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鄉:潞簡王陵![]() 1、 2、 3、 ↑宣傳牌《明?潞王陵簡介》:潞王陵是我國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建成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其“營造逾制”可與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相媲美,有“中原定陵”之稱,是名符其實的石頭城。王家陵園,皇家風范。 潞王陵為明神宗皇帝朱翊鈞唯一同母弟朱翊镠的陵墓。朱翊镠生于隆慶二年(1568年),享年46歲。他四歲而封,萬歷十七年之藩衛輝。生前占地四萬頃,“王店王莊遍畿內”,極盡豪華,故有“諸藩之首”之稱,死后謚號“簡”,故又稱“潞簡王”。潞王陵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它“頭枕鳳凰山,腳蹬老龍潭,左手托著金燈寺,右手托起峙兒山”,為絕佳的風水寶地。但遺憾的是該陵墓三十年代被新輝一帶土匪盜掘一空。潞王陵神道石獸是明代石刻藝術中的珍品。其造型全國罕見,刻工十分精湛。 潞簡王陵位于河南省新鄉市北十多公里的太行山余脈鳳凰山南麓,是我國目前保存現狀最好、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墓主潞簡王朱翊镠(1568~161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唯一的胞弟。其陵墓完全仿照萬歷皇帝在北京的定陵,被譽為“中原定陵”。1996年12月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區由東墓區——潞王墓、西墓區——次妃趙氏墓和神道三大部分組成,占地四百余畝,其整體建筑幾乎全部用青石和白石,被稱為“中原石頭城”。 城垣內占地80余畝,分為三進院落,所有建筑均以青石壘砌雕鑿而成。第三進院落中有圓立式的“寶城”,通高9.35米,周長約70米,“寶城”下即為地宮。地宮由前、中、后、左、右五個殿堂構成,全部為石結構的拱券式建筑,棺槨即安放于后殿。 潞簡王墓西百余米處,還有其次妃趙氏的墓園,占地約5萬平方米,建筑布局與潞簡王墓大體相同,卻比潞王陵精細。兩墓東西并列,坐北朝南,營造布局大大突破了制度等級森嚴的明王朝陵寢規定。 ↓“潞藩佳城”牌坊 是一座以高浮雕二龍戲珠為主體紋飾的石牌坊,這里是整個潞王陵的起點和門戶。石牌坊明間條環板正反面均刻徑尺楷書“潞藩佳城”四字。“潞藩”即墓主朱翊镠的封號轄地,“佳城”是陵墓的美好代稱。牌坊東西兩側并列著兩座5米余高的方柱型石華表,雕飾云龍圖案。 4、 ↓神道石刻儀仗 石刻儀仗具有表飾陵容、象征墓主生前地位的作用。在牌坊之后200余米長的青石神道兩旁,分列有石翁仲和各種石獸16對。石刻儀仗由南向北依次為:翁仲、馬、控馬官、象、駱駝、麒麟、辟邪、獅子、虎、羊、狻猊、豹、獬豸、貔、爰居、猰貐,遠遠超過了明孝陵和明長陵石獸6種的規制,創歷代帝王陵神道石獸之大成。 5、 6、 ↓石翁仲 高2.73米,均為男性。東側有胡須垂至胸前,西側有胡須應為武官。二人服飾均為明代衣著,雙手合胸,懷抱笏板,雙目俯視神獸,一幅恭侍王駕之神態。 7、 ↓馬 高2.27米,長2.23米。嘴微張,露齒,雙目圓睜,雙耳直豎,略帶驚疑神奇。馬為武獸,在此既有鎮墓作用,又為墓主陰間之坐騎。 控馬官 東側右手牽馬,左手提鞭。西側相反。二官各著春秋長袍,頭戴官帽,腰系鑲玉帶。面部凝重,精力充沛。 