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任脈與督脈(1-02:18:45) 我們開始介紹任脈。 任,女子妊也,女人會懷孕是靠任脈。十二經(jīng)絡(luò)開始介紹之前,要從任脈開始介紹。找穴道要從任、督二脈為基準(zhǔn),找到標(biāo)準(zhǔn),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我最怕就是雞同鴨講,心里知道答案,結(jié)果穴道找錯了。任脈是所有陰匯積的地方。而督脈是諸陽之會!全身的動能,能量,都在督脈上面。我最常跟病人講一句話就是,無論如何不要讓別人碰你的脊椎骨,督脈不能碰,脊椎骨像龍骨一樣,有人椎間盤凸出,有人去開刀,開完反而更壞。MAS根本就是疫苗引起的。造成一開始脊椎就彎的,你想想,疫苗可以把所有陽氣所在的督脈都打爛,這種人就不長壽。比如說我們叫天柱傾,脖子都歪過去,這樣的人命在旦夕,一兩天就走了。 女人懷孕全靠任脈。督脈走在后面,諸陽之會,脊椎骨上面,任督二脈交會在鼻子人中這邊。剛好嘴巴講話,講話時任督二脈是開的,你在聽課的時候,舌頭是頂著上顎。這是你的牙齦,這牙齒,側(cè)面看哦,然后這是下牙,這是嘴唇。簡單的概念,舌頭頂?shù)缴项€的時候,任督二脈是通的。注意看烏龜,烏龜就是這樣。所以,烏龜很長壽。我在講課的時候,嘴巴會動,而你們在聽課時,是把舌頭頂上去的,腦筋會很清醒,陰電陽電相通。 任脈有三八二十四個穴道,任脈三八起會陰,會陰穴在那呢?我還要畫給你看,你腿張開,腿張開的時候,男人呢,把睪丸翻起來,在肛門和睪丸下方的中間。女人呢?在陰道和肛門的中間是穴。這個會陰穴,道家練打坐時,把會陰往上提。急救的時候也用會陰,怎么用呢?在溺水 平常沒有人會去灸會陰,誰會去灸會陰啊?!下針我們也很少下,這是第一個穴道。過去有一個案例,有個病人會陰痛 會陰很少會痛,遇到怎么處理,如果不是鬼附身,我會教你們十三鬼針,我會教,但我不扎,有過一次經(jīng)驗夠了。我們一般是對側(cè)治療,也可以稱為對稱治療。百會跟會陰正好是相通的,會陰痛時下百會治療。男人攝護腺①肥大、攝護腺癌,還有人受傷,有一個人是高處掉下來,剛好在兩個房子中間的籬笆上,還真準(zhǔn)。急診啊,照X光啊,也沒有事,就是那里痛,就下百會。這是對稱取穴的方法。所以,你們學(xué)到了原則,將來一定會有一個沒有碰過的情形。記得對側(cè),記住法則很重要,法則記得的話,臨床上會非常的靈活。學(xué)了一輩子,只用一次,也夠了! 昨天上課是個前言,我講過,我會把你們當(dāng)成一張白紙來教。接下來要提醒你們,我開始講針灸后,你們要有一個觀念,觀念就是這樣子(示范發(fā)光球)。中間那個發(fā)光的地方就是病原的所在,下針時,針要從這到那個角度進去,針從這邊進去可以到中心,進入那邊以后也會碰到中心。 假如要下針在手上的少商、魚際,病人偏偏手指斷了沒有少商穴,就從別的角度進去。不能說你這個人沒有這個穴道,我不能治。我們要從很多角度進去,經(jīng)方為何叫經(jīng)方,處方要治那個地方就會到那個地方,百發(fā)百中。 所以切入的角度很多,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諸位從頭到尾要有這個觀念。 我常常講這個穴道可治這個病,其它穴道也一樣可以治這個病,為什么,因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二、任脈經(jīng)穴(1-02:34:23) 我們今天開始正式進入任脈。任呢,妊也。中醫(yī)有所謂八綱,這個八綱觀念,是陰陽、表里、虛實、寒熱。我們用這八綱,除了可幫我們了解臟腑之間的關(guān)系,協(xié)助診斷,也可以治療,也可看日后病人好了沒,也可看病情是轉(zhuǎn)好轉(zhuǎn)壞以及預(yù)測這個病現(xiàn)在不治的話將來會發(fā)生什么事。這些都可以用八綱來做。 