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我堅持著寫作“一周感恩”,“一周感恩”給我帶來了幸福,也給教師、學生、家長帶來無窮的正能量。同時,感恩的力量讓我更加敬業愛崗,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督促自己的教育和管理行為。以“感恩之心”管理,能夠成為校長管理的一個“新招”。 ■柳永忠 五月里,有個母親節。母親,是我們永遠的感恩對象。感恩能產生正能量,感恩產生的正能量是所有情感中最強烈的。于是,五月的一天,我開始了“一周感恩”教育隨筆的寫作。馬上,在QQ空間、我的博客上,總會有很多教師、家長來“踩”我的“一周感恩”。教師、家長的關注給我本人帶來了強大的正能量,“一周感恩”的寫作也給校園帶來了無窮的正能量,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一周感恩”帶動教師成長 徐老師給大家的印象是臉上沒有笑意,讓人總覺得她的心里不那么陽光、不那么燦爛。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安排了一個教師集體朗誦的節目,學校把寫作朗誦稿的任務安排給了徐老師。徐老師第二天就把稿子交上來了,在與她的交流中,我無意間得到了這樣一個信息:這篇朗誦稿是徐老師和她在中學做教師的先生一起完成的,為了其中“一只春蠶”的“只”字,他們夫婦倆斟酌了好長一段時間。很自然地,這個素材成了我那一周“一周感恩”的寫作材料。我在那一周的感恩中這樣寫道: 午飯時間,我和六一慶祝活動負責教師朗誦節目的徐老師探討她寫的朗誦稿。稿子里有一句:“希望自己/是一只/春蠶,奉獻自己,回饋社會。”我在看稿子的時候,覺得“只”這個量詞不恰當,所以跟徐老師說:“是否改成‘條’?”徐老師笑著說:“我本來也想用‘條’的,讀著不好聽;讀給我先生聽,他也覺得用‘條’不舒服,沒有詩意。”呀,學校交給徐老師的任務,她竟然這樣看重,回到家還和先生商量。我又想起,她給我看稿的時候,領誦的和齊誦的、男齊誦和女齊誦都用不同的顏色清楚地標出來了,詩句的節奏和重音都用不同符號作了提示。多么用心啊!有這樣熱愛工作、一絲不茍、默默奉獻的老師,學校何愁不發展呢?學校感恩這樣的好老師! 在全校教師幾乎都“踩”過那篇“一周感恩”之后,徐老師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改變了不少,因為徐老師臉上有了滿足的笑容。9月份新學期開學的時候,學校重新任命年級組長,幾乎所有行政管理干部都同意讓徐老師負責二年級。成為年級組長后,徐老師一直以那次“一周感恩”中的表現默默地做好工作,而微笑也已經成了她的常態。以后的“一周感恩”,我就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師進行寫作,把他們對學校的愛、對同行的愛尤其是對學生的愛,從“感恩”的角度寫出來,挖掘教師的閃光點。“一周感恩”在教師成長中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 當教師看到了校長靈魂深處的“感恩之心”,他們一樣會感恩周圍的人,感恩給自己提供發展平臺的學校。當感恩成了教師工作的主旋律,教師管理的有效和高效也就水到渠成。 “一周感恩”帶動班級成長 一(4)班的孩子總愛把他們喜歡的童書借給我看。有個孩子把一本嶄新的圖書借給我,當得知他想讓我成為這本童書第一個讀者之后,我把這個內容寫進了“一周感恩”: 走過一(4)班教室,小問問把我叫住了:“柳老師,我有書。”他把手中的書揚了揚,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我給你看另外一本。”他快速地回到座位,拿出了一本比剛才那本更厚更精美的繪本:“柳老師,這是《一千零一夜》,給你看。”“你看過了嗎?”“老師,先給你看。”我接過書,一個勁地說道:“謝謝你,老師看了給你們講故事。”今天品德與生活課,我跟學生說:“小問問那天借給了我一本《一千零一夜》,讀了這本書,使我回憶起了那金色的童年,我要在這個星期的“一周感恩”里感謝小問問。”孩子們聽了都很開心,也很羨慕小問問。我繼續說道:“為了感謝小問問,老師在上品德與生活課內容之前,先用幾分鐘給大家講一個《阿拉丁神燈》的故事。”下課了,很多孩子舉著他們的繪本要借給我。看來,感恩小問問就不僅僅是小問問借我童書使我回憶金色的童年那么簡單了。 班主任看了這則“一周感恩”后在班上作了介紹,孩子們被我對他們的感恩深深感染了。從此,這個班的孩子總會把自己最心愛的圖書帶到學校,和同伴共享,和班主任及其他老師共享。如今,這個班成了全校聞名的書香班級。在巡視班級的時候,我時時注意著每個班的動向,發現班級中積極向上的點點滴滴、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點點滴滴,在“一周感恩”中把這些點滴寫下來,引導班主任注意這些點滴,讓班主任對學生也心懷感恩。漸漸地,每個班都有了自己做得出色的一面,每個班都收獲了成長。 校長對學生心懷感恩,教師對學生自然也心懷感恩;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他們也會從小學會感恩。帶著感恩的心投入學習、參加活動,學生管理的有效和高效就不再成為難題。 “一周感恩”帶動家校合作 有個家長跟班主任說,學生的學習任務有些重,將向教育局反映此事。我跟班主任說,我想見見這位家長。這位家長曾經當過教師,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談得很深入,我也吸納了他的好多想法。我把這個材料寫到“一周感恩”之中: 我把他請進辦公室,沏上茶,開始交談。家長激動地說:“聽說校長找我交流教育的事情,我特別開心,今天上午特地請了假來的。”他告訴我自己曾經做過教師,低中高年級都教過。然后,他就表達了他的意思,認為低年級的孩子應該在輕松中學習,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要太在意。他還跟我講了上課的效益、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低年級孩子的重要性。當我問及給教育局寫信的問題時,他表示不是告學校的狀,而是為了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專家交流教育存在的問題。送家長離開的時候,我們都很開心。如果我們學校能多一些關心學校的家長,學生的全面發展就不成問題。作為一校之長,我深深地感恩這位家長。 很多家長都“踩”了這篇“一周感恩”。家長們從中了解到,學校渴望著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家長們從校長的感恩之中體會到,學校感恩為學校建言獻策的家長。此后,在家校QQ群中,家長給學校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家長的關心,使學校發展的后勁更足。 校長的感恩,能使家長明白,學校和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校長的感恩,更能使家長感受到全校教師對孩子的拳拳之心。校長的感恩喚起了家長對學校的感恩,家校之間的合力當然就達到了“1+1”大于“2”的理想效果。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我堅持著寫作“一周感恩”,“一周感恩”給我帶來了幸福,也給教師、學生、家長帶來無窮的正能量。同時,感恩的力量讓我更加敬業愛崗,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督促自己的教育和管理行為。以“感恩之心”管理,能夠成為校長管理的一個“新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胥口實驗小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