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無處不在:如何處理憤怒情緒! 生活中,憤怒無處不在:夫妻間吵架拌嘴,員工對老板的抱怨指責,孩子頂撞父母或者父母責罵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擁堵也能讓我們坐在車里一邊狂按喇叭一邊破口大罵…… 從小到大我們被一再告知發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間接的生活經驗也讓我們知道,發火的“破壞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親人或者丟掉飯碗??蓡栴}是,人人都會生氣啊,每當“怒從心頭起”的時候,到底要不要表達出來?又該如何表達? 憤怒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曾經跟一位心理圈的朋友聊天,提起了“憤怒”。她說,憤怒往往不是我們在某種刺激下首先反應出來的情緒—你可以試著體會一下,它通常會出現在傷心、失望、難為情、受屈辱、被拒絕或者尷尬等感受之后。美國的蓋瑞·查普曼博士也提到,憤怒的情緒來自于那些讓我們感到不公平的事。 一位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奧運會運動員的心理發現,憤怒和好斗實際上是與失敗情緒相聯系的,發脾氣并不能宣泄情緒,相反,只能讓人更惱火。 這么說來,憤怒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本身并不邪惡。而真正危險的是那些由憤怒轉化成的行動。 前不久我剛好看到一條電視新聞,一個19歲的男孩就為他憤怒之后的不冷靜付出了代價——他準備上公交車時,僅僅是因為該從前門上車還是該從后門上車的問題跟司機發生了口角,在憤怒和爭執中,他隨手抄起路邊冷飲攤的酸奶瓶砸向汽車。后來,男孩被以“尋釁滋事”的罪名起訴,正等待宣判。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被別人的過錯激怒的。遇到類似情況,該怎樣處理呢?查普曼博士總結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明確告訴自己:我生氣了。憤怒來臨時,我們往往還沒弄清楚發生了什么,不該說的話就說出去了,不該做的事也已經做了。所以,向自己承認“我生氣了”,大聲說:“這件事讓我很生氣,現在我該怎么辦?”告訴自己也告訴對方。這樣做,會為你贏得處理憤怒情緒的機會。 第二,克制自己,不要馬上說什么或者做什么。克制沖動并不意味著積累憤怒,而只是說你在感到憤怒的時候應該先冷靜一下。 第三,你需要找出憤怒的焦點是什么,憤怒從何而來,那個惹你生氣的家伙到底做錯了什么事,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第四,進行選擇性分析。一些情況下我們能做出的最好反應,就是承認自己受了委屈,并承認再與那個傷害自己的人爭論也無濟于事,于是決定接受這個事實,拒絕讓已經發生的事情侵蝕自己的幸福感——某些時候,這就是處理憤怒的最佳方法。而在更多時候,處理憤怒的方法是,把事情清楚地擺出來,請對方注意并和你一起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坦白地講出來,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譴責,而是要修復彼此的關系。 如果長期以來你總是在生氣,那就要趕緊處理一下自己的憤怒了,因為很多人并不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會對現在造成影響。你不妨仔細梳理一下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父母、老師、同學、鄰居、初戀情人、男/女朋友、丈夫/妻子、孩子、同事、上司,或者其他一些人——他們有沒有傷害過你?把那些讓你感到憤怒的事情一一列出來,寫在紙上。然后,你要問問自己:關于這個憤怒,我以前是怎么處理的?是否妥當?如果沒有處理過,那就要趕緊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