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烈士

     草廬經略 2014-08-16
     
                                                      紅軍長征中犧牲的師級將領
     
        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為期一年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這次漫長的征途中,紅軍戰士要與成千上萬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圍追堵截斗爭著,要與大自然詭異莫測的天氣斗爭著,真是那句話“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長征中犧牲了無數的紅軍戰士,其中有許多是日后可能成為將軍的師長以上的高級將領,誰能列舉一下紅一,二,四方面軍在長征的過程中共有多少位師長以上的紅軍將領光榮犧牲?
     長征期間犧牲的紅軍官兵中,有名有姓的營以上干部約為430人,其中師職干部約有80多人。

     
     部分將領名單:
                         鐵骨錚錚真英雄:賀昌

    總政治部副主任:賀昌
     
        賀昌;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06年生,山西省離石縣柳林鎮(今柳林縣)人。從小就立下“大丈夫不作岳飛死,也當作班超名震天下”的壯志。1921年在省立太原第一中學讀書時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曾任團地委書記。192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入上海大學學習。先后在太原、上海等地從事青年和工人運動。

        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主要領導人陳毅在《哭阮嘯仙、賀昌同志》一詩中沉痛地寫道:“環顧同志中,阮賀足稱賢。阮譽傳嶺表,賀名播幽燕,審計嘔心血,主政見威嚴。哀哉同突圍,獨我得生全。”表達了他對賀昌等同志的敬佩與懷念。

      賀昌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06年生,山西省離石縣柳林鎮(今柳林縣)人。從小就立下“大丈夫不作岳飛死,也當作班超名震天下”的壯志。1921年在省立太原第一中學讀書時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曾任團地委書記。192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入上海大學學習。先后在太原、安源、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從事青年和工人運動。被選為共青團第三、第四屆中央委員。其間,曾為《中國青年》撰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五年來的奮斗》《青年學生與職工運動》等文章,從理論上闡述了青年運動與工農運動相結合的重大意義。后參與組織發動上海工人3次武裝起義,是中共江浙區委負責人之一。1927年7月中旬,被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委員,8月參加南昌起義。后又參加廣州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1928年參與重建中共湖南省委,選派干部,輸送物資,支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曾被選為中共第五、第六屆中央委員。 1930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曾組織唐山兵變和多次武裝暴動,均因沒有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在強敵進攻下失敗。次年到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政治委員、第3軍團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參加南雄水口等戰役和中央蘇區反“圍剿”。他重視部隊黨的建設和政治教育,曾協助王稼祥主持召開紅軍第一次全國政治工作會議。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賀昌留在贛南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為掩護主力轉移,曾親率一支部隊抗擊敵人,右腿負傷,仍堅持指揮。后遭敵大舉圍攻,形勢危急,他鼓勵大家:“不僅要當勝利時的英雄,也要當困難時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困難中考驗出來的。”1935年3月率部向粵贛邊突圍,10日在江西會昌與國民黨軍作戰中英勇犧牲,年僅29歲。

     

                        紅軍優秀指揮員:毛澤覃

    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毛澤覃
     
        毛澤覃,1905年生,湖南湘潭縣韶山沖人。1921年在長沙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到常寧縣水口山等地從事工人運動。1923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秋赴廣州,曾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和廣東區委工作。后到武漢國民革命軍第4軍政治部任書記。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11軍25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毛澤覃,1905年生,湖南湘潭縣韶山沖人。受長兄毛澤東的影響,1921年在長沙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到常寧縣水口山等地從事工人運動。1923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秋赴廣州,曾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和廣東區委工作。后到武漢國民革命軍第4軍政治部任書記。192

      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11軍25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后隨朱德、陳毅轉

     戰閩粵贛湘邊。是年冬被派赴井岡山與毛澤東聯絡。1928年初任遂川縣游擊大隊黨代表。后奉命帶隊參加接應朱德、陳毅部隊與井岡山部隊會師。同年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31團3營黨代表,參加了龍源口等戰斗。

      經受戰爭實踐的磨練,毛澤覃很快成長為紅軍的一名優秀指揮員。1930年1月任紅6軍(后改稱為紅3軍)政治部主任,曾代理軍政治委員。同年10月任中共吉安縣委書記、紅軍駐吉安辦事處主任。1931年6月任中共永(豐)吉(安)泰(和)特委書記兼紅軍獨立5師政治委員。1932年任中共蘇區中央局秘書長。其間,與鄧小平等一起,同王明的“左”傾錯誤進行了堅決斗爭。由于卓有戰功,曾獲一枚二級紅星獎章。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留下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毛澤覃率部轉戰于閩贛邊界的崇山峻嶺,風餐露宿于山谷密林,不斷尋找戰機,打擊敵人。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紅林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為掩護游擊隊員脫險,英勇犧牲,時年29歲。

              永遠的豐碑,中共游擊戰、運動戰理論創始人之一曾中生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曾中生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鐘圣,湖南資興人,是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先后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科科長、中共南京市委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武裝工農部部長。

    “永遠的豐碑,中共游擊戰、運動戰理論創始人之一,中共36個軍事家之一”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鐘圣,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1900年6月生于湖南興寧縣(今資興)。

      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在校期間,參加中共黨組織領導的“青年軍人聯合會”,是《青年軍人》撰稿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軍校畢業后,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組織科長,參加北伐。1926年10月,北伐軍占領武漢后,任《漢口民國日報》主筆。1927年“四一二”蔣介石叛變革命后,他積極聯合國民黨左派,參加討蔣斗爭。同年9月,赴蘇聯莫斯科,入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28年冬回國,先后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科科長、中共南京市委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武裝工農部部長。


             1933年9月,張國燾以“右派首領”等罪名逮捕了曾中生,對他長期監禁。但曾中生堅貞不屈,據理駁斥,繼續堅持同張國燾進行斗爭。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師。曾中生喜出望外,認為紅四方面軍得救了,革命大有希望了。他給中央寫信,要求工作,愿接受中共中央審查。結果他寫給中央的信被張國燾扣留,張不許他同黨中央領導同志見面。1935年8月中旬的一個夜晚,張國燾派人將曾中生秘密殺害于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時年35歲。1945年,黨中央為曾中生徹底平反昭雪。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33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

