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慧老師講堂】孩子犯錯≠成長有問題 【教子有方】孩子犯錯,需恰當懲罰 【慧老師講堂】 孩子犯錯≠成長有問題 “這孩子不知怎么了,老闖禍,真拿他沒辦法!”常聽父母如此說,無奈的語氣中流露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似乎孩子犯錯就意味著家庭教育有缺陷,孩子成長有問題。其實,家庭教育并非以孩子絕對不犯錯為目標,孩子犯錯也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失敗,更不能證明孩子成長有問題。當孩子犯錯后,父母應該怎么辦呢? ◆批評前聽聽孩子的想法 很多時候,看到孩子“犯錯”,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批評,結果是: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總搗亂;孩子覺得受了莫大的委屈。現在,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在面對孩子犯錯誤時,有沒有先冷靜下來,平心靜氣地問問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整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來判斷孩子是否真的犯錯了。 ◆讓孩子接受自然懲罰 當孩子犯了錯后,父母不給孩子過多的批評,而是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直接造成的后果,即自然懲罰。如孩子磨蹭寫不完作業,那他第二天就會接受到老師的懲罰。這樣的自然懲罰會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時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從而引起孩子的自我反省,使其自覺彌補過失,糾正錯誤。 ◆一分鐘批評 1.在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如果孩子的確做錯了,要立即批評,并具體地指出他做錯了什么。 2.明確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為帶給您怎樣的感受。沉默幾秒鐘,制造出讓人非常不舒服的氣氛——讓孩子好好體會父母的感受。 3.用肢體語言讓孩子知道父母始終站在他這邊。告訴孩子,雖然他剛才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您覺得他還是好孩子。批評完了,一切都過去了,不要再提這件事。 雖然只用一分鐘來批評孩子,但其效果往往比喋喋不休的嘮叨與責罵管用得多哦。 【教子有方】 孩子犯錯,需恰當懲罰 星期天,把小侄子帶到家里和女兒玩,女兒興奮得手舞足蹈,整天和弟弟瘋著玩。一天,他倆在家里蹦蹦跳跳,女兒竟然光著腳上廁所后又返身跳到了床上,潔白的床單立即留下了兩個黑乎乎的腳印。 我當時氣壞了,真想打她兩巴掌,但既怕傷著她,又怕嚇到小侄子。我把床單拿到衛生間,平復了一下心情后,把女兒叫過來說:“悅悅,你犯錯誤了,知道嗎?” 女兒瞄了一眼臟兮兮的床單,小聲說:“媽媽,我錯了。”這孩子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變“聰明”了,只要我一生她氣,她就先認錯,搞得我不忍心批評她。但是今天決不能這樣算了,不然她永遠記不住教訓。 “你每次都說知錯了,怎么還老是重復犯錯呢?媽媽今天要給你點兒懲罰,你必須自己把床單洗干凈,才能牢牢記住今天的教訓。”我嚴肅地對她說道。 “為啥不用洗衣機?”女兒小聲地問。 “很多東西都不能用洗衣機洗,而且沒有水、電的時候也不能用洗衣機,很多衣物都是媽媽一點一點用手洗的,今天你也嘗試一下。” 她蹲在盆子邊,撅著嘴用一雙小手賣力地搓著,我在旁邊默默地看,趁機問她:“累不累?” “累。” “媽媽每次洗衣服都是這么累,你感受到了嗎?” 女兒漲紅了臉,“哇”地一聲哭起來說:“媽媽,我真的知道錯了,我以后再也不這么做了。” ▲媽媽的話:從那以后,女兒做事果然懂得考慮后果了,我也省心多了。這讓我意識到:當孩子犯錯后,一味容忍她的錯誤,只會讓她覺得犯錯不是什么大事,會助長她的“氣焰”,而犯錯后就打罵孩子,只會讓她屈服于父母的威嚴之下,而不是從內心真正地想改正錯誤。恰當懲罰才是規范孩子行為的有效手段,更是愛的一種方式。
|
|
來自: 昵稱1989639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