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轉掌
八卦掌的轉掌是個好東西。
一個式子,手腳身都連上一起煉,橫豎螺旋都在里面了。最近比較喜歡轉掌,順便寫下感受,做個記錄。 在細說轉掌前,先說一些其他的東西。看到《萇氏武技書》,發現里面的東西跟蹲猴的要領有著驚人的相通。 其中幾段摘抄如下:
中氣論 氣由腎發,自后而前,由襠中過來,自下而直往上沖,必須下閉谷道,氣方不下泄,至氣上沖至胸上,幾乎欲出矣,必須用口盡力一吸,上閉咽喉,氣由上而直下,至丹田,兩肩一塌,兩肘一沉,兩肋一束,氣自擎于中宮,不至胸中無物矣。吸氣即所謂納氣如吞川也,氣須在身正中,直上直下,只可以意知之,以神會之,若必持而求其模樣若何,形跡若何,則鑿矣,摸矣,不惟無功,而且得病不輕。
聚精會神氣力淵源論 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聚之之法,惟將谷道一撮,玉莖一收,使在下之氣,盡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氣,盡力一吸,使在上之氣,盡歸于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團聚中宮,則氣聚而精凝,精凝而神會,自然由內達外,無處不堅硬矣,即南林處女所謂內實精神之說也,但須練之于平日,早成根蒂,方能用之當前,無不堅實。不然,如炮中無硝磺,弩弓無弦箭,滿腔空洞,無物可發,欲求勇猛疾快,如海傾山倒,勢不可遏,必不能也。此練形煉氣之最緊者,謹之秘之。
三氣合為一氣 頭一勢未交手,先聚氣。聚氣者,君火動,相火輔,由腰后而收于前,陽氣從下上沖胸膈,口中納氣,則肺而落,陰氣下降,入于丹田,陰陽相交,所謂肝起肺落者也。此謂一合二勢,渾身俱往前進,下氣再往上沖,口再一納氣,納于臍之上,心之下,上身往下一聚,渾身骨節,節節攢住,務令堅實(攢骨節者,前骨節往后攢,后骨節往前攢,上骨節往下攢,下骨節往上攢,所謂合則無處不合也),身子雖猛勇向前,胳脖手俱往后攢,名為回還。如此,則勢進而氣益矣。蓋渾身向前一撲,手再回還,骨節自能攢緊,堅于鐵石,此二氣也。臨落點時,仍嫌力有不足,無可回還,再將骨肉往一處一束,名之曰盡,此謂三氣。譬如炮然,卷得愈緊,則響得愈有力。始用功時,先要學聚,次學回還,再學盡。功力熟時,三氣合一方能有用。
其中論述跟戴氏心意的蹲猴如出一則。講的就是翻丹田。而且是多次強調這一要點。
翻丹田就是聚氣的關鍵。聚氣之后才能講練氣。拳講“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一口氣”,主要是指上面說的“中氣”? 人身脊柱就是一張大弓。含胸拔背,翻丹田就是弓的蓄勢。通常說,要含著勁練功,含的就翻丹田蓄積的這股勁,這口氣。形意拳,以劈鉆兩拳開始,煉的也是這張大弓。胸腹腰背是脊柱這張弓的主要部位。劈拳煉的是胸背的感覺,鉆拳煉的是腰腹的感覺。也就是心意的一起一落,起為鷹捉挑領,落為劈。 我的理解是八卦掌的轉掌包含了蹲猴和劈鉆兩拳。轉掌時,下身是翻著丹田蹲猴,并且是單重支撐的蹲猴;渾身擰著,手打劈鉆兩拳。 具體的說就是,內側腿支撐時,外側腳前伸內扣,外側手走挑領(或是鉆拳),內側手合著外側手。此時就是蹲猴加橫向擰轉,帶著手挑領(或鉆拳),劃弧向內收,有一種要將外面的所有東西收回身體丹田里面了才舒服的感覺。此時瞬間將重心移到外側腳,在身體橫向擰轉的帶動下,雙手合著走劈拳,手胸整個像個蓋子螺旋往下擰壓,將上一刻帶回來的東西往下壓入丹田,合著下身翻丹田,上下合住一氣。與此同時重心瞬間轉到內側腳。如此,勢勢相推,轉如車輪,轉掌就像是不斷地往丹田里灌氣。
總的來說,轉掌是帶著劈拳鉆拳的意,以一腳支撐著,上下一體擰著麻花,橫向轉圈。脊柱有伸縮起伏的意,步伐高度卻始終如一。我感覺,轉掌就是在采氣,自身擰著麻花轉圈,繞著圓心轉圈,似乎轉著轉著就會產生一股向心力,吸納周圍的氣。即使撇開氣這個玄乎的東西不說,轉掌的眼往后瞧,胸往后轉,帶動的腰腹擰轉,對帶脈一圈的鍛煉也有很好的作用。轉掌久而久之,練得虎背熊腰,技擊贏人也多一層保障。正所謂胳膊擰不過大腿,大腿擰不過腰,腰壯過別人一籌,功力就高一籌。
轉掌產生的這個向心力好像指向一口爐子里。心情煩亂時,轉著轉著,一股腦煩惱丟到爐子里一把火全燒掉,心緒會慢慢平復。心情平靜時,轉著轉著,爐子里吸回一爐氣,再流走全身,仿佛置身煙雨中,身心愉悅。
走轉時,是內外兩側腳交替承重的。一式兩種狀態的。我總感覺,相應的身和手也應該有兩種狀態,這才合得好。如果兩手合一,指向轉圈圓心,始終一個姿勢,這樣的話總有一種狀態感覺不是很好:要么內側腳支撐時感覺不是很好,要么外側腳支撐時感覺不是很好。我的感覺是內側腳支撐時,兩手合一,指向轉圈圓心,這樣感覺不是很好。所以在轉掌時改動了一下。現在流行于人前的轉掌,單邊轉的時候多是兩手合著不變的。這也許是轉掌的最終狀態吧,兩手姿勢沒變,可能身形軀干在變,只是外在看不出它的微動。在這之前有個手勢的配合也可以嘗試一下,初學時,手勢配合而做大動,進而兩手合一地小動。
轉掌以橫為主的練法,身體收獲大,效果來得快,但比較難練,也比較吃力。 蹲猴以豎為主的練法,看似簡單,卻難精通,因而時有瓶頸限制,特別是展的要領很難掌握。 其中滋味可以細細琢磨。
還是這句說的好:所謂功夫,就是一橫一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