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被電腦替代,傳統行業被程序化模式顛覆,品友CEO黃曉南說:“這是時代變遷的結果,我不革命,自有人來革。” ![]() 品友互動雖然身處傳統廣告行業,卻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因為品友推動的是程序化購買,是以實時競價(DSP)廣告平臺模式拓展數字廣告業務的。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著名風投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這句話,是品友CEO黃曉南最喜歡引用的。品友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最佳佐證就是它對于程序和算法的癡迷,這在品友互動CTO沈學華身上可見一斑,這位留美博士每年都要往返中美之間,操辦“全球算法大賽”,品友也一直高價延攬各路知名的算法大師加盟,儼然一個苛求以算法征服世界的數學公司。 7月初,獲得C輪2000萬美元融資之后的品友宣布,將旗下DSP工具免費提供給廣告主、代理公司使用,并啟動服務費模式。品友在該階段的舉措,目的是讓使用該工具的廣告主將至少提高30%的媒介效率——這樣對方才能體會到程序化購買的好處。
比如說,它可通過自己的算法,讓某乳業品牌集中在目標城市的19歲-35歲消費決策人群里曝光,即使是7天連續推廣,該品牌依然可以觸達88%的新用戶,而成本只有傳統廣告的1/6。它的另外一個案例是,為某食品品牌在端午節期間集中投放關高,讓粽子類產品市場關注度一個月內拉升了420%。 品友互動創始人兼CEO黃曉南表示:品友互動的DSP系統已經服務了超過1000個客戶,為了降低品牌企業的創新成本,讓更多品牌無門檻地體驗顛覆性的程序化購買模式,品友互動決定免費開放DSP產品系統。” 7月8日,附著諸多熱點的品友CEO黃曉南,在和經理人分享創始人許揚帆對談時認為,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廣告行業是大勢所趨,品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諸多接納程序化工作模式的廣告公司,才是真正的顛覆者。 以下為對話內容: 許揚帆:為什么品友會選擇免費模式,在系統和能力上是否能夠支撐這樣的模式? 黃曉南:2008年成立之后,品友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起著教育市場的作用,首先是不遺余力的讓廣告主知道,什么是實時競價的程序化廣告購買模式(DSP),以及為什么說在數字媒體時代,基于大數據的程序化實時競價購買代表著未來的方向。 第二個階段,品友想盡一切辦法讓廣告主和代理公司去用DSP系統,從12年發布第一個版本至今,品友的DSP版本已經迭代了好幾百次,有上千個廣告主在使用這個平臺,每天交易流量接近100億。廣告效果的驗證,功能點細化,效果報表的不斷豐富,以及相對應的算法的日漸優化,平臺和用戶每天都在一起成長。尤其是在最近的半年時間,看到大量的中小企業在我們的平臺上成為自助型用戶,用戶群規模每季度都呈現數倍的增長,我們之前的預期:廣告主對一個高效的,方便操作的DSP有很大需求,這個設想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和確認。 第三個階段,與市場逐漸成熟相伴隨的,是一個混亂的局面,激烈的競爭隨之產生,各類以DSP方式加入戰團的對手不斷增加,良莠不齊的情況隨之產生,廣告主對程序化購買的概念不再困惑,但是對于什么是能夠帶來真實價值的DSP,卻有了新的選擇障礙。 這樣的格局倒閉著品友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將自己的系統免費開放出來,最大范圍的讓用戶體驗DSP的真實價值,迅速規模化。 許揚帆:在互聯網行業,免費的模式司空見慣,但是賺差價和吃回傭,是廣告行業通用商業模式,直接用免費的系統來對接廣告主,毫無疑問是一種顛覆意圖很強的舉措,對品友的商業前景我們該如何考量? 黃曉南:在傳統商業模式下,賺差價和保障利潤率是廣告行業最常用的商業模式,但是品友定位是一家技術公司,技術公司的通病是賺錢很慢,需要長期的投入,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盈利。品友在努力達成一個更加有想象空間的商業模式,以運算能力和數據智能匹配技術來實現廣告行業的整體高效。免費這個戰略,其實是非常典型的互聯網思路,免費可以迅速規模化,積累量足夠大的用戶,承載足夠豐富的數據,以規模來實現“撇油脂”盈利的思維。 在實現了廣告主使用階段之后,品友已經讓自己的系統慢慢承載一些第三方的應用。 此時品友已經不是一個內循環的廣告資源匹配體系了,而是一個結合各種外部資源,能夠自運轉的廣告生態鏈。 在未來的理想化狀態下,有可能出現很多圍繞品友系統第三方模塊,一起構建新的生態環境,各種報表系統,優化工具,效果監測工具等等,甚至是比品友更加好的第三方算法模式,都可以和品友的系統對接。 在這個平臺上,所有的交易數據都會沉淀下來,成為算法的依據,越積累,越精準,數據反哺到我們承載這些交易撮合之中,讓整個平臺變得更加智能。 許揚帆:免費是否會犧牲一部分業者的利益,是否會真的促成行業整體進步,幫助廣告主實現投放的績效優化,以及反過來促進品友自己的平臺,實現真正的互贏么? 黃曉南:在解決效率提升和資源匹配的方面,互聯網永遠是最好的模式和工具,在傳統世界里面創造效率革命的機會。 數字廣告具備比較典型的待優化行業特征,比如說,廣告主并不清楚每一個單獨曝光的結果,營銷策略常常基于不全面的數據分析來制定,匹配算法的缺陷導致精準度不高,大量廣告被推送給了實際上并沒有需求的消費群體等等。 從這些角度看,互聯網具備最好的解決路徑:消除信息不對稱,扭轉資源分配失衡導致的效率底下、避免由此產生的決策不科學,營銷戰術有偏差等等。 通過持續優化,廣告主的整體滿意度得到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整個行業的能效被提升,雖然品友的免費導致公司流失了一部分收入,但是能效的提升所產生的新價值,一定可以彌補甚至大大的超越這種損失。 當然,很多介于廣告主和平臺之間的傳統代理公司會面臨壓力,并由此有顧慮和困惑。 但是數字媒體革命對傳統廣告渠道的挑戰已有多日,始作俑者也并非品友,而是數字媒體革命帶來的。傳統代理公司如果不調整自我改變工作模式,提升效率來匹配整個數字媒體的效率,將面臨的壓力就會非常大。 品友在實施免費之前,就和所有的廣告代理公司都在作合作,作為技術的推動著,品友已經在為渠道的能效變革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撐,這種互相促進的模式已經走了2年。所以,目前看不存在所謂大批傳統廣告代理公司的利益被品友顛覆的說法。 但是我們也在思考兩個角度的問題: 一個問題是:對于廣告代理公司而言,傳統優勢的積累不僅能夠被保留,而且可以借助數字平臺發揚光大。品友平臺上很多的優化,都是一切保有進取心的代理公司所創造的,它們在使用品友的系統時,融合了之前在創意、或者媒介談判方面的傳統優勢,為廣告主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另外一個問題是,那些沒有積極擁抱數字媒體革命的廣告代理公司,已經開始面臨很大的生存威脅,因為他們的傳統強項,在具備數字化能力的競爭對手面前已經不再具備優勢。 在廣告行業,品友是一家用互聯網技術修高速公路的公司,能夠發展壯大的是知道怎么用告訴各路超車的,被淘汰的是那些拒絕走高速的。 未來最有前途的業者,一定是那些不只是簡單地采用系統,而是將之前積累優勢融合到新的數字平臺上,變成一種全新競爭能力的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