中醫(yī)希望把事情簡化,簡化后有個好處。雖然變動很多,但原則很簡單。因為原則是不變的,所有未知的可能,或想都想不到有這個病,都可以依原則來治,都可以治好。我們現(xiàn)在講任脈是講陰,身上所有的陰。經(jīng)絡(luò)直走的通通為經(jīng),經(jīng)與經(jīng)之間的聯(lián)系稱為絡(luò),所有的陰經(jīng)像河流一樣,總有一天會流入大海,陰經(jīng)總有一天會回到任脈。任脈本身沒有井、榮、俞、經(jīng)、合。 任脈一定要會,我們用的非常多。我們先把任、督二脈講完。以任督為標(biāo)桿,這樣選穴會非常準(zhǔn)。如果我們按照“同身寸”來找任脈的穴道就會錯掉,因為它有個獨立的寸法。我們昨天介紹的是會陰穴,今天開始講第二個,正面的穴道,肚臍叫神闕,那下面恥骨的上方,第一個穴道骨縫的位置叫曲骨穴,要先找到這兩個穴位。 神闕和曲骨畫一條線,各位可以看腹部有條隱隱約約的黑線,這條線就是任脈,我們以這個兩個點,從神闕到曲骨丈量。書上寫曲骨上一寸,不能用同身寸量,因為有人少腹比較長,上身短下身長;有人少腹比較短,上身長下身短。每個人的相不一樣。 我們把神闕和曲骨分成四段,要用觀想的。先把他分成四個點后,這空間是五段,四個點切入,當(dāng)然有五段,實際上有四點。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我們的中極穴。 中極再上一寸,就是關(guān)元穴。關(guān)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門穴,石門往上一寸是陰交穴,這兩個穴中間,人家說肚臍下一寸半,臍下一寸半的地方,我們叫氣海。 這是我們找穴道最標(biāo)準(zhǔn)的一個方式。扎腹部針的時候,要病人平躺,一個手找肚臍,一個手找曲骨,用觀想的按照比例來找穴道。 這是腹部的寸,這些穴道要找得很正確。因為將來介紹其它穴道會用旁開幾寸來找穴,包括腎經(jīng)、胃經(jīng),所以穴道一定要找得正確,不然就會心到手卻沒有到。 《針灸大成》作者楊繼洲有個很特殊的本領(lǐng),把各派名家的專論合成一本書。每家有每家的好處將之合起來。我們以正經(jīng)十二經(jīng)為主,其它的是錦上添花。 各位看到七十二頁,這里面說的很多,其實重點在氣血的流注。氣脈的流注叫后升前降。什么叫后升呢?背后是督脈,前降呢,前降的是任脈。如果側(cè)面來看,這是一個人的側(cè)面,這是腦袋,這是肚臍,畫得不是很標(biāo)準(zhǔn)。這是會陰。 我們?nèi)说臍庋?,從后面上去,從前面出來,所以叫后升前降。那道家在練氣的時候,有人說練氣要在關(guān)元。也有人說我練氣要在氣海。內(nèi)視的時候要把四個東西閉起來。耳朵閉起來、眼睛閉起來、嘴巴閉起來,最后到鼻子閉起來,這樣心很定的時候,產(chǎn)生的津液,是最好的津液,慢慢吞下去。大致的觀念是這樣子。以中醫(yī)的理論來說,應(yīng)該是練關(guān)元。 我們?nèi)擞袀€脖子,一般的講法說可以看左看右,開車的時候可以轉(zhuǎn)頭看后。中醫(yī)的講法,這個脖子,可以冷卻熱氣。這是小腸。小腸是相火,腎在小腸的后方,腎臟是水,所以下焦是個水火同源的地方。小腸的火,源頭是來自心臟。這個地方是肺,那心臟不斷的動,產(chǎn)生的熱,用金來控制它,肺主肅降,把心臟的熱氣導(dǎo)入小腸。心臟和小腸中間,有個大動脈,西醫(yī)稱主動脈、副主動脈。西方醫(yī)學(xué)的觀念很簡單,這個血往下走,到小腸,到四肢末梢去。中醫(yī)說還沒有講完,光是血流不夠,因為熱也跟著下去。 西醫(yī)沒有寒熱的觀念。所謂正常人一定有溫度,心臟產(chǎn)生大量的熱,因為肺的導(dǎo)引,把這個熱像光束一樣集中在中間,再傳到小腸。所以正常人身體中心是最熱的地方,所以,這個熱一到小腸,會產(chǎn)生一樣的速度、溫度。在這個條件之下時,人是正常的。當(dāng)小腸很熱,而腎臟在后面的時候,小腸會把腎臟里面的水氣化。