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關于松腰

     隱士的書屋 2014-05-27

    關于松腰

    回答網友的提問

    李老師,你好!

       由于多種的原因使我對氣功松腰的知識,知之甚少。沒有去過中心,更沒有機會去師資班學習。。。

        故求教于您: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松腰?松腰與人身體整體的關系又是什么?

    我的回答:

    根據整體觀理論,全身是一個整體,有一點不松,就意味著沒有一個地方真正意義的松。也就是肩肘手骻膝踝全身600多塊肌肉300多個骨連接200多塊骨骼,乃至意識,有一個沒松就沒有一個地方是真正意義的松。松腰,只能說是相對的松,若說真正松腰了,那是在明心見性后的個體與宇宙本體合一的境界。

    而相對意義的松腰,現在有些同道做的很好。如大家反映一些老師腰松的好,意識狀態也會隨之清明。這就是所謂的精氣神三位一體的人體整體觀。

      

       龐老師對松腰的定義:吸氣時候腰腹前后可以凸出,就算松腰了。松腰的位置是指腰椎以及旁邊肌肉、韌帶的放松。

        什么又叫“松”呢?我在整理的直腿坐松關節法里面看法為:

    所謂“松”關節,“松”的含義:

    “以往功法對“松”沒有明確的解釋,更多的是放松的方法。直腿坐松關節法,對“松”有較明確的解釋,就是“在身體所有組織乃至細胞內外創造同等的空間”“意識在空間內充斥,直到與組織細胞進行混化,達到混元歸一,實現個體與宇宙本體合一”

       如何松腰?很多經驗可以借尋:

    最大的奧妙在松尾閭上,

    松尾閭最大的奧妙在松“腰俞”上,

    松腰俞最大捷徑在呼吸上,老師在直腿坐講義里說:呼吸、內氣和意識的配合,是捷徑。

     

    練功,松腰,不要去和任何人比,只需和自己比。

     

     

        真正意義的松,可以參看老師講的動態要求形松意充講座,以及功法學內容,由于文字限制,我剪輯如下:

    在練法里,有形、氣、神的不同練法(這樣分法古人沒講過,是我們歸納出來的),即有形的練法、氣的練法、神或神意的練法。一般來說,武術氣功多是偏于形的練法;道的氣功、真正道家(練丹的)偏于氣的練法;佛家氣功偏于神意的練法。當然,這并不那么確切,但一般地可以這樣說。而且,對形的練法、氣的練法、神的練法,也不要把它看得非常孤立、非常絕對。練形體也必然要把意念集中形體,練形體的武術氣功,它也得靠意念,沒有意念同樣不能練功。練武功的講究“練拳身邊若有人,對敵身邊若無人。”一旦要和人打仗了,身前若無人一樣,老注意身前的人,拳就打不出去了。形的練法是把意念集中到形上去,通過意念和形體結合把氣也集中到形上去,通過意念和形體結合把氣也集中到形上去,這個練功過程,神和氣是服務于形的。這樣練功,身體強壯了,神也堅強了,但神的堅強是在練形體這個層次上強化起來,它的功能也是以形達到超常為最特殊。如武術氣功動作可以很矯健、迅速,力量很強大,跑得非常快,不怕打甚至刀槍不入,這是意念落實到形上,窮追不舍以形上來了。當然,過去武術氣功在初級層次到中級層次時,它是把神和氣集中到形、服務于形的,最后武術氣功也必須把形脫開,把形扔掉,而去注意神和氣,這才是過去講的“武道通仙道”。

    氣的練法主要是道家的丹道功。丹道功一般地注意元氣,一開始練呼吸,再練精化氣,練功從始至終都是把氣作為根本內容。練功身體里面有氣了,氣脈暢通了,然后把氣聚起來,再改變氣的狀態。實際上就是一個氣,最高層次達到氣化的人。人氣化了,就不是有形體的人了。所以,丹道功到了高級程度,人能穿墻越壁,有形就過不去了。武術氣功的形的練法再好也達不到穿墻越壁。氣的練法是神和形服務于氣,也必須靠意念去練氣。神往氣上去集中,形體屬于精,精也要服務于氣,不是要強化形,而要強化氣,把形練得并不是非常魁梧、健壯,貌似弱不禁風,實是靜如秋月,動如飚風,好象窈窕淑女,表面脆弱,真的一動力量,很了不得,既快且猛。

    神的練法以神為主,或叫神意為主,形和氣都不管了,反而服務于神了。佛家禪宗基本是這種練法,完全從意識里練功。當然,這種練功聽起來容易,只是“想”,一般的想好想,真正達到神和意能結合,形和氣服務于神,那是很難的。以神練功是最難的,不管形,不管氣,就練神,氣發動得比較慢,所以,真要達到高級層次,確實較難。佛家禪宗那么多人有幾個練得很好的?真正練禪宗的和尚大多身體不好,他光注意意念,不注意氣和形,結果意念沒開發了,形也沒練好,神也沒明。我們不主張這種練法。如果練功練不好,身體沒好,精神也沒好,最后很難達到理想的結果。

    智能氣功不是神練法、形練法、氣練法,而是神氣并重,神形并重的兩種練法。兩種練法都是功夫。

    第一種,神氣并重

    “神氣并重”是練功的一種練法,練功的訣竅與功法不一樣。捧氣貫頂,形神莊,五元莊這叫功法;神氣并重指練各步功法時著重練什么。練智能功從始至終總是注重神和氣。古時道家等有名的功法講人的生命活動就是神和氣,練功、練丹,就是練神和氣,而不是說練精、氣、神。當然,我們講的神和氣和古人講的神和氣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顯得新鮮一點。神氣并重的練法,過去我講了四個層次,實際上應該是五個層次,后面有一個層次沒講。

