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大學的時候,書法老師教我寫毛筆字時說:學書法,主要是學習'運筆'和“簡架結構”方面的基本方法。其中運筆技法即“筆法”,是書法的精髓。掌握了“筆法”,基本上就進入了書法之門。我想這句話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我覺得應該沒有過時,因為掌握“筆法”是夯實書法的重要一步,需要實踐、需要花功夫苦練。因為在日常的書寫運用中或者在書法藝術的創作上,都十分重視基礎的訓練。無論是現在教我們孩子的老師,還是過去的教我們的老師,抑或是古今著名的書法家,對筆墨技法的熟練掌握,被視為:是藝術風格的最根本的表現手法。到目前為止,“文字”仍作為語言符號,擔任著傳遞信息的重要角色;哪怕是現代的智能語音、鍵盤等等先進的文字輸入法也好,但在基礎教育的要求中還是違背不了正確掌握漢字的書寫技法。如,《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二年級)》中有關寫字方面的要求是:要求培養小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可見寫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作為成年人,或是正在求學的青少年,有必要學習掌握毛筆字的一些“筆法”是不為過的,而且,弘揚祖國優秀的漢字書寫技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行書的行筆技法。 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字體,即使筆法上與楷書大體相同,都是收筆、提、按、轉筆、疾遲等方法,但行書的筆法更為豐富,更有變化。行書的每一筆畫,不在乎其筆畫的起筆、運筆、收筆三個步驟。在起筆之中有順起和逆起,這就有了露鋒和藏鋒的區別;在行書中,又有提筆、按筆、順筆、挫筆等不同的力度,這就出現了輕筆、重筆、轉筆、折筆、圓筆、方筆、中鋒、側鋒等等,收筆有回鋒、出鋒之別。這些筆法的種類很多,現分述如下,希望愛好書法的讀者朋友仔細領會,根據字例進行練習。 一、起筆。楷書下筆即筆畫的起端有輕有重,有提有按,有方有圓,行書的下筆也是如此。 順鋒起筆。即是起筆時筆尖順著筆畫的方向入紙。因為起筆露鋒,也叫露鋒起筆。顯得輕靈生動,行書多用此方法起筆。 逆鋒起筆。是筆鋒入紙的方向,與筆畫方向相反。這與楷書的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的筆法是一樣。逆鋒起筆,是為了加強筆力。 二、收筆。即一筆寫到終了時,把筆鋒收回,回鋒收筆,這就是米芾所說的,“無垂不入,無往不收”。這種收筆的好處是。前后呼應,含蓄沉穩。 另一種是筆鋒露在這一筆畫的末端,不回鋒,在空中收筆,所以也叫“空收”。行書這種收筆很多。 三、提筆。是指一筆中的提筆,即起筆后,把筆稍稍提起,筆鋒并未離開紙面,出現比較細小的點畫。這就是提筆。 四、頓筆。頓筆與提筆相反,把筆用力按下,使筆毫展開,出現粗重有力的點,這叫頓筆,頓筆與提筆是相對的,又是相互聯系的,一筆之中有提頓,有細有粗,顯得變化生動,如寫捺時,按筆運行,主捺腳處頓筆。 五、按筆。按筆與提筆是相對而言的,指在垂直的方向上,向下用力用筆的動作,提筆輕,按筆稍重,頓筆重。 六、挫筆。挫筆是指筆在運行中,突然停止改變方向的動作叫挫筆,一般至轉角處,先頓筆之后,然后把筆略提,使筆鋒轉動,微離頓處,從而變換方向,這就是挫筆。頓筆與挫筆是兩個互相連接的兩個動作,挫筆要有分寸,過分則脫節,不及則牽拘。 七、過筆。筆在運行中,提筆直道運行,不曲不折,叫過筆。其勢如箭離弦,要求急速有力,流暢自然。如“年”字。“畢”字中的豎畫,都應用過筆,要寫得快而有力。 八、轉筆。轉筆不是用手轉動筆管,而是用筆寫出圓轉沒有棱角的筆畫,一般至轉角處,書寫時筆毫左右圓轉運行。使筆畫有渾然天神之妙。另外,也指字中轉角曲折之處。亦稱“圓轉”。蔡邕《九勢》說:“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孫過庭《書普》說:“轉,謂鉤不盤行之類是也。”這些論述。都說明,轉筆的特征和方法,要領是,裹鋒而入,行筆勻速,圓轉運行,不頓不駐。轉筆給人含蓄圓勁之感。 九、折筆。折筆與轉筆相對而言,方筆多用之。折筆有兩種情況。一是向左運轉的橫畫,起筆時先向左上方落筆隨即轉而下頓。再向右運行,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頓筆,接著折筆往左回收。豎畫及斜畫以此類推,此外轉筆還多用轉折之處。 十、圓筆。用筆寫出圓轉而沒有棱角的點畫,叫圓筆。這種筆畫鋒芒少露,骨力內含,所以也叫內排筆。他是用裹鋒轉筆的方法寫出來的。給人以含蓄秀勁之感。 十一、方筆。用筆寫出方整有棱角的筆畫,用逆鋒頓筆的方法。骨力外拓,這種筆畫給人以方整險勁之感。行書雖然圓轉多。但也時時有方折之筆,方圓是并用的,有的方筆多,有的圓筆多。有的方中有圓,有的圓中有方。 ![]() 十二、搶筆。筆鋒在落紙之前盤空作勢的動作,叫搶筆。搶筆虛,折筆實。筆濕用搶筆,筆干用折筆。篆、隸、真多用折筆,行、章、草多用搶筆。 十三、駐筆。駐筆是指在紙中暫時停住的動作。即筆鋒到紙,不提不頓,不轉不過。停以取勢,如駐馬回顧。欲盡不留,一般用于短橫的起止處,或平捺的曲處。 十四、翻筆。運筆時,在急速行筆中,翻轉的動作,這就是翻筆。米芾的行草書多用此法,當一筆寫豎筆是,筆豪端墨已盡翻筆腹為之,更富有濃淡枯濕的變化。 十五、渴筆,指含墨少的筆畫。字間露白的枯筆。渴筆來源于飛白字體。行書多用此法。行筆時雖墨已盡而筆不茍。顯得筆勢奔放而凝重。流暢而蒼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