我們的津液從肺里面進入腎臟以后,是冷水,這個水是涼的。那小腸的火在下面燒這個水,這個水和營養(yǎng)液會進入我們的督脈,直接進入腦部滋養(yǎng)。可是這個水氣很熱,水蒸氣會把腦燒壞掉。所以人身上有個脖子,這個脖子在熱氣進入到腦之前,就先把熱氣冷卻了。所以冬天脖子一縮,就比較熱一點。因為把冷卻系統(tǒng)關(guān)掉了。就是因為脖子在這,所以不會把腦部燒壞。當(dāng)然這個冷卻系統(tǒng)有問題時,人就發(fā)燒啦。那這個水就好像我們的氣,最后再從前面回到小腸,回到關(guān)元,所以是后升前降,諸位有這個觀念就好。 曲骨穴呢,在這邊體毛很多,一般我們不灸,可以在這下針,功用是治療一般的赤白帶 1、膀胱之募穴—中極穴(1-02:54:42) 第二個穴道是中極,中極穴又是膀胱的募穴。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開口的地方。我們以后有治療法則,其中有一個法則叫俞募治療法。我們比較喜歡念“俞”,不愛念“輸”。因為輸輸把錢都輸?shù)袅恕9? 我們有會郄、原絡(luò)等治療法,以后都會慢慢學(xué)到。為什么要學(xué)募穴,任何膀胱的問題都可以在中極穴上治療。 我們會選它的俞穴及募穴去治療它。中極穴上就可以灸了,針灸都可以用,下針不要太深,肚子很大的,當(dāng)然可以深一點。肚子比較平的,針就比較淺。你要按照他的體格,不是死板板按書上針下幾分留幾呼。針下去的時候,不是說要下的很深,差不多一寸的地方,不要太深。肚子比較大深一點沒關(guān)系。一捻針病人就感覺得到,氣到了的時候,病人會有酸麻脹的感覺。 平常我們留針會留二十分鐘,小孩不留針。中醫(yī)是一個平衡的觀念,小便小不出來用這個穴道,小便太多也是用這個穴道。我們都可以用膀胱的募穴中極穴,針和灸都可以用。一般來說,我們會選到灸的時候,除了昨天介紹被蟲蛇咬傷外,灸的目的多半是寒癥。灸出現(xiàn)時,多半用在寒癥。 我們簡單分一下寒熱給你們聽,寒熱用問的也可以知道。病人說小便不是很好,沒關(guān)系,問病人:“小便什么顏色?”一是白色就是寒。寒就是比較清淡,蒼白,都是寒。燥熱、鮮紅的是熱。還有呢,比較痛的,大部分是熱證。隱隱作痛,按到了比較舒服的是寒。那切脈時,寒的脈比較沉。熱的脈比較洪大比較速。像過動兒都是熱癥,過靜兒都是寒癥。寒癥我們就用灸。 熱癥時,小便 2、小腸之募穴—關(guān)元穴(1-03:00:02) 中極再往上一寸,在書上可以看到肚臍下三寸,曲骨上二寸,這是我們的關(guān)元穴。關(guān)元穴是小腸的募穴。 小腸的募穴,我們現(xiàn)在慢慢了解到了,中醫(yī)非常注重小腸,因為小腸是第二個心臟。小腸。是由關(guān)元穴來管。關(guān)元穴在臨床上面,由于是近取穴,所有腹部的病,像小便不好啊、婦人妊娠時不下。一般來說婦人懷孕時不針下腹部,因為怕傷到胎兒。男人針灸都可以。 過去古代有一個將軍,他活到九十歲。他死的時候是被對手殺死的,他這個人精力旺盛。醫(yī)書上寫日御十女。就是說他一天可以跟十個女孩做愛,怎么會那么強,又帶兵打戰(zhàn),又大口酒、大口肉的。有一天他終于被敵人殺了,醫(yī)生就研究他身體,發(fā)現(xiàn)他的關(guān)元穴是黑黑的一塊,原來那個將軍每天灸關(guān)元。因為關(guān)元是練氣的所在,氣降下去累積的地方,生精的所在。是小腸的募穴,關(guān)元這個穴道很重要。那個將軍是關(guān)元每天灸,起水泡,刺破再灸,可以灸到黑黑的一塊。 現(xiàn)在講針灸,不要講處方,把藥方忘掉,這樣才能學(xué)得最好。所以平常保養(yǎng)身體男女都可以灸關(guān)元。女人如果月經(jīng)痛,灸關(guān)元、中極,當(dāng)場熱氣一進去就不痛了。因為痛是有寒。所以中醫(yī)的觀念很好玩,我們有熱痛和寒痛,但痛經(jīng)都是因為寒。那寒的話,久火最好,慢慢灸。這樣整個硬塊就去掉了。灸了幾次,雙腳一熱,血塊就去掉了。 