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是練好太極拳的根基 趙建宇 當前社會上許多練太極拳的,練的僅僅是太極拳的樹葉或樹枝,連樹干都談不上,更別說樹根了。根本不是武術,是舞蹈。勁從哪里?如何承接?發動機在那兒?不去研究,一天到晚糾正來糾正去,根本不著太極拳的邊兒。傳統的陳氏太極拳,是一個單式練不好,就不能練下一個,更重要的是站樁、采氣,這其實就是基本功。我把太極拳的基本功法總結為:采氣、站樁和基本纏絲功法。 采氣法:是中國古老吐納術的一種,運用意念配合松柔的動作,調整身法、靜心用意、培養氣感、提煉內氣,采集天地精華之氣,使身心融入大自然的養氣功夫,同時也是練拳之前、采集氣場、調整呼吸、松筋活絡、平心靜氣的必要準備。站樁功:中國傳統武術必修的筑基功夫,在陳式太極拳稱“中定樁”,在傳統的楊式太極拳中又有“馬步樁”、“川字樁”等等,這說明傳統太極拳都是以站樁為筑基功法。纏絲功:在陳式太極拳稱“纏絲勁”,在楊式、武式等太極拳叫“螺旋勁”,也就是弧線運動規律加上太極拳獨有的內勁功夫,太極拳“纏法也”。 太極拳的發展歷史,是由陳式衍生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流派。陳式太極拳以及楊露禪時代的傳統練法,都是以基礎樁法和單式練習作為筑基功法的。一個單式練不好、“吃不透”,就不能練下一個式子,最后才把各個單式串起來做為套路練習。單式的練習,尤其是在陳式太極拳里的“單云手”動作,我們要一次反復做上幾十遍、上百遍、上千遍,就像少林拳要練馬步、弓步、沖拳、踢腿一樣,要做無數遍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打好基礎。目的是什么?是尋找運動規律,是建立牢固的運動體系。事實上,所謂“套路”,是建立在基本功基礎之上,它是解決運動當中的問題,是解決連貫性、整體性以及變化和發展中的問題。 當今社會上,練習太極拳的,很少有人練習單式,或只是把單式作為發勁動作來練習,很少有人把單式纏絲功,作為太極拳的基本架勢來認真對待,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太極拳還有基本功。要知道,太極拳只要微微一動,都要符合陰陽變化的辯證關系,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要想在運動當中、在練習復雜的套路當中,掌握和運用紛繁復雜的肢體關節之間勁力傳遞的虛實變化關系,如果沒有數年的調整和鍛煉是很難做到的,是要經過由初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這個規律,任何武術拳種都不能例外。 太極拳是一種哲學運動,是辯證法,我們的先輩是在用肢體語言來解釋辯證法。如果我們練拳不能體現出太極拳的辯證關系,那就不是太極拳,而只能叫“做操”。正是因為太極拳的復雜性,如果沒有一個精確、牢固的單式架子作為根基,不難想象,少了這個過程,直接練習紛繁復雜的套路會是什么結果,白白地浪費時間和精力不說,很難得其竅要。不僅如此,太極拳更重要的不僅在于肢體關系上的“辯證統一”、“上下相隨”,“周身節節貫串”,還在于意與氣、氣與力、力與形的結合?!靶臑榱睿瑲鉃槠?,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所謂“內不動,外不發”就是這個道理?!靶囊獠粍?,外形寂然不動,心意一動,周身處處皆動”,而且要完全符合太極“陰陽互為其根”的哲學原理。這就是太極拳內氣與外形的關系,這才是練習太極拳要做的根本所在,所以太極拳在“內”不在“外”。而這些內容要在運動當中得以實現,如果沒有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怎么能實現?如果沒有細致入微的鉆研精神,怎么可能得到太極拳的精髓和真諦? 筆者練習太極拳也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總結起來采氣、 站樁和基本纏絲功的練習每天還是不能少的,這是我的經驗之談。我的恩師陳小旺先生,每次回國教我們都是認真地捏架子,就像是在做一件雕塑作品一樣。以前我對此也有一些想法,認為沒有必要捏來捏去的,只要身體中正、勁力順達不就行了嗎?我覺得自己練的已經不錯了,架子好看、連貫、剛柔相濟,自己覺得內勁出來了,沒有必要再練基本功。然而,后來的事實使我沒有想到,當我重新下功夫,認真精研了基本纏絲功和站樁、采氣以后,我才真正體味到了其中的奧妙所在。