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介編輯本段
新加坡“可畏”級護衛艦,是來自法國的新一代導彈作戰艦,由法國DCNS負責設計、制造,“可畏”級具有隱身跟蹤功能。雖然該級艦是新加坡向法國提出的采購案,但新加坡政府以其國防工業實力也參與可畏級艦的研制、艦上戰斗系統、戰場管理系統的研發、安裝與整合。有40年歷史的新加坡海軍正在積極的發展海上力量,號稱東南亞最先進的“可畏”級護衛艦首艦(“可畏”號)于2007年5月5日正式服役,該艦的服役,成為新加坡海軍發展新一代海上作戰力量的里程碑。
“可畏”級的滿載排水量3200噸,采用全柴聯合動力配置。全艦采用模塊化設計,具備高度自動化功能,含空勤人員的艦員編制僅有70名。
“可畏”級的主機為4臺10996馬力的柴油機,最大航速超過25節,巡航速度18節,續航力達2000公里。艦上配備的整合式艦橋管理系統與船艦管理系統,提升該級艦的運作效率與安全性,具有良好的自動化功能。
“可畏”級護衛艦的上層結構采用中央艦橋結構,艦體舷墻與上層結構的整合度提高,整體結構呈10度內傾。艦上的舷側欄桿,將起錨機、導纜器、絞纜器、消防與救生裝置、海上補給設備以及主炮、飛彈垂直發射器、反艦飛彈發射器、魚雷發射器都被內傾的舷墻包圍,配合全封閉式桅桿和盡量減少外露的天線與傳感器的設計,雷達隱身性極佳。
武器方面,“可畏”級的武器裝備包括一門76mm艦炮、20mm艦炮、兩套八單元的“西爾瓦”A43型垂直發射器(內裝16枚“紫菀”15型防空飛彈)四具533mm魚雷發射器、8枚魚叉反艦飛彈和1架中型反潛直升機。“無畏”級裝有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大力士型相位數組雷達,使得此艦成為世界上配備相位數組雷達噸位最小的作戰艦。
艦上還裝有兩具TS2001型對海搜索與監視雷達、RDO980型低頻主動拖曳式聲納和先進電子作戰系統。值得一提的是,“無畏”級配備新加坡研制的DSTA/ST綜合作戰系統,這套系統采用了便于升級的開放式設計,并且高度自動化以精簡人員,同時這套系統還運用Link-11、ink-14、Link-16數據鏈路與機、艦進行聯系,執行聯合作戰任務。
2 東南亞最強隱身艦編輯本段
“可畏”級護衛艦由法國艦艇建造局設計。除第1艘“無畏”號在法國造船廠建造外,其余5艘的建造工作均是在新加坡國內完成的。此次參與聯合軍演的“頑強”號是該級艦的第4艘。由于參照了“拉斐特”級護衛艦的成熟設計,并在其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和改進,“可畏”級不僅隱身性能突出,而且具備更為完善的防空、反艦和反潛能力。
“可畏”級護衛艦全長114米,寬16米,高6米,滿載排水量3200噸。由于本身自動化程度較高,每艘艦只需71人操控。該艦艦體短小且采用隱形化設計,因此看上去并不威武,但內部卻暗藏多種先進武器。
“可畏”級護衛艦的艦艏裝備有一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口徑速射艦炮,該炮射速為120發/分鐘,射程16公里;前甲板還有4套8單元法國“席爾瓦”垂直發射系統,可裝備32枚“紫苑”15/30型防空導彈;中部的“半埋式”區域裝有8枚美制“魚叉”導彈,作為反艦作戰的主力裝備;后部還設計有機庫和起降平臺,可搭載一架S-70B“海鷹”反潛直升機。作為新加坡最大的水面艦艇,“可畏”級護衛艦整體性能優異,稱的上是東南亞地區最先進的水面艦艇。裝備該級護衛艦后,新加坡海軍也開始擁有遠洋作戰能力。
3 拓展海上防御空間編輯本段
“可畏”級護衛艦的對空、對海監控能力也不可小覷。艦上裝備的泰利斯公司生產的“赫拉克勒斯”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可有效監控并跟蹤250公里以內的海空目標,并能引導“紫苑”導彈進行攔截。先進的艦載雷達和防空導彈使“可畏”級護衛艦有能力充當新加坡海軍的“一線尖兵”,在遠離本土的海面進行長期部署或巡邏,一旦發現可疑目標,就可提前預警,或者直接攔截。