     
    紅3軍團參謀長兼紅5軍軍長:鄧萍
     
        鄧萍,1908年生,四川富順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被派到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彭德懷任團長的第1團從事兵運工作。在該團秘密組織成立中共黨支部和團委,任書記。1928年7月參與組織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中共紅5軍軍委書記。

        鄧萍,1908年生,四川富順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被派到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彭德懷任團長的第1團從事兵運工作。在該團秘密組織成立中共黨支部和團委,任書記。1928年7月參與組織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中共紅5軍軍委書記。參加領導開辟湘鄂贛蘇區。同年冬和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1930年6月任紅3軍團參謀長兼紅5軍軍長,參與指揮紅3軍團進行長沙戰役和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1933年7月兼任紅軍東方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所部入閩作戰。在中央蘇區,鄧萍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成為紅軍的著名將領。期間,曾兼任紅5軍隨營學校教育長,參與籌建工農紅軍學校,任副總隊長兼教育長,培養了大批紅軍干部。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同年10月參加長征,協助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擔任右路前衛,掩護中共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主力突圍。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英勇犧牲,年僅27歲。參加此次戰役、時任團政委的張愛萍當即寫一首挽詩:“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煙。'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

        長期與鄧萍一起戰斗過的彭德懷曾深情地追憶道:“從平江起義到井岡山斗爭,從江西蘇區轉戰到長征途中,直到他犧牲前,我們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得很好。鄧萍對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作戰指揮沉著果斷、英勇頑強,是一個很有才干的優秀軍事干部。”并強調說:“鄧萍這個人是值得紀念的!”

     
             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紅軍師長:洪超

     
    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洪超

     

        洪超,1909年出生于湖北黃梅,早年在家鄉搞過農民運動,1927年夏加入葉挺第二十四師教導隊,并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他隨朱德上了井岡山,并且當過朱德的警衛排長。他在朱德、毛澤東的紅四軍和彭德懷的紅五軍軍部里都當過參謀,之后到李燦的第一縱隊任大隊長等職,是彭德懷指揮下的一員猛將。 從1930年8月起,他先后擔任紅三軍團第三軍第四師團長、第五軍第一師師長、第三師師長、第六師師長、第四師師長,都是拳頭部隊的軍事主官。

      1933年3月在草臺崗戰斗中,洪超身負重傷失去了左臂。1934年1月在攻占沙縣縣城戰斗中,他擔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內,榮獲中革軍委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一枚。

        1934年21日上午10時,紅十團在團長沈述清、政委楊勇的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百石附近的制高點,架起機槍,向守敵發起猛烈的攻擊。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越過鐵絲網,翻過深深的壕溝,向高處的碉堡沖去。此時,駐在金雞圩的敵人一個營企圖增援百石,鄧國清團長、張愛萍政委指揮的紅十一團,謝嵩團長、蘇振華政委指揮的紅十二團一同出擊,將敵擊潰。

      百石守敵只有200多人,根本抵抗不住紅軍的猛攻,不久就棄守碉堡,收縮在村里一座建筑堅固的“萬人祠”里,被紅十團包圍。紅軍要其投降,里面的粵軍卻不停地向外打槍,把喊話的紅軍戰士打死。

      此時,洪超帶著一個警衛排準備趕往紅十一團與黃克誠政委會合,恰好路過這里。他馬上到前沿觀察,命令調集迫擊炮消滅圍墻內的敵人。話音剛落,便被圍墻內的敵人射中頭部,當場犧牲。

      洪超犧牲后,部隊將迫擊炮調來,一發發炮彈將一米多厚的麻石圍墻炸開了幾個大缺口,戰士們沖了進去,殲滅了頑敵。不過,紅三軍團最年輕的師長、年僅25歲的洪超畢竟犧牲了。

            洪超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犧牲的第一個師級干部,而且是最年輕的主力師師長。長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自始至終都不只是普通戰士,將士們的鮮血是灑在一起的。
     
                      
                         偉大英烈:劉疇西

     
    第10軍團軍團長:劉疇西
     
        劉疇西,1897年生,湖南長沙望城人。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同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夏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曾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斗。同年11月畢業后,在教導1團任3連黨代表。1925年在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中負重傷,截去左臂。1927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參謀,參加南昌起義,后任營長、團參謀長。

    在方志敏的獄中遺著《可愛的中國》一書中,多次記述了他的戰友田壽的事跡。這位田壽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團軍團長劉疇西。

      劉疇西,1897年生,湖南長沙望城人。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同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夏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曾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斗。同年11月畢業后,在教導1團任3連黨代表。1925年在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中負重傷,截去左臂。1927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參謀,參加南昌起義,后任營長、團參謀長。1929年初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8月回國,被派往中央蘇區。同年冬,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紅一方面軍在龍岡設伏,擔任正面阻擊任務的紅3軍第8師師長龍芝道陣亡,紅軍總部立即命令劉疇西接替指揮。接著,他率紅8師馬不停蹄,于東韶攔腰截住敵人,對保證戰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紅軍總部表彰紅8師“追如猛虎,守如泰山”。后率部參加第二、第三次反“圍剿”。他英勇善戰,指揮若定,屢建奇功,被中央根據地人民譽為威震敵膽的“獨臂將軍”。不久調任瑞金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為紅軍培養了大批軍政干部。1932年7月調任紅21軍軍長,率部轉戰閩贛邊區,開展游擊戰爭,配合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3年任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紅軍新編第10軍軍長,閩浙贛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率領閩浙贛根據地軍民全力支援中央根據地的第五次反“圍剿”斗爭。曾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曾獲中革軍委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7月,中央決定由尋淮洲率領的紅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立即向閩浙贛等省出動,宣傳我黨抗日主張,推動抗日運動的發展。11月,紅7軍團與劉疇西、方志敏率領的紅10軍會師,兩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仍作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劉疇西任軍團長兼第20師師長。12月,紅10軍團在浙贛邊界的懷玉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他率部反復沖殺,浴血苦戰,僅有的右臂又被敵人打傷,終未能突出重圍,于1935年1月被俘。獄中堅貞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對難友們說:“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臨難無茍免!”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8歲。解放后,長沙縣人民政府給劉疇西的遺孀送去了“偉大英烈”的金匾。

