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負責藏血生血,位于腹部,橫膈之下,右脅下而稍偏左。肝為分葉臟器,左右分葉。肝屬木,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喜升發而惡阻滯。基于這一特性,噓字功在呼噓字時動作向上而舒展,兩手回收時向下捋扶胸腹也是使肝臟條達,舒展郁結。 肝開竅于目,故呼字時兩眼圓睜,導引肝經之氣上行眼部,可預防和治療眼病。 肝經起于足大指內側上行至肝,肝部分支從肝分出,穿過橫膈,向上流注于肺交于手太陰肺經,故導引動作兩手上提至胸部,導引肝經之氣上行至肝,促進肝經經氣運行;兩手上提外展,導引肝及肝經中的病氣沿手太陰肺經排出。 導引動作路線與相應經絡走向大體一致即可,這是因為經絡流注路線蜿蜒曲折,做功時的動作導引不可能做到與經絡完全一致,導引的作用只是牽引、促進,所以不必刻意追求兩者完全一致。刻意追求不僅實際上做不到,反會因為注意力過于集中于動作姿勢而影響練功效果。意念導引也是如此,稍加用意,且意不在經絡循行路線,只是意想氣入腳大趾大敦穴,沿肝經上行即可。因呼噓字本身就可激發肝臟氣機,促進肝經流注、排泄病氣,再加上如上動作導引及意念,足可以達到保肝養肝、治療肝病之目的。練功時間長了,練功時自然體會到了經絡的循行及流注,那是水到渠成,是練功功夫到家的象征。 噓字功吸納清氣及真氣渠道,一是呼字時真氣從足大趾大敦穴進入,沿肝經入肝以平肝氣,二是清氣通過深呼吸從鼻腔納入;再就是噓字功做完后靜養時,意守丹田,吸氣意想氣入丹田而補充體內元氣。 噓字功排病渠道一是吐噓字時隨呼氣排出,一是沿手太陰肺經從母指端排出,練噓字功時有時感到拇指發脹,就是肝中病氣從拇指排出的反應。 鑒于臨床上肝實證遠多于肝虛證,并且中醫認為肝無虛不可補,即便有虛證,也要通過補腎而補肝,故練噓字功時要出聲以泄肝火等病氣。如因肝氣虛確需補肝,可采用虛則補其母的方法,通過練吹字功補腎而補肝。 膽附于肝葉之間,經脈又互相絡屬,構成臟腑表里,故練噓字功可治膽疾。 沖任二脈與足厥陰肝經相通,隸屬于肝。足厥陰肝經之氣調暢,沖任二脈得其所助,則任脈通利,太沖脈盛。而沖任二脈又與生殖系統及女子月經關系密切。因而,噓字功還可調治生殖系統及女子月經方面的疾患。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外有心包衛護。心主血脈,藏神志。手少陰心經屬心絡小腸,手太陽小腸經屬小腸絡心,心與小腸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臟腑表里關系,心與小腸、脈、面、舌等構成心系統。心與四時之夏相通應。 心屬火,火性溫熱,其性炎上,故宜降不宜升,降心火可溫腎水,補腎陰。基于心火的這一特性,且手少陰心經出于心中而下行,故呵字功兩手捧掌上托至胸后即翻掌下按,使心火下降溫補腎水。而且,兩手捧掌上托,捧起腎水澆灌心田,滋補心陰,涵養心陽。如此捧掌上提、翻掌下按,促進心腎相交。 心與小腸互為表里,故練噓字功可治小腸疾患。 心腎相交 中醫認為心居胸中,居于上而屬陽,在五行屬火;腎在下腹中,居于下而屬陰,在五行屬水。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心位居于上主火,宜降不宜升,心火升就會出現心火上炎,即會出現通常所說的上火現象,故需降火;腎位居于下主水,宜升不宜降,降則出現腎水寒,故需溫暖。 心火下降于腎,與腎陽共同溫煦腎陰,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于心,與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火不亢。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此即心腎相交,而這種心腎陰陽升降的平衡狀態即為水火即濟。“心腎相交,全憑升降。而心氣之降,由于腎氣之升,腎氣之升,又因心氣之降”(《慎齋遺書》)。 心腎這種關系遭到破壞,稱之為心腎不交,便會出現病態,如上火、腎虛等。 道家更重視心腎相交,認為通過修煉強化心腎相交可得大藥。大藥即炁,先天之氣,可結金丹。
中醫認為,脾位于人體中焦,生于胃下,橫貼胃底,以膜相連,與第一腰骨相齊。脾胃屬土,主運化,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之功,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升清,上輸于心肺,其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故脾氣宜升不宜降。而胃則降濁,胃氣宜降不宜升。“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胃的氣機升降為人體氣機上下升降的樞紐,脾升胃降,升降相因,脾為臟,胃為腑,脾升是主導作用,脾氣升則胃氣降,反之,如胃失降和,也會影響到脾之升清。所以,脾胃有病,均可練習呼字功。 呼字功兩手自下而上,導引真氣自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進入,沿脾經上升入脾以補脾氣;接著一手自脾上舉,進一步導引脾氣上升,調整脾胃氣機,使脾氣升清,上輸于心肺。而脾氣升清,則胃氣下降,另一手附應下按,順應胃氣下降之勢,促進經胃初步消化的食物進入小腸,進一步消化后再降至大腸。 呼字功排病渠道一是吐呼字時隨呼氣排出,一是兩手自胸部上下展開時,導引脾及脾經病氣沿脾經分支進入手少陰心經,再經手少陰心經從小指末端排出。練呼字功時小指有時發脹,正是病氣外排的反應。
肺位居胸中,在五臟位居最高,上連氣管,喉為門戶,通竅于鼻,與自然界的清氣直接相通。肺與四時之秋相應。 中醫認為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持、調節全身各臟腑之氣的作用,即肺通過呼吸而參與氣的生成并調節全身氣機。“人身之氣,稟命于肺,肺氣清肅則周身之氣莫不服從而順行”。 呬字功擴胸展臂,深吸氣,就是要適應肺司呼吸及主一身之氣之特點,吸入盡可能多的清氣。而且,肺氣納入也是通過呼吸而吸入清氣來完成,因而不必再加其它意念,另尋其他肺氣納入之渠道。肺內濁氣排出由呼吸完成,病氣沿手太陰肺經由拇指端排出。練呬字功時有時拇指發脹,正是病氣排出的反應。 肺與大腸也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而構成臟腑表里關系,故練呬字功也可治大腸疾患。
腎位于人體腹腔腰部,脊柱兩旁,左右各一,相去各一寸五分。腎藏精,主生發。腎性潛藏,為固攝之本,即腎為人身元陰元陽秘藏之所,元陰元陽為人體生殖發育之根本,只宜秘藏,不宜泄露。腎的精氣越滿盈則人的生機越旺盛,故中醫認為腎無實證而不可瀉。腎所藏之精為腎陰,腎中元氣升發為腎陽,腎精虧損會出現腎陰虛,腎氣虧損則會出現腎陽虛。 腎屬水,心屬火,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反之,心火下降,又可溫腎水、補腎陰。 基于中醫對腎的上述認識,吹字功導引動作由下而至腎,并由腎而升至胸部,再由胸部下按外分,導引真氣由足小趾端進入,沿足少陰腎經上行入腎以補腎氣,而后導引腎液上行至心而降心火,再導引心火下降而溫腎陰,從使心腎相交,水火即濟。 腎與膀胱也通過經絡互相絡屬,構成臟腑表里相合的關系。故練吹字功也可治膀胱疾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