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出自《傷害論·辨太陽病脈論并治中》,主治“發汗后,腹脹滿者”,方由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組成,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應用該方治療脾虛氣滯者所致的病證均獲得良好療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異病同治的特點。 1 臨床資料 1.1 慢性胃炎 患者,女,36歲,2003年6月就診,主訴“上腹部飽脹不適,腹痛無規律,噯氣反酸,已3年余”。胃鏡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經西藥胃必治、頭孢氨芐、奧美拉唑治療,亦未效,近日來就診,治以:消脹除滿、補泄并行,處方:厚樸24 g(炙去皮),生姜(切)24 g,半夏(洗)24 g,甘草(炙)6 g,人參3 g,焦三仙10 g,砂仁10 g,服10劑后,腹部飽脹不適明顯減輕,食欲增加再服10劑,2個月后隨訪,癥得愈。 1.2 胃大部切除術后 患者,男,42歲,于2004年5月10日因胃潰瘍在縣人民醫院行胃大部切除手術,術后6個月來舟曲縣三角坪鄉衛生院門診就診、主訴“腹脹、噯氣較重,食欲差,飽脹2個月,便秘1個月”。診以:消脹除滿,補泄并行,處方:厚樸(炙去皮)24 g,生姜(切)24 g,半夏(洗)24 g,炙甘草6 g,人參6 g,枳實6 g,大黃6 g,服3劑后癥狀明顯減輕,再服3劑,癥得愈。 2 討論 方中厚樸為味苦性溫,善于下氣行散,除胃中滯氣而燥脾,泄滿消脹最宜為君,臣以辛溫之生姜、半夏,前者宣散通陽,行胃中滯氣,后者開結豁痰,除胃中逆氣,兩者與厚樸為伍,苦降辛開,甘草為佐,補氣益脾,此方之用,貴在藥味用量上的比例,臨床實踐證明,凡遇脾虛氣滯之脹滿癥,厚樸、生姜、半夏用輕,但人參用重,并加入壅滯之白術,如此本末倒置,當得獲效,本方應該注意的方面:(1)本方是為脾氣受傷轉運失常所引起的腹脹滿癥而設,并不能通治其他腹脹癥狀。(2)脾虛氣滯之脹滿亦應辨明“虛”與“滯”的主從,以虛為主者,多微滿而不脹,自應以補虛為主,佐以理氣;以滯為主者,多滿而且脹,應以消為主,佐以補虛。本方厚樸、生姜、半夏用量較大,人參、甘草用量較小,顯然以消為主,以補為輔。 |
|
來自: 達州中醫館 >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