    第一步是“神念氣”。要求意念和氣相結合,意念里老想著氣,就如同相信親人和好友一樣,總是惦記著氣,注意氣,想著氣。不過一開始并感覺不到氣,“那去想誰呀?”過去講是想內氣,智能功是內氣外氣都想。“可是我一個也想不到怎么辦?”人體里的氣想不著,就以想外氣為主,總想著外面的氣,吃飯走路想,干什么事情都想。外面的氣如自然虛空之氣,恍恍惚惚,晃晃悠悠……“還是想不起來”,就拉氣,兩手一張一縮、一張一縮,沒事就拉氣,拉氣有感覺了,再想身體,給自己身體拉氣,晃一晃感覺到氣了,就想對氣的那種感覺。你還可以找點相似的東西去想,去感覺。如:氣非常細,而看到的東西都比較大,就逐步縮小例如這個粉筆頭,把它變小,再小,再小,到粉筆末,仍然和氣的距離差太多;那可以看砂子,砂子也比較粗;看灰塵,陽光下的灰塵顆粒也太粗,氣也不是那個樣子。所以,氣離我們生活好象太遠了。“神念氣”要想念氣,不會想就得給自己找些辦法,找點相似的東西,模模糊糊極細微的東西,能夠經常意念這些東西慢慢就好感覺了。怎樣感覺它?用手拉氣,能夠用手摸到氣了,你就給自己聚氣,聚、聚……再摸摸這里的氣,那里的氣,感覺感覺,要經常這么做。要不然“想氣”沒法想。就這樣想外邊的氣,自己給自己造個型,在外邊造型不在人體里邊造型沒關系,因為人體里有它自己的規律,你造的型不符合那個規律就會有矛盾。想外面,在人體外面把意念集中起來沒有關系,這樣就容易有所感覺了。經常這么想,這么回憶,經常惦記著它。我上次講“三心并站莊”講過晃蕩,要悠悠忽忽的慢慢晃,晃得越慢,體會得越深。眼睛有時可看到冒金星,金星不是氣,是視覺幻覺或視覺痕跡;有的是空氣當中灰塵折射的線條的信息,有三角的、圓的、方的、尖的、不同形狀,那也不是混元氣,那是空氣灰塵和空氣分子互相碰撞之后放出的信息量。我們不看哪個造型,我們要看的造型是模模糊糊、晃晃蕩蕩的感覺。按道理感覺的東西不應該叫神念氣而是神觀氣,所以神念氣與神觀氣這兩者之間不好劃一個分界線。你只要想著氣,想著它就等于在觀察它,慢慢就感覺到它了。所以,“念氣”、“觀氣”這兩者之間,往往是念氣念到心非常精誠的時候就是觀氣。只要你精神非常集中,一集中就聚得多了,就會有感覺了。但是要注意,當“念氣”念得很好時,氣一聚就出了光球、氣球,那時你得把它散開,不散開慢慢就著到形上去了,就不是氣了。

    練外混元時有大自然的氣,有人體周圍的氣,想人體周圍的氣在日常的生活、走路時都可以做:意念把人放大點,走路橫(hèng)著走,占地占大點,走路時想著我人很大,這么大(此時龐老師把手向兩側張開,比劃著人身體象一個膨脹開的大氣球向前后左右,四周脹開),走路時盡量別碰著別人,真是人多了擠不過去,我就想把氣透過去,我是這么大一個大胖子,象個大皮缸似的走路晃晃悠悠地走。你就這樣總想著周圍的氣,抱著身體周圍那么大一個大氣團走,把氣攏住,一點也不丟。人家看到了說你們師資班怎么啦,練什么功啦?“這就是神念氣”。如果你時刻有這么個意念,真這么做,保證過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感覺到氣了,因為你把意念加進去了。你把氣一抱,很大,還抱不起來,別人一摸也感覺到了,“怎么回事?師資班怎么碰不得,離老遠人還沒到,氣就擠過來了?”你真要這樣抱著自己氣走(龐老師把手在身前張開,真象抱著一個大氣團。眾笑。“別笑呀!這是練功”),抱著自己的氣走,要經常這樣注意。開始氣抱不著,慢慢就抱住了把氣抱住之后,將來要合都合不攏,這時肢體的力量就足了,不怕累了。因為你們沒把氣抱住,氣都跑了,你們自己沒加意念把它封住,不是要做個罩封它,而是經常注意它,從里面把它帶起來,慢慢里面的氣、外面的氣就連成一體了。象這些地方(龐老師在體前的50公分處前后擺動)氣的出入量都是很大的。神念氣就講這么多。

    神觀氣。神觀(gùan)氣,觀是觀察,體察,特殊的感受。“觀”并不是讓同學們睜大眼去看,可以睜著眼,也可以閉著眼,剛練時,最好把眼瞇起來。

    “觀氣”先觀察外邊的氣,什么氣都可以觀,觀太陽、觀月亮、觀花草樹木,觀山河湖海,到哪里看哪里,瞇著眼睛,看什么都霧氣沼沼迷迷茫茫。有人說,“這樣比神念氣好練”,但觀氣還要一步一步往細處走。一開始觀氣,觀樹的氣最好觀,能量不足可以借太陽的氣。先看太陽,早上睜著眼看三五分鐘,再看樹木,白茫茫的一片。因我們氣不夠,太陽給眼睛增加了能量,通過視力到腦子里直接聯過去,反應就大了,再看樹的氣就看到了。以后慢慢不看太陽也可看到樹的氣了;再看花草的氣,再看山的氣,看空中的氣。看空中的氣開始也要瞇眼看,眼睛瞇小了以后,根據光的散射和折射原理,容易把看的東西放大,眼睛一瞇視力集中了。瞇著眼看時要把精神往里收著點,看著有氣就往回收,往回縮,這本身就是練功。相傳孔夫子和弟子顏回登泰山看數百里外的“吳門白練”(吳門有人在洗白絲),顏回用神光看出去沒收回來,把神光丟了,人就死了。當然咱們看氣不會把神光丟了,但你把精神往外放得太多了同樣也不好。看氣要瞇著眼看,注意安靜,往里收著,有一搭無一搭地看,看見了也好,看不見也好,都要瞇著眼安靜地去看。沒事就可以練,走路也可以看,但都得精神集中才行。

