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孔光一教授治療月經病經驗
作者:肖培新 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孔光一教授從醫、執教50年,始終在醫療、教學第一線,除精熟溫熱病外,對婦科疾病的治療也卓有成效。茲就孔老師調治月經病經驗介紹如下。 1 調肝理血以暢經脈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正常的月經有賴于沖脈的充盈及任脈的暢通,而沖任隸屬于肝臟,因此,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的正常是月經正常的基礎,因此,有“肝為女子先天”的說法。沖脈之氣盛,肝氣疏泄有序,血脈才能流通,月事才能以時下,因此,調肝理血是治療月經病的基本大法。月經是周期性來潮,因此,孔老師總是要問明就診時月經是處于哪一階段,月經前宜通,月經期或月經后數日則宜養血。調肝理血有調氣和調血之分,但因氣血關系密切,所以,調氣與調血常相兼而用,二者相輔相承。肝氣郁滯多見月經延期,量或多或少,胸脅或乳房作脹,小腹脹,易氣急,脈多見弦,常用柴胡、青陳皮、枳殼、香附、蘇子梗等;氣滯血瘀者,多見月經后期,經色紫而有塊,經來腹痛,血塊下痛減,胸腹或乳房脹痛,舌見瘀斑,脈多弦澀,常用丹參、紅花、桃仁、川芎、五靈脂、延胡、益母草等;肝血不足者,多見頭暈、經量少,經色淺淡,多選用熟地、赤白芍、當歸、阿膠珠等。月經量多或崩或漏,雖然原因非一,但大量出血時又當先治其標,在對病因治療的同時,止血藥常選用艾炭、仙鶴草、烏賊骨、炮姜炭等。 病案舉例:薩某,女,28歲,未婚。1996年10月30日初診。患者痛經多年,曾經檢查未發現有器質性病變,服中西藥治療,效果不佳。經前小腹疼痛較劇,經來色暗,有血塊,血塊下則痛減,月經一般5~6天凈,經期較準,平時四肢發涼,納食睡眠可,脈細弦,舌暗紅苔薄。證屬氣滯血瘀,治當調經和血。方藥:柴胡10g、赤芍15g、當歸10g、香附10g、桃仁10g、青陳皮各5g、延胡10g、龍膽草10g、肉桂4g、吳茱萸3g、甘草5g、炒梔子10g、菊花10g。6劑。11月18日二診:月經已凈,經行前小腹仍痛,程度較輕,四肢漸溫,藥后大便利,飲食少。治當養血通經。方藥:丹參20g、赤白芍各10g、當歸10g、肉桂4g、柴胡10g、青陳皮5g、白術10g、砂仁5g(后下)、川斷10g、龍膽草10g、首烏10g、菊花10g、蘇子梗各4g、黃芩6g。12劑。囑其每于經前一周來診,以上兩方為基礎,調治半年而經行正常。 2 溫腎清肝以調陰陽 肝腎乙癸同源,精血互化,為母子之臟,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有賴于腎氣的溫煦資助,若腎氣不充,沖任失養,則經血無源;腎氣不足,不能涵養肝木,肝失所養,則肝血不足而疏泄失職,月經無以通下,因此肝腎在月經形成上關系密切。腎氣充足,腎陽振作,則子宮溫暖,經血得以形成而下,葉天士認為“八脈隸屬于肝腎”,“肝腎內損,延及沖任奇脈”,故主張“溫養肝腎”。肝為女子之本,體陰而用陽,內寄相火,因此肝經有熱者頗多,孔老師常清肝與溫腎并用,古人有“溫暖腎臟,必佐以涼肝堅陰”之語,溫腎與清肝是一對矛盾,正確處理這一矛盾是孔老師的又一特點。 女子經來,下腹多畏寒怕冷,既使有不畏寒者,亦多得溫則舒,因此下腹宜溫不宜涼。腎氣是月經的基礎,腎氣充盛,月經才能以時下;月經病為血分病,血得溫則行,因此溫腎通經是月經病治療的重要方面。經脈寒凝常因受涼或食生冷,多見經來腹痛,小腹涼,經來有塊色暗,孔老師常在調肝理血的基礎上加肉桂、吳茱萸、烏藥、小茴香等溫經散寒。