8、 ↓大象 9、 10、 ↓駱駝 高2.1米,長2.67米,雙峰微隆,雙目似馬,神態安詳、馴良,此獸為西域貢品。表明大明王朝威加四夷,澤及遠方,四海賓服。 11、 ↓麒麟 神獸,高2.32米,長2.3米,張口露齒,仰天長嘯。雙角如龍,全身鱗甲,為整個石刻群中高大雄渾之物,代表神靈、祥瑞、吉祥之意。 12、 ↓辟邪神獸,辟邪除害之意。高2.17米,長2.26米,,口唇肥厚,暴目圓睜,長耳后披,整個體態高大雄偉,倍增雄威。 13、 ↓獅子高1.8米,長1.5米,呈蹲式,仰面張口,舌尖上翹,眉骨圓睜,嘴角飾火焰紋,仰天長嘯,兇猛矯健,東側一只有雄性生殖器官,雕刻獨具匠心。 14、 ↓虎高1.53米,長1.46米,露齒暴目,雙耳直豎,大眼球、大嘴唇,目中兇光四射,極為威猛,實為百獸之王,歷代帝王均以其作鎮墓之獸。 15、 ↓羊高1.38米,長1.6米,呈臥狀,昂首平視,體態勻稱,神情溫順,乃和順吉祥之象征。 16、 ↓狻猊傳說中是龍的兒子,高1.4米,長2,米,面目極短,額頭碩大,眼球外突,眉目斜豎,全身鱗甲,脣下長毛,尾似獅子,乃猛獸之冠,為鎮墓之瑞獸。 17、 ↓豹猛獸,高1.41米,長2.04米,仰面、張嘴、扣齒,暴目圓睜,雙耳直豎,周身為小圓形凸起方紋,尾短而粗,顯得十分矯健兇猛,古代為權貴的象征。 18、 ↓獬豸神獸,高1.41米,長1.76米,頭部及嘴、臉、鼻、眼均似牛,頂部披鬃,尾似牛。傳說此獸能辨別是非曲直,為正義的化身。 19、 ↓貔神獸,高1.4米,長1.57米,其形似虎似豹,屬虎豹類猛獸。張嘴隠齒,長尾突梢,前腿站立,腿之上部內側留長卷毛一撮,雕鑿十分細膩。 20、 ↓爰居神獸,身高1.5米,長2米,鳥頭似鸚鵡,翅膀矯健有力,其尾如桿,此獸集四足、鱗甲、雙翅于一身,應為水陸空三棲動物,造型構思十分奇特。 21、 22、 ↓猰貐高1.4米長1.7米,凹面,額頭突起,嘴閉而牙齒微露,雙耳直豎,尾短促有力,形象異常兇猛,東側為雄性,西側為雌性。 23、 ↓走過神道,是一座用漢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橋。 24、 25、 ↓潞王陵正門(即城門樓)跨過御河橋就是潞王陵正門。這是一座宏偉壯觀的“潞藩佳城”,城外墻南北長324米,東西寬147米,城墻高達6米,全部用青色石條壘砌,整個城垣堅固而規整。 城內從南到北由三個院落構成,即自”維岳降靈”石坊至棱恩門為第一院落,自棱恩門北至享殿基臺構成第二院落,自享殿基臺后面的石坊,明樓至至墳園的最后部分“寶城”為第三院落。在三層院落之間.東西橫向有內城墻二道相隔。圓立式的“寶城”在第三個院落的墓碑和五供的后面。“寶城”通高9.35米,周長70米,內有石階可登臨寶頂。“寶城”下為地宮,即安放潞簡王朱翊鏐棺槨的地方,距地面3.8米。地宮總面積185平方米,由前、中、后、左、右五個殿堂組成,全部為石結構的拱券式。潞簡王的棺槨安放在后殿。 26、 ↓通往次妃墓 27、 ↓“維岳降靈”牌坊是一座仿木結構的石刻建筑物,榫卯相接,三間四柱,正中雕一立龍,頭頂寶珠,腳踏海水,實屬罕見,為精絕之作。 28、 ↓棱恩門為墓區主要建筑之一,又稱“中門”。現今的棱恩門,系20世紀80年代重建,單層檐歇山頂,綠色琉璃瓦覆蓋。墻壁全以青條石壘砌而成。門前臺階十三級,中間用白石嵌大型二龍戲珠陛石。 29、 30、 ↓祭碑群陵內現存八通祭碑,分別為明熹宗朱由校、福王朱常洵、朝廷首輔申時行以及各部院衙門、河南等地方官員所立之碑。祭碑均為龍首方蚨,并且建有巨石雕成的碑樓,更加顯示出蔚為壯觀的氣勢。 31、 32、 33、 34、 35、 ↓東西配殿西面大殿舉辦著《潞藩與明代藩王展》。展廳主要是圖片文字資料,分為:第一部分潞藩;第二部分明代藩王簡介。 