為什么雙腳一熱,病就去掉了。當(dāng)這個熱呢,因為受到肺的影響,熱力往下走,余熱才往手掌走。小腸的熱往腳上面,所以熱氣是往下,所以氣要往下沉到腳。所以心臟按照簡單講,心臟就是管動脈。小腸管靜脈。西醫(yī)是說心臟管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中醫(yī)說,等一下!心臟其實只管一半。全身的動靜脈一樣長,全身的大小血管加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半,那么大的系統(tǒng),動脈靜脈一樣長,基本常識,不需要去證明,有動脈就有靜脈,講完了。這個血液回流到心臟,就要靠小腸。沒有小腸的熱,沒有小腸的火,沒有辦法下達到腳。所以血液系統(tǒng)分成兩個,一個上面心臟在管,而從四肢流回來的是小腸在管。所以我們經(jīng)常做腹式呼吸,會讓小腸的熱不斷在增加,這是常識觀念。 我們到大陸北方,這個東北的地方,冬天沒有水只有冰,冰怎么來的呢,冷來的。像河里的水,冬天會結(jié)冰,你的腳是冰的,表示你腳的血管像在冬天的河流一樣結(jié)冰。所以你腳是冰的,表示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斷在制造血塊。 西醫(yī)沒有寒熱的觀念,吃西藥會不斷的產(chǎn)生血塊,就給你吃古靡登,這是廠牌的名字,化學(xué)成分就是老鼠藥,殺老鼠的。比較輕微就是阿司匹林,讓血變稀。過了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的那一天,血塊到了心臟,就發(fā)心臟病,這是一個基本常識。所以,我常說腳熱的沒有心臟病、沒有中風(fēng)。由于心臟的熱是集中在中間的血管再向下走下去。你那天跟師父到東北去,晚上放水洗澡,發(fā)現(xiàn)早上水管通通破了。當(dāng)你看到水管破裂的時候,就要想到是太冷的原因造成的。要悟,悟性的悟。 西醫(yī)卻只看到后面,發(fā)現(xiàn)血管破了,要做個大手術(shù)。把血管拿出來,再放個塑料的血管放回去。可是如果病人有別的問題,例如腎臟有問題,病人不能動刀時怎么辦呢?可是西醫(yī)不會去給中醫(yī)看,寧可看病人死,這是我最痛恨的地方。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藥簡化到三味藥就可以。 血管會破裂,表示里面有寒嘛,病人里面有寒的時候,和表寒是不一樣的。我們在診斷的時候,病人有寒在里面,可以馬上推測到病人以后會有這個問題?,F(xiàn)在很可惜的是,西藥全是寒藥,也就是吃西藥會越吃越冷,西藥沒有分寒熱。我可以拿很熱的藥,喝下去全身變冷涼的,也可以拿很冰冷的藥,讓你喝了全身變熱的,這就是中藥的藥性。當(dāng)我們遇到里寒的情形,我們用針把血管堵塞去掉,用灸把里寒去掉,關(guān)元上通通可以做,關(guān)元是大穴。臨床上面呢,因為心和小腸是表里,所以心臟病 過去婦人想懷孕生小孩,就用灸,下針也可以。男人精子太稀也可以灸。只有在孕婦懷孕的時候不要動它。 諸位看書上七十三頁,中極穴的地方,光是中極穴。它說:“關(guān)元下一寸,臍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中間有很多癥狀,中醫(yī)都是寫癥狀,那小便頻數(shù) 關(guān)元穴呢,在臍下三寸,是小腸的募穴,足三陰任脈會。我們有上紀(jì),還有下紀(jì),下紀(jì)是關(guān)元,上紀(jì)等一下會介紹到是巨闕。下紀(jì)是第二個心臟,上紀(jì)是心募巨闕穴。那如果孕婦下針,胎就出來了,這會變成落胎。那你不能打胎專用,但我們要告訴你這個禁忌。 像臍下血水 肌膚甲錯的位置是在小腿這段,這段皮膚會像蛇皮一樣,一開始還有東西掉下來:白白的灰掉下來。一般多半是內(nèi)有瘀血,而且瘀血一般多半是左少腹的地方。 