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 老張是半路出家的期貨人。他當過工人,經過商,辦過企業,而且辦得相當有規模。之后,他接受朋友的建議,轉戰期貨市場,為此,他買了大量的專業書籍,開始研讀。 書,或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了。剛踏足期貨的那段時間,老張不出門,不會客,一心讀書,連續讀了上百本。索羅斯、巴菲特、李默佛等,這些人都成了老張 心中的偶像。正是憑著一股鉆勁兒,不到一年時間,他便嘗到了期貨投資的甜頭。之后,老張又涉足了一些涉及杠桿交易的“地下外匯產品”,逐漸體會到投資的樂趣,并賺到了第一桶金。 老張說:“賺錢之后,我發現,我這個人骨子里是善于投機的。”可期貨之路并不那么順利,第一桶金很快就交了學費,痛苦的階段,最沮喪的時候,也想過放棄。但是老張堅信,人,不論做什么,不經過艱辛,難成正果。這樣的偏執給了老張一顆強大的心臟。 如今的老張在期貨市場已是駕輕就熟,回顧多年做實業的經歷,他認為,期貨交易與經營實業有很大不同,期貨交易公開、公平、快捷、機會多。未來中國的期貨市 場面臨著一個絕好的黃金時期,參與人數和資金存量將會成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擴張。對期貨投資人來說,應當是一次非常好的機遇。 看著老張對未來期貨市場的滿心憧憬,記者注意到他辦公室里一個大號的書柜,里邊堆滿了書。他說,再忙也要讀書,有的讀了幾遍,仍然覺得回味無窮。人們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正是有了書籍和不平坦的經歷,才讓現在的老張顯得理性、優雅和淡定。 談到讀書,老張說關于趨勢交易模式的心得正是來自中國傳統文化。他說:“我十分喜歡道家對‘勢’的理解和儒家的‘中庸’思想。老子講‘無為’,并不是要人 什么也不做,而是強調人要順應自然,其實就是對‘勢’的順應和把握。孔子講‘過猶不及’,做人做事要持守中庸之道,是告訴我們要掌握好‘度’。在趨勢交易 中,如果能看準‘勢’并把握好‘度’,可以說就找到了能夠穩定贏利的鑰匙。” 善做趨勢的“垂釣人” 關于期貨交易,記者準備了很多問題,可剛要開口提問的時候,老張卻從沙發上站起身來,笑著示意先不著急提問,旋即把記者拉到了他的辦公桌前,指著電腦屏幕說:“小郭,你先看看我今天的交易。” 老張展示的是一個正在交易的賬戶,交易的品種是股指期貨,資金過千萬,由于當日遇上了單邊行情,收益情況相當不錯。交談之余,他隨手平掉了剩下的單子,獲利離場后關掉了交易軟件。此時距離收盤還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 “我做了十幾年的趨勢交易,遇到像今天這樣的行情,一定不會錯過。”老張重新回到沙發上,開始慢條斯理地講述他的交易心得。他說,在自己的期貨生涯中, 做得最好的時候,一個階段有16倍、17倍的盈利,最長時間連續持倉一年以上,最短的持倉僅限日內,2008年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有翻番記錄,一個賬戶從幾十萬的金額做到了幾千萬。 趨勢交易是老張最為推崇的交易模式,不論長、中、短線交易,都堅持趨勢交易。不過,交易的前提是,必須判斷出趨勢的存在。“作為一個趨勢交易者,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用機會,但是屬于他的能夠把握的交易機會是有限的。因此,必須要管住自己的手,嚴格地選擇行 情。機會是等出來的,大部分時間在空倉等待,等待產生價值,趨勢性機會一旦出現,往往會產生高額回報。當遇到一個明顯的趨勢,只要交易手法正確,期貨投資的風險也很小。如果發現趨勢就毫不猶豫建倉,而假如錯判趨勢就及時斬倉,靜靜地等待下次機會。” 在實際操作中,老張一般采用“正金字塔加倉法”,轉入交易賬戶的資金,只拿其中的30%建立首倉,有了一定收益后,能夠產生足夠的利潤給予本金保護,并 在行情回撤時,逆主趨勢加倉,再加倉20%達到半倉,在行情繼續時,在適當的點位又一次利潤增長后,逆主趨勢趁回撤時,選擇第三次加倉20%,使倉位達到 70%,在相對高低點位可以做一些加減倉處理,回調的時候把減掉的倉再追進去。在預期目標位置附近,或漲跌乏力時全部了結,完成一次完整的交易。在交易過程中,每一個加倉階段都嚴格止損。單筆虧損額嚴格限定在總資金的3%之內,以此決定倉位的大小和止損,斬倉的幅度及點位。不斷地重復這一系列動作,以不變應萬變,虧小贏大,久而久之,賬戶資金便會自然增長。 