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制鏡工藝,到了唐代進入了鼎盛時期。這時期銅鏡的種類繁多,紋飾華美。珍禽異獸,花鳥魚蟲,神話傳說,豐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海獸葡萄紋。唐鏡的外觀厚實,表面多呈銀白色,俗稱“水銀沁”;黑褐色,俗稱“黑漆古”;深綠色,俗稱“綠漆古”。 瑞獸葡萄鏡,西安市出土。直徑18.7厘米 獸鈕,一圈凸棱將鏡背分為內外兩區。內區有六個姿態各異的瑞獸攀援在葡萄蔓枝之間。外區葡萄的枝蔓葉實和飛禽、蜂蝶相間。邊緣紋飾流云紋。這是唐代銅鏡中最富有魅力的圖案之一。 漢朝之后,中國銅鏡在唐朝得快速發展,唐玄宗李隆基常在8月5日他生日的這一天賜文武百官銅鏡,以后民間也竟相效仿,更刺激了銅鏡的生產。四神十二生肖鏡、孔子問答鏡、八卦鏡等式樣新穎,紋飾圖案活潑多樣,都是是唐代銅鏡的精品。 八卦鏡,1971年西安市出土。直徑16厘米 龜形鈕、八卦圖等繞鈕配置,這是唐代晚期銅鏡中常見的圖案。唐代銅鏡大發展,是中國古代銅鏡藝術的頂峰,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瓷器已取代銅,銅器衰落,青銅技術都集中到銅鏡上,此外還因為當時銅鏡作為禮品,廣泛用于社會交往。唐代銅鏡一存很多,有出土的,也有傳世的。 真子飛霜鏡,陜西出土。直徑21.8厘米 八曲葵花形,龜鏡,素邊緣。左邊飾竹林,林旁一人端坐,置琴于膝前有幾案。右側樹下鳳鳥起舞。鈕下方荷池中伸出一枝碩大的荷葉,上有一龜,龜身與蓮葉形成鈕與鈕坐。鈕上方祥云托月,飛鶴翱翔。 唐代銅鏡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漢式鏡,如葵花鏡、菱花鏡、方亞形鏡等。圖案除傳統的瑞獸、鳥獸、畫像、銘文等紋外,還增加了表現西方題材的海獸葡萄紋,打馬球紋等。盛唐以后,以花為主,多為吉祥圖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潑,表現了大唐帝國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裝飾方法有浮雕、彩繪、鑲嵌、鎏金等到,出現了金銀平脫、螺鈿鑲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藝。唐代銅鏡黨演變情況可分為三個時期。 ![]() 孔子問答鏡,1964年西安市出土。直徑12.9厘米 葵花形,圓鈕。鈕左側一人頭戴冠,左手前指,右手持杖.右側一人戴冠著裘,左手持琴。鈕上豎格有銘文“榮啟奇問曰答孔夫子”九字。鈕下一樹。素緣。這一圖案的題材出自《列子·天瑞》。說的是孔子游泰山,遇榮啟奇鼓琴唱歌,孔子問其何樂,答曰:使我高興的事很多。天地之間,以人為貴,我幸而為人,一樂也。男尊女卑,我幸而為男,二樂也。有的人短命,夭折于襁褓,而我已年近九十,三樂也。故此鏡又稱“三樂鏡”。 初唐,一方面繼承隋代傳統,多為四神鏡、十二生肖鏡、瑞獸鏡;另一方面又受外影響,出現海獸葡萄鏡。盛唐、中唐時,民族特點加強,多為花鳥鏡、瑞花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對鳳鏡等,寓意吉祥。構圖也來像傳統漢式鏡那樣嚴格對稱,而是采用繪畫風格,但求均衡,不求對稱。裝飾手法也比以前增多,華麗精致,雄健豪放,是唐鏡的最盛期,代表了唐鏡的水平。晚唐出一衰落趨勢,多為八卦鏡,萬字鏡,有宗教意義,整個看上去,簡單粗放,單調乏味。 古玩銅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