若腰酸,月經后期,量少色淡紅,或月經期正常,經來腰痛,經量少,小腹冷痛、怕冷,舌質淡,則為腎氣(陽)不足,治當溫腎益氣,常用溫潤之品,如:川斷、杜仲、仙靈脾、菟絲子、桑寄生等。 清肝是孔老師治療月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肝熱有虛實之分,治療有清宣與直折之不同。肝氣郁結是婦科中常見的病理狀態,肝氣郁結化火,郁火內迫,則經量多而鮮,質稠厚,易怒心煩,治當清肝宣郁。常用藥物如:柴胡、菊花、白蒺藜、梔子等,若肝經火熱熾盛,又當苦寒直折,藥用龍膽草、夏枯草、知母、黃柏等。肝經火熱挾脾濕下注,可見帶下色黃味臭,孔老師常用敗醬草、白花蛇舌草、黃柏等清熱化濕。肝腎同源,腎陰虧虛,肝木失涵,肝火亢盛,表現為月經量多,或崩或漏,頭暈,耳鳴,烘熱汗出,口苦咽干,失眠煩躁,易怒,心悸等,治當養陰血而清肝;腎陰不足者,多用女貞子、旱蓮草、玄參、生地、丹皮等養陰清熱。 病案舉例:郭某,女,45歲,1997年2月25日初診。月經提前,量較多,色鮮,經前小腹疼痛,頭暈,眠差,時心煩,腰酸半年,雙下肢發涼,舌暗紅,苔白,脈細尺弱。證屬腎氣不足,肝陽上亢。治當平肝益腎。方藥:菊花15g、赤芍15g、柴胡10g、白術10g、杜仲10g、仙靈脾10g、龍膽草10g、半夏10g、天麻6g、延胡10g、丹皮10g、茯苓15g、黃芩10g。6劑。3月4日,二診:藥后頭暈減輕,睡眠可,腰痛,小腹涼,帶下多而清,舌暗。治以溫經益腎平肝。方藥:桑寄生15g、當歸10g、川斷10g、赤芍10g、桂枝10g、白術10g、甘草5g、炒梔子10g、龍膽草10g、生黃芪15g、枳殼10g、生姜5片、大棗5枚。7劑。3月12日,三診:月經于3月9日已來,小腹微痛,頭暈氣急減輕,月進量較前少,經色基本正常。現覺疲乏,納可,舌暗少苔。繼調肝腎。方藥:太子參15g、赤白芍各10g、當歸10g、丹參30g、丹皮10g、山萸肉10g、炒杜仲10g、仙靈脾10g、黃柏10g、白術10g、柴胡10g、砂仁6g、黃芩10g。6劑。囑其月經前一周再診,經調治3個周期而愈。 3 調脾胃以滋經血之源 脾胃為水谷之海,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以升降為序、以運化為能,脾胃功能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陰血下歸血海而為月經。肝屬木,其性條達,在月經病中肝氣郁滯是常見的病理狀態,肝氣郁滯除直接影響月經外,還每每克犯中焦脾胃,若脾失運化,化源匱乏,血海空虛,則月經延期量少,甚至經閉不行;若脾失統攝,血隨氣陷,則月經過多,甚至崩漏。因此,孔老師尤其重視中焦脾胃的功能狀態,調脾胃是孔老師治療月經病的又一特點。孔老師認為,調脾胃不是補脾胃,脾胃位居中焦,為升降之樞,倘有所礙,反致樞機不利,調脾胃,使脾氣升、胃氣降即是目的,常用半夏、枳殼、白術、砂仁、神曲、蘇子梗、黃芪、黨參等調中。脾胃升降失常,中焦壅滯,常郁而化火,因此,又要清肅脾胃伏火,常用連翹、玄參、黃柏等,切忌苦寒,勿損脾胃。若脾胃虛寒,又當在溫腎的基礎上溫脾,常用干姜、砂仁等。 病案舉例:曾某,女,36歲。1996年10月7日初診。經行量多,色鮮紅,帶經期10余天,腰酸乏力,寐差,食量少,便暢,舌淡嫩苔黃,經將至。證屬脾腎不足,肝血失和。治當調脾和血。方藥:丹參20g、赤芍10g、當歸10g、枳殼10g、白術10g、仙靈脾10g、砂仁10g(后下)、蘇子梗各5g、神曲15g、柴胡10g、青陳皮各5g、杜仲10g、艾炭5g。3劑。10月17日,二診:經已過,量多,色鮮,食差腹脹,乏力,面色不華,舌苔薄白,左脈細弦。繼調肝脾。方藥:柴胡10g、赤白芍各10g、當歸10g、枳殼10g、白術10g、香附10g、神曲15g、肉桂3g、木香5g、砂仁5g(后下)、茯苓10g、青陳皮各5g。7劑。11月2日,三診:胃脘脹,腸鳴,納少,經將至,舌暗淡、苔薄白,左脈細。調肝脾。方藥:柴胡10g、赤白芍各10g、當歸10g、枳殼10g、白術10g、青陳皮各6g、肉桂4g、炒梔子10g、厚樸10g、半夏10g、益母草15g 、太子參15g、砂仁5g(后下)、艾炭5g。7劑。以上方為基礎加減,調治3個月而愈。