太極拳的運動規律,身體各部位之間的起止關系,什么是腰襠勁、什么是纏絲勁、什么叫“勁起腳根”、什么叫“節節貫串”、什么是真正的內勁貫通,以及下盤沉穩、“練拳如練樁一樣”的感覺都找到了。這時候我再練套路,身上的感覺一下子都有了,不僅拳架動作到位,而且體內感覺非常明顯,掤勁十足,真正做到了空松圓活,發勁瞬間即出,瞬間消失,速度極快,極松活,發勁后沒有任何其它感覺。當我用意念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練拳進入佳境時,真的好像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體內感覺隨著意識而流動,身體的重心就在丹田和命門處,整個身體好象離開了地面,美妙極了! 有人借用“套路就是活步樁”這句話不贊成練站樁,也不練基本纏絲功,只練套路,又沒有明師指點,所以練拳多年沒有真正的收獲,身體歪的還歪著,斜的還斜著,糊涂的還是要糊涂下去。不錯,套路是活步樁,而且是練太極拳的主干,但前題是要有基本功作基礎。基本構架有了,基礎牢固了,水到渠自成。我所講的基本功如此重要,也并不是要求大家必須先練基本功,當然,先學會套路也是可以的,對于初學者來說,可以先提高興趣,對太極拳有個初步的認識,當練過一段時間以后,應當回過頭來認真地練習基本功,重新認識太極拳的奧妙所在。 太極拳的懂勁過程細致入微,拳架和推手練習都少不了,但首先是要練好基本功,必須吃透“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勁力節節貫串,上下左右以丹田、腰、髖、大腿為核心,形成周身一家的合力,以及順逆纏絲勁的應用,意動形隨?!坝靡獠挥昧Α?,不是不用力,是在建立了牢固的運動體系基礎上,通過極其松活太極勁的鍛煉,“極柔則極剛”,達到以內氣催外形的效果。練習時腳上要有蹬地的確實感覺,身上要有節節貫串、螺旋走弧線的感覺,襠、髖、腹、腰、腿結合,內勁催動的感覺。內勁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傳遞,由后往前、由前往后的感覺。感覺到有內勁(內氣)在動。俗話說:“腰襠膝,發動機”,你能感覺到嗎?就是采氣、站樁看似簡單,要想練好、感覺好也不容易。 基本功與套路的關系,就好比制造一輛高級轎車,高級轎車的特點是速度快、噪音低、乘坐舒適。怎么生產出來的呢?那就必須有精密、高檔的零部件和一流的生產線,零件加工不精確、材質不高,就不可能生產出高質量的名牌轎車。如果我們掌握了很好的基本功,就等于生產出精確的、高質量的零部件,最后可以作進一步裝配。當你掌握了正確的拳架以后,進一步下功夫,就會產生內勁的感覺,會越來越明顯,就會運用它。這時,你再下功夫練炮捶(二路)、練器械,抖大桿、練推手,你的功夫會一天比一天蒸蒸日上,并向著太極拳的高峰邁進。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要經過由簡單到復雜這個過程,“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學練太極拳要一步一步地走,一層一層地練,沒有明師的指點,沒有牢固基礎的奠定,沒有每天持之以恒的數量,就沒有質量的飛躍,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我們誰也脫離不了這個規律。太極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其內涵博大精深,其修養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站在道、儒、釋傳統文化的高度去認識,提高我們的素養,反復實踐、細心鉆研的精神才能有所收獲。 隨歌兩首: 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是前提; 要想太極隨心欲,纏絲一手打根基。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身空; 身法要中正,站樁纏絲功; 體認仔細辨,絲毫不放松; 勁起始腳根,腰主節節承; 意動內至外,松開不丟頂; 陰陽關系清,久練才成型; 待到關系固,水到渠自成; 基本功到家,套路自然通。 此篇文章發表在《少林與太極》2004年第3期總第150期上,有無數太極網站轉載并列為經典論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16d4b0100n6ub.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