話匣子一打開,老張便滔滔不絕起來,語匯豐富,鏗鏘有力,時不時妙語連珠。他認為,期貨投資者要確保賬戶里交易的資金只是總資金的一部分,不能把全部資 金在同一時期全部投入市場。老張的信條是“蓄一缸清水,取三瓢澆園”。他通常將資金劃分成若干份,只拿其中一份資金來承擔較高的風險,如果抓住一個行情, 善加操作,幾個回合下來,賬戶資金就會翻倍。“這就好比釣魚,守好釣魚竿,盯住漂子。一根魚竿壞了、折了,還有很多備用的魚竿,可以再換。如果只有一根竿 就會很被動。我常說的‘釣魚竿做法’就是多竿備用,多鉤齊下,設小餌引大魚。”老張笑著比喻道。 盡管在期貨市場上獲利頗豐,老張依然保持著冷靜的大腦。他說,期貨行情是階段性的,這個市場對任何操盤手都一樣,操盤手的風格各異,某段市場適合自己,某段不適合,在不適合自己的時候一定要空倉休息,這也是最好的交易過程之一。 改變習慣練就淡然心境 隨著談話的深入,老張想表達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老張坦言,最近幾年,名氣傳得有點大了,有人不斷上門求教,提出拜師。老張都婉言謝絕,在他看來,技術層面的事看書、聽課都能解決。而心理層面的東西,主要靠實踐,靠歷練。 每個操盤手心中都有兩位朝夕相處的朋友,一位姓恐,叫“恐懼”,另一位姓貪,叫“貪婪”。這兩位朋友會時不時地給你施加影響,不斷地給你制造麻煩和磨難。 經過很長時間的折磨,操盤手才能在恐懼的下限和貪婪的上限之間找自己的“舒心地帶”,平心靜氣地享受它們之間營造的“幸福空間”。 “每一位期 貨人都有一部血淚史”,其實就是自己與自己的恐懼、貪婪的斗爭史、和諧史。期貨交易者不經過刻骨銘心的歷練,不經過多次牛市、熊市的反復洗禮,不經過大資 金、小資金的反復訓練,不經過無數次起起落落、摸爬滾打,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操盤手。將軍一定是從一名戰士開始,在無數次殘酷的搏殺中打出來的。”老張平 靜地說。 在老張眼中,作為一名成熟的操盤手,對行情的分析研判、交易手法,諸如:試倉、加倉、減倉、止損、止盈、了結、出金、資金管理、倉位 控制、風險控制,等等,都已經形成了習慣。基本面、技術面、心理面、資金面的各種信息,在操盤手心中自然生成操盤大局,有力度、有節奏的操作,就像鋼琴家 沉浸在樂章之中演奏,自然、流暢、美妙。 老張在期貨人圈子里的熟人很多,他們之間的交流也很多。他格外敬重那些能堅持做到十年以上不出局的同行,把他們當老師,虛心求教。他總是不滿足于自己的現狀,總在不斷地學習、學習 再學習。老張說,在期貨行業,自己永遠是一個小學生,學無止境。操盤手的修行是一生的事情。沒有畢業的那一天。 “操盤這東西,最難的地方莫過于習改變慣。”老張說,改變一種習慣最難。比如不認輸,不服輸的習慣。期貨交易中,就是要學會認輸。要做到認錯快、止損快。大 部分處在虧損的單,若迅速止損并反向,那里可能就有一大堆的鈔票等著你,你又何必硬拿著一大堆的鈔票等著送給別人呢?期貨行情漲漲跌跌,機會無限,一定要 敬畏市場,順應市場,利用市場,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持有盈利的單子,虧損的單子一律清除。任何時候都決不跟市場較勁,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絕 對順勢而為。 做實業的經驗對老張極有幫助,他用管理企業的理念管理著現在的公司,踏實又充滿活力。他從在自己家里蹲了若干年,單純從期貨市場 上投機賺錢的獵手,到重出江湖組團隊,辦公司,得益于他對“佛”的領悟。老張認為,做期貨需要不斷地修煉,沒有足夠長時間的修煉駕馭不了市場和巨額錢財。 他說,他不僅要做一個成功的期貨投資人,更要做社會人,利用期貨交易平臺和技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事公益,濟貧救弱,為社會服務。 聽老張的經歷,就像是在看一場勵志電影,生動又富有哲理。再看一看他的表情,仍和初見時一樣,淡淡地微笑,始終未變。 最后,記者向老張背后的墻上望去,一個大大的“佛”字映入眼簾。記者忽然感覺,老張喜歡儒家、道家文化,酷愛兵家之道,他身上有儒家的睿智和進取精神, 有道家的淡泊和灑脫,也有軍人的堅定和剛毅。但用一個“佛”字似乎更能體現他的氣質和心境。佛由心生,老張的經歷,統統被一個“佛”字注解。 這就是張紅亮,一尊既執著又淡然的“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