來自: 修和 > 《醫案》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孔光一治療痛經的思路
孔光一治療痛經的思路。孔師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對婦女痛經的病因病機有自己的獨特的認識,一般對此作層次上的分析:首先注重肝脾的不調,因為肝脾二者既有緊密的生理上的聯系,又有在病理上不可分割...
羅大倫女人養生三步走
乳腺增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一期乳腺增生,乳腺小葉增生,多發生在25-35歲,二期乳腺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導管擴張癥),多發生在30-45歲,三期乳腺增生,囊性增生(乳腺導管擴張合并上皮細胞增生癥)...
“生、化、主、宣、統”,調血調經治月經病
血瘀者,桃紅四物湯輩;調血分“生、化、主、宣、統”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而數傷于血,血常不足,故調血是常用治法。世人多注重脾而輕胃,殊不知《靈樞·玉版》說:“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
吳熙談經期用藥特點
《女科經綸》引虞天民語云:“月水全賴腎水施化,腎水既乏,則經水日以干涸。”臨床每遇月經初潮延遲,或青春期月經失調,或更年期月經...
羅頌平從腎肝脾論治月經不調
羅頌平從腎肝脾論治月經不調。腎肝脾與月經關系密切。腎主導著女性生殖功能羅頌平以“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學說為婦科調經的基本思路,認為腎主導著女性生殖功能的正常運行,肝對月經的來潮有重要作用...
嶺南第四節 其他婦科名家2
朱嘉揚教授認為肝郁及腎,肝氣郁則疏泄失司而血海不調,腎氣郁則精血失化而胞宮失養為月經不調的病機,故在治療上朱教授主張應疏肝腎之氣,養肝腎之精,認為精血得養則經自調,肝腎氣舒而期自定,臨床...
閉經理法方藥匯總景德鎮馮向陽編寫.doc
我們知道心也是有心陽心陰的,我們要養心陰養心血為主,只有心的陰血足了,離火才能往下走,就是我們的心氣才能往下走,陰走下,是往下的力量,我一般用柏子仁,柏子仁本身就可以養心,兼帶通經活血,...
談談千古名方逍遙丸的臨床心得 | 百草居
脾虛失運,又不能生化營血以養肝, 以致肝血越虛。本方先解肝郁,并養營血以健脾土,達到養肝補脾的目的。余認為,所謂疏肝理脾,實際上就是糾正肝氣不舒,脾運失健,以調和肝與脾的功能;所謂和營養血...
實用!逍遙丸的八大用途
若情志不暢,肝木不能條達,則肝體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虛。肝藏血,主疏泄,肝郁血虛脾弱,在婦女多見月經不調,乳房脹痛。歸、芍與柴...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