好的中醫(yī)呢,我們只要知道病的所在,就一定可以把病去掉,中醫(yī)隨時都可以看病,即使在樹下也可以看病。可從表證看到里面,從外面看到里面。 3、三焦之募穴—石門穴(1-03:18:25) 再來是石門穴,這個石門在這個地方,關(guān)元上一寸,肚臍下兩寸,是石門,石門是三焦的募穴。 在介紹之前,先讓你們了解一下什么叫三焦,中醫(yī)三焦的觀念,古體字“膲”,身上臟腑之間的油網(wǎng),這個油網(wǎng)就是三焦。所有的記載以唐容川《中醫(yī)匯通醫(yī)書五種》將三焦定義寫得最好,他是經(jīng)方家。他說三焦是油網(wǎng),而石門是三焦的募穴。 石門,《針灸大成》說婦人禁針灸,犯之絕子。顧名思義叫石門嘛,門像石頭關(guān)住了,從此不生小孩,這穴道還不是很強。在右門穴、關(guān)元穴的中間,有個奇穴,這叫做絕孕穴。所以穴道要很熟,在關(guān)元上面灸,不斷的生小孩。上半寸的地方是絕孕穴,絕孕穴就是扎針或灸,就不會生小孩。結(jié)扎的方法絕孕穴灸,但務(wù)必穴道要找對。 你沒有把握灸到絕孕,就灸上面一點嘛,灸石門嘛。一般婦人禁針禁灸,因為會讓小孩子生不出來。小腸的病可以在關(guān)元上治,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極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門上面治。 比如說陰囊縮入小腹 像(教材)第三行石門最下方:“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腫、水氣行皮膚”。這些都是對癥狀的形容。我們小腸有個外號叫紅腸,大腸叫白腸,胃叫黃腸。如果小腸消化食物不是消化的很好,水就會排出來。平常石門穴是禁針禁灸的。 氣海穴是臍下一寸半,書上說氣海穴是男人生氣之源,但實際上關(guān)元比氣海好,關(guān)元是小腸的募穴,代表第二個心臟。在氣海上針灸也都是很好的。 4、三焦之募穴—陰交穴(1-03:25:05) 再下個穴道是陰交。這個陰交呢?諸位看哦,它寫“臍下一寸,當(dāng)膀胱上際,又是三焦之募,任脈少陰沖脈之會”。那怎么有兩個三焦之募呢?因為三焦是油網(wǎng)遍部全身,你在石門下針,陰交下針通通可以。不一定要限制在哪里,募是開口的地方。 那中間呢,有介紹到第二行最下方,像“陰汗?jié)癜W” 5、神闕穴(1-03:26:14) 再來呢我們看神闕。諸位看,《針灸大成》上很多的治癥,你不需要記住,讀過就好??粗己芟?,很不好記,我主要是提出重要的觀念。 我們介紹神闕,神闕穴呢,這個大穴很好找,神闕找不到不用學(xué)針灸了。神闕禁針,過去傳說,針下去以后不能大便了,一大便就坐在馬桶上死掉。因為針很粗,肚臍又很臟,古代針那么粗,刺下去傷口不容易收口怎么辦,所以禁針很有道理,所以用灸,用隔鹽灸。神闕用處很多,中風(fēng) 6、水分穴(2-00:01:54) 再來呢,這是我們的肋骨,所謂的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闕,正中間的地方是中脘,要這樣子找穴。神闕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我們叫上腹寸。 所以心蔽骨跟神闕中間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所以先取中間那一點,中脘跟神闕中間這一點,然后再取這一點跟神闕中間這一點,這個點就叫水分。那再來是下脘這個穴道,再來就是建里。穴道為什么叫水分,因為是治水腫 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會進入小腸,只有混雜食物中的水才有辦法進入小腸。到了小腸以后,因小腸很熱會不斷的蠕動,熱去煮食物煮爛掉,然后吸收掉,等到食物進入大腸后,只剩殘渣跟水。 人體的構(gòu)造非常精密,正常人不浪費一滴水,都在循環(huán)。