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這是鐫刻在著名翻譯家、評論家傅雷朱梅馥夫婦墓碑上的一句名言,選自《傅雷家書》。 2013年10月27日,傅雷朱梅馥的骨灰落葬于南匯故里,傅雷夫婦在逝世47年后實現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葉落歸根。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上海南匯人,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其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 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也是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斗抗爭為主,比如《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約翰·克里斯朵夫》等。傅雷對其子家教極嚴,而又父愛至深,其家書后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書》,至今影響深遠、廣為流傳。 1958年傅雷被劃為“右派”,同年12月,留學波蘭的傅雷長子傅聰搭機出逃英國。此后,傅雷閉門不出。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紅衛兵抄家,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斗,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蔣介石舊畫報)。1966年9月3日上午,保姆發現傅雷夫婦已在江蘇路284弄5號住所“疾風迅雨樓”雙雙自殺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藥,在躺椅上自殺,終年58歲,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縊而亡。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了一個世界。” 孤獨了的赤子,才有這樣的情懷,才有這樣的氣節。 孤獨了的赤子,才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契相抱相接! 傅雷本可以茍且,本可以妥協,但赤子的情懷難以更改,文人的氣節不容猥褻,只有孤獨的自殺,才能這樣清白,這樣純潔。赤子不允許思想被霸占,靈魂被玷污,赤子的人格與價值是孤獨的存在。 《傅雷家書》本可以壓抑赤子之心、隱藏赤子之愛,多教育孩子麻痹自我,順應那個荒蠻的時代,至少比傳遞至真至善至美的愛更安全而直接。如果這樣,豈有《傅雷家書》傳饗后世的深沉父愛? 拂試心靈上的世俗浮塵,而今還有幾人赤心相待? 一個浮華的時代,喧囂的時代,鍍金的時代,看客的時代…… 名利所累,情懷不再;世俗所染,氣節不在;冷眼旁觀,熱情不再;心已生繭,赤子不在。文革虐行重演的心理依然存在,禁錮思想的幽靈還在現實徘徊。 讓赤子孤獨的,正是這個現實的世界。 葉,不可抗拒地飄蕩、搖曳,雖然自由、灑脫的如漫天飄舞的彩蝶,但終究是孤獨、寂寞的離開。離開了樹的牽掛、疼愛,還有沒有屬于自己的舞臺?殘陽如血,老樹,落葉,一個凄美的境界。秋風再起,卷起了地上的塵埃,也卷起了地上的落葉。葉的凋落看似孤獨無奈,葉的命運看似任由秋風主宰,實不知葉落歸根的一剎那,我分明看到了葉的如花笑靨。 赤子如葉,即使漂泊了,凋零了,也詮釋著曾經的紛至沓來,曾經的激情搖曳,曾經的溫暖喜悅。 赤子孤獨了,將創造一個怎樣的世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