    再一種是看身體周圍的氣,不要看得太遠,以看手為起點。手的氣比較明顯,先瞇著眼看,看著了就不瞇眼了,睜著眼看手拉氣,拉氣,拉氣,反復地拉,反復地看;以后不拉氣了,只把手動一動,看手上的氣有沒有變化;然后,照著鏡子看頭上的氣,把手與頭放一塊拉一拉氣(手在頭兩側),看有什么變化;再看身上的氣,拉一拉,有沒有變化。反復地練,沒事就看,真象是著了魔似的去看、去練。練形神莊“平足開胯分前后”的開后胯,往前腑身拱環抱時看大拇指;練捧氣貫頂法第一節時看兩手形成的三角,拉著氣、瞇著眼看,這都是神觀外氣。如果我們把觀外氣反復練、反復練,在開后胯向前腑身環抱時手也可以立成三角,塌著腰,收回下頦,把眼皮翻著往外看,姿勢可能很難受,但這樣安安靜靜地看,注意大拇指的少商穴,練到510分鐘,有人可以看到那里冒白氣。至于氣的顏色,物理學講光線透過分光鏡可以析出不同的顏色,顏色是電磁波的不同波長,這是牛頓試驗的結果。可是他的同代人歌德也作了試驗。他認為光線的顏色就是人的感覺,是物的影子,不存在紅、白、綠等不同顏色。歌德講的有一定道理,因為空中的光線根本沒有顏色,顏色是光線碰到東西以后折射出的影子。歌德的試驗作得也很詳細,但沒有科學家承認它、傳播它,都承認牛頓的試驗。歌德用分光鏡看萬里無云的天空,沒有七色光,如果周圍都是白色的東西,也沒有,七色光顏色是光線碰到物體后產生的。有時練氣功出來顏色用儀器也測不出來,因為氣沒有著于別的物上,顏色不好出來。歌德還在一個黑屋子中點根蠟燭,旁邊放支鉛筆,用分光鏡看鉛筆是黑色的。所以說顏色是人的感覺,有不同顏色是光線和物的影子給人的一種整體感覺。剛才講的冒白氣,白氣用光學儀器照不出來,用眼可以看見。氣是整體的,將來會看氣時,慢慢就會從氣里感覺到別的東西,看得細了,可以看到里面有生命的很多信息,或者說,人體生命的全部信息這里都記載得有,包括我們走過的這多半生的信息中大一點的信息這里面都有。會看氣了,還要慢慢會查氣里面的信息,只要認真練,慢慢就能感覺到。

    從看氣開始進一步深入,先從外邊面看,慢慢地氣滲透到人體里面來去了,這就叫透視。這就需要看氣時精神都注意到氣上去,精神與氣結合就把形體忘了。因為精神與氣相結合,神觀氣時神與氣結合了,神就非常精細了,就能夠穿透形體了。神觀氣,從看外氣到內氣,精神集中,集中、集中……慢慢地形體沒了,不知不覺就滲透到里面去了。同學們練功夫還可以在中午休息時瞇著眼睛看窗楞,窗楞外面迷迷噔噔象是有氣,眼皮稍微一動氣沒了,再瞇著眼看,又往外冒氣,有時一邊,有時兩邊,有時氣和窗楞溶合了,里外能滲透過去。總之,要長本事,教給了你方法不練還是不行,得經常這么做,沒事就看、就練、就想。所以神觀氣比神念氣好練,一旦能神觀氣了,再念氣就好念了。如果你能感覺到氣,再練捧氣貫頂法感覺就不一樣了。所以,神念氣雖然屬于第一步,但是同學們可以從神觀氣著手,有了基礎再念氣。感覺到氣了,一摸,“今天氣這么大”;一看,“氣在這兒哪!”這時基本就可以了。記得教我練太極拳的老師講過,練拳先摸摸你的氣有多大。太極式上這個動作就是問自己氣的。氣就這么多,練動作不出這個圈,“不要出”(不要出角,總在氣里邊打)。練智能功也要懂得問氣。會觀氣以后再念氣,摸摸氣有多大,練捧氣貫頂如果會看氣摸氣,知道自己有多大,就在自己的氣圈里摸著氣練推收,感覺可能就不一樣了。開始練捧氣貫頂時要求舒展大方,等到會摸氣以后就不要管姿勢是否舒展大方了,摸著氣是最貴重的。因為開合中觀氣、念氣是關鍵,而且一開始就要練這個。沒有事情就要練拉氣、看氣、體會氣,摸你自己的氣在什么地方。{你們怎么不動啊?我這里講著,你不比劃著怎么接氣?——根據老師的錄像增加}兩個手對著拉,小拉、大拉,慢慢氣可以拉得很大,像抱個大氣球,有感覺以后再去感覺身上不就行了么!這是用意念拉開來的,周圍都這么拉氣不就大了么!一拉氣很足就趕快往里收。經常這樣拉,這樣體會,一方面增加通透度,一方面增強念氣貫氣的功能。氣不足你光說怎么也說也不行;等你氣足了怎么比劃怎么是。因此念氣、觀氣是最根本的。想要看里面的氣,等你會看外邊的氣,意識有了穿透力了就能感覺到里面的氣了。感覺到里面氣以后,有可能能感覺到經絡的氣。不過我們智能功這樣一搞,內氣外氣一流通,經絡氣都受了影響,不一定能觀到經絡里面是什么樣子,看到什么樣子是什么樣子。你們以后寫練功日記,寫得好的可以討論討論,老師們看了以后有好的我也可能看看。你們練功應該把感受記一記。至于什么樣子先不必多管它。還是先看外面的氣,對不對不管它,看到也不追求,看不到也不著急,反正你們能摸到氣、感覺到氣了。沒有事就拉氣,過去是在胸前拉,現在把兩個胳膊伸出去拉(如兩側平舉狀);再兩手立掌上下拉氣。一起一落時,可以把指頭往回翹一翹,把氣順著指頭的方向拉回,讓兩邊的氣對上,等于在兩邊往回拉氣,讓兩邊的氣穿過腦袋在上邊碰上。現在穿腦袋不好穿,可以把肩往回拳一點(不是用肩往回擠)。肩臂往回拳著拉氣,氣就能整一些了;上下拉氣時,兩個手的氣能夠在頭上邊碰上了,氣就比較整了。氣在頭上邊碰胳膊就容易酸,氣就不好感覺了。得放松一點,一開始胳膊舒展開向外拉長一點,圈大一點,抱著氣球慢慢地動,兩手正著(掌心相對)、反著(掌背相對)、平著(掌心向上),不同的方向拉。在體前的起落也一樣,兩手拉成一個整的氣上下動。總之,要反復拉氣,體會氣。這就是神觀(觀察)氣。