這個水在大腸走的時候,因小腸很熱,所以水在大腸時又被氣化掉。再回到肺。肺跟大腸相表里,這個水上來以后,就是嘴巴的津液。 那如果你小腸溫度不夠,水和大便混在一堆。我們用針灸去解決,知道原因了,要把小腸溫度熱回來,病才會好,所以要去管心臟。正常人,在水分這里分開水。當(dāng)水不分了,水直接進入小腸,造成腸鳴腹瀉、水腫,水分就是一個很好的穴道,針和灸通通可以。 書上寫水分是小腸的下口,要更正一下,水分應(yīng)該是小腸的上口。那有水病的話,灸是最好,比針還好,以前不針,因為針孔太大。 那糖尿病的人,中醫(yī)稱“消渴”,中醫(yī)有三種,上消:上消得主要癥狀呢,口渴,渴飲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就是肚子餓,會不斷的吃;下消,簡單講就是陽不舉。那這個基本上區(qū)分在這里。 西醫(yī)分兩種,胰島素依賴型(第一型)跟第二型糖尿病,實際上依賴型根本不存在,是西醫(yī)制造出來的,像是打疫苗一打,胰臟就失掉功能,第二種才有存在。 水分,看七十五頁第二行。這個穴“主水病,腹堅如鼓”,這個腹脹大,水分是一個很好灸的地方。第三段第三行,“鬼擊鼻出血”。鬼擊的意思是沒有原因的,好像突然被鬼打,突然就流鼻血 這個小孩子十四歲以下,小孩子天生體能很強,發(fā)燒之前一流鼻血,熱就紓解掉了。所以會流鼻血的小孩不發(fā)高燒!那你如果流鼻血你又把它塞住,本來沒有高燒,反而高燒出來。若是十四歲以上的人流鼻血再去治。 7、下脘穴(2-00:12:02) 下脘正好在神闕跟中脘的正中間。胃的下口、小腸的上口,為太陰任脈之會,這個下脘穴,常有人下脘穴痛,下脘在胃的下口的地方,這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發(fā)炎。 痛的觀念是什么?痛根本是來自壓力,而不是來自發(fā)炎。我一直在跟諸位講,中醫(yī)是物理醫(yī)學(xué),就像愛因斯坦一樣,站在外面看到里面。當(dāng)有痛在那產(chǎn)生后,壓力紓解掉就好,環(huán)境改變掉就好,有陰陽表里虛實寒熱,處方不是殺細(xì)菌,而是改變環(huán)境,針灸也是一樣。知道穴道的話,可以協(xié)助我們做診斷。 8、胃之募穴一中脘(2-00:14:33) 再來是建里,這些穴道其實穴性都差不多,都很少用。再來是重要的大穴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針也可以,灸也可以。針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呢,效果非常好。 我們《針灸大成》上面寫,中脘穴在臍上四寸,不要用同身寸去量,量了半天還是錯。這是丈量法腹寸,心蔽骨與神闕的正中間。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胃的募穴,《難經(jīng)》說腑會中脘。 我們身上有八會穴①,八個會穴,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泉、氣會膻中。將來會有一個治病法則,叫會郄治療法。 每一條經(jīng)都有一個郄穴②。身上每一個腑,包含膽,這是消化系統(tǒng),小腸、胃、大腸、膀胱、子宮、胞戶。臟呢,肝心脾肺腎。中醫(yī)的脾是把西醫(yī)的胰臟包含在里面,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所以我們用的非常多。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比如有些特殊的治癥呢,像印堂痛 9、心之募穴—巨闕穴(2-00:18:58) 從這個心蔽骨,兩個正中間的地方,我們叫巨闕,巨闕跟中脘的中間,我們叫上脘。 這個上脘穴呢,它是絡(luò)穴。