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哀宗完顏守緒在位期間共使用三個年號,即正大(用時九年)、開興(三個月)、天興(三年)。現已發現這三個年號都有鑄幣,下圖為折十型正大重寶金銀合金幣。
“開興”是金哀宗完顏守緒的第二個年號。“正大”九年正月改元“開興”,四月又改元“天興”,因而“開興”年號實際上僅僅歷時三個月。開興錢幣已被很多民間收藏家所擁有。
“天興‘是金哀宗完顏守緒使用過的第三個年號,現發現的天興錢幣有天興重寶、天興元寶。另有一種天興通寶疑為后黎朝廢帝黎琮鑄幣。天興寶會已有出土記錄,確定為金朝錢幣。 觀幣讀史 完顏守緒,初名守禮,女真名寧甲速,金宣宗完顏珣第三子,母明惠皇后王氏,生于承安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時仁圣皇后無子,命其撫養。 金衛紹王泰和年間,授金紫光祿大夫。貞祐元年(1213年),其父金宣宗繼位后,進封為遂王,并任秘書監,后改為樞密使,總攬金國軍政大權。 貞祐三年(1215年),皇太子完顏守忠因中都失守,憂郁而死。其子皇太孫完顏鏗在次年也早逝。貞祐四年(1216年)正月己卯日,完顏守禮被立為皇太子,四月甲午日,宣宗賜名為守緒。 元光二年十二月(1224年1月),金宣宗駕崩,享年62歲。庶子,平章政事,英王完顏守純搶先進宮奪取皇位。完顏守緒接到訃告,于第二天才趕回南京,立刻命令樞密院官以及東宮親軍三萬人屯守在東華門大街,并派侍衛四人將完顏守純監禁在近侍局內,然后在靈柩前即位,時年25歲,第二年改年號為“正大”。正大元年(1224年)六月立妃徒單氏為皇后。面對危局,金哀宗力圖振作,即位后立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內,大膽起用完顏合達、犯人完顏陳和尚等女真卓越將領,起用胥鼎等文武兼備的致仕官員;對外,改變宣宗的對夏、宋政策,與西夏與南宋停戰、和解,專力抗擊蒙古。在金哀宗及其將士大臣的努力下,同時由于蒙古成吉思汗西征的影響,金朝抗蒙戰爭形勢一度有所好轉,如在正大五年(1228年)的大昌原(今甘肅省寧縣太昌原鄉)一戰,金忠孝軍提控完顏陳和尚以四百騎大破蒙軍八千之眾,取得了金蒙戰爭中的最杰出的勝利。 然而金朝的國勢到此已經積重難返,哀宗雖竭盡全力,終究獨木難支,無力回天。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滅西夏后即全力伐金,正大八年(1231年)十一月,拖雷率蒙軍四萬南下,取道南宋的興元府(即今陜西省漢中市)進攻金朝南部的金州(今陜西省安康市),哀宗命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由陜西引兩省軍三十萬南下堵截。不久,窩闊臺率蒙軍北路軍, 攻克金朝北部河中府,意欲與拖雷會師。天興元年(1232年)正月,雙方大戰于鈞州三峰山,拖雷未待窩闊臺命令,率蒙軍趁大雪奮擊金軍。金軍對突來的大雪毫無準備,戰斗力急劇下降,“兩省軍大潰,合達、陳和尚、楊沃衍走鈞州,城破皆死之。”經三峰山會戰、鈞州戰役,金軍主力喪失殆盡,良將盡死,自是再也無法與蒙軍抗衡。蒙軍迅速包圍汴京,金軍堅守將近一年,汴京城內瘟疫大起,糧食緊張,凡五十日,從各城門運出的死者有九十余萬人,貧不能葬者尚未包括在內。金哀宗于是于天興元年十二月離汴京,北渡黃河,后奔歸德(今河南商丘)。 天興二年(1233年)六月,因歸德形勢惡化,哀宗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然蒙古大將史天澤一路緊追不舍,在蒲城殲滅了完顏白撒的八萬精兵。蒙軍隨即進兵蔡州,圍困之。同年八月,蒙古召宋兵攻破唐州(今河南唐河),哀宗欲與宋連和,派使者向宋人說:“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宋人不許。十一月,宋將孟珙、江海率軍二萬、運糧三十萬石出兵助蒙滅金,合圍蔡州。 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蔡州已被圍三個月,城中糧盡。