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功為子午門內壯功夫,練好此功可祛除疾病,強身健體,并且可達多種硬功水平,單掌開磚石,頭頂千斤,全身上下可承受拳棒擊打、腳斷石欄等。 本功的特點:動作簡單易學,只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定能成功,不易出偏,本功是一部動靜結合,意、氣、力、形并練的功法,呼吸方法采用逆腹式呼吸兼停閉氣法。 練功注意事項: 1、因初練,采氣覺得困難,這是自然現象,請學者不要強求。可以把動作放快,閉不住的時候,也可出氣呼吸,應循其自然,練一星期后,就可以掌握。 2、在靜站時, 一定要放松,尤其是丹田小腹部,頭部都要放松,精神要無牽掛。 3、開始練習不要管氣的運行,應把洼意力放在姿勢上,把動作與閉氣熟練之后,再體會氣的運行。 4、初練者,當然還沒有氣感,功中說氣沉丹田,指是用意念,學者不必硬壓丹田,也就是說把小腹用力外凸,這不正確,切要注意。 一、預備式:練功前5分鐘要停止一切激烈運動,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室內、外都可,練功者,面向南方,兩腳距同肩寬,兩手自然垂于兩大腿側,舌抵上腭,眼睛平視,百會上頂,排除雜念,呼吸自然,全身放松,靜靜站立2~3分鐘。 二、先用鼻子慢慢地排出濁氣,意念把真氣沉入丹田,丹田外凸,使全身進一步地放松,接著收腹,提肛慢慢地吸氣,同時兩手輕輕地從身體兩側緩緩上升,意念丹田真氣隨同呼吸到達兩掌心。 三、接上式,兩手掌心相對,邊合邊收至于胸前成臺掌,意念丹田氣聚集于兩掌心。 四、按上式,合掌分開成十指相對,手心向下,同時,左腳向左移半步。 五、接上式,兩掌姿勢不變,慢慢下按,意念氣沉下丹田,使小腹外凸。 六、接上式,身體左轉90度成弓步,意念把丹田之氣轉到左邊,身轉、意領、氣轉。練此式可通帶脈,《內經》書中說,帶脈有“約束諸脈”的功能,此脈通過腰與腎功能有良性影響。 七、然后,提左掌至胸前向左前方推出,同時呼氣,意想丹田氣隨推掌由手臂貫達掌心,推掌用內勁似推一座大山。動作要慢而有力,呼氣要深長。 八、接上式,左掌向外旋轉由掌變拳,握緊,同時吸氣,吸氣要深長有力,然后把掌收到腰部,拳拉回腰部時,要有力、緩慢,意想把那座大山又拉回來,此式有調動手三陰經氣血的作用。 九、然后,提左掌至胸部向左前方推出,同時呼氣、意念把丹田氣隨同手臂到達掌心,推掌用內功勁似推一座大山,動作越慢越好,呼氣要深而長。 十、接上式,左掌向外旋,由掌變拳握緊,同時吸氣,吸氣要深長,然后把拳收到腰郵,收拳時要有力,意想把那大山又拉回來。 十一、接上式,閉氣兩手掌從腰部下接至丹田,意念氣沉丹田。 十二、接上式,身體隨兩掌從左邊轉正前方,由弓步變成馬步。注意:要身轉、意領、氣轉。 十三、接上式,雙掌輕輕地從丹田升提到胸前,成指尖相對,掌心向上,意領,提氣升到胸部,接著兩掌向正前方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推掌時,要有力,意氣隨兩臂直達兩掌心,然后變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意氣貫滿掌心和手指尖。 十四、接上式,收雙掌變成指尖相對。慢慢收至胸前。意想指尖吸自然清氣到胸中,接著兩掌下按,意想清氣也沉到丹田。 十五、接上式,身體右轉九十度成弓步,意想氣隨著身體轉過來。 十六、接上式,如同左式,見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式,唯方向相反。 十七、接上式,雙掌輕輕地從丹田提到胸前,掌心向上,意念丹田之氣上升到胸部,接著翻掌向下指尖向前。整個意念過程是氣從胸隨手臂到指端。 十八、接上式,收雙掌成指尖相對收至胸前,意念把手掌之氣隨手臂至胸部。 十九、接上式,兩掌下按至丹田,意想把胸中之氣也沉到丹田使小腹外凸,接著收左腳,身體直立兩手放下身體兩側。 二十、接上式,兩手從身體兩側,從下上升,合掌于胸前,同時呼氣,意念把胸部余氣全部沉于丹田。 二十一、接上式,兩手分開同時兩掌成劍指向丹田下落。然后提左腳,同時吸氣,接著把腳與手同時向左伸直,意念把丹田之氣從腳三陰經走至涌泉穴達趾尖。 二十二、接上式,腳自然下落與肩同寬,兩手平行合攏至胸前,成合掌,意想腳趾之氣從三陽經至丹田。 二十三、接上式,兩手成劍指向丹田畫弧,同時提右腳吸起,兩手劍指向身體分開,同時右腳也向右側伸直,意念丹田之氣經右足三陰經走至涌泉穴達腳趾 二十四、接上式,腳下落同肩寬,同時呼氣,接著吸氣,兩手抱于丹田,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性相反。 至此一遍練完,靜站兩分鐘,再從頭練,次數越多效果越好,最少不少于兩遍,練至最后一遍時,要靜站五分鐘,準備收工。收功時把雙手上舉頭頂,同時吸氣,然后落于體側呼氣,按摩面部與丹田。收功。 |
|
來自: 昵稱19190342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