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說:“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待”,曾經年少無知,總惹父母生氣,想想是多么的愚蠢和可惡。一件事情的發生讓我有所感悟,而且深入骨髓,至深之至。 2004年,在一所公墓里,一行兄妹五人及其家屬安葬剛剛去世的老父親,在安葬儀式上,兄妹五人沒有一個落淚。負責儀式的老人十分不解,而且心感悲憤。責問這些子女們,你們的老父親去世,你們不傷心嗎?為什么不哭。然而,子女們的一席話讓這位負責儀式的老人愕然了。 “我們為什么要哭,父母在世,我們已經盡心盡力。不惹父母生氣其為第一;常常陪伴父母身邊其為第二;照顧好父母的膳食和行動其為第三;陪父母游遍祖國三川古地其為第四;父母年老至今,我們五兄妹隨時在身邊,有生之年讓老人過的開心,是我們的孝心,我們還要哭嗎?父母聽的見嗎?只有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在老人走了,方知再想孝敬為時已晚,那哭不是孝順,是后悔,是慚愧。” 周圍的人聽了,五味雜陳。有笑的,有低頭的,有臉紅的,有感嘆的。種種行為反應了他的內心和曾經對父母的行為。那一刻,我也在場,我聽了之后,在心里如同釋放一顆炸彈。讓我久久無語,回味至深。 回味從小學到大學,一味惹父母生氣;回味工作幾年,每年只回家陪伴父母一兩次;父母頭疼發燒我不在身邊,何曾想過父母今天吃的什么,睡眠踏實嗎?想父母在農村勞碌一生不得清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孩子們嗎?我心里那個愧啊。 還好,父母健在,我要把握住自己的機會,在他們的有生之年,盡一位為人兒子的責任。 因為,他們都年屆古稀,一生的日子開始按天計算,等不起,靠不起。禽獸也知道贍養父母,何況人乎。 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為先”;有人恪守“一闖孝義生死關”。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丑,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古有二十四孝的典故,今有服侍父母數年如一日,這些可以不渴求;但在父母有生之年,不讓父母生氣,常伴身邊。應該能做到吧。 朋友們,當你交友的啥時候,應當先看其是否孝順,如果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善待,何以善待朋友和兄弟。此種人不可為友,乃至不可答理。 當你躺在床上休息時,當你閑暇之余上網時,當你拿起碗筷吃飯時,你想到父母了嗎?他們用一生對你,把你撫養成人,把你培養成社會的有用之人,給你成家娶妻。你想到父母的好了嗎?誰也逃不脫年邁生死關,設想當你年邁時,子女如何待你,那就看你今日的表率。我常和職工們開會說:父母是孩子的師表,你善待父母,孩子也會如此待你;你工作不努力,孩子的學習也不會努力,未來工作也不會努力,終將被社會淘汰。所以,善待父母,是讓自己和子女未來更加美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深刻有效的。 秋已涼,問候一下不在身邊的老父母吧,叮囑他們多穿件衣服。 秋已收,叮囑他們好好歇歇吧。 讓自己的心里,給父母留點空間。待到他們百年后,你可以不哭。 |
|
來自: 昵稱13750848 >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