36、 37、 ↓拜臺是潞王陵完整保存下來的原建筑之一,為祭拜墓主人的場所。拜臺前置雄偉石獅一對,臺階正中嵌云龍寶珠陛石,三面均精雕白石欄桿圍繞,十分壯麗。在拜臺的東南、西南兩角各有大型焚帛爐一座,愈發烘托出該建筑的神圣莊嚴。 38、 39、 40、 41、 ↓欞星門又稱無字牌坊是陵區的第三道牌坊。拍攝形制特殊,結構為單間二柱,在左右次間位置各嵌以兩塊巨大的青石板,板下置束腰狀底座,底座外側精雕梅、菊、牡丹等花卉,畫工、雕技精絕,同抱鼓石鼓面所刻的“月下麒麟”和“犀牛望月”圖,競相爭艷,實為明代石刻藝術中罕見的珍品。 42、 ↓五供由一座焚帛爐、兩個花瓶和兩個燭臺組成。香爐雙耳三足,重檐鉆尖頂,形象高大而又精致。花瓶瓶身正反兩面精雕鴛鴦荷花圖,其余部分雕滿盛開的牡丹等花卉。圖案設計精致,雕刻工藝精湛,令人拍手稱絕,贊嘆不已,實為明代石雕藝術難得的佳品。 43、 44、 ↓“皇明敕封潞簡王之墓”石碑 45、 ↓地下宮殿安葬潞王及妃子的地方。墓室的結構與形式,類似于北京定陵,但在建設規模和精美程度上,略稍次之。墓室總面積180平方米,由甬道、中庭、左右側室和主墓室組成。整個建筑均為青石筑砌而成的拱劵式無梁殿結構,寬廣高大。 46、 ↓寶頂地宮的左上方為墓冢寶頂,墓冢呈圓丘式,通高約6米,周長約140米,周圍以白條石壘砌,內填封土。(自漢代以后,寶頂多為方形,明代朱元璋營建孝陵,始改方為圓,呈饅頭形狀)。此陵圓形寶頂,是遵循明代帝陵的祖制。 47、 48、 潞王陵在新鄉北郊鳳凰山麓,有一座宏大的陵園依山坐嶺,俯視著衛水平原。這就是目前規模最大、保存完整的明朝藩王陵——潞王陵。潞王陵現已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單。墓主潞簡王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萬歷皇帝)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完全仿照萬歷皇帝在北京的定陵,被譽為“中原定陵”。 潞簡王墓區,有三道石牌坊,即“潞藩佳城”石坊、“維岳降靈”石坊及“欞星門”。“潞藩佳城”石坊為整個墓區的起點,緊接石坊的神道東西兩側相對排列石像生16對,其中石獸14對,石文吏1對以及控馬官1對。墓區內有碑廊,廊房內鑲嵌著潞簡王朱翊镠之子,世襲第二代潞王朱常淇草書唐詩刻石復制品336方,該墓的祭碑共有十通,現尚存原碑八通,均為龍首方跌,且有巨石雕成的碑樓。墓碑前巨型青石條案,條案前放置石雕“五供”即爐和花瓶,燭臺各一對。 潞簡王墓城門高10米、面闊21米,為規模宏大的無梁殿建筑,為歷代帝王陵寢建筑所罕見,墓區內分布的華表、祭碑群,墓碑高大,石雕五供、焚帛爐及各種石建筑上的雕刻,代表了明代石刻藝術的最高水平。
潞簡王墓的主要建筑布局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墓區的最前部分為一座以高浮雕二龍戲珠為主體紋飾的牌坊,上額刻楷書“潞藩佳城”四字。石坊兩側并列有兩座5米余高的石華表,坊后為200余米長的青石神道。神道兩旁列有石翁仲和各種石獸16對。神道盡頭是一座以漢白條石砌成的御河橋,橋后即為“潞藩佳城”的城門。 而潞王簡墓石刻儀仗群,共設石獸14種,不但遠遠超過了明孝陵、明長陵石獸6種的規制,同時也是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寢陵鎮墓瑞獸的大集中,為潞王陵所獨創、獨有。 目前該陵仍有五大謎團尚待解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