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學術(shù)機構(gòu)提出來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標準: 1 1998年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首次提出了以IR或高血糖為中心的工作定義,MS診斷標準為:糖調(diào)節(jié)減損( IGT或IFG)或糖尿病(DM)和(或) IR (由高胰島素葡萄糖鉗夾技術(shù)測定的葡萄糖利用率低于下位1 /4位點),并有下述5項中2項以上:(1)高血壓: ≥140 /90 mmHg(1 mm Hg = 0. 133 3 kPa) ;(2) 甘油三酯: ≥1. 7mmol/L;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HDL - c):男<0. 9 mmol/L,女<1. 0 mmol/L; (4)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0. 9(男),> 0.85(女)和(或)體重指數(shù)(BM I)> 30 kg/m2;(5)微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20μg/min,或白蛋白/肌酐≥30 mg/g。WHO有關(guān)MS診斷標準公布的肥胖、血脂異常及高血壓等已得到公認,統(tǒng)一了以往眾說紛紜的多種代謝異常聚集的命名和內(nèi)涵。然而,由于該定義中的一些項目如胰島素、尿微量白蛋白等, 在臨床上并不常規(guī)檢測,因此, 在實際應(yīng)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2 1999年歐洲胰島素抵抗研究組( EGIR)提出MS診斷標準為
IR(空腹胰島素值上四分位數(shù))并有下述5項中2項以上: (1)腰圍(WC)≥94cm(男性) 或≥80cm(女性);(2)甘油三酯>2.0 mmol/ L(或已治療);(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HDL - c):< 1. 0 mmol/ L ( 或治療);(4) 高血壓: ≥140 /90 mmHg(或已治療);(5)空腹血糖>6.1mmol/L。 3 2001年
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第三次指南(NCEP - ATP Ⅲ)提出MS診斷標準[8]:具有以下5種情況中的3種情況即可診斷為MS:(1)中心性肥胖:腰圍男>102 cm(男), > 88 cm(女);(2)高甘油三酯≥1. 7 mmol/L;(3)低HDL – c:男< 1. 0 mmol/L,女< 1. 3 mmol/L;(4)高血壓: ≥130 /85 mm Hg;( 5 ) 空腹血糖≥6. 1mmol/L。其定義的特點適合于美國人群,在臨床上簡單易行,既往許多文獻均采用該診斷標準來評估和預(yù)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然而該定義的腹型肥胖判斷的腰圍切割點不適用于亞洲人,美籍非洲人, 南歐白種人等。 4 美國內(nèi)分泌學會(ACE) 和美國臨床內(nèi)分泌協(xié)會(AACE)提出MS的診斷標準
具有以下5種情況中的3種情況即可診斷為MS:(1)超重肥胖BM I≥ 25 kg/m2; (2) 血漿TG 升高≥ 1.69 mmo/L; (3) 低HDL - C, 男< 1.04 mmol/L , 女< 1.29mmol/L ; (4)葡萄糖激發(fā)2 h 后血糖>7.8mmol/l , 或空腹血糖110~126 mg/dL;(5)其他危險因素包括2型DM、HBP 或CVD 家族史、多囊卵巢綜合征、久坐的生活方式、老年或CVD 的高危種族。 5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會結(jié)合目前中國常用臨床檢測項目情況,于2004年提出國人的MS標準
具備以下4項組成成分的3項或全部定義為MS:(1)超重和(或)肥胖:BMI≥25.0 kg/m2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及(或) 2 h PG≥7.8mmol/L,或(及)診斷為糖尿病正在治療者;(3)高血壓: 血壓≥140 /90mm Hg,或(及)確診高血壓病正在治療者; (4)血脂紊亂:甘油三酯≥1.7mmol/L 及(或) HDL - c男< 0. 9mmol/L,女< 1.0mmol/L 。其中肥胖診斷采用BMI分割點, 這主要依據(jù)中國人的肥胖性特點而制定的。 6 2005年4月在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頒布了國際學術(shù)界第一個MS的全球統(tǒng)一定義
該定義明確以中心性肥胖為核心,腰圍作為中心性肥胖的診斷指標。華人及南亞人為:男> 90 cm,女> 80 cm,日本人為男> 85 cm,女> 80 cm;歐洲人為男> 94 cm,女> 80 cm;美國人為: 男> 102cm,女> 88 cm。同時合并以下四項指標中的任何兩項: (1)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1. 7 mmol/L,或已接受相應(yīng)治療; ( 2) HDL - c水平降低,男< 0. 9mmol/L,女< 1. 3 mmol/ L,或已接受相應(yīng)治療;(3)血壓升高:收縮壓≥130 mm Hg,或舒張壓≥85 mm Hg,或此前已接受相應(yīng)治療,或此前已診斷高血壓;(4)空腹血糖升高:≥5. 6 mmol/L,或已接受相應(yīng)治療,或此前已診斷2型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5. 6 mmol/L,則強烈推薦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OGTT) 。但OGTT并非診斷MS必須指標。IDF制定新的MS定義的目的是通過簡便易行的“ 臨床實用定義”,以便在更廣泛的人群中應(yīng)用,有益于進行早期的預(yù)防及干預(yù),從而遏止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其特點是強調(diào)了中心性肥胖在中的核心地位, 即確認MS的個體必須具備中心性肥胖。 7 2005年, 2005年ATPⅢ修訂標準以下5 項中包含3 項及以上者即為MS
(1)中心性肥胖:腰圍≥102cm( 華人男性為90cm) 或≥88cm( 華人女性為80cm);(2)高甘油三酯(TG):G≥1. 7mmol /L ( 150mg /dl) ,或已接受藥物治療;(3)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HDL-C < 1. 03mmol /L(40mg / dl) ( 男) 或< 1. 3mmol /L(50mg / dl) ( 女) ,或已接受藥物治療;(4)血壓異常:收縮壓≥130 mm Hg 或舒張壓≥85 mm Hg,或已接受藥物治療;(5)空腹血糖(FPG)異常:FPG≥5. 6mmol /L(100mg / dl)或已接受藥物治療。 8 2007年
故在2004年CDS建議基礎(chǔ)上,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對代謝綜合征的組分量化指標中進行修訂如下: 具備以下的三項或更多:(1)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2)血TG≥1.70 mmol/L;(3)血HDL—C<1.04 mmol/L;(4)血壓≥130/85 mm Hg;(5)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負荷后2 h血糖≥7.8 mmol/L或有糖尿病史。 9 2009年 IDF 和AHA/NHLBI共同制定了新的MS定義,具備以下的三項或更多: (1)腹部肥胖:根據(jù)不同的種族和國家,采用不同的標準; (2)血TG≥1.70 mmol/L(或已經(jīng)治療);( 3) HDL - c水平降低,男< 1.0mmol/L,女< 1.3 mmol/ L,或已接受相應(yīng)治療; (4)血壓升高:收縮壓≥130 mm Hg,或舒張壓≥85 mm Hg,或此前已接受相應(yīng)治療或此前已診斷高血壓;(5)空腹血糖升高: ≥5.6mmol/l,或已接受相應(yīng)治療或此前已診斷2型糖尿病。 |
|
來自: 成靖 > 《代謝綜合征/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