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世瑾)近期,《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已經公布。業內人士紛紛認為,這將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產生重大利好,風電等清潔能源也將一同受益。記者從相關部委了解到,配額制即將落地,而2015年配額情況大大好于此前市場預期,將有利于各大新能源企業。 相比此前的討論稿,征求意見稿將配額承擔主體從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地方政府限定為控股總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發電企業、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和內蒙古電力公司及各省級電網內獨立經營的電網企業,省級人民政府在電網企業的配合下,負責所轄區域內配額指標的消納。 征求意見稿明確地方政府為配額消納義務行政責任主體,刪去了發電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指標及電網企業收購指標。僅對地方政府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指標做出了明確要求,各省(區、市)級政府將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消納義務的行政責任主體,而電網企業將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實施責任主體。此前,討論稿對發電企業實施“一刀切”的配額指標引起較大爭議,因此征求意見稿予以刪除;將配額義務的承擔主體鎖定地方政府與電網企業,齊魯證券首席分析師曾朵紅認為,新政策可操作性與可統計性俱佳。 曾朵紅認為,新政策落地的大背景除了權利義務的調整外,其外圍條件也已基本成熟。目前國際上已有德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意大利、丹麥等多個國家和美國部分州實施了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而國內推出配額制的條件基本已經成熟:一、國內有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規劃,政府、企業包括個人,對于發展可再生能源都深表贊同。二、以風電與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價格體系基本建立完成,補貼壓力在可承擔范圍之內,各方投資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具有合理的回報率;三、風電與光伏在部分地區的能源占比初具規模,出臺配額制具備現實基礎;四、“三北”局部地區棄風、棄光現象仍然較為嚴重,推出配額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并網消納,減少經濟損失。 一家光伏設備企業高管也向記者透露,“市場對于配額制的傳聞已經有所疲勞,‘狼來了’已經傳了兩年,這次也許真的要來了。” 進一步解讀政策可以發現,征求意見稿對各地消納比例做出一定調整,未完成配額指標的省(區、市),其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將不能用于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額度中扣除。這將促進各地政府加大新能源消納力度,且其力度超出預期。指標要求2014-2015年光伏新增并網量分別達到14GW與20GW,預計2015年上半年將出現裝機旺季。 [分析]利好光伏風電 機構預計,光伏概念股京運通、森源電氣、航天機電、亞瑪頓;風能概念股金風科技、天順風能等將受益于本輪配額調整。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新能源項目一般集中在年底投產,2015年的發電量主要由2014年末裝機規模的發電量決定,2014年新增規模光伏至少15GW、風電至少19GW才能完成2015年配額基本指標。并且,2015年的配額基本指標幾乎是2013年實際數的2倍以上,是考核期內指標增長最快的一年。 [動態]能源結構調整進入沖刺期 當前霧霾治理攻堅戰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成為重要抓手,加快清潔能源替代燃煤消費,完成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9.5%的目標也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以核電、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國內可再生能源行業,經過前兩年政策“剎車”而經歷短暫調整后,重新駛入發展快軌道,從而將修正過去一段時間市場對于可再生能源板塊的不佳預期,板塊估值持續提升將是大概率事件。 |
|
來自: donghailongwag >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