    當我們練功到一定程度,不僅能感到氣、摸到氣了,一閉眼就感到是個氣人、模模糊糊的一個氣人,這個氣人就在我身體周圍,又肥又大,也可以很大,有時意念一拉,就嗚……地起來了,就成為“法相”。外面的氣人,如果象我說的抱氣那樣去抱,時間不太長就可以出來,真有那種一走路覺得過不去了的感覺。還有一種“氣人”在里面,身體里邊還有個“我”,這個“我”小一號,離我們外面的皮膚最多不超過五到十公分,一般五公分左右。這個人也是模模糊糊的,感覺它比感覺外面這個氣要要慢一點,外面的氣人是人體周圍的氣場,里面的氣人是膜絡里邊的氣。如果要細分,身體內外應該有五層:外面兩層,皮膚一層,里面兩層,可以感到有五個不同的形象。從外往里練,和過去的練功方法,結胎、結嬰兒的練法是不一樣的。最近我看到兩本書和我們講的有點相仿,可是,他是從迷信上講的。說人有七個靈魂,七個人。過去的迷信是因為它不懂得練功就會有感覺,于是,就把練功感覺到的東西說成是靈魂,說成是神了。它說的七層,前面三層說得還可以,后面幾層就描述不出來了。于是編出一個“幽靈體”。我們說既不是幽靈,也不是神,也不是鬼,也不是魂,就是氣,是對不同層次的氣感覺得比較快,是個胖胖拉拉的人,大胖子,很疏松。里面的人比較緊湊一些,但也是一個氣人,不是實體的人。有了這種感覺你們不要理它,安安靜靜,該怎么練功就怎么練功,有了不要高興,沒有也不要懊惱。有了,也不要認為長本事了,可能就是敏感點,練練功身體氣足了,把膜絡里邊這點氣的形象給感覺出來了;有的人只是不敏感,其實都有。我給同學們說了以后,很可能時間不太長有的同學就感覺出來了,這就是書上寫的“氣態人”,一個是外面的,一個是里面的。至于再里面還有,同學們恐怕兩年之內也感覺不著,所以就不說了。講了容易產生誤會。有些理論講早了氣功界會引起紊亂。我們講的好多道理,目前這七八年都管用,差不多管到本世紀末,到了二十一世紀,也可能到九七年就會再加內容了,要一步步地來,講多了達不到,也沒什么意義。

    第三步:“神入氣中”

