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某個基層人民法院民一庭的審判員,專審離婚案。 我自己是個婚姻和感情至上的人,保持婚姻幸福是我最大的目標,所以經常審完案子之后會總結反思,為什么他們會離婚?婚姻中要注意哪些點呢?然后馬上運用到自己的婚姻中來。 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 1、不要把自己的家當成廁所和垃圾場。 很多當事人,坐在法庭跟法官說話的時候,可以看得出最基本的禮貌都是有的,有些人甚至是很有素質很有禮貌。可是對方提出的離婚理由是:他一進了家就不是他了,稍微不滿意就滿嘴臟話。 好了,問他們:你為什么要這樣? 答曰:我工作不順心有壓力OR我心情不好不知道怎么發泄OR我某某親人去世了我心里難過…… 這些人的特點就是,對著外人,都能克制自己,都知道講禮貌,認為應當保持自己的形象,但是對著最親密的人,那么就可以無限制的發泄,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因為這是我家,你是我老婆/老公,你就應該受著。 請問:你們把家當什么?每個人情緒都有美好的和垃圾的一面,為什么你們選擇把美好的都給了跟你們無關緊要的人,而把最丑惡的最骯臟的情緒都回家宣泄?你們把這個家當做什么了?廁所嗎?垃圾站啊?好吧,既然你們都把家當成垃圾場,那么請問誰能夠心甘情愿在你制造的垃圾場里生活并甘之如飴?就算是你自己,你愿意嗎? 《甄嬛傳》里甄嬛母親進宮看甄嬛時,跟她講了一句話:“即使是尋常夫妻,也要謹慎以保存恩愛。”我當時看了就深以為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關系或者任何人或者任何地點是可以讓你隨心所欲而不用付出任何代價的。夫妻關系尤其如此。 2、組建家庭是為了安全、寧靜、溫暖,請為你的愛人提供以上內容。 如果提供不了,那么家庭會維持不下去,即便維持下去,也是岌岌可危,稍有外地碰撞,一擊即碎。這三點是家庭最基本的,甚至超越了物質。 很多當事人跟我說:我們過去窮的時候,日子過得挺好,后來XXXXXX了,有了錢,他/她就變了。 所謂“變了”,無非就是不再能提供以上三點,物質有了又怎么樣? 變得愛喝酒,酒后撒瘋,那么寧靜不再有;酒后暴力,安全也沒有了。 變得有了外遇,溫暖、寧靜一起沒了。 變得賭博、吸毒,三樣都沒了。 任何在婚姻中的男女,我覺得應當捫心自問:我能為對方提供以上最基本的三點嗎?第一,請不要用暴力,保持最基本的安全;第二,請不要作,不要沒事找事,保持生活寧靜;第三,請學會欣賞對方、安慰對方、鼓勵對方,能夠讓對方感覺到溫暖。我們所需要的不也就是這些? 3、放棄你的優越感吧。 很多人結婚時遭到家長反對,但是卻不顧一切的與對方結婚。 結婚以后問題來了。稍有不順心,父母反對的那一方就開始說:你怎么能這樣對我?!你是如何的窮、如何的學歷低、如何的工作不好、如何的買不起房等等等的,我的條件確實多么的優越,我是如何的沒有嫌棄你,我家里人是如何的瞧不起你,如何的反對我跟你結婚,但我是如何義無反顧的跟你在一起,你怎么能這樣!!! 剛開始被反對的那方還會心存感激或感動,但是隨著你越來越頻繁的念叨,那些感激和感動只會越變越少,直至蕩然無存。繼續念叨下去,對方會越來越不耐煩,直到忍受不了,張嘴反駁。你之前所謂的優越感,現在全部變成了對方的枷鎖和包袱。他不再會因此感念一點你的好,你的倒貼,你的與家人抗爭,他只會覺得煩!煩!煩!!!而你還在拿你那一點優越感,那一點“有恩于他”作為籌碼來跟他討價還價,可是那個籌碼在他眼中已經成為負數了。 其實婚姻這個東西,就是個合同,就像做買賣一樣,雙方各取所需。如果不是他身上的某一點吸引了你,能夠給你帶來好處,帶來一種讓你離不開的好處,那么你也不會選擇放低身段,付出比常人要多的東西來換得他。所謂孔雀女非要嫁鳳凰男,或許是鳳凰男要比孔雀男們體貼,上進,聽話,總有可取之處吧?所以在你情我愿的情況下,這是一筆公平的交易。最起碼在合同訂立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很公平。 至于交易以后發現貨不對板,那是下一步的問題,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哦親~ 所以收回你們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吧。你為他付出的那些,可以在濃情蜜意時稍微一提,以撒嬌的語氣,點到即止。