                         西路軍英魂:董振堂

     
    第5軍團軍長:董振堂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中,董振堂率紅5軍團擔任后衛,多次完成阻擊國民黨軍的任務,所部因此榮膺“鐵流后衛”的光榮稱號。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第5軍團改稱第5軍,他任軍長。1936年10月,率部西渡黃河作戰。1937年1月12日,奉命堅守甘肅高臺縣城,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于20日壯烈犧牲。

    董振堂;是寧都起義的領導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他短暫的一生輝煌而悲壯:從燕趙大地到殞落隴西,從領導寧都起義到出任西征先鋒,每一步都體現出他舍小我顧大局的全局觀念和血戰到底的戰斗精神。

      1895年,董振堂出生在河北新河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陸軍預備學校。1920年秋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后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任職,短短幾年內

     即由排長晉升至師長。1931年任國民黨軍第26路軍第73旅旅長時,被調到江西“剿共”。同年12月14日,和趙博生、季振同等領導第26路軍1.7萬余人,在江西寧都舉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32年,董振堂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戰斗和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屢立戰功,曾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紅旗勛章。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中,董振堂率紅5軍團擔任后衛,多次完成阻擊國民黨軍的任務,所部因此榮膺“鐵流后衛”的光榮稱號。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第5軍團改稱第5軍,他任軍長。1936年10月,率部西渡黃河作戰。1937年1月12日,奉命堅守甘肅高臺縣城,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于20日壯烈犧牲,為革命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董振堂犧牲的噩耗傳到延安,紅軍廣大將士深為悲痛。中共中央在寶塔山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深情地說,“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志”。


    紅9軍軍長:孫玉清
     

     孫玉清,1909年3月出生于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次反“會剿”、“圍剿的戰爭,以及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陜根據地的斗爭。1937年5月下旬,被國民黨殘忍殺害。犧牲時年僅28歲。

           孫玉清,1909年3月出生于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次反“會剿”、“圍剿”的戰爭,以及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陜根據地的斗爭。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長征勝利會師后,孫玉清率紅9軍與兄弟部隊一起,與長期盤踞在黃河以西的國民黨西北反動軍閥馬步芳、馬步青等馬家軍展開了艱苦慘烈的浴血拼殺。

          經5個月的浴血鏖戰,
    西路軍在給反動軍閥部隊以重大打擊后,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部隊彈盡糧絕,遭受重大損失和犧牲。1937年3月,孫玉清帶領數十名被打散的干部戰士突圍,在甘肅省酒泉南山一帶與大批敵軍遭遇負傷被俘。

          孫玉清寧死不屈、忠誠于黨和人民的硬骨頭精神,使敵人惱羞成怒,馬步芳經報
    蔣介石批準,于1937年5月下旬,將孫玉清殘忍殺害。孫玉清犧牲時年僅28歲。

     
    紅6軍軍長:黃公略

     
     黃公略,原名黃漢魂,字家杞。湖南湘鄉人。1916年到湘軍當兵。1926年年底考入黃埔軍校高級班深造,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7月22日,與彭德懷等領導平江起義,此后歷任紅五軍第四團黨代表、湘鄂贛邊境支隊支隊長、紅五軍副軍長、紅六軍軍長、紅三軍軍長。率部參加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戰爭,取得輝煌戰果。1931年9月15日,在行軍轉移途中,為掩護部隊遭敵機彈襲,不幸犧牲,年僅三十三歲。他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中犧牲最早,出現在毛澤東詩詞中最多的一位。

            1916年黃公略離家赴長沙入湖南陸軍第二師,認識了同團的彭德懷,兩人成為親密的戰友。

      1928年7月參與領導平江起義。

      1929年秋,擔任紅五軍副軍長。到1930年10月,贛西南地區已由原來零星的紅色割據區域,發展成有統一領導的、連成一片的大塊紅色革命根據地,黃公略為此作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在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初期,“朱、毛、彭、黃”四人曾一度齊名。

      1930年毛澤東率領紅四軍從閩西向長沙進軍的途中寫下《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一詞,用“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兩句,高度評價了黃公略。

      黃公略曾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率領紅三軍在贛南東固行軍時遇敵機空襲,被低空盤旋的敵機掃射擊中腹部,因失血過多于當夜犧牲。公略犧牲,全軍傷悲。9月19日,在黃公略烈士追悼大會上,毛澤東親自主持并撰寫挽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后世繼君來。”


              黃公略曾經聲名顯赫,與林彪、武中豪并稱“朱、毛”麾下的三驍將。后來,他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齊名。國民黨、蔣介石將常用“朱、毛、彭、黃”來指代中央紅軍。 黃公略才華橫溢而又英俊瀟灑,彭德懷與他結成生死之交。朱德稱贊他智勇雙全。毛澤東三次把他寫入詩詞之中,“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重借黃公略”稱譽他為“飛將軍”。黃公略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中最早夭折的一位。

      黃公略的高尚品德、徹底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廣大人民群眾沿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航道奮勇前進。黃公略雖然犧牲了,但他的革命精神永遠銘刻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



     
                       紅軍初期著名將領:王良
     
    紅4軍軍長:王良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紅4軍軍長。他指揮果斷,身先士卒,給敵以沉重打擊,為奪取戰役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紅4軍在駐漳州期間,廣泛發動群眾,籌集了100萬元以上的經費和大批軍用物資。同年6月率紅4軍返回贛南根據地途中,13日在福建武平大禾圩遭敵阻擊,王良親自到前沿陣地偵察敵情,不幸壯烈犧牲

