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五輸穴的點滴體會 王居易
五輸穴是針灸治療常用的有效穴。在《靈樞》的九針十二原、本輸、根結、衛氣等篇中系統地說明了五輸穴的具體內容。《難經》六十二~七十九難又進一步解釋了應用方法。古代針灸家運用五輸穴的理論,總結和創立了許多療效很高的針灸配方,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臨床經驗,提供了研究經絡學說的主要資料。 1 五輸穴的理論根據 五輸穴的提出,不僅是臨床證實了這些穴位的特殊治療作用,而且是古人對臟腑、經絡深刻認識的理論總結。五輸穴的理論來源,在《靈樞》根結、兩篇提供了一些線索。 1.1 “根結”問題 十二正經上的腧穴(主要指肘膝以下的五輸穴)由于所在部位的不同,反映的疾病及所主治的疾病也不同。根據這種認識,《靈樞·根結》中提出了各經的根、結概念。“根”是指各經的遠端部位,是陰經、陽經相互交接的處所。“結”是各經的近端部位,是多條經脈歸結匯聚的處所。《靈樞·動輸》:“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人體四肢末端(包括體表)是陰陽二氣(即榮、衛)相互接通轉輸之處。陰氣由內臟向外、向四末流注;陽氣由四末向內、向內臟流注。五輸穴所謂出為井、溜為滎、注為輸、行為經、入為合,都是起于最遠端的腧穴,漸漸向心性的順序,就是依據陽氣由四末向內、向上、向臟腑的規律排列的。從文獻中根結的代表穴位主治的功能也能看到,根穴多主內臟疾患,結穴則臨近的治療作用強。 1.2 “標本”問題 這里的“標本”是指經絡流注上的“標本”。在《靈樞·衛氣》中,具體提出了標本的內容。十二經的“本”都在肘膝以下,“標”則分別在頭、胸、背部。如足太陽的本部為足跟上五寸,標部為目。“標本”“根結”都反應了經絡氣血在人體的流注情況,從而給予遠端穴位主治的選擇性、特異性,頭面、軀干穴位主治的臨近性(臨近的內臟器官、組織)、廣泛性以理論上的說明。 2 五輸穴的內容 《靈樞·本輸》具體敘述了五輸穴的內容,《難經》根據五輸穴的五行屬性結合臟腑五行屬性提出了“生克”“補瀉”等法則。 2.1 五輸的名稱 十二經分別自指(趾)端起,至肘膝順序排列五個腧穴(個別經線上間隔一、二個穴),用井(出)、滎(溜)、輸(注)、經(行)、合(入)來形容經氣流注的形式的不同。 2.2 五輸穴的五行屬性 按剛柔關系,陰經的井穴起于木,即木、火、土、金、水;陽經的井穴起于金,即金、水、木、火、土。陽經有原穴,陰經以輸代原。十二經各經的井、滎、輸、經、合的固定腧穴名稱,此處從略。 五輸穴的治療作用,在十二經橫的方面具有相似性,如井、滎穴多能疏導經絡的氣血,經、合穴多能調節臟腑之氣,輸穴則陽經的偏于疏導,陰經偏于調節。每條經縱的方面因生克變化關系等,其差異性是很復雜的。 2.3 五輸穴的配穴規律 由于五輸穴具有五行屬性,按生克關系配穴處方,頗為復雜,因此只介紹臨床最常用的兩種配穴規律。 2.3.1 本經配穴補瀉規律 當某臟(腑)經絡發生病變時,根據證候的虛實,結合五輸穴的五行屬性,按“虛則補其母”選配本經的母穴,或“實則瀉其子”選配本經的子穴,以達到補虛瀉實的治療目的。如,肺經在五行屬金,虛證則取肺金的母穴(土穴)太淵補之,肺熱實證則取肺金的子穴(水穴)尺澤瀉之。余經類推。 2.3.2 他經配穴補瀉規律 在子母補瀉的基礎上,結合臟腑的相互聯系進行補瀉配穴。如,脾虛證,選取母經心經的火穴少府補之,胃實證選取子經大腸經的金穴商陽瀉之。余經類推。 3 五輸穴的臨床應用 3.1 五輸穴的單獨使用 3.1.1 井穴的應用范圍 根據五輸理論,井穴是陰陽經交會、氣血流注的終點或起點,主要用于兩類病機。 (1)瀉實祛滯:凡是經脈壅盛、邪實的證候,如煩滿,以及經脈所過之處的熱、腫諸癥,用井穴放血大多有效。 (2)宣痹開結:凡是經脈中氣血失暢、氣機閉結的卒中、昏厥;或血少不榮、氣虛不煦所致的肢體麻木失用、乳汁不通、溲澀不暢等,施以井穴放血、針刺、艾灸有一定效果。 過去對井穴的應用范圍,多從陽經的井穴作用講,強調瀉實、祛邪;陰經井穴的行血、助氣、補虛作用多被忽略。如涌泉之治虛喘、瘖不能言,隱白之治婦人漏血不止、足寒不能溫等。 3.1.2 滎穴的應用范圍 滎穴的主治作用可以概括為清虛熱、育陰血。所謂“滎主身熱”,實際是治療虛熱、陰血不足而引發的“身熱”一類證候。 3.1.3 輸穴的應用范圍 輸穴有益氣化濕的作用。所謂“輸主體重節痛”是指經氣不足、濕邪留滯引起的證候。臨床凡是由于氣虛、水濕不化引起的腫滿、倦怠、咳喘、溏泄、遺溺一類證候,都可以選用輸穴治療。 3.1.4 經穴的應用范圍 經穴有溫經通絡、疏散風寒的作用,凡是由于風寒外邪入客經脈,引起的身寒不能自溫,經血失暢,婦人月事不通、血痔、諸節作痛,以及風寒外感引起的咳嗽發熱等,都可以使用經穴治療。所謂“經主喘咳寒熱”即為其代表證候。 3.1.5 合穴的應用范圍 合穴有調臟腑、益經氣的作用。凡是由于邪客、或不足、或有余等致臟腑不和,出現的脹滿、逆氣、結滯、泄瀉等,使用合穴大多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所謂“合主逆氣而泄”就是其代表證候。 3.2 五輸穴的配伍使用 臨床五輸穴的配伍非常簡便,可參閱上述本經和他經的配穴補瀉規律。 本文對“根結”“標本”問題及其與五輸穴的關系加以闡明。對井、滎、輸、經、合穴的五行屬性主治證候及配穴規律亦簡括說明。筆者認為,五輸穴用于臨床功效很高,為古今醫家推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