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帝內經》中,以五行理論將人的體質可以劃分為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水形人大 類不同屬性(體質),間稱為“五行人”。五種不同體質的人,保健養生的原則也有不同。首先應該找準 自己屬于哪種體質,根據身體屬性科學地選擇食療養生。五種不同體質的人與五臟、五色、五味之間相互 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只要掌握了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之間的聯系及規律,“因天之序”,才能達到天 人合一的養生境界。 【五行屬性】 五行中的木,對應的臟是肝,對應的色是綠色,對應的味是酸味,對應的五官是目,對應的季節是春。 五行中的火,對應的臟是心,對應的色是紅色,對應的味是苦味,對應的五官是舌,對應的季節是夏天 。 五行中的土,對應的臟是脾,對應的色是黃色,對應的味是甘味,對應的五官是口,對應的季節是長夏。 五行中的金,對應的臟是肺,對應的色是白色,對應的味是辛味,對應的五官是鼻,對應的季節是秋天。 五行中的水,對應的臟是腎,對應的色是黑色,對應的味是咸味,對應的五官是耳,對應的季節是冬天。 【食物屬性】 根據食物的屬性,可以分為溫、熱、寒、涼、平五種,溫熱性食物也屬陽性食物,一般是向上的、天 上飛的,或是生長在北方地區的食物。例如:鴿子是天上飛的,羊肉生長在北方、收在秋冬季節。寒涼 性食物也稱陰性食物,一般生長在水中或產在南方、收在春夏季節。例如:魚、海帶生長在水里,葡萄 、李子等收在夏季。平性食物也稱中性食物,一般生長在陸地上,適合所有體質人食用。例如:小麥、 豬肉等。如果是樹或桿上結的果實,假如向上長就屬于陽性食物;假如向下長就屬于陰性食物。 綜上所述,養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同時,養生也存在一定差異。一定要分清自己是哪種體 質,其自身特點、養生方法、飲食結構、注意事項。
木行人養生原則
【體質特征 】 身體比較瘦,膚色蒼白或青黑,個子較高,關節手足靈活,手足多青筋,油性皮膚,喜歡安靜,性格 偏于內向,容易生氣,性情憂郁。 【手形特征】 木,在自然界代表條達、生發之意,因此,手掌較窄,手指較長,指頭上下粗細一樣的手形。 【易發疾病】 五行中木與肝相對應,因此,木行人應該預防肝膽疾病,例如:肝硬化、肝腹水、脂肪肝、肝炎、肝 癌、膽囊 炎、膽結石等肝膽疾病。 【相關疾病】 五行中“肺金克肝木、肝木克脾土”,肝木過于亢盛,而肺金不能正常制約肝木,肝木就會過亢克制 脾土,導致脾胃虛弱,出現脾胃消化系統疾病;肝陽上亢沖腦,出現頭暈、頭痛、面紅、目赤,正如高 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肝木過亢,肺金制約不了肝木,肝木就會反克肺金,導致胸肋脹痛、咳嗽、咯血 等呼吸系統疾病。 【調理方案】 木與肝相對應。木型人說明肝臟不太好。需要特別注意養肝、護肝。木形人的性格偏于內向,性情容 易抑郁,應避免過怒、憂愁,以防止損害肝的疏通功能。日常生活要規律,保持輕松、開朗的心情。應 多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加快氣血循環,調整精神。 【飲食調理】 五行中肝與綠色食物對應,飲食上以綠色蔬菜為主,如:菠菜、芹菜、油菜等。還要注意疏肝理氣, 木行體質的人陽氣偏盛,容易著急上火,可多吃木瓜。蘿卜、山楂、菊花茶、橙子、柑皮、韭菜、胡蘿 卜、白菜豬蹄等食物。有關油膩、粘滯的食物,應該盡量少吃,建議吃一些偏寒涼的陰性食物。
火行人養生原則
【體質特征】 體形比較小,臉形瘦尖,肌膚薄弱、皮膚赤色,面色紅潤,目光明亮,眉稀少,唇色紅,精氣神十足, 充滿活力,步履穩重,性情急。 【手形特征】 火焰的形狀是下面粗圓、上面尖,手掌的形狀比較圓、手指指根粗、指頭尖的手形,稱為火形手。 【易發疾病】 五行中火與心相對應,因此火形人最易發心臟病、心腦血管病、精神疾病,容易心慌、失眠、水腫、 關節酸痛、自汗、盜汗等。 【相關疾病】 五行中心火克肺金,同時心火太旺反克腎水,應該預防腎臟、肺臟相關的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疾病, 例如:哮喘、肺炎、肺結核、咽炎、腎炎、尿頻尿急、尿痛,因腎虛而導致的陽痿、早泄、前列腺炎 等 疾病。 