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主》是養生全性保生之道,道家稱為“性命”。去除強求之心、摒棄心中諸多雜念,不追名逐利,一切講究順其自然(即“緣督以為經”)方能保身、全性、養親、盡余年。生命個體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應該如同“庖丁解牛”充分掌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順乎自然之道,避實就虛從容自由地游走于“人世間”。 但是值得大家特別注意的是現如今的養生概念與古代如郭象、成玄英等所謂的“養生”,是有很大差別的。當代的養生概念是養形體,使之健康長壽,以身體(肉身)的鍛煉、引導、修復、強化等為主、輔以膳食、進補和少量的引氣功夫,從而達到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最終延年益壽的目的。嚴格的來說是偏向于“命”功的,還算不上是真正的養生。 而在玄學家看來,大年小年、彭祖殤子即長壽與否是沒有什么區別的,也就是說更多的是注重精神層面的修養;人如果能“忘年忘義”,“不以人助天,不以心捐道”,則可以逍遙而游,有盡而無盡。所以玄學家所謂的養生,在某種意義上是一中心性的修煉,人如果能澄清其心,體道合真,則可以在形而上與道長存。 事實上,古代無論是儒釋道任何一家都是不太注意肉身的,比如佛家觀點中肉身是僅僅是皮囊,一個容器而已。到這兒可能有人就說了,那佛教不還有海量的外家功夫嗎?更不用說鐵布衫、銅人了。那是因為需要而創造,人家高僧有法術,還有高級妖獸的保鏢、羅漢的門衛,可老百姓沒有,秉承救苦救難的觀點教老百姓防身健體而已。所以,如來佛祖就在菩提樹下得悟證得無上佛法,沒練體吧;唐僧,有4個金牌打手,妖怪一來,就“悟空救我”而他啥事兒沒有;也因為少林寺功夫傳授給世人,所以一旦遇到危險,那些俗家弟子四方云集,趕來救助。高僧呢?念念經、敲敲鐘、玩玩自焚,以無上佛家,超然的人格魅力和宗教元素來教化、感化世人。(戲謔之談,絕無詆毀佛家成分,還請佛家同仁明鑒海涵!) 儒家更甚,直接養的是氣,求得浩然正氣與天地共存,所以古代的文人士子幾乎都弱不經風、孱弱不堪。致力于精神境界、心靈層次等追求,肉身?只要能活著,并且還算健康便足以,不會太過調理修養。 相比之下道家是最注重肉身的,但僅僅也是相對來說的,道家里一開始修的是精、炁、神,而那些養生、抽添等等都僅僅是打下一個基礎而已,并不是一定需要通過鍛煉身體等肉身錘煉手段,因為還有丹藥、符咒。從道家的外家功夫少只有少就知道,重視的程度也是相當的有限。按理說道家人經常要出去尋寶、采藥、獵殺妖魔鬼怪等,必須要有強壯的健康的身體素質,可問題是人家遇到什么麻煩就是念咒、貼符、丟法寶,遇水就避水訣,遇山就神行,不行就最后就直接飛,一陣騰云駕霧就上去了,還需要什么練體。即便遇上妖魔鬼怪什么的,站得遠遠的丟個神霄雷訣就完事兒,肉搏都不需要,完全就一法師角色。再說了,修煉到最后不是還有元神蠻,肉身壞了也無所謂,沒修煉到元神?沒關系,人家還有替身術啊,弄個紙扎的小人,丟到妖魔鬼怪面前吸引下注意力,然后開神行跑路吧,更何況死道友不死貧道,紙扎的丟了壞了也沒有愧疚感和道德上的譴責。 另外更重要一點是,雖然古代人們的平均壽命因天災人禍等原因與現代人要短了許多,但也是因為生存環境惡劣、生存壓力大,所以普遍來說其身體素質都遠遠高過現代人。然后生態環境沒有污染、破壞,又以五谷雜糧各種草藥奇珍輔助,而且生活規律綠色健康,所以身體性能有可能遠超現代人,就以士兵的單兵負重的古今對比就能夠看出。因此,除了部分權貴等高層群體之外,大部分人都無需刻意去追求養生什么的。而在文化與科學技術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人們對知識、精神境界的追求遠遠大過了現代人的“延年益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