    在傳統氣功中有這一句話。道家丹道功結大丹時有“神入氣中,氣包神外”,這是結大丹時的練精化氣了,把精都化成氣了,下丹田、中丹田成為一個田了,這時氣很足,一開始看到心下面有一個“圓沱沱,光爍爍”的一塊東西,道家稱此為“明心見性”。(按:把這種境界稱作“明心見性”是錯的)其實是精氣,是中下田氣比較充足了,氣的質量提高了。還說,當你看到圓沱沱光爍爍時,一塊霧氣沼沼的東西,就必須精神專注之,過去叫“如龍含珠”不能吐出來;“如雞抱卵”孵小雞不能動彈,一神專注,“如貓捕鼠”,不能放松精神,把精神集中,集中……慢慢就“神氣合一”了。“神氣合一”即“神入氣中”。這是傳統氣功的神氣合一。我們講神入氣中跟它的道理相似,但又不等同。一般來說練到神觀氣,能觀察到身體里面的氣了,這時可以搞神入氣中;觀察到身體外面的氣的時候,也可以走神入氣中。所以我們講神入氣中是兩個內容:一個是身體里邊的氣,里邊真氣充足了是神入氣中;感覺到外邊的氣了也是神入氣中。無論是大氣的氣中,還是人的氣中,做法都相仿佛。當你觀察到氣了,就可以閉眼去注意周圍的氣,周圍的氣慢慢往外擴展,擴展……慢慢把意念就忘了,光注意周圍的氣了,神就到氣里邊去了。一開始觀氣時,是氣在一方,神在一方,兩撇著。現在,身體周圍都有氣,從一個地方看,看上邊、看下邊、看周圍一圈都有氣,神不是就在氣中了么!過去說神入氣中很難,練智能功后神入氣中就比較容易了。一般來說,我們練神入氣中是指外邊的氣中。練得會看氣了,一看這里有氣,那里有氣……周圍都有氣(“看”不是晃著腦袋看,而是身體不動,用意念看),從上到下周圍都看到了。這個看是從里往外看的,所以,智能功用外氣的方法練“神入氣中”非常容易,因為本來人就在氣當中,如果能認真地觀氣,就會覺得“我本來就是讓氣包著哪”。要從理上懂得:人本來就是在虛空之中,在大自然混元氣之中,本來它就是包著我們,只是由于人們把“我”這個意識太突出了,外邊的東西沒有了。在意識里把我放小一點,消一點,把外面大自然的混元氣看重一點,“周圍都是濃濃的混元氣包裹著我”,你的意識自然而然地形成我在氣中了,神就自然而然地在氣里面了。一旦能從意識里面悟開它,不僅是從道理理解了,而是真正感覺到了這個內容,心里亮堂了,那就不一樣了,再練功就是以天地虛空為爐鼎的最最上乘的練法了。那就是以虛空為爐,以天地為鼎,以自己的精神為藥材。但到底怎么練,沒人講過。我覺得,如果真正能夠把自己放開,把大自然混元氣加重,那么,你走到哪里都是在氣當中,大自然的氣都在熏陶著你,只要你意識一平穩,那就是天地虛空為爐鼎,你只要調正你的意識就夠了,什么都不需要,那就可以直入上乘了。關鍵心情得平靜,心情和內氣、外氣,和人體里面、外面都變成一樣了,所謂“平等一如”,過去佛講“平等性”,“平等性”就是一切了。可是我們現在就是平等不了。意識里的“我”太多,藥材不純,藥渣太多。“我”是有形的東西,有形對于“無”是不符合的。這一點對于神入氣中、氣包神外非常關鍵,但是,做為練智能功來說,能夠悟到這一點又非常容易,隨時隨地都在練功,都在大自然的爐中鍛煉自己。我們對這個問題,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怎么來領會“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我怎么在大自然界的虛空之中,大自然的混元氣怎么包裹著我,我又怎么樣與它相割開了,我與大自然能不能不割開,這要認真地想一想。過去講玄關,玄關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人體內,也不在人體外,也不離人體,也不著人體。這些問題過去不好講,是最上乘的“玄關不可解”,而且不得到口傳不得師傳你就得不到。這是什么道理,這也是最最高級功法的最根本訣竅,就是這么一句話就完事。咱們講混元氣無形無象,在哪兒?就在心口里,就在混元竅里邊,在混元位置那一塊兒,空空蕩蕩,無形無象,不著人體,不離人體,不在人體內,也不在人體外。在哪里呢?它本來是虛的,你雖然想混元竅有那么個竅,但是在竅那兒又是混元氣,和外邊混元氣是一樣的,你的意念這樣去用就不著于相,那就叫玄關。等你用功到了一定程度有了感覺就叫玄關竅開。

    現在咱們搞混元竅,注意混元竅。(龐老師帶大家開混元竅)混元竅就是三公分直徑的一個球狀的空腔,是空的,那里是一包混元氣,混元氣是無形無象的。(龐老師帶大家發音)發一個靈(līng)……靈(líng),里面一震動,既不是肉,又不是別的東西,只感到里面空空蕩蕩的,空的。自己經常往那里用功,內外一致,里面是空的,外面也是空的。慢慢慢慢你真正把氣聚到一定程度、一定強度、一定密度,它里面同樣還是空空蕩蕩的。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它里面一個感覺就出來了,這就是玄關竅開。所以,過去講“點破玄關”。“指示玄關”如何如何難,咱們這樣一說慢慢就領會了。不然,盡管老師怎么講書本怎么講。“不在體內,不在體外,也不離體內,也不離體外”,到底在哪兒呢?它本來就是一個空的,意識也想那兒是空的,里邊那個地方慢慢地放開去周圍就空了。所以說一想著里面,把意識放在里邊那才真正是氣包神外,我們的人在氣里面是氣包人外,我們的神到了人當中去,人把神包起來,氣又把它包起來,重重包合,這就是神入氣中,氣包神外。這個問題是比較深層次的,又是開混元竅的根本問題,就靠同學們去悟。過去老師沒這樣語言講它,也沒講過混元竅這個東西,它里面是兼容的,里邊就是混元氣……

    1993214日)

