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辛德勒相比,知道何鳳山的人顯然要少得多。不過,這位二戰期間的中國外交官,所拯救的猶太人卻比辛德勒還要多。
何鳳山1901年出生于湖南,1997年在美國舊金山去世。在訃告中,他的女兒提到,父親曾救過猶太朋友羅森博格一家。在此之前,何鳳山救助數千猶太人的事跡一直無人知曉。2000年7月,以色列授予何鳳山“國際正義人士”的榮譽稱號,辛德勒也曾獲得過這項榮譽。
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工具是他身為納粹成員兼軍工廠老板的身份,何鳳山的救人工具則是他的外交官身份。
自掏腰包為領事館搬家
堅持為猶太人發放簽證
1938年,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當時的奧地利有18.5萬猶太人,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居住國,納粹當局發出命令,集中營的猶太人只要能離開奧地利就可以釋放,而要獲釋必須先取得簽證。
1938年7月,17 歲的猶太青年艾瑞克·高德斯陶伯跑遍了駐維也納的 50 多個領事館中除中國外的所有領事館,卻一個簽證也沒有拿到,但在何鳳山這里,他一次就拿到了20份前往中國的簽證。消息傳出后,中國總領事館門前每天從早到晚排著長龍,許多猶太人在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簽證”,從而逃離歐洲去了中國,或轉道上海去了美國、巴勒斯坦等地。
對何鳳山來說,這是一項非同尋常的決定,因為他承受的不只是納粹當局的敵意,還有上司的壓力。由于當時的中國政府與德國關系較為密切,因此時任中國駐德國大使向何鳳山施加壓力,要他停止向猶太人發放簽證,但何鳳山沒有從命。
納粹當局對何鳳山大量向猶太人發放簽證也十分不滿,曾以中國總領事館的房子是猶太人財產為借口,沒收了房子。但何鳳山并未就此收手,他自掏腰包,把領事館搬到了另一處很小的房子里,堅持發放簽證,直到1940年5月被調離奧地利。
何鳳山到底向多少猶太人發放了簽證,至今尚無準確數字,只是以找到的簽證號碼推算,至少是幾千份。
對于拯救猶太人的行動,何鳳山本人一直很少對人提起。他在同女兒談及此事時說過:“我對猶太人的處境深感同情,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我感到幫助他們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