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味功用] 黃芩 黃連味苦,性寒。人心、肝、胃、大腸經。本品大苦大寒,為瀉心火、除濕熱之佳品。它既能清熱瀉火(以清瀉心、胃之火為主)、清心安眠、涼血止血、解毒止痢,用于治療熱性病之高效,煩躁、神昏譫語等癥;又治陰血不足、心煩不眠之癥;還治心火內熾、迫血妄行,以致衄血、吐血諸癥,以及腸解下痢(腸炎,痢疾)諸癥。此外能瀉火解毒、清胃止嘔,解渴除煩,消痞除滿,用于治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痛疽療毒、冒熱嘔吐、心下痞滿、胃火熾盛、消谷善饑、口干口渴等癥。 [伍用功能]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痢。黃芩苦寒,善于清肺、大腸火熱;黃連苦寒,善瀉心火,除濕散郁。二藥參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效果益彰。 [主治] 1、上、中焦熱盛所致的目赤腫痛、齒齦腫脹、牙齒疼痛、口舌生瘡等癥; 2、熱性病高燒,煩躁不安等癥; 3、癰腫疔瘡; 4、濕熱下痢諸癥; 5、婦人更年期之供熱、汗出等癥; 6、糖尿病,癥見燥熱者。 [常用量] 黃芩 6~10克。 黃連 3~6克。 [經驗] 黃芩、黃連歷用,出自《傷寒論》。仲景用尊連善治濕熱中阻,胸膈痞悶。現其半夏、干姜、甘草三瀉心及葛根湯是也。作者體會,濕熱在里,黃連善清濕生之熱,黃芩善解熱生之濕,二藥參會,相得益彰。 黃毒、黃連伍用,《醫宗金鑒》名日二黃湯。治上焦火旺,頭面大腫,目赤腫痛,心胸、咽喉、口、耳、鼻熱盛,及生瘡毒者。施老認為,黃芩清肺火,黃連瀉心火,二者取其酒炒,并走于上,清熱解毒之力倍增,善除上焦實火諸癥。 摘自《施今墨對藥》 |
|
來自: johnney908 > 《用藥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