    今天繼續講“神入氣中,氣包神外”。

    傳統氣功練神入氣中則比較簡單,一開始就可以搞神入氣中。以前講神念氣、神觀氣,念氣、觀氣關鍵內容是觀身體外面的氣,念身體外面的氣。如果我們真正從思想上把這個問題搞清了,在觀氣、念氣時周圍都是混元氣,那你不就在這個氣當中了嗎!這個“我”,我都在氣當中,人體也在氣當中,這就是以天地為爐鼎,我這個人在天地當中,就是一個大爐,在我在這里鍛煉。正如我們唱歌的歌詞一樣:“我在氣中,氣在我身中”,我周圍都是氣,我上一次讓大家沒事就拉氣、觀氣、體會氣,就是叫你體會人在氣中,“外面都是氣,我在氣當中”,。如果能夠時時刻刻有這個概念,就能夠更好地把氣收到身體中來。如果能有這個第一念,“我在氣中”,“我”是誰呢?當然肉體的我是主體,外面的客體不是我,如果就人自己來說,再進一步的“我”是誰呢?那就得考慮是精神。精神在哪兒?當你不想什么事時,精神就附屬于人體里面,既然人都在氣中,那么精神不是更在氣中了嗎!當然,你真正要體會神在氣中時,走我在氣中這一步可以,不走這一步也可以。一練功,把形體的我放掉,就是腦子里一個意識的我,周圍都是氣,整個宇宙天地你是中心。所謂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的“人的中心”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我是中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宇宙的心-中心。這樣去認真體會,一練功、一想,意識里邊無形無象,在當中,周圍都是氣。能夠這樣認真去想、去領會,那么,我們時時刻刻都能使意元體和大自然界原始混元氣相結合,而且,它可以直接往身體里貫輸。明白了這個道理,如果有一次能夠找到晃晃蕩蕩的這個精神上的我,周圍都是空空蕩蕩的氣,你記住這個景象,能經常這樣想,回憶這種景象,讓氣往里一聚,混元氣就可以為你所用了。這就是最高級的練法,直接走神與氣合,神在氣中。這就叫練智能功直指根本,直指本元。直指本元就是我們可以直接練神入氣中。傳統功法為什么這樣練不行呢?因為它是直接練自己身體里面的氣,身體里邊的氣是散于周身的,眼睛、耳朵、鼻子各種感覺器官、各種運動把氣都散出去了,氣聚不起來。所以,他要把氣練、練、練,把氣聚起來之后,能看到氣了,然后意識再集中、集中、集中,把它滲進去。他們是這樣練神入氣中的。所以,他是表現為兩極的,神在這兒,氣在這兒,神要進到氣里邊去。我們現在周圍都是氣,只要把我一放開,不要想形體,而要把皮膚、皮層通透開,形體一通開,神就在氣當中了。這就是“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只要把道理認真領會了,這就是方法。智能功說的“法即是理,理即是法、理法圓融”就是這個意思,這里主要靠自己去領悟。領悟,要真正從心里去想,去體會,不能象訊文件一樣:“神入氣中,周圍都是氣,我在這兒,神在氣中了。”要進入“角色”,把意識集中,意識一集中,形體一放松,把“我”泯滅掉,就有這么一個“自我”的感覺,那個感覺過去就叫真覺和真意。真覺真意其實是一個東西,當它發揮感覺作用時,就是真覺;當你起了個單一的念頭時,就叫真意。當你這個真正的感覺,感覺到你的意念活動的狀態時,那就合一了。這些東西都是比較難領會難理解的,都是無形的,而且,這都是過去認為不可言傳的東西。因為過去沒有這么多語言、詞匯,所以講不清。我們現在懂得其實就是一個,它在不同的功用上:當你感覺到它了,那個能感覺的和被感覺的就是一個東西,只是反向了,一轉向就過來了。以后,我們講混元氣理論時講混元子,它的時間、空間的自我,向內的回卷包縮,卷包起來到最小的量子時,時空、混元子就是這個樣子,到意元體層次,你真正感覺到意元體的情況了,也得回縮回去,跟混元子相近,但不是一個層次,因為是主動自己內包包合的,它可以向外感覺外邊,感覺、感覺……可以感覺自己,它一感覺到自己就要往回來感覺,要回縮,所以,真覺真意是一個。我們自己感覺不到,你就想自己——一個我,就這個我,雖然沒感到里面什么樣子,可是“我”單一了。一感覺外面,噢!我在氣里面了。所謂天地宇宙之心,我自己的心就是天地之心。古書上寫“道心”,自己的人心就是天地之心。因為,宇宙是無限的,既然是無限的,哪兒也可成為它的中心,但是,你要去找哪個中心就不對了,你自己意識里和宇宙不分開,在宇宙里面,你就是這個中心,就是神入氣中,神在氣里面。咱們搞智能功叫神在氣中,神入氣中是過去說的,智能功說得更確切一些是神在氣中、氣包神外。以前的“氣”和“神”是兩個。咱們智能功搞外氣,人本來就在氣里面。只是人腦子里搞錯了,認為我自己、我的意識是一方,氣是一方,我這個意識去找氣,找這、找那,往外找,自己把自己搞亂套了。本來我們人,我們意識就在氣中,可是,我們認為,人體里面才是我,人體外面都是外,沒有把自己放在大的范圍來看,我是大范圍的一份子,外面就是氣。我們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要展開來講,就是讓大家慢慢要有大胸懷,胸懷要廣闊,想到的范圍要大,把我們放到大的境界里去,境界一大,你自己就小了,慢慢地“我”就是了,少了(將來講涵養道德、陶冶性情時還要講)。佛家講,要克除我相,把“我”克除掉,它不好克除,就在于不懂得把自己放到大處去,你自己占的地方越大,“我”就越大;你把自己擺到大范圍去,“我”占的地方就越小,“我”就少了。“我”在這里泯滅掉了,自然而然周圍的氣就多了、大了,就能感覺到了。所以神入氣中,氣包神外,這么展開講一下,希望大家能認真地、好好地體會體會。如果你經常從里邊,從“我”那往里揪,外面的氣不就都聚起來歸你了嗎!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可以聚氣往里面拉就行了,有時拉兩下你的氣就很足。因為你本來就在氣當中,所以收氣時是把氣往里邊拉,不是從外邊往里邊擠,而是往里邊一拉把氣收歸己有。再如推——收——,收——是從身體里邊把氣拉進來的,用意念往里拉。當我們能體會到神在氣中的時候,往里拉只要神往那里一聚就行了。書上講上邊、下邊……真正練熟了上下是一個,慢慢你自己都跟它合在一起了,還不是一個么!現在沒熟練時還管不了那么多,意識還集中不了,集中不了就放不開。過去佛家講要放得開,“收即是放,放即是收”,從哪兒放就從哪兒收。意念放出去了,從哪兒放的?從意念里邊放的;要收,還得從意念里邊那里收。要想收,不放怎么收?老守著里邊的一點,老往里擠,可是外邊進不來,要想把外面收進去,就得把意念放到外面,才能收得進來。很多人對智能功不理解,認為練功只能收氣不應該放氣。不放,意念不注意外邊行嗎?你想收哪里的氣就得注意哪兒,注意以后才能收回來,一注意不就放出去了嗎?要想收什么,只有把意念和它接上才能收回來,一接的時候,意念就放出去了,沒有放,談不上收,要收,必須把意念放出去才能收回來。放出去,意念一收,把氣帶回來了。我們說,要把外邊的混元氣往里拉。你要這么想:你就在氣當中,氣就在外面,你就是再往外注意外面還是氣,你意念放多遠,外面還是氣,你還在當中,你還得往回縮。同學們想想這個道理,想不想得通。你的意念往外放,能有個邊嗎?你放多遠有個邊呢?既然沒個邊,外邊還是混元氣,你還在氣中。“是不是我們可以隨便想、瞎想,反正想哪兒都是人在氣中,講這些還有什么意義呢?”這里有一個自覺不自覺的問題。你不自覺,把你這個肉體的我當成內,人體外面就不是你了,在意識里面劃個界限,這個“我”就積累這么點東西,比如今天晚上你吃兩碗飯,肚子里進來兩碗飯,這是我的兩碗飯,外面都不是我的。你自己把它分開來了,這邊是我的,那邊不是我的,別的好多飯都不是我的,只有肚子里這兩碗飯才是我的,這點飯消化沒了就沒了。如果不這樣,“我”不是這個圈,把圈打開,拉開以后就和后面的氣接上了,這些氣都成了我的了,這時你的意識活動再動也沒有問題了。咱們平時也搞意識活動,第一,你不懂外面有氣、外面都是氣。第二,你自己把自己封閉得太厲害,把“我”的范圍劃得太小了。不懂得這些道理。這樣去講修行、講修持,但在這些點上過不了關就不行了。所以要把“我”放開,信息放大了,“我”這個界限慢慢和外邊這個界限消失了,消融了(意識里消融,不能把人消沒了),“我”和外界同一了。我有個照片,照得和周圍的人接上了,都一樣了,都是模模糊糊的,整個人很模糊,當中我胳膊、腿那里還有個黑影子,周圍模模糊糊都是氣,看人還是這樣子,但照相照出來了,是受了意念的影響。一旦有了這種意念之后,我們的氣就跟外面的氣連上了,神入氣中就這樣展開講一講。

