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田是日本最初的河川炮艦,因日本保障長江流域的利益需要而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1903年8月完工,后解體運往上海組裝。1906年4月17日竣工,列為二等炮艦。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由于中國是中立國,該艦曾短暫解除武裝以示尊重國際法。1931年6月1日列為炮艦,次年上海事變中主要在上海附近的長江江面上執(zhí)行警備活動。1935年3月1日除籍后在上海解體。
排水量:105噸(常備)
主尺度:44.2米(全長)/7.32米(寬)/0.61米(吃水)
動 力:2座往復式蒸汽機,2臺燃煤鍋爐;550馬力
航 速:13節(jié)
續(xù)航力:
防 護:
火 力:2座單裝60毫米炮,4挺機槍
艦 員:40人
隅田(Sumida):1903.01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開工,1903.06.26下水,1903.08竣工。后拆卸運往上海,于1903.12.05在上海組裝完成。1935.03.01除籍后解體。
模型狀態(tài):目前沒有廠家開有本級艦的模型。

1912年在長江下游的隅田號
伏見級河川炮艦
所謂河川炮艦就是指只能航行于內(nèi)河(尤其是長江)中的炮艦,考慮到枯水期穿過三峽、上溯到四川內(nèi)陸的需要,吃水非常淺,干舷很低,上層減租相形之下顯得龐大。
該艦是日本為保障在長江流域的利益而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定造的河川炮艦。1903年3月22日開工,竣工后拆解運往上海,由川崎造船廠于1906年10月1日組裝完成。列為二等炮艦。1911年4月曾穿越三峽到達重慶。一戰(zhàn)中由于中國當初尚屬中立國該艦曾短暫解除武裝以示對國際法的遵守。1931年6月1日列為炮艦,次年的上海事變中主要在上海附近的長流流域執(zhí)行警備活動。1935年3月1日除籍后在上海解體。
排水量:150噸(常備)
主尺度:48.72米(全長)/7.47米(寬)/0.69米(吃水)
動 力:2座往復式蒸汽機,2臺燃煤鍋爐;900馬力
航 速:14節(jié)
續(xù)航力:
防 護:
火 力:2座單裝60毫米炮,4挺機槍
艦 員:45人
伏見(Fushimi):1903.03.22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開工,完成后拆解運往上海,1906.08.08下水,1906.10.01竣工。1931.06.01列為炮艦。1935.03.01除籍后解體。
模型狀態(tài):目前沒有廠家開有本級艦的模型。

1912年在長江中游的伏見號
嵯峨級炮艦
由于辛亥革命后中國局勢混亂,日本海軍在1911年底決定建造一艘用于中國沿海和長江流域、具備航洋性能的大型警備炮艦,即嵯峨號。本艦采用長艏樓艦型,增加居住面積和旗艦指揮設施,前主炮口徑120毫米,排水量785噸,航速15節(jié)。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本艦參加了攻擊青島的活動,此后長期活動于長江中下游和華南一帶。1931年以后嵯峨號改以馬公為基地,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參加過香港攻略作戰(zhàn)。1943年嵯峨號意外觸雷沉沒,打撈出水后在香港修理旗艦遭到空襲,重創(chuàng)坐沉后廢棄。
排水量:785噸(常備)/885噸(滿載)
主尺度:69米(全長)/9米(寬)/2.3米(吃水)
動 力:2座直立3氣筒3段臌脹往復式蒸汽機,2臺艦本式燃煤鍋爐;1600馬力
航 速:15節(jié)
續(xù)航力:
防 護:
火 力:1座單裝四一式120毫米L/45速射炮,1座單裝四一式76毫米L/40高炮
艦 員:98人
嵯峨(Saga):1912.01.07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開工,1912.09.27下水,1912.11.18竣工。1943.09.26在香港意外觸雷沉沒,后打撈;1945.01.22修理過程中遭空襲后放棄。
模型狀態(tài):目前沒有廠家開有本級艦的模型。

嵯峨號線圖

1915年12月11日在佐世保的嵯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