由于國土面積狹小,新加坡一直希望通過加強海空軍事實力拓展本國的防御空間。在裝備“可畏”級護衛艦以前,新加坡海軍的水面艦艇主力大都為輕型護衛艦(大型導彈艇),不僅作戰能力有限,而且難以在遠海長期部署。“可畏”級護衛艦加入新加坡海軍后,可加強對周邊海域的監控能力,有望一步拓展其海上防御空間。
4 各艦名編輯本段
稱
“可畏”級護衛艦共有6艘,各艦名稱分別為F-68“可畏”號、F-69“剛毅”號、F-70“堅定”號、F-71“不屈”號、F-72“堅強”號及F-73“無比”號,6艘艦將于2009年全部服役,屆時將使新加坡海軍的作戰能力躍上一個新臺階。
5 技術數據編輯本段
5.1 設計

“三角工程”新型護衛艦設計是法國“拉法葉”級隱形護衛艦的一種派生型,但噸位略小。由于技術方面借鑒,隱形性能方面優于“拉法葉”級。在雷達、聲音、紅外線和電磁等方面具有低信號特征。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精密的綜合作戰和艦舶管理系統使“可畏”級船員總數只有70名。“可畏”級新型護衛艦全長114.8米;艦寬16.3米;艦高6.0米;滿載排水量3,200噸。
5.2 指揮控制
5.3 導彈
5.4 艦炮
5.5 反潛作戰
5.6 艦載直升飛機
5.7 傳感器
5.8 推進系統
新加坡海軍“無畏”級新型護衛艦是新加坡自行建造的第一種中型艦艇,也是新加坡最大的水面艦艇,使新加坡海軍開始擁有遠洋作戰能力。“無畏”級整體性能十分優異,將是東南亞地區最先進的水面艦艇。
6 正式入役編輯本段
法國《航宇防務》2007年5月9日報道倫敦城內各處的安全監視系統中都被連接到中央行動中心,這個中心會記錄下安全監視系統的所有資料。通過這個方法,只需要很少的警察巡邏就可以了,因為突發事件的準確位置和真實情況僅僅通過鼠標的點擊就可獲得。
與之相似的是,“可畏”級護衛艦將成為新加坡海軍未來“海上移動行動中心”。“可畏”級護衛艦的影響范圍近200海里的跨度。它可以接收部署在這個距離內的姊妹艦船和空中設備傳送回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的可疑之處做出判斷,準確了解作戰區域,然后把這些信息傳送回岸上、陸軍、空軍指揮部。
過去,輕型導彈護衛艦和兩棲登陸艦是海上指揮平臺,但這些艦艇通訊能力有限,很難管理信息流和建立如此多的信息鏈。
新加坡國防部長TeoCheeHean在5月5日樟宜海軍基地舉行的第一艘可畏級隱形護衛艦下水典禮上說,“‘可畏’號護衛艦服役是新加坡軍事轉型歷程上的一個里程碑,這級軍艦將在未來的第三次新加坡武裝力量變革中起到關鍵作用。
這級新的護衛艦是裝備有先進的作戰系統和具備隱身能力的高度通用型艦艇。其續航力更大,可以長時間部署在海上。每艘護衛艦都可以搭載1架S-70B海軍直升機來增強其反艦和反潛的能力。
根據法新雙方于2000年簽署的合同,除了提供六艘護衛艦外,DCNS還向新轉讓了“可畏”級護衛艦的生產技術。在這六艘戰艦中,除第一艘“無畏”號在法國洛里昂造船廠建造外,其余五艘的建造工作均是在新加坡科技船舶公司造船廠由法國專家指揮完成的。現在,前四艘護衛艦已開始服役,分別是第一艘“可畏”號(Formidable,舷號68);第二艘“無畏”號(Intrepid,舷號69);第三艘“堅定”號(Steadfast,舷號70);第四艘“不屈”號(Tenacious,舷號71)。剩余的兩艘--“堅強”號(Stalwart,舷號72)和“無比”號(Supreme,舷號73)--將在完成各項測試后,于2009年第一季度加入新海軍戰斗序列。
該艦全長114.8米,艦寬16.3米,艦高6.0米,滿載排水量3,200噸。“可畏”級裝備的武器系統包括一門OtoMelara76毫米/62型快速炮,“紫菀”15型防空導彈和SYLVER垂直發射系統(備彈32枚,使用四套8單元SYLVERA50發射模塊),“捕鯨叉”反艦導彈和A244/SMod3型魚雷。
另外,該級護衛艦還裝備了由泰利斯公司生產的“武仙座”(Herakles)多功能無源相控陣雷達,對空中和水面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25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