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槍手不太冷 曹志剛,在北京警界,乃至全國公安戰線威名赫赫。當年馬連道劫持案、通州發廊劫持案、廊坊劫持女大學生案中,都是他單槍命中劫匪。在演員吳若甫綁架案中,也是他帶隊沖破持槍悍匪的重圍,毫發無傷解救人質。 對一個破獲了數百起綁架案的警察來說,只用前述的神奇“三槍”來定義他的職業生涯太過偏頗與狹隘。 人質獲救了, 他頭盔里全是冷汗 30年前,山西的一個小縣城里。一個小男孩放學回家總要路過一個集貿市場。他敏銳的眼睛,經常看到一群小混混明目張膽地偷賣菜大娘口袋里的錢。小男孩當時還無法理解,為什么賣菜大娘寧愿忍氣吞聲,也不敢招惹這群混混。 有一天,小混混們又來下手,派出所的一位女警察恰巧騎車出現,她放下車沖過去,三兩下就把混混頭目按倒在地,帶回派出所。 那一刻,女警察威武的形象定格在小男孩的記憶中,除暴安良的身影振奮激發了孩子心底的正義感。從此,他的愿望就是成為警察。 22年前,小男孩終于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警服,成為一名北京警察。 初入警界還默默無聞的他,去參加公安部英模大會。看到英模們胸前一枚枚閃爍的獎章時,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像他們一樣,胸前掛滿勛章。 當時,與他相伴的只有一個大箱子,里面除了裝著當兵幾年家人給他的信,什么都沒有。他當時還沒想到,此后將走過怎樣一段不平凡的職業生涯…… "三槍"定格警界傳奇 9月12日,公安部第五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評選活動正式啟動,候選人名單中,北京警界的"綁匪克星"曹志剛赫然在列。 一米八的個頭,警服筆挺,面龐俊朗。無論是表情、動作或是情緒,曹志剛始終是一種"平靜"的狀態。面對記者的采訪,即便是說到最激動處,頂多升高一個音調,或者降慢一半速度。這種平靜,是一個狙擊手、一個指揮官最理想的狀態。 在傳說中,或人們的想象中,英雄大概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冷峻而威武。提起曹志剛,身邊的隊友總會津津樂道發生在他身上的"三槍"故事,也正是這頗具傳奇色彩的"三槍",讓曹志剛成為綁匪聞之色變的警界傳奇。 2004年5月,北京馬連道。 一名男子突然奪過路邊水果攤上的西瓜刀,瘋狂地揮舞,一名毫無戒備的女中學生首先倒地;一位母親為了保護孩子,被狠狠砍傷了后背;一名挺身而出與其搏斗的青年被一刀砍倒。最后,他在小區存車處,一把摟住一個看車的女青年,刀架在脖子上,躲進鐵皮屋里。 歹徒藏身的屋里,僅有一個兩尺左右的窗口,天慢慢黑了下來,屋內漆黑一團。在談判過程中,屋里突然傳出人質一聲凄厲的尖叫。"哐當"一聲,一個人踹開屋門,迅速讓眼力適應屋里的漆黑,在歹徒手起刀落的一剎那,抬手一槍,正中咽喉。歹徒應聲倒地,人質獲救。 2004年8月,通州發廊。 一男人手持長刀將一名女子劫為人質,瘋狂喊叫"我要錢"。面對迅速趕到的警察,劫匪用刀在女子身上劃了起來,以示威脅。 現場地形復雜,窗戶極高,窗簾遮蔽,外面還罩著防盜鐵絲網。對于狙擊手來說,是"壞的不能再壞"的情況。突然,緊閉的窗簾微微一動,就在歹徒不經意探頭窺視外面的一瞬間,一個人手握短槍,扣下扳機,"砰"!子彈穿過細密的防盜網,擊碎雙層玻璃,準確擊中歹徒,人質安全解救。 2006年11月,河北廊坊。 