     王良;是中國工農紅軍建軍初期的著名將領。原名王化賅,字傅良。1905年生,四川綦江人。1924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學學習,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6年到廣州入黃埔軍校第5期學習,他先學步科,后學騎科,成績優異。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王良所在的武漢軍校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軍事教導團。7月下旬接受中共中央指示,乘船前往南昌,準備參加南昌起義。船到九江時,被國民黨軍包圍繳械。王良機智逃脫,輾轉來到修水一帶,找到了黨組織。9月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部到井岡山,參加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11師31團1連連長,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龍源口、黃洋界等戰斗。1929年1月隨軍轉戰贛南、閩西,先后參加大柏地、長嶺寨等戰斗。4月任紅4軍1縱隊1支隊支隊長,率部參加攻打龍巖、上杭等戰斗。同年12月出席了在福建古田召開的紅4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1930年6月后,任紅1軍團4軍1縱隊司令員、10師師長、11師師長,參加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在龍岡戰斗中,指揮所部迂回敵之側后,配合兄弟部隊發起猛攻,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張輝瓚,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首戰全勝。毛澤東、朱德為表彰王良的卓越戰功,把繳獲張輝瓚的一塊懷表獎給了他。他激動地表示:“我要帶著它到中國革命最后勝利。”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紅4軍軍長,和政治委員羅瑞卿率部參加漳州戰役。他指揮果斷,身先士卒,給敵以沉重打擊,為奪取戰役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紅4軍在駐漳州期間,廣泛發動群眾,籌集了100萬元以上的經費和大批軍用物資。同年6月率紅4軍返回贛南根據地途中,13日在福建武平大禾圩遭敵阻擊,王良親自到前沿陣地偵察敵情,不幸壯烈犧牲。


    紅21軍軍長:胡少海

     

            胡少海湖南省宜章縣人,1898年1月生于宜章縣岱下胡家村一富紳家庭。1915年秋,隨長兄赴武漢,在漢口讀中學。后又考入廣東樂昌中學。1921年投入李國柱部當兵,先后任連長、獨立營長。鄂軍講武學校第五期畢業后任團長。1926年入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參加北伐。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毅然脫離舊軍隊。在中共黨組織的影響下,拉起革命隊伍活躍在湘粵邊境,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湘南起義時,他利用自己在舊軍隊時的身份,以一四0團團副的名義率起義部隊先遣隊順利進入宜章城,對智取宜章起了關鍵作用。起義成功后,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三師師長。朱德率主力部隊離開宜章向湘南地區發展,由他率獨立三師留守宜章,和卷土重來的反動武裝進行頑強斗爭,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推動土地革命運動。

      上井岡山后,部隊整編,任紅四軍二十九團團長、軍委委員。在龍源口戰斗中,他率部勝利完成了多次阻擊任務。之后,帶領二十九團攻遂川,戰茶陵,克酃縣,占蓮花,取得節節勝利,二十九團成為紅四軍的主力之一。1928年8月,由于錯誤的領導,二十九團強攻郴州時遭到慘敗,士氣受到嚴重挫折。他鼓勵大家堅定革命信心,并慷慨陳辭,表示繼續跟毛澤東朱德干革命,因而及時穩定了軍心,將幸存的部隊帶回井岡山。

      1929年7月,負責組建閩西地方紅軍第一支正規部隊——紅四軍第四縱隊,任司令員。他治軍嚴謹,靈活運用井岡山紅軍建設的經驗,使第四縱隊很快成為一支紀律嚴明、戰斗力強的紅軍地方主力。他貫徹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帶領部隊不斷打擊敵人,鞏固和擴大了閩西革命根據地。1930年5月,閩西紅軍擴編,成立紅二十軍。他任軍長。不久,紅二十軍和紅四軍第四縱隊合編,成立二十一軍,他任軍長。7月,為了擴大蘇區,鞏固革命政權,他率二十一軍圍殲邊境山區永福的土匪武裝,親臨前線指揮戰斗,不幸犧牲,年僅32歲。

      他是具有杰出軍事才能的紅軍早期將領。1956年張際春撰文紀念他,深情地說: “他的犧牲是光榮的”,“他忠于人民,忠于共產主義事業的奮斗精神,將永遠留在人民的記憶中。”


     
                  年輕有為的紅軍政委:陳海松

     
    紅9軍政治委員:陳海松
     
        陳海松,1914年生于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洼村。1930年春參加童子團,任大隊長。同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4軍第12師36團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紅9軍第25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川陜蘇區反“圍攻”。
        陳海松,1914年生于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洼村(今屬湖北大悟)。1930年春參加童子團,任大隊長。同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4軍第12師36團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紅9軍第25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川陜蘇區反“圍攻”。在萬源保衛戰中,以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率所部堅守大面山135天,為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六路圍攻”起了重要作用。1934年11月任紅9軍政治委員。1935年參加長征,南下川康邊,率部參加懋功、綏崇丹懋等戰役,期間,他經常和軍長各帶一兩個師單獨作戰。在攻打宣漢戰斗中,他一直在前沿指揮,被敵人手榴彈炸傷右腿,仍堅持不下火線,直到攻克宣漢城。他要求全軍政治干部都能指揮打仗,他說:“政治干部一定要學會打仗,不會打仗的政治干部是無法做好政治工作的。”
        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勝利會師時,時任紅四方面軍第9軍政治委員的陳海松才21歲。為紅軍中能有這樣年輕的軍政委,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感到由衷的欣喜。

        1936年10月,陳海松率部西渡黃河,參加一條山、平大古涼等戰役戰斗。1937年3月12日,指揮所部在甘肅省臨澤縣梨園口與國民黨軍激戰。為掩護總部和兄弟部隊安全轉移,頑強阻擊數十倍于己之敵達六七小時之久,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3歲。朱德總司令為紅軍失去一位出色的高級指揮員而深感痛惜,在

    抗日戰爭
    期間,他曾多次說,陳海松是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干部,可惜犧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現在活著,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優秀紅軍政治工作領導者:王平章

