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太 極 內 功 健 身 八 法 戰波老師親傳健身
![]() ![]() 張炳炎老師講解戰波老師的太極內功健身八法,結合太極與醫學,五行、陰陽、意念,簡單易行,實為祛病健身,延年益壽之功法
原文地址:太
編者寄語:戰波老師是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他用五十年的親身實踐和心得,創編了這套武術和中醫相結合的太極內功健身八法。它即能防身,又可鍛煉身心,提高健康水平,處處體現了陰陽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在戰波老師悉心傳授技藝的基礎上,融合我多年學習、探索太極拳之所得,現將這套太極內功健身八法認真整理成冊,以便傳播普及。 太極內功健身八法 第一節 口訣:舌頂上顎松凈站,氣沉丹田歸關元 第二節 口訣:開胸理肺心歡笑,壯腰健胃溪水冒。 做法:1.兩腳平行站立,兩手臂由兩側往上舉至頭平,兩手心向上,然后意想大拇指少商穴,同時腳后跟抬起,為一次。做24次(圖6、圖7)少商穴:是手太陰肺經。此穴功能:止咳、潤肺。收功,同上。 第三節 口訣:疏通膀胱與腎經,肝腎功能喜相逢; 動作:1、兩腳平行站立,略寬于肩。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圖8)彎腰摸地,意想接收地氣(圖9);然后左手摸左腳,意想左手勞宮穴與左腳涌泉穴相合(左手五指對應左腳五趾)。手心勞宮屬火,腳心涌泉屬水,達到水火既濟(心腎相交),陰陽平衡(圖10)。然后再轉腰回頭看昆侖穴(看右腳昆侖穴)(圖11);想左側章門穴達到膏肓穴,還原(圖12)做24次。章門穴,屬足闕陰肝經,五行中屬木,功能失調理肝膽。膏肓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五行中屬水,此穴能安神益智,救逆回陽。收功:外導內行,氣沉丹田。 注意:看昆侖穴(足太陰膀胱經)意想章門穴(章門穴屬足闕陰肝經,此時就是水生木)。接著往上達到膏肓穴。 收功:外導內行,氣沉丹田。動作同上。 第四節 口訣:手掌翻轉通三焦,激活胰臟把病調。 穴位:中沖穴、大陵穴(屬心包經);神門穴(手少陰心經);神闕穴(屬任脈);陽池穴(手少陽三焦經):此穴在腕部背面橫紋處上。 動作:1、上右步,右手臂向前探出,掌心向下,同時左手中沖穴貼右手大陵穴,首先打開心包經(圖13),然后由前往回劃弧,意想右手神門穴找神闕穴激活胰腺(圖14)再往左前、正前(圖15),右側劃弧至翻手時意想陽池穴翻轉打通三焦經(圖16)。然后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向前推出(圖17)此動作由木而生火(心)再有火生土(胰、脾、胃)做24次,收功動作同上。 第五節 口訣:前擊任脈后俞綱,激活腺體得安康。 動作:1、拍頭:兩腳平行站立。右手拍頭,左手拍背。(盡量向上拍打背部俞穴)。一般有糖尿病的人、腎虛、腰腿疼的人,以拍打頭的中央部分為主,中央屬督脈。患有肝膽疾病的人,以拍打頭部兩側為主。在拍打時一定要把牙齒閉上。可發“哼”音,連續拍打48下(圖18)收功。 圖20 圖21 圖22 第六節 口訣:云手左右如開弓,病出膏肓顯神通。 取穴:中府、云門屬心包經,膏肓穴屬膀胱經。云門穴:兩手叉腰,在鎖骨外端的下緣出現一個三角形凹窩的中心,即是云門穴。