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的基本筆法
笨鳥先飛。我用【書法筆記】這種方式記錄自己學習“行書”的全過程,也是為了更好地加深和鞏固“知識點”的學習,為學習中的讀帖、臨帖、集字乃至創作等環節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發展演變出來的字體,因此在筆法上與楷書大體相同,只是起收、提按、轉折、疾馳等方面更豐富,更有變化。行書、楷書對于我來說,都是一片空白,從頭來吧。 (一)起筆: 1、順鋒起筆:起筆時,筆尖順著筆畫的方向入紙,起筆露鋒,顯得輕靈生動。 2、逆風起筆:筆鋒入紙的方向與筆畫方向相反,為了加強筆力。 (二)收筆: 1、回鋒收筆:一筆寫到終了時,把筆鋒收回,“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好處是:前后呼應,含蓄沉實。 2、空收:筆鋒露在這一筆畫的末端,不回鋒,在空中收筆。這種收筆在行書中運用較多。 (三)提筆: 指一筆中的提筆。起筆后,把筆稍稍提起,筆鋒并未離開紙面,出現較細的點畫。 (四)頓筆: 頓筆與提筆相反,把筆用力按下,使筆毫展開,出現粗重有力的點,就叫頓筆。頓筆與提筆是相對的,又是相互聯系的,一筆之中有提有按,有細有粗,顯得變化生動。 (五)按筆: 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力用筆的動作。比較:“提筆”輕;“按筆”稍重;“頓筆”重。 (六)挫筆: 筆在運行中,突然停止改變方向的動作。一般至轉角處,先頓筆之后,然后把筆略提,使筆鋒轉動、微離頓處,從而變換方向。頓筆和挫筆是互相連接的兩個動作。挫筆要有分寸,過分則脫節,不及則牽拘。 (七)過筆: 筆在運行中,提筆直道運行,不曲不折,其勢如箭離弦,急速有力,流暢自然。 (八)轉筆: 用筆寫出圓轉沒有棱角的筆畫。 (九)折筆: 折筆與轉筆相對而言,多用于方筆。向右運行的橫畫,起筆時先向左上方而落,隨即折而下頓,再向右運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頓筆,接著折筆往左回收。豎畫及斜畫以此類推。折筆還多用于轉折之處。 (十)圓筆: 用筆寫出圓勁而沒有棱角的點畫。這種筆畫鋒芒少露,骨力內含。它是用裹鋒、轉筆的方法寫出來的,給人以含蓄秀勁之感。 (十一)方筆: 用筆寫出方整有棱角的點畫。用逆鋒、頓筆的方法,骨力外拓,給人以方整險勁之感。 (十二)搶筆: 筆鋒在落紙之前盤空作折勢的動作。搶筆虛、折筆實。筆濕用搶筆,筆干用折筆。 (十三)駐筆: 駐筆指在行筆中暫時停住的動作。即筆鋒到紙,不提不頓,不轉不過,停以取勢,如駐馬回顧,欲進還留。 (十四)翻筆: 運筆時,在急速行筆中翻轉的動作。當一筆寫數字之后,豪端墨已盡而翻筆復為之,更富有濃淡枯濕的變化。 (十五)渴筆: 指含墨少的筆畫,字間有露白的枯筆。渴筆來源于飛白字體,行草書多用此法。行筆時雖墨已盡而筆不拘,顯得筆勢奔放而凝重,流暢而蒼勁。 “行書”的基本筆法是基礎中的基礎,認真體會,融會貫通在今后的學習中。
運
筆
1 、中鋒
筆尖運行的軌跡在筆畫的正中點,特點是點 畫厚實圓滿。
2 、偏鋒
側鋒
特點形方單薄。
3 、藏鋒
筆畫運行將終時,將筆尖往復逆收,使筆鋒 勢發而不露。
4 、露鋒
筆畫運行將終時,按筆后逐漸提筆出鋒,鋒 尖漸離紙面,在紙上留下劍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跡,也就是鋒 芒畢露。
5 、落筆
筆剛剛向下按壓著紙,多為運筆之始。
6 、收筆
一筆畫或一字完成時,筆鋒要離紙而去,多 是運筆之末。
7 、頓筆
按筆于紙上,又稍加上下運動,勢如敲釘入 木。
8 、
蹲筆
按筆向下如頓筆,但用力較輕,有如蜻蜓點 水,人之輕輕下蹲。
9 、提筆
拔筆高起,但不離紙,使寫出的筆畫輕細。
10 、按筆
將筆用力壓下,使寫出來的筆畫粗重,與 頓筆,蹲筆不同之處是不含輕微的上下運勢。
11 、 方筆
下筆時筆尖朝筆畫相反的方向運動, 即豎畫 橫下筆,橫畫豎下筆。收筆時,逆去逆收,筆畫留在紙上呈 行書27種基本運筆筆法
運筆:
7 、頓筆 按筆于紙上,又稍加上下運動,勢如敲釘入木。
10 、按筆 將筆用力壓下,使寫出來的筆畫粗重,與頓筆,蹲筆不同之處是不含輕微的上下運勢。
19、回筆 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圓形轉返提離叫回筆。
22、峻筆 行筆快而有力。
25、駐筆 行筆中間稍停即走,即少駐。此法與頓、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