    紅28軍 政治委員:王平章
     
        王平章,1901年生,湖北漢川人。1920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開始接觸馬列主義。后參加陳潭秋創辦的進步團體“湖北人民通訊社”,并在黨領導的“啟明工讀學校”和“漢江印刷社”從事印刷革命書刊的工作。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后回家鄉創辦濟人、全人小學。
        王平章,1901年生,湖北漢川人。1920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開始接觸馬列主義。后參加陳潭秋創辦的進步團體“湖北人民通訊社”,并在黨領導的“啟明工讀學校”和“漢江印刷社”從事印刷革命書刊的工作。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后回家鄉創辦濟人、全人小學和《漢川青年》雜志,宣傳革命思想,發動愛國反帝斗爭,建立中共基層組織和農民協會。1927年3月被選為湖北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后到毛澤東在武昌創辦的第一期湘鄂贛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農運理論,接受軍事訓練。畢業后,奔赴鄂中農村,繼續領導農民運動。
        大革命失敗后,根據黨的指示,去九江加入葉挺、賀龍的部隊,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部隊相繼南下后,王平章奉命重返湖北,任中共鄂中特委書記兼漢川、天門、京山、應縣四縣暴動總指揮,領導恢復發展各級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發動鄂中地區秋收暴動。1929年11月起任中共鄂豫邊特委常委、鄂豫皖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政治委員,參加領導鄂豫皖蘇區的建設和歷次反“圍剿”斗爭。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后,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員兼皖西北特委書記,參與領導重建紅25軍,任政治委員。在國民黨軍實行重兵“清剿”的嚴重情況下,領導軍民繼續堅持鄂豫皖邊區的斗爭。1933年1月參與組建紅28軍,任政治委員。曾和軍長廖榮坤指揮雙河山等戰斗。在艱難困苦的形勢下,王平章十分重視發揮政治工作的威力。他和紅25軍秘書長程坦合作寫了一首《紅軍三大任務歌》,在紅軍和邊區群眾中廣泛傳唱。歌中唱到:“紅軍三大任務:打倒帝國主義,鏟除封建勢力,實行土地革命。要建立起工農政權,堅決斗爭,革命到底……”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

      1933年3月中旬,紅28軍奉命向鄂東北轉移,與那里的紅25軍會合,以集中兵力與敵作戰。28日,部隊進至河南商城門坎山(今屬安徽金寨)時,與敵一個旅遭遇。激戰中,王平章壯烈犧牲,時年32歲。為紀念王平章烈士,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將他創辦的漢川“全人小學”改名為“平章小學”。


     

    紅25軍政治委員:吳煥先

     
       吳煥先(1907年8月~1935年8月21日),河南省新縣箭廠河鄉(原屬湖北省黃安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我黨我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 。

        吳煥先,1907年生于湖北省黃安縣四角曹門村(今屬河南省新縣)。童年讀私塾,十六歲進麻城蠶業紅二十五軍軍魂學校,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農民運動,參加領導著名的黃麻起義,堅持鄂豫邊武裝斗爭。吳煥先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的創始人之一。歷任黃安縣農民自衛軍黨代表,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委員、土地委員會主席,中共黃安縣委書記,鄂豫皖特委委員,鄂豫皖省委委員,紅十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七十三師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等職。

      1932年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時,煥先同志留任鄂東北游擊總司令。他根據省委決定主持重建紅二十五軍,先后任軍長、軍政治委員。在面對數十萬敵軍“圍剿”、物資又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領導紅二十五軍和地方軍民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堅持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1934年,根據黨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決定實行戰略轉移。他率紅二十五軍沖破敵二十余倍兵力的圍剿堵截,進入陜南。他代理鄂豫陜省委書記,主持全面工作,正確制定各種方針、政策,為粉碎敵人兩次重兵“圍剿”,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擴大紅二十五軍做出了重大貢獻。

        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北出秦嶺,威逼西安。在獲知紅四方面軍和中央紅軍北上動向后,省委毅然做出西進甘肅,迎接黨中央,北上會和陜甘紅軍的決定。紅二十五軍揮師猛進,占兩當、攻天水,連克秦安、隆德縣城,翻越六盤山,直逼平涼,截斷西蘭公路。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行動,有力地配合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北上。8月21日,煥先同志在甘肅涇川縣村鎮四坡村和羊圈洼戰斗中壯烈犧牲,時年二十八歲。

     

      
                          喋血長征路:羅南輝

     
    紅5軍副軍長:羅南輝
     
         羅南輝,又名羅曼、羅敏。1908年生,四川成都人,曾在成都一家水煙鋪做工。1926年入川軍江防軍第7混成旅當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所在部隊從事兵運工作。他團結教育下層士兵,組織成立了“士兵聯合會”。1929年6月參加第7混成旅旅長鄺繼勛等領導的遂寧縣射洪嘴起義,任起義軍營長。

    羅南輝,又名羅曼、羅敏。1908年生,四川成都人,曾在成都一家水煙鋪做工。1926年入川軍江防軍第7混成旅當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所在部隊從事兵運工作。他團結教育下層士兵,組織成立了“士兵聯合會”,同反動軍官作斗爭。1929年6月參加第7混成旅旅長鄺繼勛等領導的遂寧縣射洪嘴起義,任起義軍營長。后被黨組織派往川軍江防軍第2混成旅繼續做兵運工作。1930年10月參與領導該旅一部在漢州(今廣漢)舉行武裝起義,任警衛大隊長。后調中共四川省委工作。

      同年底赴萬縣任中共川東特委軍委書記,不久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獄中立場堅定,機智巧妙地同敵人進行斗爭。1931年底出獄后,任中共四川省委除奸小組組長,領導該小組處決了一批叛徒、特務,保衛了黨組織的安全。1932年任中共

    中心縣委軍委書記,同年11月參與發動和領導南部縣升(鐘寺)保(城)農民起義。后奉派到川軍第29軍做兵運工作,1933年春率該軍1個連起義,參加紅四方面軍。同年10月任新成立的紅33軍副軍長,率部參加了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他擔任前線指揮,率部連續打退敵人二十余次輪番進攻,殲敵四個團,俘敵近兩千,取得紅33軍成立后的首戰勝利。后指揮所部清剿川陜邊反動武裝“神兵”的作戰,取得五戰五捷、殲敵5000余人的重大勝利,有力保衛了后方的安全。

