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有,姒姓,辛氏,名有,周朝太史。 周平王向東遷都洛陽的時候,辛有到了伊川,見到披著頭發在野外祭祀的人,說:“不到一百年,這里就要變成戎人居住的地方!禮儀已經先消亡了。”前638年秋季,秦國和晉國把陸渾之戎遷到伊川。 辛有的次子董到了晉國,擔任史官,立為董氏,晉國正卿孫伯黡與他共同監督管理晉國典籍。 辛有的后裔董伯在祭祀夏代郊神的禮典中為尸,周代祭祀以同姓族人為尸,故董氏和辛氏均為姒姓。 參《異姓史官與周代文化》胡新生《歷史研究》 1994年03期 《國語注·晉語四》:因,晉大夫,周太史辛有之后。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發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左傳·昭公十五年》: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于是乎有董史。 《春秋經傳集解·昭公十五年》: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適晉為大史,籍黡與之共董督晉典,因為董氏,董狐其后。 禮失而求諸野 謂都邑失禮則于外野求之。《漢書·藝文志》:“ 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圣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瘉於野乎!” 漢劉歆 《移太常博士》:“今上所考視,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徵驗,內外相應,豈茍而已哉。夫禮失求之於野,古文不猶愈於野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