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非花

那么,這些負面的抱怨從何而來呢?如果孩子十幾歲,青春期往往就是心平氣和地作戰(zhàn)。

3、為什么是我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觸發(fā)孩子負面情緒另有原因,再分析一下你為什么被攪擾到,這能幫助家長妥善處理問題。家長自己是不是常常負面和批判自己呢?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就是把鏡子擺在我們面前,卻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影像。或者家長認為有責(zé)任來塑造自己的孩子,讓他高興,把他變成一個“陽光”寶貝。家長應(yīng)捫心自問:孩子的生活一定應(yīng)該由你來主導(dǎo)嗎?

4、我心依舊

“煩死了!我討厭這個家!”有點耳熟嗎?喜歡對抗的孩子常常把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攪得六神不安。有時,他們會不假思索地說“不”。他們不一定是有意使每個人都心煩,但有時候,是故意的,因為他覺得自己很“慘”,想讓別人也一樣。家長和他的兄弟姐妹就會首當(dāng)其沖地承受這些。因為家里是安全的地方,哪里才能他讓毫無顧忌地亮出自己最糟糕的一面呢?這時,家長要保持清醒,不被帶動。否則,他會認為:他控制得到了你。因為那時你的注意力完全專注在他身上,你上鉤了。

家長對孩子的這個企圖應(yīng)努力抑制,分析自己何時最易動怒,盡量控制情緒,不被帶動,改變思維和說話方式。也許以前你會說:“你干什么?!毀了大家看電影的心情!”改為“別這樣,我們正在看電影呢。”或者 “如果你不喜歡看,可以到自己的房間或做其它事。” 如果孩子繼續(xù)挑釁,就需要嘗試一些強制執(zhí)行的方法(這會在以后展開論述)。總之,要明確定義你的界限,給孩子明確的信息。當(dāng)孩子的行為要將你拉入“惱怒”的漩渦時,家長最好是保持平靜、清醒,離開以往的那條軌道,更主要的是忽略它。這里有7項建議,給那些和青春期拆招的家長。(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