      1935年參加長征,曾率部擔負籌糧任務。在人煙稀少的藏民地區,他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積極開展群眾工作,走村串戶,收集、購買糧食,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部隊的需要。同年11月紅33軍與紅5軍團合編為紅5軍,他任副軍長。后在甘肅通渭指揮作戰中負傷。1936年10月,為掩護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羅南輝奉命率紅5軍擔任后衛,他躺在擔架上指揮作戰,在甘肅會寧華家嶺一帶阻擊敵人。23日在會寧縣中川鄉大墩梁遭敵機轟炸,壯烈犧牲,年僅28歲。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聞訊后悲痛不已,他流著熱淚說:“南輝同志是紅軍中的一位優秀指揮員,他的犧牲是我軍的一大損失。南輝同志為黨獻身的精神比華家嶺還高,南輝同志的英名將與華家嶺共存!”


                       屢建功勛的:曾日三

     
    西路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9軍代政治委員:曾日三

     
        曾日三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又名曾日山,1904年生于湖南宜章城關鎮曾家灣一個世代書香家庭。1919年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師范學校。畢業后到宜章第一區高小任教,后任國民黨宜章縣署督學。1928年1月,朱德、陳毅領導發動宜章暴動,將反動縣長楊孝斌等宜章縣頭面人物一網打盡。

        曾日三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又名曾日山,1904年生于湖南宜章城關鎮曾家灣一個世代書香家庭。1919年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師范學校。畢業后到宜章第一區高小任教,后任國民黨宜章縣署督學。1928年1月,朱德、陳毅領導發動宜章暴動,將反動縣長楊孝斌等宜章縣頭面人物一網打盡。征得朱德同意,曾日三作為正直青年,被吸收到縣蘇維埃政府參加革命工作。曾日三表示要擺脫封建家庭,跟共產黨干革命,同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革命軍,任第3師秘書。4月隨湘南起義部隊到井岡山,任紅4軍第29團秘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起任紅4軍軍部秘書、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保衛井岡山、開辟贛南閩西蘇區的斗爭。其間與吳仲廉結為伉儷,朱德是主婚人。1931年起任紅3軍政治部主任、紅3軍團政治部副主任、軍區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屢建功勛。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5軍團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員,率部擔任后衛。他經常到前線陣地進行政治動員,指揮戰斗,有力保障了主力部隊的作戰行動。中央政治局沙窩會議后,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路軍,紅5軍團改番號為紅5軍,曾日三任代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被編入張國燾指揮的左路軍并作為前鋒部隊。他堅決支持黨中央的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維護紅一、四方面軍的團結,后被調到紅9軍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10月隨部西渡黃河,轉戰甘肅省河西走廊。參與指揮古浪、永昌等戰斗。后任西路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9軍代政治委員。西路軍失敗后率200余人突圍,艱苦轉戰在祁連山區。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他要求共產黨員起模范帶頭作用,每一個指戰員都要做鋼鐵戰士。1937年4月27日在紅柳園子遭國民黨軍包圍,為掩護傷病員和婦女先撤,他率部阻擊,最后落入敵手。面對敵人的屠刀,他大義凜然,高喊“紅軍萬歲”,壯烈犧牲,時年33歲。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第五軍政治部主任 楊克明

     
        楊克明,1905年出生於四川省涪陵縣(今屬重慶市長壽區)。1925年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受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派遣,在涪陵、豐都、石柱等縣組織農民暴動,開展武裝斗爭。1930年4月,參加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的組建工作,先后擔任游擊隊副隊長、中隊長。1932年夏,任中共梁(山)達(縣)中心縣委書記,與時任中共梁達中心縣委執委、中共川東軍委書記、川東游擊軍總指揮的王維舟緊密配合,發動黨組織和群眾全力支援川東游擊軍的斗爭,擴大革命武裝,堅持並發展了川東游擊根據地。

     
        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進軍川北。楊克明、王維舟領導川東游擊軍配合紅四方面軍的斗爭,1933年11月,川東游擊軍正式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楊克明任軍政治委員。他深入宣漢、達縣等地,動員群眾參加紅軍,同時為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工作,提高部隊戰斗力,粉碎敵人對川陝革命根據地六路圍攻,做了大量艱苦工作。1934年后,任紅四方面軍補充師政治委員、獨立師師長,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后,所在部隊編為左路軍。1936年1月,紅三十三軍與紅五軍團合編組成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楊克明任軍政治部主任。

      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后,紅五軍等部隊於1936年10月下旬奉命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並成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楊克明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第五軍政治部主任,與董振堂等率領部隊轉戰河西走廊,與國民黨西北軍閥進行了英勇艱苦的斗爭。

      1937年1月20日,在高臺戰斗中,紅五軍主力與超過自己六七倍的敵人頑強作戰,敵人以優勢兵力輪番猛攻高臺城。在彈藥無援、兵員無補的情況下,楊克明與董振堂等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率領部隊浴血奮戰,堅守高臺,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31歲。新中國建立后,人民政府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館,在楊克明烈士的紀念碑上題寫碑文:“三過草地心猶壯,一死高臺志未移。”

     

     
                
                    紅軍年輕的杰出指揮員:尋淮洲

     
    第19師師長:尋淮洲
     
        尋淮洲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12年生,湖南瀏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隨瀏陽工農義勇隊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隨部隊到井岡山,參加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斗爭。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排長、連長,參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反“會剿”作戰。

