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旋入開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注]謫仙:李白。
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2分)
飛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長如白練飛:
【答案分析】:飛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張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氣勢;
千古長如白練飛:(以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態。
2.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運用比擬可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事物更形象生動。
3.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能把詩人所要表達的內容“放大”后突現出來,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2)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2分)
【答案分析】(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意思對即可)。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4.對偶
即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句子來表達兩個相近或相對的意思,語言整齊對稱,語義集中凝練。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案分析】:(1)運用了對偶。“芳草”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古詩詞中還常用借代、對比、設問、反問、雙關、互文等修辭手法,作用類似于一般文章中運用的辭格,這兒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