我們有一個很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是以中脘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統(tǒng)治一切胃病 再來呢,這個是巨闕,巨闕是心之募,是心臟的募穴?,F(xiàn)在諸位學(xué)到了,一個巨闕、一個關(guān)元,我們在治療心臟病 補瀉手法(2-00:22:48) 心的募穴,“得氣即瀉”。所以諸位呢,在這介紹基本補瀉的手法,最基本的補瀉手法呢有“提豆許”①,什么叫“提豆許”,這個針扎下去,扎到巨闕上面,我們要瀉。一開始先捻針,左轉(zhuǎn)右轉(zhuǎn)氣到了以后,往前推一點點,推像綠豆那么大就是瀉。什么叫補,往上拉一點,就結(jié)束,這就是補。這是最基本的補瀉手法。再講一次,氣到了往前推一點就是瀉,氣到了往上拉一點、提一點,就是補。你往上提的時候,氣會在針的下方。你往下刺時,氣會往下走。 你現(xiàn)在可以在巨闕下針后,病人酸了往前一點。所以針一開始不要下太深,不然往前一推,針就太深了,所以一開始針不要下太深。 看巨闕,七十六頁前面下來第四行,它說如果是懷孕的婦人,氣會往上沖,會讓懷孕的婦人昏倒,所以針下巨闕,為什么提這個,因為還有補合谷,瀉三陰交。在后面介紹大腸經(jīng)跟脾經(jīng)時會再說到。 巨闕后面插進來的這段話非常重要。按十四經(jīng)發(fā)揮,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后齊十一椎。這是我們的橫膈膜,在我們的身體,肺和心臟中間有一個橫膈膜。一般西醫(yī)觀念,橫膈膜就是在吸氣吐氣時升降,沒有這簡單。心臟有問題時,會有穿心痛,膈膜連到后面第十一椎,就是十椎下。我們主要癥狀叫心痛徹背 我們以針灸為主,所以說巨闕上面我們可以診斷到心臟的問題。 10、鳩尾穴(2-00:29:57) 再來我們看鳩尾,巨闕再上一寸是我們的鳩尾,鳩尾還沒有到心蔽骨。這鳩尾穴不可以重?fù)?,是練功夫的大穴,一打會?nèi)出血,是一個危險的穴道。不可灸,可以針?!?a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51, 51, 51); outline: none; display: inline; position: static; background-image: none;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initial;">靈樞》曰:“膏之源出于鳩尾”。我們身上很多黃油,身上很多的油網(wǎng)就是三焦,這個黃油就是膏,膏的源頭呢,來自鳩尾。平常我們不灸,都是下針。 11、膻中穴與天突穴(2-00:31:05) 接下來的穴道是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穴道我們怎么找? 喉嚨在這邊,我們先找天突,天突最好找。這是天突,正好在喉嚨那兒有個洞,不是直接進去,直接進去會扎到氣管,我們不要扎到氣管,中醫(yī)稱氣管叫重樓,因為它一圈一圈的,有十二根,中醫(yī)叫十二重樓。不要直針,下一寸就到了,不然一刺就剌到肺,不可以。 先找天突,再找鴆尾,這兩個穴道,正中間是膻中(本處有誤,當(dāng)為玉堂——校對注)。諸位看書上膻中穴,氣會膻中?,F(xiàn)在諸位學(xué)到了,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膻中穴的找法,書上說也可以在兩乳頭中,但你不能只會這個找法,不然女孩子怎么辦,如果女病人是A 過去呢,因為針太粗,但現(xiàn)在針很細(xì),下針沒有關(guān)系。肺癰 那氣病呢,都可以在膻中上治。 更正更正,這兩個中間呢,應(yīng)該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才是膻中,膻中下來才是中庭,天突和鴆尾穴中間是玉堂穴,玉堂下來一寸半才是膻中穴。