    神氣相合。這是高級層次了。講簡單點,講多了也沒用處,現在也做不到。“神氣相合”是什么意思?因為“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或“神在氣中,氣包神外”,神和氣還是兩個:這是我的神,那是我的氣,我要往里收氣……神氣相合就是神和氣要合成一體。當我們還不能體察神在氣中的時候,你要想體會神和氣全面一體是做不到的。因為這里需要有一個修持過程。練、練、練……練到自己內在的精神狀態——不要說你有意念活動、有什么念頭,什么念頭都沒有了,只感覺到一個靜,“安靜”了,感到那個“靜”都不對。一練功感到入靜了,靜了之后,還有一個“感覺靜”的神經在興奮著、在活動。你感覺到“靜”的狀態了,你從哪兒感覺到的?你是從“靜”里面感覺出來的嗎?不是。你是感覺到“靜”的狀態,對靜的狀態和感覺的靜不在一起,你能從里面感覺到嗎?你在里面感覺的就不叫“靜”了,要到“靜”的里面那就不一樣了。到那個時候,那個精神活動本來是往外散的,現在往里面包卷,卷進去,卷到里面去了。卷到里面去的我們說也是靜,但是感覺上已經沒有靜的感覺了。但也不是一呆,犯糊涂了、迷迷登登,不是,里面非常清楚,一不清楚就不行了。那里面非常清楚,非常明了,但是這種狀態叫什么,不知道是靜,有靜的感覺都不對。意識到了這種境界的時候,再稍稍一放松又有了意念了。現在讓同學們們提問題,保證這些問題都提不上來,一提就是兩岔的,因為你腦子里沒有這個念頭。它自己在里面自動化調節,往里卷的內容沒有了,自己和外面接上了。那時候,整個的氣就相似于原始混元氣(確切地說,應該是混元子),與它有同一性了,直接連起來,那就是神氣合一、合成一個了。到了這種程度意識活動與混元體、混元氣是一致了,你人本身、全部的人是否都變了,還不一定。所以,神神氣合一之后這還不是究竟,但是,能夠達到神氣合一,那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按道家功講,神氣合一就是結嬰兒之后了。結嬰兒、結嬰兒以后嬰兒出竅,嬰兒就是神和氣,哪有真嬰兒呀!沒有。氣功書上都說結嬰兒,男兒懷個崽,不是真懷個崽,就是意念和氣的結合,神氣不分了。你念頭想那個形象,噢!丹田里面有個小孩盤坐著,腦袋泥丸宮里有個小孩盤個腿,那是意識加給的形象,本來是無形之氣,不是只我這樣講,好多大氣功家們,如五柳派的氣功家也都這樣講,沒有真正的嬰兒,就是神氣合一了。道家功法講神氣合一,佛家功不講。智能功神氣并重的練法,開始是神念氣、神觀氣、神入氣中或神在氣中,最后一步就是神氣合一,書上是這樣寫的,實際后邊還有功夫在。

