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分泌低下治驗 何某,男,67歲。2001年5月18日初診。 患者自訴唾液減少1年,近半年無唾液,舌黑,口干無味,食欲減退,五心煩熱,說話聲音低微,每日含薄荷糖刺激口腔濕潤,累服中西藥,效果不佳,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病史。 診見精神萎靡,消瘦懶言,聲低語怯,表情淡漠,頭發稀少無光澤,面色稍黑,唇干舌燥,舌尖微紅,苔黑,口腔黏膜干燥。頸部淋巴結不腫大,桶狀胸,肋間隙增寬,三凹征突出,呼吸運動兩側減弱。叩診肺部過度回響,聽診兩肺可聞及哮鳴音,左下肺有少許濕性羅音,心音低遠、律齊。脈搏沉細無力。辨證屬肺氣不足,肝腎陰虛,虛火上灼,津液耗損,治擬補氣益腎、滋陰降火。處方:黨參、麥冬各20克,制首烏、茯苓、炒龜板各15克,菟絲子、五味子各9克,枸杞子、生地黃、熟地黃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連服15劑。 二診:服用上方1周后,口干好轉,食欲有味,飯量增加,五心煩熱消退,藥服完后口腔津液基本恢復。患者見藥有效續服10劑而停藥。 三診:見患者面色紅潤,雙目有神,頭發有光澤,口腔濕潤,黑苔已退。為鞏固療效,囑其守方再服10劑。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唾液的分泌是受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支配,據現代醫學研究,舌質干燥是唾液分泌不足或伴含水量下降所致。陰虛患者常有交感神經緊張性增高,副交感神經緊張性降低,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代以黏液性分泌,改變了唾液的質和量,故見舌干燥。本病例在治療中應用了大量糾正陰虛藥物,可能起到了調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 唾液是津液的一部分。津液生成和肺、脾、腎等臟有密切關系。水谷精微物質,經過胃的消化、脾的轉輸、肺氣的輸布、腎的蒸化等一系列氣化作用,使津液布散于全身,以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本病例長期肺氣受損,肺失宣降,故津液不足,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失養,則脾更不健運,津液生成更加不足,致肝腎陰虛,化虛為火,虛火上灼,耗損津液;患者并發肺氣腫而呼多吸少,使大量水分(津液)丟失,最后導致了唾液分泌低下。方中以黨參補益肺氣,茯苓健脾胃,麥冬清火養陰生津,首烏、龜板、五味子、枸杞子等滋陰降火,從而使脾胃健運,肺能宣降,唾液分泌恢復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