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邊區行:(2)坦坪河上古花橋 在通道,有寨子有河的地方般就有橋。這里的橋都叫風雨橋,又稱花橋和福橋。橋墩都是用當地的天然石塊砌筑。在橋墩上方,數根層層疊疊的碩大原木,或水平或上翹挑起木質的橋面。在橋面的上方,建有斗拱挑檐的屋頂。橋的兩端或中間還修有橋亭。可想而知,這樣的橋除了方便通行之外,還可以避風擋雨、祭祀、約會和勞作辛苦之后的休息等。聰明的侗家人可謂把橋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在通道縣坦坪河流域的數十座橋中,有9座已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時間的關系,我們在首日參觀中,只看到了其中的廻龍橋和坦坪橋。 清乾隆26年建成的廻龍橋,橋廊的一側上方還彩繪了有關橋的壁畫。 橋的外墻保護木板上,還保存了上世紀50年代大躍進時期用石灰水書寫的宣傳標語。 坦坪橋是9座國保橋中歷史最悠久的橋。橋頭碉堡式建筑和上下石階賦予了橋的更多內涵。 普修橋位于皇都寨。屬市保單位。 橫嶺橋,橫嶺寨的橋。橋與寨緊緊地依偎在一起。橋為寨增色,寨為橋添彩!很有一種和諧之美!當然橋面及以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一看就知道少了一些歷史的厚重。這也是它與國保無緣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