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經方本無臟腑經絡理論】胡希恕的經方典籍整理觀 胡希恕的經方典籍整理觀 下面的一段文字選自胡希恕傷寒雜病論講座文字稿。 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 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 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 惟治肝也。“問曰:工治未病,何也?”上工就是良醫呀,好大夫,就說良醫能治未病,未病就是沒病的病,那么這是什么意思?頭一章這一段研究研究也 好,這是我個人主觀看法,不一定對的。“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 傳脾,當先實脾”,什么叫治未病呢?底下答就說,要是治未病者呀,比如我們治肝病,如果這個肝病實,肝實,這是陰陽五行的說法了,肝屬木,木實一定克 土,脾屬土了。所說治未病,見到肝實之病,知道這個肝一定要傳脾,脾是未病呀,現在只是肝有病,脾還沒病呢,良醫他知道肝必傳脾,因為肝實,當先實脾,雖然脾未病,一方面治肝一方面要先實脾,這不治未病嗎?答話這完了。再者有 一樣,時令有盛衰,既要知道五臟相傳之理,也要知道時令有旺盛之分。“四季 脾旺不受邪”,四季就是春夏秋冬了,春夏秋冬最末十八天都是土盛,都是土旺之時,他根據十二個地支,你看子丑寅,丑是屬土,三個里面準有一個,三個月 里準有一個土,這個土都是在四季之末十八天,四季十八天共七十二天,他把四 季分成五個七二,搞陰陽五行這樣搞的,這是根據甲子分的。不跟甲子分呢,古人又這么分,木旺于春,火旺于夏,土旺于長夏,金旺于秋,水寒旺于冬。他根 據氣候這么分的,這是天之五運了,風暑濕燥寒。天有五運,地有五行,這都是 搞陰陽五行解釋。人在氣交之中受到影響,他這么來看的。這個書與這個又不一樣了,這個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季之末十八天,都是脾旺之時,它不受邪,雖然 他肝實,脾旺之時,你不用補,在這補充一句。本來他的意思就很足了。“良工 治未病,見肝之病必傳脾”,雖然脾沒病,也得要治,當先實脾,治未病不就完了嗎,但是一樣,有時候不用補,看在什么時候,正趕上四季末后十八天脾旺之 時,不必補也行的,這段就是這意思了。“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 惟治肝也。”中工就指一般的大夫,常醫了,普通的大夫,他不曉得五行克制,五臟相傳之理,見肝之病,不解實脾。見肝就光治肝,他不知實脾。既不知道脾 會有病的,更不能來治他來了,光瞅著肝治肝,上面到這,他說上工知道能治未 病,而中工不解,下工就不用說了。底下這個更離奇的。 約束。肺受到約束了,金氣就不行了,肺金嘛,金氣不行、肝氣就盛了,那么這個肝就自愈了。上面“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都不是直接治肝,總而言 之,補脾來治腎水,這在難經中說“西方實東方虛,補南方瀉北方”,補南方就 是補心火,瀉北方就是制約腎水,這腎水就是根據難經中這一句話。腎水不行,心火就勝,心火氣勝就克制肺金,金不行肝就不受克了,自然就好了,這個治 療接二連三,張仲景有么?一個都沒有,他講的這么好,他的例子怎么沒有一個呢! 所以這不是張仲景寫的,我向來講《金匱要略》不講這個東西,而且這個里面毛病百出,它光講了一面,有的勝了能夠治療它所勝的臟,也有它生了那個臟,所 以那個生克,有時講克、有時講生,這個就不一定了,搞不清楚了,所以你助心 火,那個水生木,肝虛還能好了?所以這個自相矛盾,但五行里就這么講,所以 有幾點與胡老有關的情況需要說明一下: 一、胡老是他那個時代中,療效最好的中醫臨床家、 二、胡老在經方醫家中是使用經方率最高的、據其自己說一生基本上只用經方來治病。 三、胡老從十九歲起一直到八十六歲,一生致力于傷寒雜病論的研究。 四、胡老的治學態度是最嚴謹的,一生不肯出一本書, 五、胡老被譽為有獨特理論體系的經方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