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城原是關中著名刀客 使三尺大刀劫富濟貧核心提示:與其他人有所不同,楊虎城起身于綠林,早年干的是劫富濟貧的買賣,是關中有名有號的刀客。 鳳凰衛視4月25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人們對于楊虎城的了解,大都是因為“西安事變”,1936年的這場震撼世界的事件,可以說改寫了中國的歷史。能夠改寫歷史的人物并不多,楊虎城便是其中一位。與其他人有所不同,楊虎城起身于綠林,早年干的是劫富濟貧的買賣,是關中有名有號的刀客。 據《陜西省志》記載,刀客會是關中地區下層人民中特有的一種仗義組織。其成員通常攜帶的一種臨潼關山鎮制造的關山刀子,刀長約3尺寬不到2寸。制形特別極為鋒利,故人們稱之為刀客。 刀客大約產生于清朝的咸豐年間,隨著時代的演進盡管冷兵器已經退出了江湖,盡管有了可以斃敵于百步之遙的長短槍支,但是關中刀客們手中攥著的還是關山刀子。楊虎城由刀客而成為革命者,其實并非偶然。 15歲那一年楊虎城父親被清廷判處絞刑,起因是他參加了反清的哥老會,此時的清政府已經近瓦解,社會動蕩匪盜官吏肆無忌憚,平民百姓必須組織起來以求自保。楊虎城的家鄉蒲城便誕生了不少這樣的組織。 他去過省會西安見過世面,為人仗義而又剛硬是年輕人中的頂尖人物。在大家的推薦下,楊虎城成為中秋會的領導,除了自保中秋會也安和“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暗語。所以中秋會也有秘密反清的意思。 1911年辛亥首義,十幾天后西安的革命黨起義成功,推翻了西安的清朝省政府,陜西也是最早相應革命的北方省份。得知陜西發生起義之后,清廷立即調動重兵入陜,革命黨兵力不足,為了應付清軍開始練習地方實力派,包括哥老會、民團和刀客,他們特使也找到了中秋會的領導人楊虎城,此時他的中秋會已經擁有了800多人。 對于有殺父之仇的清政府楊虎城一向痛恨,他立即表示愿意加入革命,隨即召集中秋會的兄弟開會,附近的老百姓聽說要革命推翻韃子和無惡不作的官吏,幾乎是人人都非常支持。楊虎城一號召周邊幾個村鎮,居然一下子來了近3000人。經過篩選楊虎城率領了100多名青年人,參加了一直革命黨領導的起義部隊“秦隴復漢軍”。 隨著清廷垮臺民國建立,楊虎城復原回家不過并沒有盼來所希望的太平盛世,清朝舊吏仍舊做著民國的官,老百姓依舊貧困不堪。楊虎城快兩年軍旅生涯,卻沒有存下什么錢,他回家以后的生活也很艱難。不過他仍舊擔任中秋會的會長,幫助窮朋友。就在此事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楊虎城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