【調理方案】 火行人的體質一般陰虛火旺,火擾神明導致性情比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應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 靜、沉著的習慣。陰虛者,畏熱喜寒,寒冬易過,盛夏難熬,每逢春夏季節,可常到海邊、山區多休假、 旅游。 【飲食調養】 五行中火與心相對應,火行人需格外養心,養心最好多吃紅色食物。平時宜多吃清談食物,以清談、 陰柔之品為宜。如:豆腐、魚、乳制品、芝麻、水果。夏天宜多吃養心安神之品,如:百合、小棗、 蓮子等。同時,多吃養陰生津之品,如:鴨肉、銀耳、西 瓜等;多吃點“苦”味食品。因苦味入心,可 養陰、清熱、除煩,有條件可食用鱉肉、龜肉、海參等,燥辣辛味之品應少吃。另外根據五行相克原理, 腎能制心火,冬天好好養腎氣,有助于克制心火。多吃疏肝、清熱、祛濕的食物,如:西紅柿、扁豆、 薏苡仁、青瓜、枇杷、豬苓等。火行體質的人偏于陰虛燥熱,在飲食上和木行人基本類似。
土行人養生原則
【體質特征】 體格比較健壯,身體均稱,肌肉豐滿,腹大,腿部壯實,肩背豐厚,肌肉光滑,膚色偏黃。寬厚, 樸實,保守,性情平和,善于與人和睦相處。 【手形特征】 手掌又方、又大,手指上下一樣粗,手指和手掌長短基本一樣長的手形。 【易發疾病】 五行中土與脾胃相對應,土行人的脾胃不太好,脾運化食物無力,最容易導致消化系統疾病,因此, 應格外預防消化系統疾病。土行人最容易腹脹、腹痛、腹瀉、便秘、黃疸、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 至胃癌等。 【相關疾病】 五行中“脾土克腎水,脾土養肺金”,脾虛運化水濕無力,不能滋養肺金,水濕聚集,久變為痰液, 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同時,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陽虛弱無法溫煦腎水,可使腎陽不足或 腎虛,出現腰膝冷痛、水腫等,容易引起泌尿系統疾病。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脾胃虛弱影響 血液生成,可致肝血不足,出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等。 【調理方案】 土主脾,由于土行人脾胃不太好,因此,土行人生活一定要有規律,保持情緒鎮定,進食不宜過饑或 過飽。脾胃調理好了,氣血才會旺盛。脾與胃是相表里的關系,脾不健康則胃腸也不好。特別是夏季應 選擇性味平和、易消化、補而不膩的食品,如蓮藕、胡蘿卜、蘋果、牛奶、豆漿、山藥、小米等,以利 健脾養胃,補氣生津。按五行理論,心火滋養土脾,建議多吃苦味養心的食物以求健脾開胃。 【飲食調養】 五行中脾與黃色相對應,在飲食方面應以黃色食物為主。如蛋黃、玉米、檸檬、橙桔均屬黃色食物, 黃色食物對消化系統疾病均有幫助。特別是菠蘿、香蕉、谷類、南瓜小米等。還應該多吃健脾利濕的食 物,如土豆、白果、大棗、薏苡仁、黃豆、白薯、白蘿卜、扁豆、洋蔥、紫菜、山藥、糯米等。少食肥 甘厚味,每餐不宜吃的過飽。土行體質的人陽氣大多偏虛,適合選擇吃一些稍偏溫熱性的食物;偶有陰 虛火旺體質者,則需多吃寒涼性滋陰食物。
金行人養生原則 【體質特征】 眉清目秀、體型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皮膚白凈,四肢較瘦,動作敏捷,易出汗。 【手形特征】 金是一種較軟的金屬物質,因此,又小、又軟、細膩如綿的手,稱為金形手。 【易發疾病】 五行中金與肺相對應,因此,金形人肺臟功能不太好,而肺主皮、毛,應當預防呼吸系統疾病,以 及皮膚類疾病,如:氣管炎、肺炎、肺結核、鼻炎、胸肋痛、皮膚病、便秘、痔瘡、肩背痛等。 【相關疾病】 五行中“肺金克肝木”,如肺金虛衰無法克制肝木,肝木生心火,木火刑金,出現胸肋痛、干咳等。 同時肺虛不能滋養腎水,體內因缺水,津液不足,皮膚干燥松弛,顴骨處容易生斑,容易引起肝膽系統 疾病和泌尿系統疾病。 【調理方案】 金行人大部分皮膚干燥、面色蒼白、大便干結、容易出現肺燥咳嗽,故平時多飲水,以保持皮膚及體 內水分的充足。悲屬金,與肺同源,過度悲傷就會造成損傷肺氣,故金行人應保持心情悅,避免過度悲 傷的情緒。雖說養肺的時節應當在秋季,可是肺與大腸相表里,肺陰虛導致便秘,肺虛導致皮膚缺水、 干燥。因此,夏秋季節對肺部的保養也是必不可少的。 