千萬不要把那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當成籌碼。 還有轉告你們的父母,叫他們也不要提,除非他們想讓你離婚。 4、新生家庭優于原生家庭。 新生家庭就是兩人結婚后組成的家庭,原生家庭就是各自父母的家庭。 很大一部分人離婚是因為擺不正這兩個家庭的關系。典型的有:沒斷奶的丈夫,聽丈母娘指揮的妻子,掙了錢交給自己父母的筒子們,能力不足還要幫助自己家親戚的筒子們,為了讓自己父母高興而犧牲自己愛人的筒子們,等等等等。 這種人我就沒弄明白,你說你為啥要結婚呢?結婚意味著組建一個新的社會單位,在這個單位里,你和你的愛人就是這個家的合伙人,你們要合伙經營這個單位,你們人生最重要的收益,包括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還有你們的孩子,都要來自于這個單位,所以你們的投資當然應當主要傾向于這個單位,你們的精力也應當大部分放在經營這個單位上。只有這個單位經營好了,你才能獲得以上所說的收益,而這些收益是不可能讓你持續的從其他單位獲得的——比如你父母的單位。 即便你父母的那個單位經營的再好,你也不可能永遠指望那個單位給你提供一輩子以上的收益。 在新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發生矛盾沖突的時候,我覺得處理原則應當是,新生家庭放在首位,在不損害新生家庭利益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原生家庭的要求。 比如說錢的問題,掙錢了,該投資在哪?自己的單位?還是父母的單位?當然應當拿回自己家,當然一些小獎金之類的偶爾可以攢一點拿給父母,但是大頭首先是自己的單位。如果你常年累月的把你的資金大量投入在別人的單位,那么對不起,你還是離婚然后去你投資的那個單位找收益去吧。 比如說精力的問題,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需要你幫忙,于是你辭了工作,天天去幫忙,或者你干脆不著家,家里一切都不管不顧,一有時間就去幫忙……當然有突發情況,一個階段內需要你必須這么做,可以。但是當所謂的幫忙已經時間太長,甚至影響家庭正常運轉時,你要想想是不是該繼續下去了?你要解散自己的單位,讓自己的公司停業整頓,然后去幫助別人的公司繼續賺錢 5、你為什么不回家? 下了班之后不愛回家的人很常見。男人居多。 不回家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種是比較特殊的,就是從小就沒有養成回家的習慣,所以大了以后還是不習慣回家,比如我父親——他很小父母就去世了,一個人生活,回不回家也無所謂,所以更喜歡在外面和同學、朋友湊在一起,養成了不愛回家的習慣。 另外一種就是我要說的,不回家,是因為家里給不了他想要的。至于他想要什么?因人而異。這時候需要在家的筒子們想辦法搞清楚這一點,搞清楚之后,請滿足他,那么他會慢慢愛上回家的。 一個人喜歡什么,討厭什么,需要什么,在他的言語和行動還有日常不經意的流露之間,總會現出端倪的。很多人卻不注意自己愛人所表露出來的這些重要信息,或者對方已經明明白白作出表示,自己也不當做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然后質問對方:你為什么不回家!!! 不止一個女性朋友跟我說過:如果我的公公婆婆來和我們一起住,那我中午就不回家吃飯了,晚上我也盡量晚回去,這樣就可以少和他們打交道。 這種表示已經很明顯了,不想回家的原因就是——公公婆婆OR丈母娘老丈人在我家,我回家之后感覺到不自在,所以我不想回家。 他想要的東西就是自在,在辦公室打游戲,或者一個人出去逛街,或者去酒吧喝酒,當然讓人感覺到自在,所以寧可選擇不回家。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非常享受和他的同學們吃飯、喝酒,因為他在他的同齡人當中算是混得最好的,每當酒桌上同學們頻頻夸贊他有能力、事業好、有個好老婆、有房有車等等,他就很高興。他自己和他老婆說:咱倆從小就認識,我什么樣你都一清二楚,所以在你面前沒什么可炫耀的,我和他們吃飯,就是想聽聽他們夸夸我。 這個表示也已經很明顯了,我的虛榮心需要得到滿足,我需要別人對我的贊賞,可是在家里我得不到這個,我只能跑到外面去找。 來源:天涯社區 小編:彭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