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波老師是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他用五十年的親身實踐和心得,創編了這套武術和中醫相結合的太極內功健身八法。它即能防身,又可健身,處處體現了陰陽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實踐證明,太極內功八法簡便易行,效果顯著。不僅提高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而且對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失眠、腸胃病等各種慢性病有顯著療效。太極內功八法實為祛病健身、延年益壽之功法。在戰波老師悉心傳授技藝的基礎上,融入我多年學習、探索太極拳之所得,現將這套太極內功健身八法認真整理成冊,以便傳播普及。
張 炳 炎
二00九年七月十日
傳統吳式太極拳
太極內功健身八法
戰波老師親傳
有病要治療,調心最重要;
功能要恢復,太極運動好。
第一節 全身放松
口訣:舌頂上顎松凈站,調息攪海任督通;真氣運行通周天,氣沉丹田歸關元。
1、放松: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面帶笑容,目視前方。要做到虛靈頂勁,舌頂上顎,沉肩墜肘,兩腋懸空;用五線放松法來調整自身各部位(具體做法:從頭頂百會穴經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腳心涌泉穴;再從頭頂百會穴經后腦、脖頸、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側一直到腳心涌泉穴;然后再以頭頂百會穴起經頭兩側到脖頸、兩肩、兩肘、兩手;再從兩腋下、腰、跨、腿的兩側一直到腳心涌泉穴;最后再從百會穴經大腦、五臟六腑、會陰穴、兩大腿內側到腳底涌泉穴)。確實做到“送”“靜”“空”,把全身的骨骼放開,肌肉松弛的敷貼在骨骼上。靜要靜到無任何雜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沒有了的感覺(圖一——1)。做此節放松法時,如有血壓高的患者,視線調整在五個自身高的距離以外;血壓低的患者注視三個字身高的距離以內。
圖一 ——1
2、調息:調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氣送入丹田,基于呼氣時真氣沿任脈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動,這就給調息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因此,調息時只注意呼氣,用意念引導真氣下行,便可以如期達到氣沉丹田的目的,吸氣時把周身的毛孔打開,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氣貼脊背即可。因為呼出多少濁氣,就會吸進多少新鮮空氣。這就是順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調息法。
3、攪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脈。原姿勢不變,用舌細細攪拌口腔,包括牙齒牙齦各部位。同時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調動起來,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唾液里面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唾液能分解糖分,幫助消化和吸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稱為金漿玉液。
4、收功:兩手臂由兩側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經胸前落至臍平時,兩手往里一合,氣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兩側。收功時要外導內行,自己體會氣沉丹田的感覺,(圖2、圖3、圖4、圖5、同圖1一)

圖一 ——2
圖一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