【飲食調養】 五行中肺與白色相對應,飲食應以清肺潤肺、生津增液之白色食物為主,能促進腸胃蠕動,促進新 陳 代謝,讓肌膚充滿彈性和光澤。可多吃疏肝清熱、益肺補腎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冬瓜仁、 蜂蜜、桑葚、芝麻、花生等。金行人宜多吃植物性食物,如百合、蘋果、銀耳、無花果、粳米、菌類、 山藥 、白蘿卜、豆腐、雞肉、鰱魚等。金行人多數肺陰虧虛,和火行人在飲食方面基本相似,應該多吃 一些偏寒涼的滋陰食物,如白色食物豆漿、魚類、海鮮等,水生物大多屬寒涼自陰之品。肺金喜潤而惡 燥,飲食上忌辛辣燥烈之品。
水行人養生原則
【體質特征】 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膚色偏黑,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 喜暖,機智,靈巧、喜動。 【手形特征】 水的特征是綿延的、光滑的、軟厚的。因此,光滑、潤澤、綿延、肥厚的手形,稱為水行手。 【易發疾病】 五行中水與腎相對應,水行人首先要注意腎,泌尿系統疾病。腎與膀胱互為表里,腎主骨,骨生髓, 水行人易患腎臟、腦髓與泌尿系統疾病。如:腎炎、尿頻、尿急、尿痛、陽痿、早泄、腰痛、腦髓病、 咽喉、生殖系及脛、足、頭、肝、泌尿、耳、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相關疾病】 按五行相生相克理論:“腎水克心火”。在正常情況下,心的陽氣不斷下降與腎陰交匯溫煦腎水,使 腎水不至于太寒,腎的陰液不斷上升與心陽混合,使心火不至于太旺,上下相交,陰陽相濟,稱為“心 腎相交”。由于腎陰不足,不能上升與心陽混合,引起心陽偏亢,兩者失調,稱為“心腎不交”,出現 一系列病癥。尤其需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腎陽不足也可使脾陽虛弱,運化失調,出現黎明泄瀉、水腫等 病癥。同時,腎陰不足,未能滋養肝木,更容易引起肝膽疾病。 【調理方案】 腎陽不足的水行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驚恐或悲傷。因此,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腎陽虛體質 的水行人,春夏要注意培補陽氣,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已達到生陽去陰的效果,預防寒濕入侵,避免久 居濕地。 【飲食調養】 五行中腎水與黑色相對應,因此,水行人多吃動物性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以壯人體陽 氣之功。其次,應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棗等。生活中應預防寒濕入侵,應多吃健脾祛濕 之 品,以調補肝腎之品為主,如山藥、土豆、扁豆、鯽魚、豬肉、茯苓等。 水行體質的人偏腎陽虛衰,應該選擇一些溫熱益腎的食物,像陸地上跑的禽獸類大多屬于溫熱性,如: 雞肉、鴿子肉、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等。陸地植物偏溫熱的有土豆、山藥等。像海里的魚類大多屬 寒涼食物,不適合水行體質的人食用。 【養生要點】 腎在五行中屬水,故水行人體質偏于腎陽虛。要注意的重要器官是腎和膀胱。其次是腦與泌尿生殖系 統疾病。水行人,身體內陰氣盛而陽氣不足,所以易發陽虛陰寒疾病及腎臟方面的疾病,因此,水行人 養生的關鍵在于溫陽益氣,忌粘硬、生冷之品。 自古有“藥食同源”之理論,不同體質的人在選擇食物調養時,不僅要求五味調和,同時,按照食物 屬性與體質因人而宜,這樣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過偏,會引起多種疾病。如:紅色屬心,但養生卻不 可盲目進補紅色食品,應根據自身體質情況而定。如心血虛,表現為心神不寧的人吃紅棗、桂圓具有良 好效果,如心火旺,表現為口舌生瘡的人,吃了紅棗、桂圓不僅沒有好處,還會加重病情。又如五色中 白色屬金,可適當多吃白蘿卜、大白菜、銀耳、百合等,這些偏平涼、滋潤,能健肺爽聲,還能觸動腸 胃蠕動,加強新陳代謝,讓肌膚充滿彈性和光澤。五味中,辛味入肺,但秋季氣候干燥,不能機械地按 五行歸屬而不加節制地多吃辛辣食物。 