        尋淮洲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12年生,湖南瀏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隨瀏陽工農義勇隊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隨部隊到井岡山,參加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斗爭。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排長、連長,參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反“會剿”作戰。在大柏地戰斗中,他率全連英勇殺敵,子彈打光了,就用樹枝、石頭當武器,激戰中,他左臂受傷,仍堅持率部追殲逃敵,直到戰斗勝利。1929年春隨紅4軍轉戰贛南、閩西。1930年調任紅1軍團第12軍34師營長、團長。1932年3月任紅1軍團第15軍45師師長,12月任第21軍軍長。率部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每戰他都身先士卒,指揮得力。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黃陂戰斗中,率21軍插入敵后,切斷國民黨軍第52師退路,為全殲該師創造了條件。6月任紅3軍團第5師師長,率部參加東方軍,入閩作戰,指揮部隊連戰告捷,獲中央軍委的特別嘉獎令。同年10月任紅7軍團軍團長,此時他才21歲。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尋淮洲率部南北轉戰,屢建戰功,曾獲二等紅星獎章,并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1934年7月,他和政治委員樂少華等奉命率由紅7軍團組成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轉戰閩浙皖贛邊,作戰數十次,先后攻占羅源、慶元等城鎮。11月所部進入閩浙贛蘇區,與方志敏領導的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他任第19師師長,繼續率部北上。同年12月,在安徽太平(今黃山)譚家橋戰斗中,他指揮部隊同數倍于己之敵展開激戰。14日,當戰斗進行到關鍵時刻,尋淮洲親自帶一個排爭奪烏泥關制高點,不幸腹部中彈。在彌留之際,口中還在反復地念著:“北上抗日!北上抗日!”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22歲。紅軍將士為失去一位年輕的杰出指揮員而痛惜。方志敏動情地說:尋淮洲同志是紅軍中一個很好的指揮員。他指揮紅7軍團在兩年中,打了許多有名的勝仗,繳獲甚巨。他很細心學習軍事學,指揮靈活,他作戰勇敢,曾五次負傷。他還只有22歲,他的犧牲是紅軍中很大的損失。


                       勝將軍勇無敵:段德昌

     
    紅3軍第9師師長:段德昌
     
        段德昌是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1904年生,湖南南縣人。早年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后到廣州,先后入黃埔軍校和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1926年6月畢業后,到國民革命軍第8軍1師政治部工作,參加北伐戰爭。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南縣、華容、石首、公安等地進行革命活動。曾任中共公安縣委書記,領導該縣年關暴動。曾介紹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1團團長彭德懷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6月起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員,鄂西游擊大隊中隊長、游擊總隊參謀長、獨立師師長,率部在監利、沔陽交界地區創建游擊根據地。1930年2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副軍長兼第1縱隊司令,第2軍團第6軍政治委員、軍長,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赤色警衛隊總隊長,參與創建與鞏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1931年4月任紅3軍(紅2軍團改編)第9師師長,指揮部隊連戰連捷,取得三官殿、沙崗、普濟觀、郝穴、汪家橋、龍王集、文家墩、新溝嘴等戰斗的勝利。被湘鄂西蘇區軍民譽為“常勝將軍”。是年秋,在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下,紅3軍被迫離開洪湖蘇區。他率9師擔負阻擊、斷后等艱巨任務,轉戰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達湘鄂邊。1933年犧牲,年僅29歲。

     
    紅34師師長:陳樹湘

     
      陳樹湘,曾用名陳樹春,1905年生,湖南 長沙人在毛澤東、何叔衡等影響下,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陳樹湘率領紅三十四師擔負全軍后衛,掩護全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同敵人追兵頻繁作戰。在慘烈的湘江之戰中,他率領全師與十幾倍于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后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

       部隊且戰且走,來到銀坑寨,再次擊退道縣保安一營的進攻后。陳樹湘用綁腿死死地扎緊傷口,毅然決然地掙扎著站起來,端起一挺機槍,帶著兩個警衛員和一個機修員,占領銀坑寨附近的洪都廟。

      敵人新的進攻開始了!江華、道縣、寧遠三縣的保安團,從四周蜂涌而上。陳樹湘他們依據洪都廟的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掩護同志們突出了重圍。陳樹湘他們的子彈打光了,機修員犧牲了。敵人叫嘯著撲向洪都廟……

      敵人抓到一名紅軍師長,高興得發狂。在四馬橋坐鎮指揮的道縣保安團一營營長何湘,命令將陳樹湘抬到一間布鋪里,為他找醫送飯。企圖從陳樹湘口中得到紅軍的情報。陳樹湘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毫不動搖,拒醫絕食,堅持斗爭。何湘無奈,只好于12月18日拂曉,將陳樹湘抬往道縣縣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時許,當行至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附近的將軍塘自然村后時,陳樹湘乘敵不備,咬緊牙關,忍著巨痛,用手從傷口伸入腹部,摳出腸子,使盡全力,大叫一聲,絞斷腸子,壯烈犧牲。時年29歲。實踐了他“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豪邁誓言!

       陳樹湘犧牲后,敵人將他的頭割下,送到長沙懸于城門示眾。群眾將陳樹湘的無頭遺體與一同犧牲的警衛員,葬于現道縣城內,瀟水之濱,上關大橋西頭北側,中心糧庫后面,二中左后方的飛霞山上,人稱“雙巴祖”。解放后,每逢清明,常有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去掃墓祭奠。


     

       

    紅73師任政治委員:黃甦

     
        黃甦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08年生,廣東佛山人。早年在香港做工,積極投身工人運動,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他走街串巷,動員群眾參加罷工斗爭。罷工開始后,任糾察隊隊長。他率領隊員巡邏海岸,封鎖港口,緝拿私運,嚴懲走狗,在尖銳復雜的斗爭中經受了鍛煉和考驗,于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任工人赤衛隊敢死隊隊長,他帶隊同敵人戰斗到最后一刻。起義失敗后轉移到香港,繼續從事工人運動,先后任香港摩托車職工總會書記、中共香港市委組織部長、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兼軍委委員。

      1930年12月奉命到閩西蘇區,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閩西新12軍政治委員,第34師政治委員,第1軍團1師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曾兩次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4年9月任紅8軍團政治委員兼21師政治委員。面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部隊情緒低沉的情況,他鼓勵大家:“我們黨還在,紅軍還在,跟著黨跟著紅軍,我們一定能戰勝困難,戰勝敵人。”后率部參加長征。1935年1月復任紅1軍團第1師政治委員,與師長李聚奎率部參加強渡烏江、攻占遵義、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和策應第2師4團奪占瀘定橋等戰役戰斗。為中央紅軍勝利完成長征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年11月直羅鎮戰役前夕,中央軍委決定黃蘇到陜南紅73師任政治委員。接到調動工作命令后,他主動要求打完這一仗再赴任。戰斗中,親率一個團擔任主攻,21日在向國民黨軍發起總攻時英勇犧牲,年僅27歲。


