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 它是用黃芩、黃連來清胃熱,這兩個藥也是苦的,苦可以降,清胃熱降胃氣,治嘔吐;
??* 葛根芩連湯這張方子, ? 用葛根來解表邪,用黃芩、黃連來清里熱,治熱利,加一個甘草保護中焦胃氣,調和諸藥,是解表清里治熱利的表里同治的一張方子。 ?(筆記者摘自《傷寒論》學習筆記) ?----------------------------------------- ? [單味功用] 黃芩 ?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膽、胃、大腸經。 ? 本品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品,用于治療濕熱蘊結所引起的瀉痢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以及濕熱黃疸等癥。 ?& 黃芩體輕主浮,又善清上焦肺火,用于治療肺熱咳嗽,炒炭入藥,又可瀉火止血,用于治療熱毒熾盛,迫血妄行的咯血、衄血、便血等癥。 & 此外,黃芩還有清熱安胎之功,可用于治療妊娠胎動不安等癥。 ?& 據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認為黃芩有解熱、利尿、鎮靜、降壓作用,故可治療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證屬肝陽亢盛,有頭痛、目眩、目赤、口苦、面紅、心煩、失眠者。 ? 黃連 黃連味苦,性寒。人心、肝、胃、大腸經。本品大苦大寒,為瀉心火、除濕熱之佳品。 & 它既能清熱瀉火(以清瀉心、胃之火為主)、清心安眠、涼血止血、解毒止痢,用于治療熱性病之高效,煩躁、神昏譫語等癥; ?& 又治陰血不足、心煩不眠之癥;& 還治心火內熾、迫血妄行,以致衄血、吐血諸癥,以及腸解下痢(腸炎,痢疾)諸癥。 ?& 此外能瀉火解毒、清胃止嘔,解渴除煩,消痞除滿,用于治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痛疽療毒、冒熱嘔吐、心下痞滿、胃火熾盛、消谷善饑、口干口渴等癥。
[伍用功能]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痢。
黃芩苦寒,善于清肺、大腸火熱; 黃連苦寒,善瀉心火,除濕散郁。 二藥參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效果益彰。
[主治] 1、上、中焦熱盛所致的目赤腫痛、齒齦腫脹、牙齒疼痛、口舌生瘡等癥; 2、熱性病高燒,煩躁不安等癥; 3、癰腫疔瘡; 4、濕熱下痢諸癥; 5、婦人更年期之供熱、汗出等癥; 6、糖尿病,癥見燥熱者。
[常用量] 黃芩 6~10克。 黃連 3~6克。
[經驗] 黃芩、黃連歷用,出自《傷寒論》。仲景用尊連善治濕熱中阻,胸膈痞悶。現其半夏、干姜、甘草三瀉心及葛根湯是也。 作者體會,濕熱在里,黃連善清濕生之熱,黃芩善解熱生之濕,二藥參會,相得益彰。 黃芩、黃連伍用,《醫宗金鑒》名日二黃湯。治上焦火旺,頭面大腫,目赤腫痛,心胸、咽喉、口、耳、鼻熱盛,及生瘡毒者。
施老認為,黃芩清肺火,黃連瀉心火,二者取其酒炒,并走于上,清熱解毒之力倍增,善除上焦實火諸癥。
(筆記者摘自《施今墨對藥》第六章 淸熱解毒消腫止痛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