一個人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天然飲食。無論屬于哪種體質,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正確的 養生觀。不要偏食,不要太貪享受,諄照“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和大自然融入一體,天人合一,相 信每一個人都會遠離亞健康和慢性疾病。身體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行學說 (醫藥網整理) 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0496.html# (轉載學習) 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因此,古代醫學家借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并用以指導總結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就逐漸形成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祖國醫學理論體系。 五行學說 表2-1 五行歸類
從表中可以看出,每一行所屬各種現象之間的關系,也可能說明事物變化發展互相推移的綜合關系。例如,以木來說,春季草木開始萌芽生長,呈現了蓬勃的生氣,并出現青的顏色,故用木來象征春。在生長化收藏的過程中,屬于“生”的一環。春季多風,結合人體肝臟性喜條達舒暢,象征著木和春的情況。而五臟中的肝和六腑中的膽是表里關系,肝又開竅于目,在五體中主筋,故肝病每多出現目病或抽筋(痙攣)的癥狀。肝木旺者多喜怒,而大怒又易傷肝,所以在五志中主怒。某些肝病,往往會出現青的顏色。 把以上這些自然現象和生理與病理現象聯系在一起,就可以把木、春、肝、膽、目、筋、怒、青等一系列的事物和現象,歸屬于木的一類之下,形成了一個系統。 若是從橫的方面來看,則亦有明顯聯系,就以五行本身來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就是明顯的橫的聯系。 (三)五行學說在臨床中的應用 中醫學運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來解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關系,利用調整五臟間生克乘侮關系來治病。如:①肝木乘脾土,則臨床上見肝脾不和證,治療時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②腎生肝,(水生木)腎精能滋養肝脾不和證,即“水能生木”,當“腎水”不足時,肝木失養,病人出現“肝陽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證,治療時要滋水涵木,肝陽上亢的證候可以得到改善。③腎助脾(火生土),脾的運化功能需要腎陽的幫助才能正常進行,如果腎陽虛導致脾陽虛,臨床上出現脾腎陽虛證,產生腹瀉、水腫等證。治宜溫補腎火,資助脾陽(溫腎健脾)的方法。④脾益肺(土生金),脾氣健運,將飲食精微運輸給肺,從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虛精微不升,廢濁不降,容易產生痰濕,出現痰多,咳嗽等肺的癥狀,治療則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補肺的方法治療,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⑤腎濟心(水火相濟),腎主水,心主火,腎藏精。正常時,心腎互濟,心助腎以陽,腎助心以陰,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狀態,中醫叫“心腎相交”。如腎水不足,則不能滋潤心陽,就會引起心火亢盛的癥狀,出現“心腎不交證。”治療應當滋腎水(陰)降心火,使病證得以痊愈。 總之,懂得這些規律,可以幫助加深對中醫病因,病理的理解。治療方面,同樣利用五行關系,指導臨床實踐,仍有一定意義。 |
|
來自: johnney908 > 《正宗中醫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