北京一大學古箏學院的女學生在路上遭人綁架,劫持到河北廊坊。在抓捕行動中,綁匪挾持人質,開車瘋狂逃竄。窮追不舍的民警駕駛4輛警車將綁匪車輛別停在國道上。就在撞車后綁匪蒙了的幾秒鐘工夫,一個人箭步沖上前去,拔槍、上膛一氣呵成。 歹徒一手揪扯著人質的頭發,按倒在自己腿上,另一只手舉起尖刀向下要刺。千鈞一發之際,槍響了。穿過車玻璃僅僅七厘米的罅隙,子彈正中歹徒眉心,人質無恙。 在這三次命懸時刻,手持短槍,在兇險復雜的環境中,精準命中劫匪、救下人質的人都是曹志剛。穩、準、狠的冷酷形象也定格在那讓人血脈賁張的三槍上。 "很多人覺得我肯定是兇神惡煞的,其實真不是。"曹志剛平靜的臉上露出一絲從容的微笑。隨著采訪的深入,這個鐵血警探敞開了他的內心世界,豐富而溫暖。 用心比用槍更重要 對于劫持案件,不少普通公眾似乎很接受那一槍斃命的"痛快",而作為槍手的曹志剛卻毫無快感。劫持者中槍倒下時那恐懼而年輕的臉,是永遠都令他不舒服的記憶。如果不是不得已,他絕不會扣下扳機。 "用心比用槍更重要。"冷峻的槍手有著自己的原則和感悟。讓他更驕傲的是下面的經歷。 北京朝陽區曾發生的一起劫持案件,一名男子找前女友復合遭拒,情急之下,就把她劫為人質。由于對峙時間長,要求又得不到滿足,男青年的情緒時而激動、時而焦躁。 現場指揮曹志剛了解情況后判斷,男青年對女孩用情很深,所以不會傷害人質,不必采取武力手段。 "小伙子,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強扭的瓜不甜。你現在劫持人質,又這么激動,我們完全可以開槍擊斃你,知道為什么不這么做嗎?你還這么年輕,還有父母,不該走這條路。"曹志剛努力把男青年的情緒穩住。 "每個劫持者都有自己的‘軟肋’,作為談判者,要抓住他最關注的是什么。有的是孩子,有的是父母,有的甚至是老師。"曹志剛通過交談很快發現,只要一提到父母,劫持者就變得脆弱。 他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養家,母親體弱多病,當曹志剛將父母今后靠誰供養這些問題丟給劫持者后,擊垮了他的心理防線,也讓他恢復了理性。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曹志剛就這么和劫持者隔著門聊著天。只要對方不傷害人質,他仍是個值得挽救的生命。整整7個小時,嫌疑人終于主動釋放了人質。 曹志剛說,嫌疑人和人質一樣,都是人命。警察不是殺手,如果有一點點希望,都要以和平處置為原則。解救人質,抓獲兇犯,毫發無傷,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解救吳若甫, 他也害怕了 從警多年,曹志剛辦了無數棘手的大要案,干的是刀尖上舔血的工作。人們看到的是他一槍斃命的果敢,飛身救人的英勇,卻不知,作為人,他也有最自然的情感——恐懼。 "警察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兒,也怕死。"那一次,他面對的是最窮兇極惡的悍匪王立華。 當時,曹志剛被任命為演員吳若甫綁架案的人質解救小組組長。在此之前,王立華已經在平谷制造了一起綁架案,拿到300萬元贖金后,還是殺了人質。一個星期之后,他竟然還往被害人家里打電話,"再給100萬,我就告訴你們埋尸地點。" 當天,曹志剛就在被害人家里,他親耳聽到王立華在電話中公開叫板:"我知道警察就在邊上,不信你們看著,根本抓不到我!" 這叫囂一字一句刺激著曹志剛,可另一方面,有關王立華的各種情報源源不斷地匯總上來——隨身帶槍,軍用裝備、狡詐老辣,兇殘無比…… "當你越了解對方,就越是恐懼。"