那中庭和玉堂都是輔助膻中穴的,沒有膻中重要。那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中間的穴道是華蓋,華蓋和玉堂中間是紫宮,華蓋和天突穴的中間是璇璣。所以我們?nèi)≈悬c,平常玉堂、華蓋、璇璣都只要知道穴道在這,很少用。但膻中穴就要知道了,膻中會用到。 天突這個穴道呢,我們有心臟三針,病人躺平后,下針巨闕、關(guān)元、天突,這三個穴道下針,病人的心痛就會去掉。尤其是在治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者是心肌梗塞。巨闕、關(guān)元、天突一個是心臟的募穴,一個是小腸的募穴,天突是氣脈經(jīng)過,這個氣很強。這三個針下去,心痛就不痛了,一下針病就去了。 心氣瀉出來的時候,平常很好玩,臨床上可以看到。病人躺在病床上,如果下針天突,巨闕,關(guān)元,這三個針下去后,這個氣會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沒有穴道,所謂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這個氣會集中到這邊。我們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氣導(dǎo)出來。這是我們最常用的治療心臟病的三個穴道,幾乎無所不治。上面是天突,中間是心募巨闕、下面是關(guān)元——小腸的募穴。 小腸跟心臟是表里。天突呢,在喉嚨旁邊,甲狀腺腫 12、廉泉穴(2-00:43:13) 再來是廉泉穴,這廉泉穴怎么找。這病人的鼻子、嘴唇,病人躺在病床上,病人中風(fēng),舌強不語,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頂?shù)较掳吞幨茄ǎ竽粗钢讣馊核讣獾教幨茄ā?nbsp; 這個穴道下針很特殊的角度,針下去的時候,要對著舌根,而不是直針下,也不會傷到食道,這個穴要下一寸、一寸半就夠了,治療舌強不語 13、承漿穴(2-00:45:20) 再來是承漿。這是臉,這是嘴唇,這凹進去這有一個點,就是承漿穴。為什么叫承漿,因為喝了豆?jié){、米漿,有了承漿就不會漏出來。反過來,中風(fēng)的人,如果吃了飯,會流涎,就要下承漿,舌頭強硬不會講話,就是廉泉。這是我們常用的穴道哦。下針的時候,要開口,嘴巴張開來。 那大多數(shù)呢,我們用針,用灸都可以,沒有影響。這個穴道大部分用在中風(fēng),面部中風(fēng)。面部中風(fēng)時臉歪一邊,歪左邊或右邊。當(dāng)我們治療完面部中風(fēng) 有一個熟的朋友,面部中風(fēng)隔天就找我治療,三天之后就回正,一個禮拜去上班了,同時期的辦公室也有一個老美中風(fēng),不肯找中醫(yī),去找西醫(yī)治療,結(jié)果四年了臉還是歪一邊,還在搞臉部美容。 諸位放心,我們教你們?nèi)绾沃沃酗L(fēng)。這喉嚨的地方,聲音講不出來都可以治。那你太太話很多、很吵,不要治,甚至可以制造喉嚨講不出話,暫時間不要教你們。那牙齒痛 老美正餐常吃一小塊,甜點一大盤。他們用的糖都是精煉糖,白糖。然后咖啡里面又放糖。糖經(jīng)過提煉過會變的很小,吃到了身體里面,就是酸,所以到后面牙齒會腐壞掉。如果吃了是蔗糖,蔗糖體積很大,細(xì)菌病毒沒有辦法吃它,而且蔗糖是堿性的。如果半夜你牙痛,你拿個蔗糖放進嘴巴進去,蔗糖是堿性的,放進去后,嘴巴是堿性的就不會痛,因為所有的病毒無法在堿性的環(huán)境下生存。所以你牙痛,放一般的糖進去,保證更痛,因為你在喂它。但蔗糖就不會痛。過去很多老先生,飯后就咬甘蔗,所以九十歲牙還好好的,因為有蔗糖,過去很多最原始的方法最好。任脈到了承漿是最后一個穴道。等一下開始講督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