    第二種,神形并重

    智能功講神形并重,不講精。為什么?形和精是同一個范疇的東西,只不過精指的更狹窄一點,包括了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的精華。形是精的變態表現,形的有些部分可成為精,但是它不如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那么精純。但是我們如果能夠認真地搞神形并重,身體里也會產生氣和質的根本變化,從而有精發生。我們不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個重點來講。道家丹道功絕大部分都從精練起。它們為什么這么練呢?這關系到人習慣走的道。氣化成精,精容易跑,練的時候先不讓它跑,把它斷了。現在我們做不到這一點,做不到就不講煉精。因為一開始要聚成精,聚的精多了,跑了反而丟失得更多了,所以,我們不強化這一步,而從形上走。我們練功時,把意念注到全身形上去,不讓氣更多地變成精,精生出來之后可以順著形去生人。如果我們把神集中到形上去,使精向全身散化,精不就養了自身嗎,不去生而是生自己的身。這就是搞智能功強調形而不強調精的道理。讓自己的精散開,散到全身各部,我們的功就好練了。所以,結了婚的同志練功,有性關系時也不會象黃河決口一樣,而是把精從旁邊引走了。所以,我們講形而不講精。

    神形并重也分為幾步練法:練動功(靜功也同樣,如靜功有七星練法,有坐功、臥功,也講究形)第一步是神念形

    意念總想著形體,直接發命令來指揮自己的形體動作,如喊口令:推——拉——開——合——是腦子很明確地發出意念來。開始時是老師發命令,老師發命令時不能光聽老師的,你自己腦子也要給自己發命令。如老師喊“翹掌”,你腦子里也要給自己發“翹掌”的命令,“按地拉氣,推,拉……松腕轉掌……”你自己心里要給自己發命令。這就叫神念形。腦子里有這個命令和沒有這個命令大不一樣。腦子里有這個命令了,就直接使神與形連結到一起了。如果你自己這個命令不那么明確而直接聽老師口令做了,又很安靜不是更好嗎?不行,那樣發揮意識的主導作用就不夠了。在怎么樣把你的意識活動和你的形體運動部位連結到一起效果就慢了。而且我們在神念形時,做一個動作,你把動作分解開來,動作的前前后后的過程都感覺得很清楚,不是一下就過去了。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呢?一方面能使意識活動的速度加快,這么慢的動作,意識活動速度怎么能加快呢?因為意識對動作的指揮是經過感覺、動作、再感覺,再動作,通過很多這樣的正負反饋形成的,出去又反饋回來,要通過神念形把它強化起來,對每個微小動作的動作部位都感覺得清清楚楚。一開始動作慢感覺到了,快一點,再快一點,動作非常快也感覺清清楚楚,意識反應過程的速度不就快多了嗎?我們一般人的身體反應太慢,我們練功叫敏感,叫反應靈敏?怎么才能快?在練功當中來快。這就要靠我們在念形上下功夫大家不要認為這個好練,你練練試試看,練一套形神莊,從頭到尾每個動作都發命令再做,每個動作都感覺得清清楚楚,保證你們一個也做不到。你去做,發布命令“翹掌”、“外撐”、“二指四指分”、“大指小指分”、“二指四指合”、“大指小指合”……每個動作都發著命令走,念頭不跑,做不到。“我就做得到”,那你就試試看,給自己記著開沒開小差。一撐、撐、撐……什么感覺?好了,你要什么感覺做什么?一撐“這么疼啊!”怎么又來了疼了?這個疼的念頭跟練功沒關系,要它干什么?有這個念頭都不對。“我體會、體會”,練形神莊還有什么“體會”的口令詞?沒有,這都是雜念。從練功來說,要煉神念形這些就算雜念。如果在沒有雜念的情況下能把一套功練下來,那就了不得了,你以為練功還要練什么高級功,就練這個神念形就不得了。過去練武術叫“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他練功時沒有什么念頭了,一推、就是推,一收、就是收,到最后練熟了,他就感覺不到推和收了,就沒有我要推,沒有這個“要推”,一想要推馬上就變成動作了,腦袋對動作非常清楚,把運動的指令和運動化為一個了。“推”是個概念,是個詞,發出音來叫“推”,腦子里面這個電子計算機的語言不叫“推”,叫什么說不出來。“推”是個中國詞,英國、日本、法國對于“推”的叫法都不一樣,“推”是語言詞匯,腦子里面對“推”的反映和認知過程是計算機語言,和普通語言不一樣。要懂得這個道理。一開始就把意念和動作合起來,合得很好,腦子里發著意念,形體根據意念發布的命令走。但這有個前提,應該把姿勢做正確了。如果姿勢不正確,念著形,姿勢是歪的,那就壞了。必須在姿勢正確的基礎上經常去念形。過去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一舉一動,非常穩重。不要以為這是“老學究”邁四方步的酸秀才相,其實,它講究的是我自己的意識要注意我自己的形體,轉個頭都不是隨便轉,而要慢慢地轉過去,使神和形相合。“這不成了慢性子了?”一開始練就要先練能沉得住氣。過去講某個人有沒有修養,就看你干事沉得住氣沉不住氣,舉止是不是浮躁,一看走路、舉止、動靜,就知道有沒有修養,有沒有功夫了。

    從另外角度讓大家懂得我們運用意識在練功的時候,它的特殊性怎么搞。我們講了練功的四個階段:念、觀、入、合,這四個階段是一整套東西,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便把它拿來應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中文av专线| 麻豆1区2产品乱码芒果白狼在线| 在线天堂中文官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爆乳潮喷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中文字幕av日韩有码| 丁香五月激情综合色婷婷|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大帝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第一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蜜芽|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 人妻中文字幕精品一页|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高清| 9色国产深夜内射|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视频你懂的|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手机观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午夜美女裸体福利视频 | 国产玩具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11p|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乱公和我做爽死我视频|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国产成人无码AV大片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凹凸在线一区二区| 乱子真实露脸刺激对白| 第一精品福利导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