初九夜,哀宗深知亡國之日將至,不愿當亡國之君,遂下詔禪位予宗室完顏承麟,承麟初執意推卻,后哀宗苦苦哀求,曰:“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己哉;以朕肌肥,不便鞍馬。城陷之后,馳突必難。顧卿平昔以疾聞,且有將略可稱。萬一得免,使祚胤不絕,此朕之志也。”意思大概是哀宗認為自己身胖,不能策馬出征。萬一城陷,必難突圍。故傳位予身手矯健,有才有略的完顏承麟,望他如有幸逃脫的話,可延續國祚。故此,完顏承麟唯有答允繼位。次日,承麟受詔即皇帝位。十一日(儒略歷2月9日),正在行禮,蔡州城南已經立起宋軍旗幟,諸大臣亟出抗敵。宋軍攻破南門,蒙軍攻破西城,雙方展開激烈巷戰,四面殺聲震天。金軍將士頑強抵抗,幾乎全部戰死或自殺殉國。哀宗自縊于幽蘭軒,享年37歲。昭宗完顏承麟聞知哀宗死訊,“率群臣入哭,謚曰哀宗”,“哭奠未畢,城潰。”退保子城,同日死于亂軍中,金亡。 近侍完顏絳山遵奉完顏守緒的遺囑,將他的尸體火化,殘骸埋葬在汝南(今河南汝南縣北面汝水旁)。另一說是蒙將塔察兒和宋將孟珙見在焚燒完顏守緒尸體,忙上前撲滅余燼,撿出余骨,一分為二,各取一份回去報功。據蒙古伊兒汗國宰相拉施特主編的《史集》載,塔察兒僅獲得金哀宗的一只手。金哀宗大部分遺骸被宋軍帶回首都臨安告太廟。宋廷最后按洪咨夔的建議處理了金哀宗遺骸,藏于大理寺獄庫。 自殺后,群臣上廟號為哀宗,后有金朝大臣認為“哀”字不足評價完顏守禮一生,故又上廟號“義宗”。宿州有僭位者,謚曰莊皇帝。故官僑于宋朝的人,私謚曰閔皇帝。完全謚號為敬天德運忠文靖武天圣烈孝莊皇帝。 金哀宗自評:“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為亡國,獨此為介介耳。”“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為人囚縶,或為俘獻,或辱于階庭,閉之空谷。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觀之,朕志決矣!” 完顏承麟:“先帝在位十年,勤儉寬仁,圖復舊業,有志未就,實是可哀。” 王鶚《汝南遺事》:“雖未洽于太平,亦可謂小康小息者矣。屬天開一統,地入大朝,遂至滅亡,猶足稱頌。 郝經《汝南行》:“天興不是亡國主,不幸遭逢真可惜。十年嗣位稱小康,若比先朝少遺失。” 脫脫《金史》:“金之初興,天下莫強焉。太祖、太宗威制中國,大概欲效遼初故事,立楚立齊,委而去之,宋人不競,遂失故物。熙宗、海陵濟以虐政,中原觖望,金事幾去。天厭南北之兵,挺生世宗,以仁易暴,休息斯民。是故金祚百有余年,由大定之政有以固結人心,乃克爾也。章宗志存潤色,而秕政日多,誅求無藝,民力浸竭,明昌、承安盛極衰始。至于衛紹,紀綱大壞,亡征已見。宣宗南度,棄厥本根,外狃余威,連兵宋、夏,內致困憊,自速土崩。哀宗之世無足為者。皇元功德日盛,天人屬心,日出爝息,理勢必然。區區生聚,圖存于亡,力盡乃斃,可哀也矣。雖然,在《禮》國君死社稷,哀宗無愧焉。 曾國藩《曾氏家訓》:“金哀宗在汴,求治頗切,而終不能抗方張之強韃。” 虞云國《細說宋朝》:“金亡之局,宣宗雖已鑄定,但哀宗為君十年,茍延殘喘,不圖遠略,坐失時機,決策失誤,一再逃跑,即便如其自詡無大過惡,不做國君則無妨,倘作為亂世之君,既然沒有挽狂瀾于既倒的志向和才略,便只配做亡國之君。認識不到這點,還以為歷史不公平,有君如此,金朝焉能不亡! 沈淦:“金哀宗在位的十年間,竭力組織力量抗蒙圖存,這符合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共同利益,也取得了可喜的勝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戰局有所好轉。但是,他卻無法挽救喪亂中的金王朝在經濟、政治上的全面崩潰,也就不能從根本上阻遏生氣勃勃的蒙古政權的猛烈進攻。再說,金哀宗畢竟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英武君主,因此,等待著他的,只能是一個亡國之君的悲慘結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