曹志剛那時只有33歲,在出發營救吳若甫的2公里路途上,他的頭腦中像過電影一樣,飛速閃回了自己人生30多年的過往。 他想到從小把他帶大的爺爺奶奶,他們這會兒應該已經睡覺了;想到父母天天打電話叮囑他注意安全,他們不可能想到他要去做什么;想起了沒上大學始終是個遺憾…… 深冬的北京刮起六級大風,氣溫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曹志剛坐在車上,一陣不寒而栗。 在解救現場,王立華還"刺激"曹志剛說,里面有5個人,都有槍!曹志剛還聽見,隨行的電視臺編導囑咐攝像,"攝像機一定要跟緊,這個人(指曹志剛)一會兒可能就出不來了……" 一時間,緊張的氣氛令人窒息,真有種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感覺。 "那時候也沒別的辦法了,不進去是不可能的。害怕還不如放下包袱。" 曹志剛第一個翻過院墻,飛身撞碎關押人質屋門上的玻璃沖了進去,用胸膛緊緊護住被鐵鏈捆綁的吳若甫。就在這兩三秒的霎時,特警們魚貫而入,綁匪們還沒反應過來便全被制伏。 人質安全解救,曹志剛渾身衣服都濕透了,頭盔里全是冷汗。 那是曹志剛唯一怕過的一次。自此之后,他還辦了很多涉槍、涉暴的案件,可再沒有那一次的感覺。 "最怕的時候,后悔過嗎?如果不干這個工作,根本不用冒這么大的風險。"記者問。"說實話,從沒后悔過。我太喜歡當警察了!"曹志剛堅定地說。 人質尚有余溫, 他流著淚不愿放手 "在錚錚鐵骨下,曹隊藏著一顆比常人更熾熱、更深情的心。"這是出生入死的同事對曹志剛的評價。 在綁架案件中,有些兇手在綁架之初就先撕票,再索要贖金。即使警方行動再快,也是無力回天。那種無助是曹志剛最無法面對的。 一次,曹志剛帶隊包圍了一個村子,迅速抓獲了犯罪分子就地突審。得到的消息卻是,兇手十分鐘前剛剛下了毒手,掐死了被害人,藏尸暫住地。 曹志剛和同事沖進兇手的出租房,把受害女子從大衣柜里抱出來,發現她身上還是熱乎的。這一點點余溫點燃了希望,曹志剛和現場所有偵查員輪番做人工呼吸,心肺復蘇。 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我們能感覺到,她沒有任何反應了,體溫很快降了下去,手腳一點點僵硬……"偵查員們更加快了搶救的節奏,一刻不停,希望奇跡能夠出現。 事實上,人窒息3分鐘就會因大腦缺氧死亡。等到急救車趕到,確認受害人早已沒有生命體征了。急救人員勸說大家放棄搶救,曹志剛他們流著眼淚,不愿放手。 2013年,北京密云發生一起保姆綁架嬰兒勒索贖金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要求家長支付90萬元贖金,否則就撕票!經警方偵查,嫌疑人身在湖北。曹志剛帶領精干警力,當天午夜12點出發,驅車1200公里,歷時9個小時一刻不停奔赴武漢。 不過,嫌疑人比警方想象的狡猾得多。每次她和家長聯系都使用公用電話,打完電話立即坐車逃竄到另一個城市。 曹志剛說:"在跟蹤調查中,我們發現,嫌疑人流竄各處一直是一個人,當時我們很擔心,孩子已經沒了……"心里急出了一團火,還要看著家屬熱盼的目光,一遍遍聽著"一定要把孩子帶回來"的哀求,那種煎熬和刺激無以復加。 曹志剛和戰友們馬不停蹄,與嫌疑人展開了智慧和體力的較量,武漢、咸寧、洪湖、嘉魚,湖南湘陰……一隊人馬窮追不舍,行程近5000公里。 "其實,我們警察的感情是很豐富的。"