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是必須強調(diào)的,你不強調(diào)就會懈怠;有些事情是不能強調(diào)的,你一強調(diào)就它就過頭,造成泛濫。 愛孩子需要強調(diào)嗎?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你不強調(diào),都已經(jīng)百般疼愛,牽腸掛肚,你再強調(diào),它就流于溺愛。所以中國古人不強調(diào)愛孩子,只強調(diào)嚴于管教。所謂“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因為溺愛放縱是容易的,嚴格要求是不容易的。溺愛誰都會,嚴格卻是需要一點努力和智慧。 現(xiàn)代西方教育,極力鼓吹“愛孩子”,好像不如此,父母就不知道愛自己的小孩,會把小孩當作撿來的孤兒似的。其實孩子是父母親生的骨肉,父母子女之情乃人之天性,哪有幾個父母會不愛自己的孩子,真正對孩子冷酷無情呢?在養(yǎng)育子女的過程中,最大的危險是流于放縱溺愛,而不是管教太嚴。孟子的母親“子不學,斷機杼”,宋代程顥、程頤的母親教育兒子,“患其不能屈,不患不能伸”,都是深明此義的。固然有個別性格偏執(zhí)的父母不負責任或虐待孩子使孩子受到傷害,但可以肯定地說,在今天,因嬌生慣養(yǎng)產(chǎn)生的問題孩子遠遠多于因管教太嚴而受傷害的孩子。今日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放得太寬,而不是管得太嚴。 再比如,玩誰不會呢?玩還要強調(diào)嗎?玩是人的本能,小孩子你只要放開讓他玩,他自會花樣迭出,不亦樂乎。教育的難點在于怎樣讓孩子從原始的本能的“玩”過渡到文化的學習,但現(xiàn)代西方教育,卻煞有介事地把“玩”作為教育的主題,生怕孩子不愛玩,不會玩,拼命鼓勵、刺激孩子去玩,把“玩”當作教育的成績來追求。在這種狀態(tài)下,孩子怎么可能喜歡讀書學習呢? 有人說,我就是要讓孩子在“玩”中學。這種人不知道,學習的本義,就是克服一定的暫時的困難以達到生命更高一層境界,真正的學習必定要付出一點努力,吃一點苦頭的。并不是所有學習都能在“玩”中輕易完成,越高明的學問和技能,越需要意志力量的貫徹,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都是如此嗎?而且意志力的培養(yǎng),本就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害怕吃一點點苦,妄想在輕輕松松玩玩鬧鬧中就習得高深的文化教養(yǎng)和知識技能,天下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呢?如果人類果真都能在隨意玩樂中成就德性和學問,天下早就太平了! 學習是快樂的,但那是付出努力經(jīng)過磨煉之后的深層滿足,是包含著汗水和眼淚的珍貴收獲。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我們不都知道嗎?現(xiàn)代西方教育強調(diào)“玩”的結(jié)果,造成孩子貪玩浮躁,難以專心學習,古人有一個成語來形容這種貪圖玩樂不思進取的孩子:“玩物喪志。” 所以,我們應(yīng)從對人性的體帖出發(fā),分清本末,知道什么是應(yīng)該強調(diào)的,什么是不該強調(diào)的,不要錯用了心力,耽誤了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