中府:云門穴直下約1寸,既是中府穴。膏肓穴,在第四胸椎棘突下外方,肩胛骨脊柱緣凹餡中,兩手抱肘取穴。 動作:云手時,兩足平行站立,略寬于肩。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圖23)。腰往左轉,左掌向后打出,同時重心移到左腿(圖24)。意想中府、云門斜著貫穿到膏肓穴,首先打開肺經和大腸經(屬陰金和陽金),然后激活腎俞、膀胱俞和命門等穴。達到金生水。做24次,收功,然后換右云手,再做24次,收功。收功動作同上。 注:往左轉時左邊的中府、云門找左邊的膏肓穴。往右邊轉時與左轉相同。這樣做能起到兩個腎球互相上下對拉抽換的作用,可以調動命門火。同時也可刺激胰臟,使其正常分泌胰島素。 圖24 口訣:金精玉液出涌泉,逍遙自在似神仙。 穴位:行間穴:大腳趾與二腳趾縫間,趾蹼緣之后0.5寸處,能通經活絡,疏肝理氣。屬足闕陰肝經。涌泉穴:在足底中線靠前三分之一處。足趾彎曲時呈凹陷處,屬足少陰腎經。刺激它能通經活絡,滋陰降火、養肝熄風、平竅寧神。(常搓涌泉穴可補腎) 動作:左腳在前,腳尖翹起,右手在后上,左手在前下(圖25),右手握拳往下栽錘時后腳跟抬起,意想行間穴(圖26)。此時行間穴受壓迫,和涌泉穴貫穿在一起。涌泉穴屬腎經,腎屬水。行間穴屬肝經,肝屬木。此時又完成一次水生木的經絡運行過程。起身時右手變掌往后上方一甩,同時想關沖穴。此穴屬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在無名指外側端。距手指甲角后0.1寸許,能消三焦火,解熱鎮痛;也可想往后一甩,是甩病氣。做24次收功。然后再換另一側,也做24次收功。 注:陰虛的人,可以用手握拳,拳心、手指貼小腿內側由腳腕往上一拉到陰陵泉。如果是陽虛的人,你就可以用拳心、手指從小腿內側陰陵泉往下一推到腳腕,然后再往上拉到陰陵泉。這樣做效果更好。如果你不知自己是陰虛還是陽虛,就如上邊所講,往下栽錘, 想行間穿透到涌泉,起身后甩,排病氣。 口訣:自家美酒自家釀,自飲瓊漿壽命長 請三賢就是通過廉泉、承漿、人中穴位調動自身的各種腺體,從而促進腺體內分泌和微循環。達到自藥、自飲、自生長的作用。比如說汗腺、胰腺、甲狀腺等腺體。這三個穴位: 1、廉泉穴:拇指橫紋對著下頜往上一摳,正好就是廉泉穴。 2、承漿穴:在下巴頜與嘴唇之間。 3、人中;;水溝三分之一處(圖27)。 按揉這三個穴位起到調動人身上的腺體。腺體就是人身的微循環。按揉多少次呢?最少48次。多則70、80都行。要先右手,后左手(圖27)。 收功:外導內行,氣沉丹田。動作同上。 第九節 口訣:五行合一陰陽手,勝似南極老仙翁。 揉球就是把人體五臟六腑調理到陰陽平衡,陰陽平衡了,人就健康了。 動作:開立步,兩腳略寬于肩。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像揉抱一個太極球(圖28)。左手往后,右手往前(圖29);左手往下,右手往上(圖30),右手往后,左手往前(圖31),右手往下,左手往上。最少揉36次。調節心、肝、脾、肺、腎功能,進而達到五行合一。收功動作同上,外導內行,氣沉丹田。 圖30 口訣:調理陰陽經脈通,五行八法太極功。 動作:1、干搓臉,把手搓熱,搓臉時上為天下為地,(天庭、地格)天地相接,中指肚要沿迎香穴上下搓臉最少24次或36次,多了更好(圖32) 圖32 如果胳膊發酸、渾身顫時、或者有心臟病的人,一定要全身放松一下,怎么放松?上下放松如騎馬狀。騎馬顛顛百病消。收功動作同上。
|
|