流涕,自服家存感冒藥,越兩日其病不愈。見但熱不寒,鼻塞流涕濁,咽喉疼痛,口干但飲水不多,咳嗽吐黃痰,胸悶,汗出,就診于某醫,服清肺化痰之劑,病人出現腹瀉,每日56次,并感胃中涼甚,有振水音,飲食不下,患者因“難以忍受”而停服。察其面部痤瘡滿布,口腔潰瘍點2個,但舌不紅,舌苔根部浮黃,脈寸大尺弱。此脾素虛寒,疊加外感后邪氣入里化熱,煉液成痰,壅塞于肺。辨為“肺熱脾寒”證。試用麻黃升麻湯,因慮肺有痰熱,恐葳蕤戀邪,去之,加蘆根以清肺生津排痰。處方:麻黃6g,升麻5g,桂枝6g,生石膏15g,知母9g,天冬9g,黃芩9g,當歸10g,白芍10g,干姜9g,茯苓15g,炒白術10g,蘆根30g,炙甘草3g。水煎服,上方3劑,發熱、咽痛、咳嗽吐痰即愈,病人自述服藥的“非常舒服”,大便轉為每日2次,稍不成形,胃納大增。繼服7劑,面部痤瘡消去大半,口腔潰瘍亦愈,大便基本正常。后以四君子湯加黃芩、枇杷葉調理善后。
    【來源】陳明.傷寒三論.中國醫藥學報,2003,(5):272
    【原文】《傷寒論》357條.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分析】本案患者素來便溏,不敢食涼,乃脾寒一貫,外感風寒后,宜溫中解表,或可用桂枝人參湯。遺憾的是,自治、醫治均用寒涼之劑,結果導致:一者外邪冰伏不解,反化熱入里;二者脾陽更傷,遂成“肺熱脾寒”之證,故見面部痤瘡滿布、口腔潰瘍、舌不紅而苔根部浮黃、脈寸大尺弱表現。此證符合麻黃升麻湯證,用之不疑,則效亦不疑。
    【啟示】《傷寒》中,治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之證者有數方,但各有特點:麻黃升麻湯病機為肺熱、脾寒,陽氣內郁,病證特點為咽痛咳吐、下利;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病機為胃熱、脾寒,寒熱格拒,病證特點為食入即吐,下利;柴胡桂枝干姜湯病機為膽熱、脾寒,病證特點為口渴、脅痛、便溏;烏梅丸病機為膈間有熱、胃腸有寒病證特點為得食而煩、下利;黃連湯病機為上焦熱、中焦寒,病證特點為嘔吐、腹痛;小柴胡湯病機為肝膽寒熱錯雜病證特點為寒熱往來、口苦咽干、脈弦; 半夏瀉心湯病機為脾胃寒熱夾雜病證特點為痞滿。只要抓住了這些特點,辨治起來并不復雜。

     

    王桂枝我這里也介紹一個更為典型的麻黃升麻湯醫案
    男,軍人,受風雨寒熱,病而唾膿血,前醫誤用涼藥,大泄不止,滴水不飲,手足厥冷而胸中灼熱,寸脈沉緩而不現,下部趺陽、少陰脈不至,舌紅赤。醫投麻黃升麻湯一劑而病除。此乃前輩四川名醫吳棹仙1939年醫案也。
    傷寒論曰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麻黃升麻湯主之你看麻黃升麻湯最主要的經典癥狀,唾膿血,利不止,下部脈不止在此案中于傷寒論所論一一吻合。難怪吳師嘆曰此證余50余年僅見一例耳
    蓋外感風依舊,津氣虛而脅迫血熱上行也寒,內伏積熱,醫發下之,表邪內陷,中氣大傷,胸中積熱,遂仲景原方 麻黃4錢 升麻4錢當歸3錢茯苓、白術、白芍、天冬、石膏、干姜、桂枝、甘草各1錢,黃芩、知母、葳蕤各3錢。先煎麻黃,去浮沫,內諸藥,分3服。一劑而病除。

     

    經方誤案淺識(5)|http://www./jfbbs/read.php?tid=24623

    烏梅丸炮制不當



    【袁晉河醫案】韓某,女,10歲,學生。1992102日持續上腹鉆痛,曾有吐蛔蟲現象發生,每次發作數小時后即緩解,此次發作持續一小時不緩解,伴有嘔吐清水,煩躁不安,舌淡苔白,脈弦,診為“蛔厥”,投烏梅丸:烏梅、當歸、川椒各6克,干姜4克,制附子、黃連、黃柏、桂枝、黨參各3克。2劑,水煎服。服后疼痛反加重,煩躁加劇,囑服米醋30毫升,服后10分鐘痛止。后用上方加米醋30毫升同煎,連服3劑,病愈。至今未復發。
    【來源】袁晉河 誤治病例4則分析。江西中醫藥1996,3:38

    【原文】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分析】經方有很多特殊煎煮法如1去渣再煎法:98條小柴胡湯方: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用此方法的還有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和旋復代赭石湯等方,它們都有去滓,再煎的特殊煎煮要求。2泡服法:159條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其目的是取兩藥苦寒之氣以清中焦無形之邪熱,薄其苦泄之味而防止其直下腸胃。附子瀉心湯 上四味,前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3先煮、去上沫法:《傷寒》原文中注明先煮、去上沫的藥物有麻黃、葛根。如31條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生姜三兩,甘草二兩,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六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4特殊溶媒法:《傷寒》中用于湯劑煎煮的溶媒除普通水外還有5種,即甘瀾水、潦水、清漿水、清酒、苦酒。
    甘瀾水:65條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潦水,即天上降下的雨水。263條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清漿水, 393條枳實梔子豉湯;清酒,182條炙甘草湯、351條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苦酒,312條苦酒湯。如能做到,我們運用經方時應嚴格遵循這些特殊煎煮法。
    本案所現為“蛔厥”無疑,用烏梅丸治療亦屬正治,然服藥后痛反劇、煩反增,究其因乃烏梅未用醋漬,《傷寒論》要求“以苦酒漬烏梅一宿”,醫者不遵,故于病不應。可見,經方藥物炮制也不可不講求。
    臨床上,如果不能做到醋漬,我們可以在煎劑中加入20ml陳醋和其他藥物一起煎煮。