     
    紅十六師政委:陳壽昌

     
     陳壽昌又名陳希堪。1906年10月,陳壽昌出生在浙江省鎮海縣城關鎮李衙前的一個書香之家。陳壽昌從小勤奮好學,工詩詞,善書畫。他的少年時代正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中國,軍閥連年混戰的年代。面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陳壽昌從小萌發了憂國憂民的思想。 1922年,年僅16歲的陳壽昌考入上海電報局。經培訓,他被分配到鄭州電報局工作。1923年“二·七”大罷工開始后,陳壽昌積極參加和組織電報局職工聲援京漢鐵路工人的罷工斗爭。罷工后因遭到軍閥吳佩孚血腥鎮壓,工人運動被迫轉入暫時的低潮,陳壽昌從鄭州輾轉到武漢電報局,繼續從事工人運動。
    1934年2月,陳壽昌在敵人重兵壓境下,指揮遭圍困的省級機關干部、群眾和紅軍傷病員,安全轉移到幽居、祖莊一帶。次月被迫率部轉移。6月初,因紅十六師師長高詠生在掩護機關突圍中不幸犧牲,陳壽昌立即改組了紅十六師的領導,由徐彥剛擔任師長,自己兼任起紅十六師政治委員,繼續率部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分路突圍,因寡不敵眾遭受慘重損失。7月,省委與中央的聯系中斷,蘇區陷入艱難的困境,但陳壽昌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保持高昂的斗爭意志,積極領導軍民開辟新蘇區,擴大紅軍,恢復紅十六師武裝,在極其艱苦、險惡的斗爭環境中,帶領部隊在湘鄂贛邊界海拔1600多米的羅霄、幕阜山脈間開展有效的游擊戰爭。在戎馬倥傯的歲月里,他曾寫下戰斗的詩篇:“不到深山里,焉能伏虎威。余生艱險盡,后紀可沾暉。”
     11月初,為配合中央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牽制住敵人的兵力,陳壽昌受命于危難之際,不顧因營養不良而導致的雙腳浮腫疾病,堅持上前線指揮部隊,率紅十六師向西南行動,與敵周旋。
     1934年11月21日,當陳壽昌、徐彥剛等率紅16 師第 46 團及特務營進抵崇陽、通城之間的老虎洞、老鴉尖一帶時,遇敵第33 師兩個團的襲擊。雙方戰斗得十分激烈,紅16 師雖打退敵人多次進攻,但自己傷亡亦很大。戰斗中,陳壽昌親自登上前沿陣地察看敵情,不幸右膝中彈,徐彥剛亦中彈負傷,在這種情況下,紅16 師在減員至 700 余人后,被迫撤出戰斗,由方步舟、譚鳳鳴率領到崇陽金塘休整。負傷的陳壽昌從前線被秘密送至通城大門坳紅軍醫院搶救,終因失血過多而犧牲。湘鄂贛邊游擊區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領導人,對該區的游擊戰爭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后來,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為紀念他,決定在崇陽、通城之間劃出兩縣各一部建立一個新的縣,定名壽昌縣。


     

     
                   一死高臺志未移:楊克明

     
        楊克明,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縣(今屬重慶市長壽區)。1925年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受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派遣,在涪陵、豐都、石柱等縣組織農民暴動,開展武裝斗爭。1930年4月,參加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的組建工作,先后擔任游擊隊副隊長、中隊長。

    楊克明,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縣(今屬重慶市長壽區)。1925年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受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派遣,在涪陵、豐都、石柱等縣組織農民暴動,開展武裝斗爭。1930年4月,參加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的組建工作,先后擔任游擊隊副隊長、中隊長。1932年夏,任中共梁(山)達(縣)中心縣委書記,與時任中共梁達中心縣委執委、中共川東軍委書記、川東游擊軍總指揮的王維舟緊密配合,發動黨組織和群眾全力支援川東游擊軍的斗爭,擴大革命武裝,堅持并發展了川東游擊根據地。

        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進軍川北。楊克明、王維舟領導川東游擊軍配合紅四方面軍的斗爭,1933年11月,川東游擊軍正式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楊克明任軍政治委員。他深入宣漢、達縣等地,動員群眾參加紅軍,同時為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工作,提高部隊戰斗力,粉碎敵人對川陜革命根據地六路圍攻,做了大量艱苦工作。1934年后,任紅四方面軍補充師政治委員、獨立師師長,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后,所在部隊編為左路軍。1936年1月,紅三十三軍與紅五軍團合編組成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楊克明任軍政治部主任。

      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后,紅五軍等部隊于1936年10月下旬奉命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并成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楊克明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第五軍政治部主任,與董振堂等率領部隊轉戰河西走廊,與國民黨西北軍閥進行了英勇艱苦的斗爭。

        1937年1月20日,在高臺戰斗中,紅五軍主力與超過自己六七倍的敵人頑強作戰,敵人以優勢兵力輪番猛攻高臺城。在彈藥無援、兵員無補的情況下,楊克明與董振堂等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率領部隊浴血奮戰,堅守高臺,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31歲。新中國建立后,人民政府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館,在楊克明烈士的紀念碑上題寫碑文:“三過草地心猶壯,一死高臺志未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日本福利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区色欧美另类图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无码毛片|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亚洲另类 丝袜综合网|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偷自拍国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日本一卡二卡3卡四卡网站精品|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熟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欧美人与动欧交视频|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体验区试看120秒啪啪免费| 高清无码爆乳潮喷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av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日本成熟少妇激情视频免费看|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天堂偷窥|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成人网站网址导航|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免费看| 久在线精品视频线观看| 大地资源免费视频观看| 高清破外女出血AV毛片|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蜜芽| 老湿机69福利区18禁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