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現代人對于魔法的立場和看法并非都持“一棒子打死”的態度,也并非所有的科學家都對魔法持否定的觀點,現代人類學家已經為魔法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作出了“平反”。在各個學術領域中對于魔法作出最大支持的可能就是心理學了,尤其是我們老生常談的瑞士心理學家——卡爾. 榮格(1875-1961)。 榮格所提出的共時性原理(Synchronicity)是指“發生在現實世界中的事件與我們腦中想到的事件恰好一致”。單詞Synchronicity前綴syn意為“共同”、chron意為“時間”,再加入后綴icity使其屬性成為名詞。共時現象的發生并沒有很特別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客觀物質世界與人的內心世界互相聯系而至。換句話說,就是想象和現實之間所產生的聯系。也就是說一個人所意識到或想到的事物在現實中真的經歷到了。或者也可以說,現實中要經歷到的事物影響到了一個人的想象。 大多數宗教哲學中有提到人們的內在心智與外在世界的聯系。比如圣經中有句話為“people reap what they sow”,種什么得什么,也就是說為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決定這個人的生活品質。佛教的佛經中這點體現的比較明顯,佛教認為,我們有什么樣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就有什么樣的世界、人生。而榮格則通過心理學的學術角度詮釋了這種哲學觀點。在他的臨床研究中發現,他的那些病人由心理決定了自己的生活,并可以引起自身身體健康狀況甚至是外界環境的改變。于是榮格發展了一套方法,即讓自己的病人與符號產生互動,讓符號與人的潛意識作出溝通和聯系并以此來治愈他們的心智及提升他們的生活。榮格將這種方法稱為“active imagination(積極想象或主動想象)”。這里,我們也再一次地發現榮格對于魔法所創造出的科學術語。 積極想象技術,可以使一個人通過自己的想象與所視符號之間產生一種互動,并以自己的心智與符號作出溝通和會話。符號是圖像類型的一種,可以很自然的使潛意識與顯意識作出連結,就像做夢時人在夢境中所看到的景象,只不過符號與意識的溝通是在人醒著的時候。符號可以是一種客觀對象,比如動物、人、天使或惡魔等等。而積極想象的技巧就在于使符號自己來說、自己來做。那么這中間肯定有一定的技術成分,當然絕不是簡單地想當然似的自以為符號代表了什么——那樣就變成意識強加了。 榮格發現,積極想象技術在當時是治愈心理疾病最有效的方式,患者與自我內在的符號對話,使自己內在的人格獲得改變,從而改變他們的生活。他甚至還發現當一些人看待自己發生了變化的時候,還會使得他們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和生活環境也獲得改善,當他們的心理處在一種“樂于接受”的狀態時,一些幸運的機遇也會隨之而來,所以相反,當一個人的心理對外界總是抱持一種排斥否認的心態時,許多幸運和機會之門也會隨之關閉。 就如榮格使用這種內在的技巧來為患者創造一種他們想要的生活那樣,魔法師也是在為他們的生命尋求一種改變。一位魔法師可能會希望變得健康、富裕、快樂、或是強大,他們則是通過一種內在對話和改變來促成一種心理,并從而產生外在的改變,這種內部對話就是一種魔法對象。魔法師提升與進化自己精神,也就是為了達成通過自己的思想去創造世界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