    【啟示】《傷寒論》中大到理法方藥、小到藥物炮制煎服,都要仔細學習研究,不可擅自更改。

    一說:所謂的“清漿水”就是用上好的生黃土加入井花水攪拌使之渾濁,待泥土沉淀后取上部的清水入藥使用。之所以空煮清漿水是為了消毒。因為凡水得土氣就不傷脾胃之氣,而土是純陰健脾之物,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死,任何有毒之物入土則其毒自解,黃土解毒除熱健脾之功,有不可思議之妙。

    井花水是過去水井里清晨第一次打上來的水

    經方誤案淺識(6)|http://www./jfbbs/read.php?tid=24658

    旋覆代赭湯重用赭石

    【劉渡舟醫案】魏生診治一婦女,噫氣頻作而心下痞悶,脈來弦潰,按之無力。辨為脾虛肝逆、痰氣上攻之證為疏旋覆花9、黨參9、半夏9、生姜3片、代赭石30、炙甘草9、大棗3枚。令服3劑,然效果不顯,乃請余會診。診畢,視方辨證無誤,乃將生姜劑量增至1 5,代赭石則減至6,囑再服三劑,而病竟大減。魏生不解其故。余日:仲景此方的劑量原來如此。因飲與氣搏于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開散。代赭石能鎮肝逆,使氣下降,但用至30則直驅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則無功,故減其劑量則獲效。可見經方之藥量亦不可不講求也。魏生稱謝。

    【來源】劉渡舟《新編傷寒論類方》,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原文】《傷寒論》161條.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湯主之。

    【分析】本案辨證準確,誤在藥量比例失調。旋覆代赭湯證為傷寒誤治,病機關鍵在于中陽虛寒,痰飲內聚,胃氣上逆,屬于虛證。方中,代赭石、旋覆花、生姜比例為1:3:5代赭石的用量明顯小于其他六味藥。這是因為,一則代赭石為苦寒之品,對于中陽虛寒,用量要小,處處考慮顧護中氣、宣化胃陽;二則旋覆代赭湯證病位在中焦,藥物作用的靶點亦在中焦,應用代赭石也應考慮此藥應在中焦取效,而赭石為重墜之品,如用量過大則會藥過病所,直趨下焦,不能發揮其降脾胃之逆氣以還歸于中焦之效。

    【啟示】經方之藥量配比當中,往往也體現出醫者對病機病勢之把握,不可輕視。

     

    經方誤案淺識(7)|http://www./jfbbs/read.php?tid=24659

    吳茱萸湯治療胃寒嘔吐藥物替代不妥

    【趙明銳醫案】XX,男,42歲。偶爾食不適時即嘔吐,吐出未經消化之食物及夾雜不少粘沫,吐出量并不多,為此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此延續了將近十年。 近一年多以來病情加重,發展為每日飯后隔一至二小時,即頻頻嘔吐不休,天氣寒冷時尤其嚴重。曾用過不少止嘔和胃健胃等藥品,未曾獲效。現手足厥逆,消化遲 滯,脈沉而遲。治以吳茱萸湯。
    吳茱萸12,人參6,生姜30,大棗5
    服三劑后,嘔吐減十分之五、六,繼服三劑嘔吐又復發到原來的程度。經詢問情況才知道因當時未找到生姜,而以腌姜代替,不僅無效反而又使病情 反復。后配以生姜再進四劑,嘔吐減十分之七、八,飲食增加,手足厥逆好轉。宗此方化裁,共服20余劑,嘔吐停止。觀察一年來,未見復發。
    【來源】趙明銳 經方發揮

    原文】〈傷寒論〉243
    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吳茱萸湯。

    【分析】本案嘔吐達10年之久,漸至頻繁嘔吐,經用止嘔和胃健胃等治療而不效,此非藥不對癥,便是病重藥輕。后醫者抓住嘔吐遇寒加重,嘔吐物夾有黏沫,手足逆冷,消化遲滯,脈沉而遲,辨為胃陽不足,中焦虛寒,而用大劑吳茱萸湯獲效。
    方中重用生姜30克溫胃止嘔,是用藥關鍵,后用以腌姜代替,不僅無效反而又使病情反復,改為生姜后又見顯效,說明在吳茱萸湯中的重要性,不可隨意替代,且用量宜足。
    【啟示】生姜有溫胃散寒止嘔、調理脾胃及解表散寒的作用,《傷寒論》中不少方劑都使用生姜,其量的使用根據病情也輕重不等。吳茱萸湯中,生姜為六兩,是生姜量較大的經方之一,其目的在于迅速遏制胃寒嘔吐,用于胃寒氣逆較重之證,臨床使用時不可隨意減量或替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 东京热人妻丝袜无码AV一二三区观|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人做受120秒试看试看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中国熟女仑乱hd| 国产裸体XXXX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亚洲av日韩av二区| 宅男噜噜噜66网站高清| 国产乱啊有帅gv小太正| 99久久免费只有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av|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 又大又粗又硬又爽黄毛少妇|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免费AV手机在线观看片| 免费A级毛片樱桃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少妇厨房愉情理9仑片视频| 人妻系列中文字幕精品|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 9色国产深夜内射|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久久亚洲精品情侣|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91| 体验区试看120秒啪啪免费|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