曹志剛說,"在偵辦綁架案件時,必須把被綁架人當成自己的親人、孩子,這樣,你還會在意什么時候吃飯、睡覺嗎,還會覺得累嗎?" 整整10天,曹志剛與戰友沒有一次在飯店吃飯、沒有一次在旅店住宿,餓了就在路邊買一些餅干面包充饑,累了就裹著被子輪流在車上睡一會兒。 最終,曹志剛帶隊在湖南岳陽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當嫌疑人交代,孩子被她寄存在福利院里,平安無事時,曹志剛如釋重負。 "看著家長抱著那不到四歲的孩子眼里流出激動幸福的眼淚,一切都值了!"曹志剛說。 "我第一個上,你們跟在我后面" 如今,曹志剛已經是北京市公安局第十總隊的副總隊長。他不僅要對劫持綁架案件中的人質生命負責,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還要像一個大家長一樣,為全隊上百個隊員的安全負責。 今年4月,在朝陽區一棋牌室,受害人被一伙東北人砍傷擄走并被勒索150萬,查明了嫌疑人的落腳地點后,曹志剛帶著隊員前去營救。在明知嫌疑人擁有武器的情況下,曹志剛像往常一樣,穿上防彈衣,檢查隊友的裝備,反復囑咐安全事項,最后,仍然是那句"我第一個上,你們跟在我后面",轉身就沖了進去。 "隊里這些兄弟都是獨生子女,最小的是1992年的。別說是犧牲了,就是傷一個也受不了。"直到今天,作為副總隊長的曹志剛仍然是執行任務中沖在最前面的那個人。 除了要負責綁架、劫持案件的偵破工作,曹志剛的隊伍還承擔了涉槍、涉暴案件等更加緊張繁重的反恐工作,工作量是原來的6倍。 大量線索需要核查,沒有規律也不可預知。每個線索上來,曹志剛都要第一時間作出判斷,分派人手、部署跟進,連洗澡時都要把手機放進浴室。他得時刻繃著一根弦,提前發現、警覺處置那些躲在暗處、可能隨時發動的對這個城市的突然襲擊。 "現在壓力太大,真累,開大會在主席臺上都能累得睡著了。"這是曹志剛真實的狀態,這么多年,他沒休過一個年假。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個星期手機一關,就一個人呆著。 "您就不能換個輕松點的工作嗎?不能選擇嗎?"記者問。 "沒得選擇。"曹志剛回答很干脆:"男人內心都需要追求一種成就感,或者有點英雄情結吧。像我,一旦離開這個崗位,倒沒意思了。" 那個被曹志剛從歹徒刀下救出的女大學生如今已經成家,與自己的愛人在紹興經營著一家樂器店,過著恬靜幸福的生活。前段時間,曹志剛去杭州出差,女孩聽說了,死乞白賴要去杭州看曹叔叔。 "我第二天一早就要走,我怎么勸她,她都執意要來。她跟丈夫晚上十點多開車兩個多小時從紹興趕到杭州,就為了見一面,還特意給我帶了兩口袋當地特產的桃子。"曹志剛說,那一刻真的很幸福。 直面423名綁匪,解救170名人質,綁架案破案率100%……如今的曹志剛,遠遠不只是兒時崇拜的那種幫好人打壞人的警察,也無須再像剛入行時那般羨慕前輩胸前的勛章。 從槍口下,從刀尖下,每一個生命被自己解救,繼續好好地活下去,對于曹志剛來說,這就是他的夢想,也是他心底對英雄的詮釋和向往。 有一天,曹志剛難得在長安街上遛彎,正巧看見一個媽媽帶著女兒路過。街邊有很多執勤的警察,小姑娘好奇地問:"為什么有這么多警察叔叔?"媽媽答道:"他們是在保護我們呢。" 聽完那一句,曹志剛笑了。苦、累、煩都沒了,心里滿是歡喜。 (曹志剛已入選第五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候選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